书城励志精彩脱口秀
3824900000005

第5章 “我想靠谈话挣钱”——电视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芙蕾

她的口秀向哪本书,哪本书就畅销。

——《时代周刊》

一她的手指点向哪本书,哪本书就畅销

奥普拉·温芙蕾,这位当今最红、最富的电视脱口秀女黑人主持人,将腾腾的黑色烈火,延烧到了文学行业——注意,我说的是不仅是廉价、通俗的言情畅销平装书,而是最高雅最严肃的纯文学!

电视脱口秀和纯文学的创作——这两者怎么并列得起来?前者属于大众,是下里巴人;后者则属于精英,是阳春白雪。甚至人们还有这样的印象:爱读书的不会沉溺于电视,爱看电视的对书敬而远之。而奥普拉就有这种本事将二者连接起来,她再次证明她的姓名具有神奇的魔法:印上她的名字的书就仿佛盖上了包能畅销的印鉴。

奥普拉的一言九鼎、一呼百应,让人叹为观止。她能把她喜欢的任何书推向畅销——需要她做的只有一件事:把这本书拿上她的脱口秀。她在电视屏幕上的“每月一书俱乐部”,讨论哪本书,哪本书就跃上超级畅销书榜,屡试不爽,无一例外。一些20年来没有买过一本书的人也热烈响应——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奥普拉只要伸出她的金手指,点一点哪本书,哪本书就咸鱼翻身,从冷门书柜一跃而过热卖图书的龙门。难怪有人说,近年来对出版业做出最大贡献的,不是成百上千的选题策划、资深编辑和市场开发业者,却是她这个出版业的局外人、旁观者。她用她的诚实,也用她最擅长的媒体——电视,图书的作者所达不到的那些人们,她能去够得着的。《新闻周刊》选拔1996年度风云人物,奥普拉·温芙蕾榜上有名,不过,她不是归在电视类,却是书与媒体类的榜首——因为她开出书单鼓励她的脱口秀观众读书。

这位被人看作是美国最诚实的名人的奥普拉,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自己魅力和威力的潜在能量,实在令人无法蠡测啊。

二电视脱口秀女王

奥普拉·温芙蕾,对当代众多美国电视观众的影响力是无人可出其右的——1996年《时代周刊》首次评选出美国最有影响的25个人,这位脱口秀女王当之无愧地入选。

每天,美国有900万人准时将电视机拧到了他们熟悉的频道:《奥普拉·温芙蕾脱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他们要看老朋友奥普拉那熟悉的笑容,要听她那犀利如剑、妙语连珠的评论。奥普拉站在场中心,观众坐在周围,她边走边谈,随时走近任何一位观众,与她讨论。对于这些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来讲,奥普拉就像自己家里一个成员——一个智慧的成员,分担你的烦恼,分享你的欢欣,她不会一味地奉承你,也不会一味地教训你,她会跟你讨论,倾听你,也点拨你……

奥普拉不算美女,也早过了妙龄。初见电视荧屏上的她,并不会觉得眼前一亮。她不屑于靠明眸皓齿来作号召,更不屑于浓妆艳抹来夸饰自己。在美国,以性感取胜的尤物有的是,以丑怪出奇的谐星有的是,而她作为一位成熟的女性,靠的是她从丰富的生活阅历中淬炼出来的沉稳风度,她深厚的同情心和给人以真正得益的剖析和忠告,当然,还有她随身携带的辩才,无疑——就是靠这些,奥普拉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能将千百万人的心抓得紧紧的。

三财富所折射的影响力

在美国,影响力往往与财富成正比——或者倒过来说,财富往往与影响力成正比。在44岁的今天,奥普拉达到了罕见的辉煌:1995年她的年收入是7400万美元,是电视界挣钱最多的女性,即使将男性、女性算在内,她仍然高居榜首;1997年她挣到9700万美元,在全世界娱乐圈中独占鳌头。据《福布斯》(Forbes)杂志的评价,她价值34亿美元。

奥普拉的成就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大串:

她是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自己的电影电视制片厂的黑人妇女,在芝加哥市中心她拥有一个价值2000万美元的电影电视制作中心——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女性历来仅有三人;

她是娱乐界公认的“最有权威的妇女”,出品了大量黄金时间特别节目和电视片,还计划把几名黑人妇女的名著搬上银幕;

她是世界上最受钦佩的女性之一,曾被著名的黑人杂志《精髓》(Esserlce)评为“改变了世界的黑人妇女”中的第一名;

另一本杂志《黑色》(Ebony)评出的“15位最美丽的黑人妇女”中她也名列榜首;

“奥普拉·温芙蕾脱口秀”是五次最佳美国电视访谈节目艾美奖的得主,另外她得到了三次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艾美奖:

她主演了影片《紫色》(Color purpIe),获得了电影奥斯卡奖的提名。

此外不用说,奥普拉是各种各样的妇女杂志、黑人杂志、人物杂志、财富杂志、家居、娱乐乃至健身杂志的封面人物和追踪对象——我敢说,每个月都必定至少有一家杂志,其封面是表情生动的奥普拉。

四战胜自己才赢得观众

奥普拉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如此受人爱戴?

