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最近三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
3816400000030

第30章 2008年(15)

为了我这只雏鹰的成长,爸妈你们给了我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有时,你们的心像大海一样宽广,容纳着我的悲伤与欢乐,有时,你们的爱又像丝丝细雨,飘扬着对我的脉脉感情。

都是因为有了这些爱,所以我才感到快乐。都是因为有了这些爱,所以我才能茁壮成长,都是因为有了这些爱,所以……

【点评】

全文紧紧围绕“因为有了爱”这一题目,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写了爸爸妈妈对自己深深的爱,结尾又再次点题。此文最大的特点是紧紧围绕题目作文,突出中心,首尾呼应,这些手法运用到考场作文中是艮有效果的。

广州卷

(中考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裸裸、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满分作文1

又见枝头吐新芽

广州考生

叶儿落了,还有春天。大地裂了,还有我们。

—题记

晚了,一切都晚了我们来迟了。

华夏,一个疼痛的名字,在心底灼烧,一如那场大火,哽在咽喉,在身体里发炎、结痂成疤,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那场大火只有三天三夜吗?那里曾有你的荣辱兴衰,那里曾有你的千年沉淀,那里有始皇的金戈铁马,那里有运河的血泪辛酸,那里有李唐的富丽繁华那里有铁木真的广阔边疆……竟都付之一炬,剩下的只有苍白的骨灰,黯淡地目送联军离开的背影。华夏。你于历史的茫茫余音中无力地呻吟着,我听见你沉重的叹息,看见你蹒跚的步履。晚了,一切都晚了,我们来迟了。

穿越苍苍茫茫的地平线,在时间的暗流里我看到一群群铁匠拿起铁锹,一刀,一个泣血的故事一凿一段圣洁的伤感,但是每一次痛哭的背后,都会是一件令世人汗颜的伟业。

华夏,你用瘦弱的手臂召唤着,可惜晚了,一切都晚了我们来迟了。

李白,是你吗?天子呼来不上船,让力士脱靴的谪仙,我看到了你的反抗自由。嗣同,是你吗?苟利国家生死已,让烈火燃烧去吧,它永远浇不灭你维新的决心……华夏,冥冥中我感受到你脉搏的?动,耳边依然是你轻微的呼吸。

周总理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毛主席也“欲与天公试比高”,鲁迅也曾说过我们还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中国的脊梁还没有断。

抗击风雪,我们有不怕牺牲的电力工人,抗震救灾,我们有一线指挥的******。华夏,我已经没有任何言语能形容你此时的伤痛,还有喜悦,只是听见那稳健的脚步由远而近。

花儿会谢,还会再开,阳光会散,还有明天。华夏,请停止你的哀伤,停止你的哭泣吧!

只要有我们在,你的历史将重塑辉煌!

【点评】

作者流畅的笔从历史穿越到现在,从中华民族多难的历史到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巧妙地点出了文章的主题:又见枝头吐新芽。作者以这一代人肩起华夏的辉煌为使命,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全文语言华丽?经据典,信手拈来,文笔华美而大气,气势镑鱗而充满力量,不失为一篇佳作。

满分作文2

又见枝头吐新芽

广州考生

每当寒冬过去,春天到来的时彳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经过严寒的磨砺,树木的枝头上又可以见到吐出的各种各样颜色的新芽,无论是黄的、白的,还是青的、粉红的,所有新芽都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芽把大自然打扮得更加美丽让人民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充满胜利的信心。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他们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面对灾难不低头让我产生无限的敬佩之情。我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9岁的林浩,在学校倒塌后奋不顾身,一次又一次地从废墟里背出受伤的同学;14岁的邓清清,在被救出前还在废墟里用手电筒看书,她说有光明就有希望,11岁的张万吉背着3岁的妹妹转移到安置点;还有的小学生在废墟里唱国歌、唱儿歌……小伙伴们用坚强、勇气、智慧、乐观和善良与死亡搏斗,感动着全国人民,也让人特别的受教育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看到了希望!

±也震无情人有情,风雨过后是彩虹。灾难必将过去,生活一定会重新开始。痛失亲人的小伙伴们,失去家园的小伙伴们,身体受到伤害的小伙伴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在生活、学习中更加坚强。我相信有全国人民的关爱和支持,小伙伴们一定会健康成长,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新芽,他们是全民族的希望!

