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重生之青梅的逆袭
3817600000107

第107章

周六,大京卫视的某演播厅一片忙碌,大家都在为晚间将要直播的周六夜谈做最后的准备。主持黄蘅也十分罕见的早早到达了化妆室,再次翻看之前整理好的笔记资料,确保今天在节目上的访问能做到万无一失。

黄蘅虽然还不到三十岁,但是这两年已经成为大京卫视知名女主播之一,每周一次的访谈节目对她来说绝对是驾轻就熟。上个月夜问大京传媒局局长,她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准备。

“黄蘅姐,早啊。”

化妆师听说这位竟然比她还早到,饭都顾不上吃就赶紧跑了过来。

“嗯,”她视线从手中的文本移开,抬头随意看了对方几眼,“我不急。你……先忙你的事吧,按平常时间过来就行了。”

化妆师带着疑惑走了——她做这一行多年,也养成了观察化妆对象的习惯,黄蘅刚刚的面部表情……那是紧张吗?随后更不能不好奇,今天晚上来的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被这位主持人如此慎重的对待。

黄蘅看着她离开房间,左手抬起按住握着笔的右手——它有点发抖。她无奈地笑了笑,只有她自己明白,这个采访对象她等了多久。

初次见面的时候她已经大三,但和大多数表演系的学生一样,对将来的路怎么走还是毫无概念。演戏,努力成为一个演艺明星,那是长得漂亮身材姣好的个别女生的专利,而她像们这样的人,努力做十几年龙套,了不起也就是在中年的时候拿到某个电影节的女配奖做安慰吧。

然而一张张贴在学校餐厅门口的海报,改变了她的一生。他们刚刚毕业的学长,要拍一部电视剧,正在全京戏招募女演员。

她们整个寝室都出动了,一边质疑他这样的资历拍得出什么东西,一边又十分积极生怕选不上自己。她们有的比她长得好看,有的演技课分数比她高……总之她去是去了,却不敢抱太多期待。所以最后获得了演出机会,她一时间简直无法相信。

最初开拍的时候,四个主演,她们三个和厉心蕊是互相看不顺眼,但是电视剧杀青,也别别扭扭地成了朋友,即使几年过去,各人有了各人的事业,偶尔还是会互通电话联络甚至聚在一块。这大概就是那部电视剧的魔力,或者说是他的魔力。

拍戏的时候,江冬莓成为了制作方叶小姐的崇拜者,好像她的所有行为举止都值得赞美。黄蘅承认那时候,叶家玉表露出的气魄和手腕,确实让人佩服。但她心中整个剧组最了不起的人物,除了他再没有别人。尽管他很少给他们讲戏,很多拍摄工作以及和外部的联络都是叶小姐在做,但是她自始至终都这样觉得,他的作品教会了她们,关于演戏关于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东西。

就算到了现在,她也不好去评价《女生公寓》作为一部电视剧的优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段经历对自己的重要性。她因此领到了自己的第一笔片酬,网路不错的收视率让观众第一次知道了黄蘅这个人,都是次要的,关键的是,那个角色那部电视剧,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坚定心中的想法,走上了如今这条路。

她们几个在《女生公寓》开播后,都有些期待,这位导演接下来会去拍什么影视作品,他们还有没有合作的机会。没想到他离开得那么快,那么彻底。就连电视剧后来获奖,都是叶小姐替他领的。

不过遗憾归遗憾,她还是投身了自己所热爱的主持事业,同时也不忘在工作的间隙收集他的消息,古寅这个人,越了解越是叫人感叹。

他的学生时代,就和所有京戏影视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知道的一样,十分不简单,就连朋友都那么优秀。去年因为一部争议题材电视剧而演技倍受肯定的周琅,与他从大学入学起就是好友;更别提这两年在电影圈崭露头角的导演叶家玉了。黄蘅有点后悔,这些人尚还默默无闻时期共同排演的舞台剧在京戏公演,自己怎么就没有去看呢。

他在纽约大学潜心研习电影专业,《女生公寓》后整整五年没有任何作品面世。黄蘅作为最期待他回归的人之一,都有些着急,国内的影视圈早就把这个人忘了。然而,就在去年夏天,他以一部长达两百一十分钟的纪录片《失落的文明》,一举夺得国际纪录片认可度极高的莱花奖银奖,重新引发Z国媒体的关注。想要访问他的人太多,大京卫视虽然是第一时间发出了邀请,但排过来也到了今天晚上。

得知他获奖那天,黄蘅正与江冬莓她们聚餐,是在京戏念书时常去的那家饭馆的一间包厢。电视开着本来只是当做背景音乐,新闻播到他的消息,她们四人同时都愣住了。

“没想到啊。”

“古寅导演做事……果然是没办法按常理推测。”

“都获奖了,”厉心蕊显得有点兴奋,“那是不是快该回来了?”

