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决定成功
3819000000032

第32章 温和的性情孕育无穷的力量(2)

对一个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最痛苦的考验,曾经降临在自然哲学家阿波西特的头上。阿波西特所遭受的考验和灾难,在很多方面与牛顿的遭遇有着惊人的相似。当时,阿波西特住在日内瓦,他经常要面对各种打击和考验,他无法避开和选择,只得无可奈何地默默地忍受,真是所谓的“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除了从事其他研究之外,阿波西特专心致力于研究气压及其变化,他想从中引出支配大气压力变化的一般性规律。阿波西特耗尽27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气压的变化,在此期间,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认真记录下来,以备研究之用。有一天,一位新助理正式在阿波西特的实验室上岗了,为了显示她的热心和诚意,这位细心的女助理将实验室彻底清扫了一遍。女助理比较了一下其他的实验室,发现自己清理后的实验室显得相当整洁和井然有序,于是,她非常满意地笑了,并侍立在门口等候阿波西特。当阿波西特进来后,看到实验室“面貌一新”,然而,他并不感到任何欣喜,而是担心地问:“我放在气压表旁边的那些纸,现在被搬到哪里去了?”“啊!”女助理先是一怔,既而轻松地笑道:“先生,我看那些纸脏兮兮的,于是,我把它们收拢到一起,一把火烧了,然后,我又重新放了一些新的纸在那儿。”阿波西特无可奈何地叉着两手,内心矛盾极了、痛苦极了,稍许,他还是平静而温和地说:“小姐,你把我27年来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劳动成果,顷刻间付之一炬。虽然我极度的伤心,但是不知者不为罪,请你以后再也不要碰这所房子里的任何东西,好吗?”

研究自然历史比研究其他任何一门科学,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若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或是缺乏非凡的毅力和耐心,不可能在这个领域里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自然科学家的寿命比其他科学家的寿命要更长一些。英国一家出版博物期刊的学会“林耐协会”的一位成员说:“在1870年去世的14位林耐协会的会员中,有两位年逾90岁,五位年过80岁,还有两位年过70岁。我们统计了一下那年去世的人,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5岁。”

法国的植物学家亚当逊,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已经年逾70高龄了。在这场社会大动荡中,亚当逊失去了自己的财产、住所和花园。但是,他没有失去耐心和毅力,在面对失去的一切时,他的勇气不减当年,而且在他陷入最为窘迫的境地,已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他还能对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亚当逊是学会的元老,有一次,学会盛情地邀请他出席会议。亚当逊却无可奈何地回答道:“实在很抱歉,我没有鞋子穿。”据知情人居维叶所说:“当时的这种情景,真的十分让我感动。我看着这位可怜的老人,在一堆篝火前佝偻着脊背,用一双微微颤抖的双手在一张小纸上描绘着植物的特征。老人将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都消融在对自然历史的无穷无尽的乐趣之中,然而,这种令常人难以享受的乐趣,对于这位孤独的老人来说,就如同一位善良的仙女心有灵犀地陪伴着他。于是,学会决定给这位衣食无着的老人一点点抚恤金,后来,拿破仑知道后,便大笔一挥,将抚恤金翻了一番,也算给予了老人的一点安慰吧。”在阿波西特79岁那年,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灵魂飞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了。在阿波西特的遗嘱中,他规定了葬礼的举行方式:“在我一生中,已经确证的植物有58种,我要用这些植物织成一个花环,借以告慰我的灵魂。除此之外,在我的葬礼上,不要花费任何其他的钱物,以免铺张浪费。”根据阿波西特老人的遗嘱,在他的葬礼上,这个花环成了他灵柩上唯一的装饰物。如此成绩斐然的老人,却以如此微不足道的葬礼羽化登仙而去,他的这种精神让无数后人为之感动,同时,他的这种精神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无形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正如他耗尽毕生心血所著的作品那样持久而永恒。

在历史上,像以上那些胸襟豁达的伟人,真是举不胜举。人们只要受到胸襟开阔、生性乐观的人所感染,就会精神为之一振,灵魂受到了鼓舞,意志更加坚定,希望也倍感增加。在约翰·凯耶所著的《印度官兵的生活》一书中记载道:在令人精神抑郁的印度军营里,当约翰·马尔科姆爵士出现时,就像带来了一束炫目的阳光,每一个人见到他时,都是满面笑容、心情愉悦。此时,马尔科姆自己也还是那个爽朗乐观的人,人们无法抵御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令人快慰的魅力。

埃德蒙·伯克也是一个洋溢着快乐和幸福的人。有一次,他在约苏阿·雷诺兹爵士先生的家中用餐,两人突然饶有兴致地谈起了“什么样的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宜喝什么酒”这个问题。雷诺兹笑着说:“男孩子适宜喝红葡萄酒,成年男子适宜喝白葡萄酒,白兰地则是英雄喜爱的杯中物。”“很好,”伯克说道,“那就让我喝红葡萄酒吧!我喜欢成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因为儿时的童趣出乎自然,总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感到高兴。”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心态十分年轻;而有些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心却已苍老。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仍保有一颗快乐的童心,而有些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却有一颗圆滑世故、看破红尘的苍凉之心。如此看来,一个人的心境如何并不取决于他自己的年龄大小,而是与乐观豁达、心胸开阔的性格有关,因此,即使是那些年迈的老人,他们身上也会有一颗快乐、活泼的心。

