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动欧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上)
3796200000004

第4章 哲理人生(4)

于是,我开始着手进行我的计划。因为我是一个无名小卒,所以,我没有预约就径直来到洛杉矶杂志社的办公室,以最优雅的态度要求见编辑!接待员说:“不行!”好吧,至少她对我笑了。

妄想,妄想。一个星期后,我再次来到那里。我请求说:“我可以见编辑或者可以预约一下吗?”

同样的回答:“我们不能让编辑会见从大街上走进来的每一位作者。如果那样的话,他如何去做自己的工作呢?”

现在,妄想真的占据了我的心。我必须进去见编辑。当他听到我的陈述,他一定会被打动的。但是怎么办?那个奇妙的、疯狂的主意就这样形成了。我将让我的朋友们订阅他们的杂志。

我选择超市作为我的狩猎场所,因为每个人迟早都会去超市。当我的每一位朋友或者熟人停下来研究她的购物清单的时候,我就走上前去说:“你有兴趣订阅洛杉矶杂志并对我成为一名自由作家的事业进行投资吗?”我在超市连续工作两天的结果是收到了25份订阅洛杉矶杂志的支票。

我现在已经武装好了。我把我的报纸夹放进文件里,再一次长驱直入来到该杂志社的办公室。

“又是你。”接待员叹息说。啊,不过这一次,我有“名片”。我解释说我有25份新订户的名单和支票,相信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也许会愿意见我。接待员走到里面那间神圣的编辑的私人办公室里。我听到里面爆发出一阵大笑声。他会见我的!有足够的好奇心驱使他想要见一见这个为了见他而如此大费周折的妄想的作者。这里是坚持、准备和运气交会的地方。

当我把那25张支票和一份打印好的订阅者的名单放在他的书桌上的时候,那位既感到惊讶又觉得有趣的编辑说道:“你想为我们做什么?”他没有理睬我想成为电视专栏作家的提议,只是看着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都是有关政治活动的报道)的标题下面的署名说,“我们把采写一篇政治报道的任务派给一位作者,但他不能按时交稿。我们要求这篇文章在10天之内准备好。如果你能在星期一(当时是星期五)把提纲交给我们并且做得足够好,你就会得到这项任务。”

当时,总统预选正在进行中,竞选总部整个周末都上班。我知道该与谁联系。我带着照相机和记事本到处奔走。我在白天搜集资料,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晚上写作。到星期一早上,我又疲倦又紧张又担心,成败在此一举。我的丈夫提议去为我交提纲。我一整天都在家里焦急地徘徊。

终于,在下午5点钟,编辑的电话来了。我成功了。

于是,妄想得到了回报。我用一张特写图片打开了洛杉矶杂志的大门,并在我从事写作事业的早期就意识到创造性的行销和坚持也像写作才能一样重要。

没有热情能打动谁

文/乔·泽尔曼

我成为一名推销员,并非命中注定;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也并非命中注定。先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会靠推销吃饭;现在,我却因推销而闻名。命运反复,谁能预料!

起初,我是一名职业棒球手,效力于约翰斯顿队,甲级球队,月薪175美元,因此我的生活既体面,又滋润。谁知道老板竟然要解雇我。因为年轻,我并不在意。老板斥责我说:“我们不需要懒惰者,你像职业球手吗,你有职业精神吗?”

“是的!我懒惰!我没有精神!那又怎么样?!”我大声回敬了他,恼羞成怒,毫不在乎地离开了球队。

现在想想,我感到惭愧。老板说的一点没错,直到今天,我还会想起我在赛场上蔫头蔫脑、没精打采的熊样。

竞争淘汰孬种,苦难使人成熟。

我的生活窘迫起来,不得不降低颜面,加入了宾州的切斯特队,级别很低,月薪只有25美元。我感叹自己是虎落平川遭犬欺,心中燃不起一点热情。经常有熟人跟我打招呼,那更糟,简直是一种折磨。

我徘徊了一星期,决定离开那鬼地方,去远远的康州纽黑文队。月薪仍然是25美元,但没有人认识我,我可以治疗一下心情,从头开始。

看天际孤云,我对自己说:“我要重新振作!一定要重新开始!我才22岁呢,怎能不生龙活虎!”

热情燃烧起来,我奔驰于赛场,像骏马,像洪流,像炮弹。我感到身体内波涛汹涌,必须奔跑才能释放。我的力量也大得出奇,投过去的球差点震落队友的手套。我感染了队友,他们跟着我奔跑;队友感染了观众,他们站起来呼喊。我没有杂念,没有感觉,只想着打球;我浑身是胆,孔武有力,只想着奔跑;我热血沸腾,豪情奔放,只想着胜利。我成了赛场的中心。

那一阵子,我真感到自豪,是神奇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我,驱赶我,鞭策我。成绩和荣誉也让我感到骄傲。昔日被解雇的人,在今天却成了明星。州报刊印我的照片,记者总来“打扰”我,写文章称我为“锐气”,说我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给不能入级的球队注入了‘灵魂’的人”。真没想到,我会获得那样的赞誉,现在提起来就让我神往。

有耕耘就有收获,我的月薪涨到了185美元,那可是一大笔钱啊。两年后,月薪竟然涨到770美元。那段日子我是多么幸福,你简直无法想像。多么成功!多么舒服!多么惬意!

