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学百科
3798000000021

第21章 急救常识(4)

狗咬伤

狗咬伤在农村十分常见。人被普通的狗咬伤,仅能造成局部皮肉受损,不会有生命危险,仅作一般伤口处理及可。但如果被携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咬伤,且未能及时处理,常能引起狂犬病(恐水病),病人死亡率几乎达100%。

1、疾病特点

咬后发病时间不定,可短至10天,亦可长至数年,一般是1~2月。

发病初期,病人有疲乏、头痛、眩晕、咽痛、失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等,随后出现恐惧不安、怕声、怕光、怕风、喉部有紧缩感、咬伤部位疼痛、麻木、四肢仿佛有蚂蚁爬行。中期,病人极度恐怖,出现惊厥抽搐,呼吸、吞咽困难,多汗流涎,极度口渴,但又怕水而不敢饮。晚期可致死。

2、识别方法

狗咬伤后,耍辨别狗是否为“疯狗”。“疯狗”一般有下列特点:性情突变,狂躁易怒,狂吠,感情变化无常,暴躁时咬人。也有的“疯狗”不疯,表现安静、离群独居、不喜合群、吐舌流涎,但一受惊扰,则狂吠不已,可因全身麻痹而死亡。“疯狗”多死于出现症状后的10天内。

3、现场救护

在伤口上、下方(距伤口5厘米处)用布带或止血带紧紧勒住,并用吸奶器或火罐将伤口内的血液吸出,以吸出大量的狂犬病毒。

用肥皂清水洗净救护者或伤者自己的手,然后用浓肥皂水和干净的刷子刷洗伤口,洗刷时用力、彻底,至少半小时。

冲洗后用烧酒或70%酒精涂擦局部,但决不要包扎伤口。

经上述处理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入医院,请医生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狂犬病疫苗,以及破伤风抗毒素。

毒蛇咬伤

毒蛇唇腭上有一对毒腺,可分泌血液毒素和(或)神经毒素,在咬人时排出毒液使人中毒。

1、疾病特点

(1)由血液毒素引起的症状。局部剧痛,迅速肿大,皮肤粘膜和内脏等多处出血,并有已溶解的血自齿痕部不断流出,病人觉得口渴、恶心、咽喉痛、皮肤湿冷,脉搏快而细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被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蝰蛇等咬伤可出现上述症状。

(2)由神经毒素引起的症状。局部轻微的灼痛、麻木,病人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听音不清、胸闷难受、恶心困乏、四肢无力、流涎不止、眼脸下垂、吞咽困难,四肢瘫痪、呼吸浅表而慢、有窒息感、昏迷,瞳孔扩大,乃至死亡。被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咬伤后可出现上述症状。

有些毒蛇,如眼镜蛇、腹蛇可分泌上面两种毒液,故而可引起上面二者的表现。

2、识别方法

被蛇咬伤后,所要区分的是被有毒蛇咬伤,还是被无毒蛇咬伤。观察伤口情况可帮助判别。一般被咬的地方有两排牙痕,如果其顶端有两个特别粗而深的痕迹,则说明是毒蛇咬后的牙痕,如果仅见到较细的或成排的细牙痕,则为无毒蛇所咬。此外,一般毒蛇的外形是头大颈细,头部呈三角形,尾短而细,但亦有例外。为毒蛇咬伤后,病人常感伤口麻木,疼痛逐渐加重,伤口周围有瘀斑或肿胀。

3、现场救护

让病人坐下或卧倒,保持镇静,不要走动、奔跑,以防加速毒液的扩散。

1~2分钟内给病人上好止血带。布条、绷带、手绢,三角巾等都可以用作止血带。上止血带的部位宜在伤处的近心端,止血带应每15~30分钟放松1次,每次1分钟。待毒液已经去除,并经用药以后,止血带可以解除。

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同时不断挤压之,以促使毒液外流,或作“十字形”切开伤口(切口边缘应抵及正常组织),用火罐或吸奶器吸取毒液。必要时,如口腔粘膜无破损、无龋齿,可直接用口吮吸,边吸边吐,然后用清水漱口。

有条件者可给病人服季德胜蛇药(南通蛇药)、上海蛇药等,亦可立即喝米醋100~200毫升,另用五灵脂5克、雄黄2克共研末,调酒内服以解毒。

经上述处理后应立即将病人转送至医院,请医生救治。在转送途中应尽量避免伤肢活动。

溺水

人体淹没在水中,呼吸道被水、泥沙等堵塞而造成缺氧、窒息的状况称为溺水。溺水者一般在落水后4~6分钟内死亡,因此,抢救溺水者必须争分夺秒。

1、疾病特点

多数人表现为面色青紫,两眼充血,口鼻充满血性泡沫,污泥或藻类,腹部膨胀,全身厥冷、皮肤肿胀、心音弱而不齐,呼吸急促或不规则,甚至停止。有的人因惊慌、恐惧而昏迷,并因冷水的强刺激引起喉头惊挛和声门关闭,致使心跳呼吸停止,表现为面色苍白、口腔内有少量水甚至无水,腹部柔软。