归功于她插上了电视的强大翅膀吗?是的,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当然是无远弗届的。但是脱口秀节目并不是奥普拉一家,别无分店。现在的电视有数以百计的频道;从早到晚,有数以千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屏幕上摇唇鼓舌。他们之中既有机智幽默之士,也有鸡鸣狗盗之徒。奥普拉是在这样激烈竞争的擂台上高出一筹、技压群雄的。

奥普拉1954年1月29日出生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她的母亲在一个农场长大,她的父亲是一名驻守在附近军事基地的士兵,他们两人没有结婚,母亲生下她之后,根据《圣经》上的一个名字想让女儿叫“沃帕”(Orpah),可是她的出生证被人错写成“奥普拉”,奥普拉就奥普拉吧,她母亲随它去了。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母亲到北方的威斯康星州找工作,无法带她,将她留给母亲照料,奥普拉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又脏又穷的农场里度过。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表现出非常不一般;祖母每天给她念书,教她字母,她3岁就会读书了,就在教堂的复活节庆祝中当众朗诵自己会背的诗;一年级未上完,就跳到三年级;她尤其喜欢上台,她感到她就应该是属于灯光和目光的焦点。小奥普拉4岁时,全镇都知道了这个黑色的小姑娘有特殊天分,大家都称赞她的声音甜美。当有人问将来想干什么,她说:“我想靠谈话来挣钱”——人们可没有想到她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但她的童年和少年也谈不上幸福。祖母不满意这孩子成天有说不完的话,常常禁止她开口,甚至用皮鞭抽打。后来她来到威斯康星州的母亲身边生活一段,又来到田纳西州的父亲身边生活一段……或许这种生活方式在单亲率特别高的美国,算不上太特别,但是在小奥普拉的心灵里毕竟留下了隐痛。再大一点,奥普拉曾被她周围的一些朋友、亲戚性骚扰和虐待,十几岁时她怀过一个孩子;在她20来岁的时候,男朋友诱使她吸食过可卡因……凡此种种,给她一生的自信自尊留下了创伤。与其他电视上的明星像芭芭拉·沃尔特丝和宗毓华等人比较一下,奥普拉的生活道路真是坎坎坷坷。从起点开始,她就没有比别人幸运,反而比别人更多一些不幸。或许不幸正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幸运?奥普拉的过人之处在于,她拥有清醒的头脑,有不息的活力以及战胜自己的勇气。她在父亲和继母那里上高中的最后一年,戏剧才能迸出了光彩——她被邀参加了“白宫青年代表大会”,见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后来又通过一次讲演比赛的获胜,得到了田纳西大学的奖学金。她真的靠她的谈话挣钱了——在读高中时她就因为音质好,被广播电台看中聘请去当播音员;上学期间又当上电视台播音员、记者……最后当上了电视节目主持人。

五把真实的自己袒露给观众

奥普拉感谢上苍:给了她机会把自己过去经历的一切——那是全美国许多平凡的人们都曾经经历过的——制作成电视节目,并通过这些节目,去改变千百万人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通过这样的办法,她也扭转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充满自信的“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中,她打动观众的力量,在于她不想利用观众,也不想捉弄观众,她对观众具有一种推心置腹、愿意与之分享一切隐秘的真诚。那些关于她真实的生命之战的谈论,是她吸引并影响了众多美国人的最重要因素。

在她20岁时,曾在男朋友的诱惑唆使下吸过可卡因。“这件事始终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大秘密,一件我最感到可耻的事,仅次于我十几岁时就未婚怀孩子一事。”她度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脑海中激烈交战,反复考虑自己要不要对公众承认这事。1995年1月,在一次节目中,她与几位吸过毒的母亲们谈话,当一位母亲谈到因为怕失去男朋友才吸了毒的时候,她马上想到:“那正是我的故事!”而当第二名妇女告诉奥普拉,她来参加她的节目,是因为她知道奥普拉从来是说实话的。奥普拉冲口而出自己心头的大秘密:“我也吸过可卡因!”一时间举座为之震惊,场内外大哗,而奥普拉自己则感到一阵平静从内心升起。她对惊慌失措的同事们说:“一切都会好的,没事。”

岂止没事,她从此解放了。她保密了这么久,就为一个原因:恐惧。“我觉得如果把这事说出去,就没人会喜欢我了。”“我从这件事学到的真理是你最怕的事情其实毫无威力。你对它的恐惧才具有威力。”一如已故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的名言:“最值得恐惧的,正是恐惧本身。”事实上,她的电视观众从她这里得到的是鼓舞:敢于正视事物的真相,哪怕是自己心灵中最可怕的黑洞。

