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
3821800000052

第52章 体系原理(2)

“最终我来到了庞贝城并在那里住了几天,就在真正的罗马人曾来回走动的那片土地上;我呼吸着他们曾呼吸的空气,我仰望他们的晴朗的天空,在那里晒太阳,并在那些幸免于难的遗址和废墟上感受到了古人的真正的‘人的精神生活’。我这才明白了在‘知道’和‘感受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再给你们举最后一个例子,和我们的工作更相关。对我们来说它更有助于说明我的思想。在我童年的时候,有时候家人不讲童话故事给我听,而是讲莎士比亚的戏剧,我喜欢它们,尤其是《李尔王》。我以一个孩子的不高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只能抓住那些最主要的故事情节,此外,还对李尔的年长的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忘恩负义以及恶毒感到怒不可遏,而考狄丽娅的善良使我深受感动并激起了我对她的爱慕之情。我在童年时期自己读过且看过舞台上表演的莎士比亚的剧本,并尽力去理解它们,其中对我当时那个年纪来说所能理解的东西令我入迷。成年以后,我又重读莎士比亚;在深入理解他的作品的同时,认真地研究了他;我看了舞台上的莎士比亚戏剧,并逐渐能更多、更深入、更细腻地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意图、感受和他的创作天才本身。最初相识时所理解的那些肤浅的认识,后来经过深思熟虑的、仔细的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深化。

“现在我们来把所举的例子做一个总结。

“关于‘五例死亡’的消息在很多人心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关于庞贝城的讲述尽管有点进入各位内心深处,但还不够深入。关于莎士比亚的童年印象——大家则是浮光掠影。

“现在我来提炼一下上述例子中更为成熟的第二个例子。自杀时的在场所产生的震惊是身体层面的。阅读和研究庞贝城令人激动,深入到了思想之中,且丰富了知识和开阔了视野,这也正如阅读和结识莎士比亚后所产生的结果一样。

“下面转向第三个例子。对于自杀悲剧的所有最细微之处的认识深入到了内心的最深处,颠覆了对生命、生存和死亡的看法。庞贝城之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催生了那些使人成长的感受和想法。研究莎士比亚带领你们进入这样一种隐秘的地方,只有在那里才有可能真正的认知,也即去感受‘人的精神生活’的更多层面。

“现在你们是否能感受到以下两种印象之间的区别,即来自简短的关于自杀的新闻报道的印象,以及亲眼目睹死亡的发生并意识到所有的原因和导致青年走向这一爱情惨剧的心理过程?你们是否明白了关于古代罗马人生活的普通叙述与对这个远逝的生命的个人感受之间的区别?你们是否感觉到了简略讲述天才剧作《李尔王》的内容以及深入它的精神内核和本质之间的巨大差别?

“现在让我详细说明一下我自己是如何感受这种区别的。自己在角色中的进步以及角色在自身中的进步过程迫使我去问这样的问题:难道演员身上的所有这些重要的、成熟的、深刻的情感—思想和情感—任务,正如情感—智慧和情感—意志一样,不值得将其与先前的、原初的、不高的智慧、意志和情感——这些创作的最初阶段‘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动力’——区别开来吗?公平来说,它们需要被区别开来,因此,我们现在约定,将来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尚未成熟的,也即还处于创作的起始阶段的智慧、意志和情感,我们将使用小写字母来书写它们,以便与近期工作中已成长的、增长了的和深化后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区别开来。而对于后者这样的心理活动三动力,我们将用大写字母来书写,也即:

智慧、意志和情感。对于‘精神生活的动力的三者同盟’这个名称同样如此,为了将其与那种仍处于初始阶段的、不深刻状态的三者同盟相区别,我们也不用小写字母,而用大写字母来书写,即:心理活动三动力。

“这样一来,小写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就组成了相应的小写的心理活动三动力,与此同时,大写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就组成了相应的大写的心理活动三动力。”

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刚结束他的解释,门就被打开了,三位道具师搬了三面缚在长长的旗杆上的大旗子走了进来,旗子上面是硕大的字。其中一面我们可以看见上面写着“智慧”(大写),另一面上写着“意志”(大写),最后一面上写着“情感”(也是大写)。由伊万·普拉托诺维奇指挥的队列走向右墙,拾起旗杆上的旗子,就把它们贴在墙上应该悬挂它们的地方了。这一次演员出场时非常整齐有序,合乎排演的预期要求,而且音乐也是准时地响起和停止。

等到钢琴停止演奏以后,托尔佐夫接着说:

