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重生之青梅的逆袭
3817600000091

第91章

好不容易等那边收拾好,周琅把位置让出来,先让叶家玉和他打招呼。很久没见也没有联系,说起话来已经有些客气。她问龙语阳在巴黎生活如何,忙不忙,什么时候回国……龙语阳一一回答,又恭喜她和宣毅订婚,再问她拍戏是否顺利。

“周琅就拜托你多照顾了。”他一脸认真,只是配上一头来不及梳理整齐的卷发显得非常滑稽。

“行啦行啦!”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周琅终于忍不住伸头过来插嘴,“看着你们两个都觉得累。还照顾……我比你好照顾多啦!”

叶家玉从椅子上站起来,把空间留给两位小情侣。

走出去把门带上的时候,听到周琅半是撒娇半是埋怨的话。

“我不管。要是首映的时候你没来,我就……我就……哼,你知道会怎样!”

很快就到了雨水节气。第二天中午,他们就开始在镇子外的那片水边布置拍摄器材和道具,有时会有路过的山民好奇地停下来,看不出什么名堂又不以为然地离开。现在的河面就比十多天前要宽、厚一些了,水量恰到好处,感觉是刚刚够河灯不受阻碍的漂离,速度又不会太快。

叶家玉反复地给周琅和江冬莓讲一些注意点。这一段是全片的高潮,尽管他们在大京的时候已经排演过多次,但是放河灯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他们必须抓住最好的时段拍出最好的效果。时间很紧,任何失误都有可能毁掉整段戏。

拍摄的时候周琅还是出了点小状况,还好她反应很快,将错就错。叶家玉盯着屏幕,只思考了一瞬,就示意接着拍不用重来。

“我感觉还行,”结束之后,叶家玉这么说,“但是究竟怎么样,得回去把毛样做出来,看看效果才知道了。”

一行人的古镇之旅过得非常愉快,回到大京之后,又各自忙起各自的事了。江冬莓和叶家玉先回学校报道,周琅已经有好几个广告在经纪人手里等着她了。

虽然叶家玉的这部电影并不是按照商业片的模式来拍摄的,也没有走商业宣传的那一套,但是制作过程中的适当曝光还是需要的。影视基地比较杂乱,同时在拍摄的影视剧也非常多,所以她选择在古镇的时候才让剧组接受采访。访问稿是盛光和叶家玉共同拟定的,合作媒体的问题都在范围之内,非常安全但同时也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噱头的东西。

《电影》杂志在并不是十分好的位置,登出了这则相比采访更像制作方陈述词的访问,当然没能引起什么关注。只是当人们的眼光无意间扫到杂志的配图时,会觉得画面上那个长得并不算好看的女演员,陌生又熟悉。觉得陌生是因为她确实没有主演过什么影视作品,而熟悉,是她在《天璧》中极短暂的几次出场和播放数不怎么高的广告中的表现,多少有人记住了。

这是叶家玉安排的,另一张图中有江冬莓的侧脸。电影的片名和海报并没有最终定下来,她把这些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交给杂志记者,让他们务必和访谈内容刊登在一块,这些介于海报和剧照之间的图片,是剧组向他们未来的观众透露的最早信息。

周琅接的广告叶家玉也看过,她和经纪人商量,推掉了一些,尽量让她在广告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和电影中的差异不要太明显。

回到学校,方莹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她了。虽然她和宣毅的绯闻以及后来订婚的消息热度早已褪去,她们寝室还是遭到了同一楼层女生们的围观。一群人叽叽喳喳,也没有什么恶意,纯粹就是新闻发生在身边同学身上的好奇和激动罢了。

在第三次被问到“你和他怎么认识”的之后,舍长终于发威,把无关人士都挡在了寝室的大门外,任她们怎么叫唤,都当听不见。

“你变了好多!”方莹握住叶家玉的手,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

“我们还在苦兮兮地写无聊的练习剧本,你就已经成导演啦。”蒋如曼把刚买回来的橙子切了,分给几人吃。

“嗯……其实学生生活会简单得多吧。”其实她以前也写过很多练习剧本的。

“行啦,各有各的辛苦,”舍长摆手道,“主要是我们都见过你写剧本的样子,至少这间屋子里,没有人比你更喜欢做那些事了。”

“是这样没错,”方莹点头,“比如我,就不是非做编剧不可的。”

“这样说起来,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蒋如曼小声附和,而后又突然好奇地问,“你们拍戏的时候,会不会在影视城遇到很多明星啊?”