“阿衡,你们台肯定要采访她,有机会哦!”

“是啊……他老人家肯定不知道这里有人可想他了。”

“喂……”

嘴上说着不在意,聚会后她直接去了电台,一晚上没回家用专用网络查找这几年他的所有信息。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从埃及出发,去了十几个国家,希腊、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无一例外,都是曾经有过辉煌文明而如今残存无几的地方。甚至都不用去看他最终拍下的纪录片,那些整天被新闻念叨的地名,“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大马士革”……都已经让她背脊发凉——这些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他居然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走了过来。战地记者还只是奔波于某个城市某个战区报道新闻,他是跋涉了数万公里。

到那样的地方,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与普通人的世界观相冲突的事,看到的大概都是与和平、美好完全相反的东西,然而他的镜头下,却难见颓败和灰霾。从台里拿到影像资料的那天,她本想只粗略看看,留到周末再慢慢欣赏,那只一看就放不下,只看到凌晨。

对于他们这些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真正去实地感受那些古文明的人来说,这部纪录片,好像一幅画卷,那些已经蒙灰甚至已经消散的历史,是画中宽广绵长的瑰丽大河。有外媒赞叹这样的作品,竟然出自东方一位如此年轻的艺术家之手,他只是笑答,他唯一努力做的,就是尽量忠实的呈现,那些失落的文明,它们本身就魅力非凡。

这场特殊的旅行所费不菲,无论是金钱还是其他。古寅还在纽约大学时,通过多番努力,说服了他的导师支持这项计划,而在美国电视界有不小影响力的那位老先生,向HYO电视公司推荐了这位学生,这家公司对纪录片市场有野心,很快就决定与他合作。事情到这里都还算情理之中。但黄蘅注意到了一件事,摄制团队中还有一个Z国人,一个叫王馨悦的年轻女孩。

顺着再去查,她居然是这场旅行的初期策划之一。去哪些国家,到了这些国家之后哪些地方是要去拜访的,是由她最先确定下来的。

她一直以为这样细致的安排应该是出自某位在世界古代史上有较深造诣的学者,没想到是反过来,这位王馨悦先拿出了粗略方案,再由电视台请来的顾问做调整。而且这位王小姐,几乎跟随剧组走完了全程。古寅回国后这段时间,国内媒体对他的所有信息都极为感兴趣,而无论怎么挖掘,始终没能触及的就只有他个人的情感生活。难道这位王馨悦就是他藏得极好的女友?黄蘅觉得自己好像无意中知道了不得的事情。

晚上的访谈如期进行。从之后统计出来的收视数据显示,这一期周六夜谈比上一期高了整整高了三个百分点。

其实古寅到得比约定时间早了半个小时,看到黄蘅他也很高兴,于是她得以在电视台的咖啡厅一角,对他进行了一次短暂的私人访问。

例行的,先打招呼,然后汇报自己这几年的作为,询问对方媒体报道之外这几年的状况,然后聊起了今天的主题。

有些事情不适合在公开场合发表,作为主持人尊敬的人,古寅便享有这样的特权,两人先沟通好,在节目上大致会问什么样的问题。

“学长,”她想了想,最后还是问道,“是怎么起的这样的念头呢……呃,别用对杂志说的那套忽悠我。”

“哈哈,”古寅笑了,“真实原因挺无趣的。我有一个朋友,她失去了对她来说很重要的人,说要去完成他来不及完成的事。我想想就跟着去了,然后顺便拍了部记录片……就是这样。”

两年前,他在纽约遇到了王馨悦,对方刚刚在南美洲呆了几周。他乡遇故知,两人瞧着对方也没那么不顺眼了。他看她不复当年得瑟的模样,晒得黑黑的兴致勃勃给他讲骇人的玛雅遗迹,多问了一句“那么害怕那你去遭什么罪啊。”就此沦陷。

旅程刚开始的时候,艰难根本无法想象。有时候疲惫了一天裹挟着一身尘土躺在床上,他都会自问,人家去实现前男友的遗愿,自己是图个啥。后来想明白了,总之不能让她一个女孩子走这么危险的路,对吧。

录制时间就要到了,离开咖啡厅之前,黄蘅回头看了这个男人一眼。

看他那样的表情,她好像真的知道了某件了不得的事情啊。

那个女孩这次没有回国,好像是去了北欧,而古寅的拍摄计划中,似乎就有与维京人有关的内容。

啧,不愧是她的偶像啊,追个女孩子都这么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