我衷心祝福灾区的小伙伴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

【点评】

此文以汶川大地震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地震中一些、英雄事迹的描绘,表现了这些作为新芽的小伙伴们将是祖国的希望,只要这些新芽们能茁壮成长,一切都会有希望。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抓住“新芽”这一主题,叙述、议论都很到位。

辽宁省

大连卷

(中考回放)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醒”字,含义丰富,可以理解为“醒悟、觉醒、惊醒、唤醒”等。“醒”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某个(些)人、某件(些)事物的触动而生发感悟的过程,“醒”是一个人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的提升过程,是一个人学识、品格、信念……自我完善的过程。

请以“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己立意,自定文体。

(2)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

2.有人说:冰雪消融,是春天的开始;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退是进的开始;输是赢的开始。有时候,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壮而宏大的风景,平凡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

请以“开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自定。

(2)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

注意:

(1)文中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1、王、小李、小芳、!晶代替。

(2)文章写完后,如果你觉得有不满意的地方,可用修改符号在两侧的空白处修改。

满分作文1

大连考生

在我的心中,有一座山。那座山离我很远,却也离我很近;那座山很雄伟,很高大。那座山,就是******。

我不敢看他,因为他高得我抬头也无法看到尽头;我不敢读他,因为他已埋得很深很深哪怕倾尽我一生,也未必能看懂它大山中一水,一花,一草一木。唯有感受,我只能化作一缕清风,去采撷一朵小花去捕捉一滴泉水从点点滴滴,感受他。让他敲醒我沉睡的灵魂。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看万山正红遍,层林尽染。”美好的河山,那荡漾着万千柔情,凝聚着悠悠历史的壮丽河山,引起了一个32岁青年的雄雄意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鸿鹄之志,在顷刻间绽放,伟大抱负,注定了他将书写的明天,辉煌灿烂。他淡淡地敲醒了我沉睡中的野心与意志他告诉我,“敢教日月换新天”才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的真本色。

充满自信与朝气,舒展我们的勃勃生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满腔的热情,似火山般,欲喷薄,豪情万丈,势不可挡。哪怕即将面临的长征有多艰难,仰天长啸“而今迈步从头越”,把一切困难咽进肚子。

长征大道,过草地,爬雪山,磨的不是鞋底子,磨的是那顽强的意志,刚强的生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细浪腾出了多少不朽的英雄,这泥丸走出了多少不屈的英魂啊!真不愧“************,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沉痛而昂扬。浓浓的爱国情。他叫醒了我那时沉睡中的顽强与坚韧。

推翻了******,他终于可以笑了,笑着告诉天下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谱写出的历史,坚如磐石,谁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行,谁也不旨颠覆这天下。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亦怀有万丈柔情。为了革命,他丧妻失子,纵有万般无奈,也只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蝶恋花,蝶恋花,恋出一代伟人两行清泪!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这改革开放大道上,我仿佛看见毛主席在前方的路上,用他春天般温暖的笑容,叹道!“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新时代的篇章,要由我们来写,只能说谢谢他,谢谢他敲醒了我灵魂中沉睡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我会深刻领悟您大山一样坚定顽强的精神,努力为祖国明天的大好河山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点评】

考生在这篇文章里极尽渲染之能事,将******的诗词和中国的近代历史结合在一起,十分特别。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文中大量引用诗词,可见考生平时就对******的诗词情有独钟,更显得文章是有感而发。中国古代诗就有借写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抱负的传统,文章写的是******,实际上也衬托出考生的广阔胸襟和诗人气质。文章如果能再有一两句与“醒”有关的句子来点题的话,将更趋完善。

满分作文2

欲穷千里目

大连考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百年前,登高望远的诗人给予我“善假于物”的智慧。

牛顿也说过!“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故但凡成大事、求大智者,莫不善用前人的精神要义、文明精华。“从零开始”,实在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且何谓“从零开始”?人类文明薪尽火传,代代延续,难道要由刀耕火种开始,另辟蹊径?那么神农受断肠之苦,仓颉苦作数十载,孔子编《春秋》,司马迁忍辱负重,一切的艰辛又所为何事?单就个人而言,无论苦难挫折或成功喜悦都是人生财富,每个人都在经历中成长。孟母断织,孟辄便知为事当持之以恒;陶母退鱼,陶侃学得为官当清廉,自此公物不敢有所近。假若抛弃过去,那么人生便成断层只怕左右碰壁,到头来都难有成就。