“对啊对啊,签名合照应该很方便的吧。”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不过拍戏时间那么紧,影视基地又那么大,哪有空一个个棚子地去找啊。”

叶家玉又问她们是不是想要哪个明星的签名照,三人纠结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来。说来也是,在编剧系这样的地方,其实多多少少会从老师或者同学的口中了解到明星与银幕上截然不同的样子,然后,就很难再去对谁痴迷了。

叶家玉这次在M大待的时间比较长,因为电影已经全部拍摄结束,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剪辑她只是控制方向,具体是比较有经验的前辈在做。她自嘲这部电影她是一边学一边拍,这么磕磕碰碰地也走到了这个地步。

除了抓紧时间补上落下的课程以及提前学习之后可能会无法坐在教室里听讲的内容,叶家玉回M大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她考虑了很久自己的首映式在哪里举办。别的电影,多是在大的电影院举行,同时还会给参加的观众一些小礼品,开展一些互动活动拉近观众和演员的距离,他们对电影就会先产生些好感和热情,第一批观众中会有很多媒体和影评人士,他们的观点对影片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还有一些大片首映,比如去年十月上映的《天璧》,直接弄了一个晚会。

叶家玉却觉得这些都不怎么适合她的作品。

她最终决定在M大和京戏举办首映式。从内心里,她仍觉得这部片本质上还是一个学生学习怎么拍电影的习作,所以,她必须表现得更谦虚一些。她最先要面对的不是直白的票房成绩,专业评论家,而是她的老师、同学。她必须把这份作业呈给自己的学校,让它看看,这个学生忙忙呼呼都不能正常上课,拍出来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编剧系和学校的老师一开始听到她的这个请求,都十分意外。M大历届以编剧、导演为职业并拍出自己影视剧的校友并不少,但把首映式放在学校,却从来没有被提起过。他们一方面觉得她实在异想天开,一方面又觉得有点感动。

叶家玉态度诚恳,把她的考虑告诉他们。

最先表示赞同的是一直觉得这学生是个“麻烦”的王老教授。

“我们没有马上同意这件事,是怕这样与一般电影不同的首映式,会影响普通观众对它的认识。既然你不介意,我们也就没必要在这指手画脚了。”

“虽然还没能看到你的作品,但是我欣赏你的态度,”另一个教授也微微点头,“有些影评对电影的评价过于强调导演的个人天赋……其实,很多电影根本就没资格去讲什么天赋。”

“老曹,别和学生说这些偏激的话。”

“诶,总之你记住咯,年少成名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曹教授最后说,“例子就不用我来举了吧。”

还没能享受几天平静的校园生活,赵总监一个电话就又把叶家玉召回了盛光。

在她忙着拍电影的时候,盛光的大型选秀活动“NEWSTARS”也圆满落幕。冠军是一个二十三岁名叫张琼芬的女孩,从总决赛的第一场开始,人气就一直很高。

“到我们兑现比赛之初承诺的时候了。”

多部影视剧同时上映,加上选秀结束后一批新艺人签约,赵总监最近估计很忙,叶家玉看她办公桌上的咖啡和薄饼都还没开,这都已经快中午了。

“冠军,我们必须为她量身打造一部电影。”

盛光不是第一个做选秀的。这种活动的尴尬就是,很多普通人在舞台上,某个特定的时间里,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获得最终的名次肯定后,又急速陨落,重新变回普通人。

“NEWSTARS”之所以举办得如此成功,比赛也在观众中得到“非常精彩”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向参赛的选手做出的承诺,而这一年多盛光的表现,也让大家相信,只要他们愿意,绝对能造出真正的“新星”。

“这里是张琼芬从海选到最终决赛的所有录像,”赵总监递给她一个移动硬盘,“技术部那边应该是按时间剪辑分类了的。”

“演技和艺人基本素质之类的东西,就让演艺部去头疼吧,”她摊手,“交给你的任务很简单,你应该很熟悉了,还是做剧本。”

“题材、内容……统统都没有限制,你能编,我们就能拍成电影。只要记住一点,这部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捧红她。”

叶家玉点头,表示她明白了。

她要从那些张琼芬的影像资料中,尽可能快且准确地归纳出这个人,然后为她专门设计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必须突出她的个人魅力,弱化她的缺点。

和赵总监说的相反,这对她,其实是个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