每当看到自己身边的一些未老先衰、一本正经的年轻老头,一位年事已高但心情豁达的老人慨叹道:“唉!这个世界只会剩下一些年老的孩子了。”一个人的快乐要依靠豪爽、豁达的勇气;一个人的幸福要仰仗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的品质;一个人的精神享受要依赖于童心常驻、精神快慰的性格。然而,这些快乐、幸福和精神享受,并不是那些一本正经、过分拘谨的年轻人所能享受得到的。因为一本正经的年轻人,往往缺乏精神活力,缺乏创造性,虽然他们徒有年轻人的外表,然而他们年轻的心已经苍老不堪,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和激情。歌德在谈到年轻老头时,惊讶道:“唉,真苦了这些年轻人,他们能装出这种古板的样子,真是不易啊!然而,他们却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举止是多么的荒唐和愚蠢啊!”作为歌德本人,他是多么希望看到那些精神焕发、本性自然、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啊!然而,每当他看到社会生活中那些一本正经、过分拘泥、矫揉造作的年轻人时,他就愤然地说道:“你们真是一些俊俏亮丽的‘美’少年啊!”说完后,歌德便愤然地拂袖而去。

爱、希望和耐心,是一切幸福之源。与人交往时,我们对别人的爱能换来他人对我们的爱,爱能让希望添上翅膀,使内心永远充满活力。爱即仁慈、宽厚;爱即坦率、真诚,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人类幸福的基石,是照耀在茫茫草原上的一轮红日,是百花丛中的绚丽阳光。无数欢快的念头,都从爱的呼唤中翩翩而来,而暖意融融的欢快幸福之中,总会藏有爱的精魂。爱是无价的,它并不奢求人类花费任何东西,便自觉自发地来到人类门前,同时,它还为自己的拥有者祈神赐福。爱与幸福是无法隔离开的,因此,一个心中拥有爱的人,幸福总会时常伴随着他。正是因为有了爱,人类的痛苦才会化为幸福,伤心的泪水也会化作甘泉,滋润人们的心田。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法学家边沁,在《义务论》中写道:“一个人给予别人的幸福和快乐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也就越多,反之就会越少。正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如果一个人待人友善,别人必定会以友善回报他。因此,那些仁慈的懂得生活的人,总是会给别人创造越来越多的幸福和欢乐,同时,他自己也将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和欢乐。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在生活中,我们的善言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善行,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人的善行,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那些具有高尚、正义的话,不仅听到这句话的人会潜移默化地做起好事,而且那些在你身边的人也会择善而从、积善行德。千万不要鼠目寸光地想着这是个别的现象,善言影响善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试想,我们与周围的人接触,周围的人与他们周围的人接触,我们的每一次善言或者善行,都会‘一传十、十传百’地波及开去。因此,我们的每一次善言和善行,不仅对我们自己,而且对我们身边的人,都显得十分重要。当然,仁慈、善良的行为有时并不能使对方从中受到教益或得到启发,但是只要我们的方式、方法适当,我们的仁慈善良之举,一定会使对方深受感动。有时,友好的行为也许会换来误解,一腔热血可能换来一盆冷水,但是,别人的冷水却无法浇灭我热心助人的善心,同时,我们在乐善行德时,也并不在于求一时一地的回报。因此,我心向善当以至诚,我们应该尽力把友谊和文明的种子撒播人间,同时,这些种子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沃土,并在他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每当看到幸福之花在人们的胸中开放,仁爱之心像星星一样遍布在人间,我们才知道人们对我们的回报何其丰厚,才更加明白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我们要坚信:春播秋收,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让我们都来耕耘这些美好的品德吧,我们也将得到双倍甚至数倍的收获!”

诗人罗杰斯曾常常谈起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凡是认识这位小女孩的人,都从内心深处喜欢她。当有人问小女孩:“为什么大家都这样喜爱你?”小女孩答道:“我想,是因为我爱每一个人的缘故。”这则小故事,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一般而言,一个人到底拥有多少幸福和快乐,取决于这个人到底付出了多少爱,同时,又有多少爱在回报给这个人。确实,不论一个人取得了多么大的物质成就,如果这些成就不能有助于自己和他人的仁慈、善良与和平,那么,这些巨大的物质成就,最终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同时,他自己也毫无幸福可言。

拉尔·亨特曾深刻指出:“因为人受到情感的支配,所以善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其他力量都抵不上善良的力量。”有一条法国谚语说:“人类总是贪图安逸和享乐。”还有一句很粗俗的英国谚语:“恶狗服蛮棍!”因此,边沁说道:“人们每一个善良的举动,都来源于自己身上的力量,而且每一份善行都会为人们自身积累一份友谊。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把造孽的力量用来行善呢?”

一个人的仁慈和善意,并不体现在他送给别人的礼物上,而在于他是否拥有一颗善良而诚挚的心。有的人虽然也能从钱包里拿出钱来给别人,但是他们的心却是冰冷漠然,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仁慈和善意吗?当然不是。因此,一个人用钱财表现出来的好心不仅不可靠,而且会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灾祸。而那些善意的帮助,真正的关心,往往于己于人都会产生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