难怪作家弗兰·赖博维茨(Fran Lebowitz)要满怀敬意地说:“奥普拉可能是对成年人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她几乎是一种宗教。”

六每天都要跨过自己

奥普拉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保持自己节目的最高收视率,紧张的工作节奏,还要拍电影、社交生活……这些不是仅仅靠“运气”就能获得的。她有一种很明显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的毅力也是顽强的,超人的。

一位名叫奥德林·巴法罗(Audreen Buffalo)的人,曾经描写过奥普拉的普通一天。

清晨5点,奥普拉起来,穿上运动衣和跑鞋,开始室内晨跑。她说每一天开始的最好方式是锻炼。

7点,她坐上了化妆椅,她的发型师和化妆师已做好准备,给她做头发和化妆。这时制片人进来,告诉她今天的客人都是谁——奥普拉深知:观众是节目的一部分。一切就绪,有人递给她麦克风,她步入演播厅,主持节目。

下午,奥普拉与同事们一道计划新节目,还要与影视界人士交谈,碰撞出灵感。还要出席一些会议,处理慈善事务。

深夜,她临睡前还将明天制作节目的计划仔仔细细地看一遍……

奥普拉曾是一个体重超重的人。她的减肥曾被各种小报刊物炒得沸沸扬扬。她自己意识到,身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能在登场时让人们指指点点说:“那个胖女人在电视上干什么呢?”——面对的是特别容易受外观左右的美国电视观众,主持人身体的份量重了,自己说话的份量就轻了。一定要减肥!由于小时候的坎坷,奥普拉曾经不自珍也不自信,她坦承:她的体重超重以及几次减肥不成功,与她多年的自暴自弃大有关系。经过公开自我检讨,她逐渐学会了摆脱心理上的负担,并找到了有效的减肥方法。为了保持150磅的标准体重,她每天至少要跑完5英里(约8000米)。这项从1993年开始的训练计划是她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计划;太累!她也叫苦连天,但既然这是她给自己下的计划,就一定要完成。在私人教练鲍勃·格里尼和减肥食品厨师罗西·戴雷的帮助下,她已成功地减肥80磅。当她以比过去清丽得多的形象出现的时候,她从大家惊喜的目光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她并非运动员,却在40岁那年,用4小时29分15秒的时间,完成了全程26英里的马拉松长跑;她并非受过专门表演训练的女演员,却在故事片里扮演过角色,还差点拿到了奥斯卡的小金人……

七在矛盾纠葛的旋涡中保持自我

成为公众名人的代价之一,就是得忍受公众对自己的评头品足,横挑鼻子竖挑眼。奥普拉没少吃这种苦头,名声和财富不可避免会带给她不少烦恼。除了是否会结婚的这种经常性的猜测和打赌,还间歇性地被推到话题焦点。例如,她过去的一位同居男友最近出来揭发说,奥普拉不仅和她自己所承认的那样吸过毒,更曾经贩过毒。奥普拉过去的一位雇员曾对她有一篇刻薄的评论,她的一个同事曾说起奥普拉读到这篇文章的情景:“奥普拉只是坐在那里,含着眼泪盯着那篇文章。她不时地边读边摇头。最后她说:‘别再想它了。我不让这篇东西毁了我的精神。我再也不去想它了’。”奥普拉的人生信仰体系中已经形成了这么一个特征:不去对不愉快的事情耿耿于怀。她说:“放在五年前,我可能会坐在那里,为他们所写的一切而哭哭啼啼。但是我现在已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了:不是让我开心的,我不去读。这类文章再也不会让我生得起气来了。”

她对自己的亲人们向媒体翻自己过去的旧账,有着特别的宽容,总是能够原谅他们。几年来,她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曾对着无聊小报发表过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她的评论,但她总是不记仇。正如她的同事所说:“她的节目讲的是宽恕,她的生命讲的也是宽恕。”

在40岁以后,奥普拉说她感到了好朋友曾对她提及的一种“顿悟”、一种对“时间才是你拥有的全部”的觉醒——40多岁了,不能再让他人的意志控制自己的时间。奥普拉现在就是这样感觉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在乎别人怎么去想。

奥普拉的节目还在一集一集地制作,她真诚的目光不断向新的问题探寻,而各种荣誉继续纷至沓来。电视周刊1996年评她为年度“风云艺人”;盖洛普机构民意调查,她位居美国人最钦佩的女中英豪第四位(与鲍勃·杜尔的夫人伊丽莎白·杜尔并列);1997年元月第二十三届影视民选奖,她是最受欢迎的电视女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