历览前贤,莫不从自身历史中自励,从自身经历中获益。

老子曾为监书吏,故能博览群书,学贯古今。至于尔后《道德经》的传世,更可为佐证。

孔子曾请教关于“礼”的问题,事后向学生大赞老子为蛟龙,只可仰视而无法阅尽。

子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同样得益于黄石老人所授《太公兵法》。设想,张良若无此巧遇,恐怕也难得传世美誉。

鲁迅先生留日学医,自一次课堂经历悟得国之所弱,根源在于民众精神而不在于身体,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倘先生无此经历,只怕中国文学史上便少了这样一位钢铁战士。

故前人智慧不可抛、经验不可弃,更不能一味讲求“从零开始”。倘单是学识、智慧从零开始,最多愚昧,吃力不讨好而已,但若连历史都妄图“从零开始”,只怕民族将不成其为民族,人民将没有精神归宿,成为一盘散沙了。

近代挨打的历史致使国人深羡西方先进的科技,进而连文化也羡慕起来了。“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大有赶超中国传统节日之势。只怕忘了本,一味模仿,到头来搞得自己中不中,西不西,邯郸学步,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来自何方了。

外族入侵的屈辱,南京大屠杀的仇恨,又何尝不是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财富呢?更何况“从零开始”,起点就真的是零了吗?历史不容逃避,现实不容退缩,唯有正视、超越,才能在废墟中建起一—全新的世界。

唯有立足过去,善采纳善吸取一个人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唯有立足历史,善总结善传承,一个民族才能以不败之姿屹立于世界之林。

【点评】

这篇文章论述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道理论证,第二部分是事例论证。开头第一段即开宗明义,用中外例子说明盲目的“从零开始”不可取。紧接着解释何谓“从零开始”,实际上是要进一步得出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借助前人的经验方可成功的结论。

第二部分的事例论证看似繁杂,其实也有内在规律可循。正面论证的是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有所借鉴,接下来即是反面例子的论证,也是将“不宜从零开始”的论断从人生扩大到民族和历史,是主题的升华。最后得出结论就顺理成章了。文章用例贯穿古今中外,且新颖不陈,使用得当。全篇逻辑严密,推理适当,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开始

大连考生

你不能决定何时花开,可是,你至少可以选择让你的枝头挂上累累果实。

—题记

人一生可以作出无数选择,可是唯独不选择自己的开始。

你不能选择自己是富有还是贫穷,美貌还是丑陋,聪明还是愚笨。就像一只青虫不能选择鸟作为它的开始,乌龟不能选择兔子作为它的开始。就像左思不能选择“玉树临风”作为他的开始,李白不g以官场得意作为他的开始。

你也许怨天尤人,甚至痛哭失声,责骂上天为何对你如此不公。苍天无语,因为它知道世上本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以青虫为开始,就注定要躲避鸟的追杀,以乌龟为开始,就注定要忍受兔子的讥笑;以丑陋为开始,就无法躲开街头巷尾的冷言冷语;以失意为开始就不能避免心中的痛苦。

可是,你要如何对待这已成的不公?上天给了你一个灰色的开始,你要编织出怎样的结局?

你可以选择消极、诅咒、放弃,让你的人生在灰暗中匆匆收场,只期待来生有一个像样点的开始。可是他生未卜来生未知,你怎能将宝贵的生命寄托给不可知的虚无?何况就算来世你成了口含宝玉出生的贵公子,一样可能千金散尽,那时难道你还要等待下一个来生?

或者,你也可以决定,从这个不女卩意的开始傲然站立,扯一缕彩霞为布,掬一捧星辰为扣,为你的人生制一件最美的彩衣。

开始为虫,你可以破蛹为蝶,在阳光下展开双翅的华彩,连雄鹰也黯然失色;开始是龟你会够永不懈怠,让善跑的兔子也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