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曾说:一个作家唯一与别人有关的事情就应该是他的作品。跟韩寒类似,同样高中没毕业、不时自称乡下人的福克纳,也是一个名满天下却喜欢把私生活捂得严严实实的人。但尽管福克纳这么说,实际上从作家的生平、个性和思想出发,理解作家的创作,或反过来通过作品理解作家本人,却也是古老而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用成语来说就是“文如其人”。
作为韩寒的读者,我们很多人对韩寒的八卦感兴趣,例如他的生平、个性和思想情况,以及这些情况怎样影响了韩寒的生活,怎样造就了现在的作家和赛车手韩寒。喜欢一个人总是从喜欢看脸蛋始以喜欢看屁股终,这没啥抹不开的,韩寒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很多人说,‘我不看韩寒的作品,但我喜欢他这个人。’我想告诉他们,作品就像我的裸体,我的人就像我的脸蛋,其实我更喜欢大家可以看全部。”
要理解韩寒的个性和思想发展,离不开对韩寒所成长、生活的宏观历史环境、也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历史生活的理解,也离不开对韩寒所成长的具体家庭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等因素的理解。——这又使得对于韩寒的解读,成了对中国最近三十多年社会历史的解读。
韩寒所以最终能成为一个著名作家,并非一个偶然事件,而与其人生经历、个性和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要理解这一点,让我们先从韩寒极具争议性的个性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