2、现场救护

(1)自我救护。溺水者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胡乱挣扎,将手上举乱扑。除呼人救援外,应取仰面位,头部向后,使口鼻露出水面,浅呼气,深吸气,待人救援。

(2)旁人救护。救护者迅速脱去衣裤、鞋袜,游到溺水者后方,用左手从其左臂和身体中间握其右手,或拖着他的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救护者切不可让弱水者紧抱不放,妨碍抢救。万一被抱住,救护者应松手下沉,使溺水者离开,然后再救,或向后推他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然后再救。如救护者不会游泳,可使用带绳救生圈、木板、长竿、绳索等,以拖溺水者上岸。若无这类器材,应高声呼救。

3、医疗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者要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泥沙、呕吐物等;用布条包裹舌头,并将其拉出口外;取下假牙,解开溺水者的衣领、内衣、乳罩、腰带等。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术:在水中救护时,就应开始作人工呼吸。吹气要用力,要紧持进行,不要中断,轻易放弃。

控水:如胃内积水太多,应立即控水,但时间不要太长。控水的方法是;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然后按压其背部,使呼吸道及胃内的积水倒出来:或者救护者抱起溺水者的腰部,使其背部向上,头下垂。

注意保暖,可用衣服或毛毯包裹溺水者。如果在严冬或长时间浸在水中,溺水者的体温急剧下降,应立即采取加温措施。

在现场救护的同时,要尽快与医院取得联系,请医生前来抢救或转送医院救治。

如果溺水者救起时一切情况尚好,亦要密切观察12~24小时,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小便等情况。

脱位

脱位是指关节脱位,即关节不在正常的位置。外伤、神经肌肉病变均可导致脱位,但脱位常见于儿童,这是因为小儿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不发达,当有强大外力时,关节易从正常位置脱出,形成脱位。常见的脱位有桡骨小头半脱位、下颌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

1、现场救护

(1)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复位。救护者一手握住孩子的手腕,另一只手的拇指向后、向内压迫桡骨小头,逐渐屈肘,前臂略作牵引,并作前后旋转,如听到轻微的响声,且小儿自觉疼痛消失,即认为复位成功。然后,用布条将肘挂在胸前3天即可。

(2)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让病人靠墙坐好,头背紧贴墙壁,救护者站在对面,将两拇指缠绕纱布伸入病人口中,放在两侧下磨牙上,其余四指在口外托住下颌,先以两拇指慢慢向下压,然后其余四指同时将下颌向后上方端送,听到响声,表示复位成功。

(3)肩关节脱位的复位。让病人仰卧。救护者用一足蹬其伤侧腋窝,一手握病人手腕,另一手握其肘关节,向下牵拉伤臂,外旋上臂,再内收内旋,当听到“卡哒”一响,即复位。

急产

产妇在临近预产期时,仍然外出旅行或去田间干活,而在火车、轮船上或在田间地头突然分娩,即谓急产。急产常见于有过生产经历的妇女(经产妇)。为保证母婴健康,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迅速做好接生准备。

1、正常分娩过程

医生将正常分娩分为三个产程。所谓急产是指产妇处于第二产程期间,此时子宫口已完全开大,胎膜破裂,羊水外流,产妇因胎儿头下降压迫直肠而有排便感,胎儿娩出在即。

一般,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约需30分钟。

2、现场救护

宜请医生或有生育知识者担任接生者。

将产妇安置在一个清洁、避风的地方平卧,注意保证空气新鲜。

接生前在产妇臀部垫上雨衣、塑料布或清洁的衣服,最好能铺上一层卫生纸。

待接生者用肥皂和清水刷净自己双手后,再让产妇两腿弯曲,分开,露出外阴部,用肥皂水或清水洗净外阴。

将干净毛巾或手帕折叠好,托在阴部帮助胎儿头娩出,保护会阴。如胎儿头娩出困难,可作会阴侧切(用消毒过的剪刀)。尽量避免污染产道。

胎儿娩出后,可断脐带。方法是:用70%酒精环着靠着胎儿部位的脐带擦一圈,共两遍;用无菌线绳靠近孩脐根结扎,然后在相距2厘米处再结扎一道,用消毒过的剪刀在两线之间剪断脐带;用碘酒擦断根处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脐带断根。剪刀和线的消毒方法是:将二者放入干净容器内,倒入凉水,立一双筷子于水中,待水烧开后约半小时,用筷子捞出剪子和线,并保持于无菌状态,尤其是剪刀的刃部绝不能被污染。

用酒精或清水重新冲洗产妇外阴,待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注意胎儿和产妇的保暖。

速送医院,并观察产妇子宫的收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