“但是,在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和情感来深入理解天才的戏剧时,不仅仅演员的精神生活动力本身得到了增多、深化和提高,而且他们的复杂的创作才能的所有其他部分也都受益。隐匿在作品中的诱饵,神奇的‘假使’,想象,规定情境,激情记忆,精神和肉体的任务,意图,行动,艺术真实性,对象,注意力,交流,发散和吸收,适应,速度节奏等等,都对舞台自我感觉的所有元素产生神奇的作用。这个领域与精神生活的动力一样进行着同样的过程。所有元素在深入天才作品的本质时都在增强并变得更加重要。

“这不仅和自我感觉的精神元素相关,也和自我感觉的肉体元素有关,而为传达更多的思想和感情所需的更多表现手段正取决于后者,即更多的细微的、有力的和美妙的嗓音,言语方式,动作和行为等。

“在这种状况下,这些元素也应该将其与自己的初始状态区别开来,即当它们还处于和诗人的作品初次接触后的初级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约定不用小写字母来书写角色领域中成熟的元素,而用大写字母。”

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刚说完这些话,观众厅的门就再次被打开,两面缚在长长的旗杆上的巨大旗帜被搬了进来,由众多的狭长的旗子组成,上面写着:“行为”、“想象”、“激情记忆”、“任务”、“注意力”、“真实感”等内在的舞台自我感觉的其他元素,不是用小写字母写的,而是用大写字母书写的。第一面旗帜后面紧跟着第二面旗帜,上面写着外在的舞台自我感觉元素,同样是用大写字母书写的。每一面大旗帜都被举起并放到旗杆上,贴到墙上应该悬挂它的地方。这个过程也进行得有条不紊,与排演计划相符,并且同样是在准时响起和停止的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

音乐刚一停止,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就接着开始了自己的解释:

“能否由那些大写的重要元素来构成小写的普通的、非重要的、工作中必需的通用的舞台自我感觉呢?难道可以由大的构成小的吗?因此,演员通过智慧、意志和情感把握天才戏剧后在内心形成的那种状态,应该换一种方式来命名它。为了与普通的‘舞台自我感觉’相区别,我们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称,即:不是先前的‘舞台的’,而是大写的‘创作的自我感觉’。”

音乐又开始响起,观众厅里搬进了一块壮观的条幅,摊开在两根旗杆上,上面是大写的“创作的自我感觉”。这块条幅本来应该被举到天花板正下方,但旗杆却太短,因此,伊万·普拉托诺维奇解释说,现在只好想象着这块条幅已被挂起来了。

下面就是今天所有挂起来的旗子组成的总体图。当我在画图的时候,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正在为今天的课作总结。

他说:

“那么,这些元素:行为、激情记忆、任务、规定情境、神奇的‘假使’、放光、与对象的交流、速度节奏和所有表现手法等等组成了舞台自我感觉。正是这些大写的内在和外在的自我感觉的元素形成了创作的自我感觉。”

19××年×月

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站在正厅的中间并久久地看着右面墙壁。新的旗子都已分别挂在各自的位置,几乎挨着天花板了。

写着“创作的自我感觉”的雅致的旗子位于所有其他旗子的上面。

旗子由于布料的颜色以及上面的文字的字体而显得甚为轻盈。

“清楚、易懂、直观。”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说道。

“就像两层楼的管风琴。”不知哪位说的。

“我却觉得有点像神奇的灯笼。”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纠正道。

“在哪儿?”某个人问道。

“这下面的一组大小旗子不就是。”他解释道。

“为什么旗子会像灯笼呢?”我们有点不明白。

“我讲的不是它的外在形式,而是它的内在意义。”托尔佐夫又有所纠正。

但我们对他的纠正还是不大明白。于是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就发问了:

“下面一组是什么?”

“精神生活动力和舞台自我感觉的元素。”我回答说。

“这就是所谓的‘我们人的内心之光’,它在演员的内心燃烧并在创作的时候发散出来。这和开场时打开神奇的灯笼中的电灯完全一样。”托尔佐夫如此解释道。

“放大镜在哪儿呢?”我们问。

“它在这儿呢——镜头。”托尔佐夫指向写着“舞台自我感觉”的旗子。

“它与镜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们不明白。

“在这个情况下我想讲的不是它们外在的相似之处,而是内在的相似之处。”托尔佐夫抢先说道。

“它们的内在相似之处到底在于何处?”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

“镜头是干什么的?”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问他们。

“它把光线集中在自身并透过目标把光线投向屏幕……”我本已开始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