但是,我注定成不了明星。在芝加哥的一场比赛中,我挥舞右臂,球脱手的一刹那,巨痛穿心而来,我的胳膊骨折了。我简直要为它哭泣,胳膊啊,你是我的生命啊,我爱你!现在你却要让我永远地离开赛场!那打击跟战争中失去一条腿没有差别!好战士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延残喘!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可逆转的。我一脸心灰意冷地回到了费城老家。接下来的日子很艰难。我先做了两年收款员,骑着脚踏车,一条街一条街,帮家具厂收款,报酬是1美元一天。没有阳光,也看不到希望。命运反复,谁能预料!

然后,我又加入寿险公司,想碰碰运气。干推销,完全是为生活所迫,因此,我只想试一试。8个月后,我准备退出。

如果我的奋斗没有成功,我不知道是否会用这样的态度来看待当时的困难:

“那一段日子真是折磨人啊,你实在是看不到一点希望。开始,他们总是鼓动说‘某某某又签下一单,提成多少’,我热血沸腾:他签一单等于我做一年,干嘛还不行动呢?可是8个月下来,我什么都没有拉到。既然不适合做推销,还待在那里干什么?!”

我又开始翻招聘广告了。无意中翻到了戴尔·卡耐基先生的成功学讲座。他的名声我早听说了,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我决定去听听。

谁能想到,戴尔·卡耐基先生随手一指,竟要我当场发言。惶惶无主中,我战战兢兢立起身来,感觉手无处放,结结巴巴吐出一点声音来。

“等一等,先生,请等一等!”戴尔·卡耐基先生摇头摆尾,毫不客气地打断我,“拿出生气来,年轻人!您这样讲话,哪一个爱听?没有热情,能打动谁?”

戴尔·卡耐基先生就此大谈“热情”话题。讲到激动处,他挥手摔断了一条椅腿,演讲也戛然而止。声音洪亮,感情饱满,目光坚定,意气奔放,余音绕梁,回肠荡气,这就是我对那堂课的印象。

“没有热情,能打动谁!”那晚我失眠了,反复念叨着那句话。

“‘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他的热情就是这样的么?我的热情在哪里呢?纽黑文的快乐时光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我的热情消失了,我的生命枯萎了。我怎么能这样呢?不!决不!我怎能一事无成!”

“现在不奋斗,更待何时?等我老了吗?那怎么行啊!我怎能随波逐流!”一夜辗转反侧,我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太阳升起,我又一次听见了婉转的鸟叫。

那天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我永生不忘。我精神饱满,信心十足,没有任何畏惧。那一次真是速决战,对方立刻答应面谈。会谈时,我热情洋溢,妙语如珠,对方当场就签了单。他是费城的谷物商安蒙斯先生。他说:“如果我的员工都有您这样的热情,我的生意一定能好十倍。”然后我们成了好朋友。他是我的第一个顾客,我一辈子都记得他。

从那一天起,我感受到奋斗的乐趣,第一次体会到“做自己主人”的美好感觉:没有热情能打动谁!

请先买好一份盒饭

文/Sunny

那件事至今一想起来,我就脸红,一脸红就羞愧。

三年前,初入职场。那时的我,新鲜的不行,见到老板的车就闪躲不及,见到老板本人简直像老鼠见了猫。那天中午,刚吃完单位统一订送的盒饭,一抬头就撞到老板。老板笑容可掬地问:“sunny,你帮我问问快餐店还有没有盒饭送,或者,你联系一下周主任,拜托他回来时给我带一份。”

哦……哦。对老板的交代我受宠若惊,此前,老板可从未直接给我交代过什么任务。我很兴奋。

赶紧抬头看钟,已经是午后一点,时间不早了。迅速给快餐店打电话,真是不巧,他们准备的盒饭早已卖完。我急得满头冒汗,哦,对了,再联系周主任。更不巧,周主任外出就餐,他的手机放在办公桌上。天啊!

我爆汗,折腾半天,脸红红的,走进老板办公室说:“很抱歉,我没能联系上周主任,快餐店也……”我支吾着,心里的那份难受,真的是无以复加。看看时间已接近两点,可老板还没有吃上饭,而我,又没帮上什么忙。我十分羞愧。

事后,我不时地想起那次的尴尬。其实我只要变换一下方式——如果我向其他同事多要几家快餐店的电话,如果我索性放下电话亲自跑到快餐店去,来回也不过半小时。只要我多动一点脑筋,灵活一点,主动一点,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原封不动地踢给老板,都不至于使老板在两点之后才去就餐,我的心情也不会变得灰溜溜的了。

为什么我不主动一点啊?!这次事件之后,我得到了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不久以后,我再次遇到了相似的情形。老板打电话要找李助理,是我接的电话。我看看李助理的办公室,说:“她外出尚未回来。”先前的事情在脑袋里一闪,我马上想到自己又在犯老毛病了,总不至于要老板自己翻电话簿联系李助理吧。我立即补充一句:“我马上Call她,请她与您联系。”老板说:“我找她是有急事,不过换别人也行。”我响亮地说:“我们这里有小张、小池、还有我,您需要哪一位?”

老板的声音听起来很悦耳:“就你吧,你把……准备好给我。”

我在客户服务部工作了三年,接了三年电话。但我发现:渐渐地,我和同事们接电话的方式有了些微妙的差别。我听到他们习惯说“没有”,“不清楚”,“不是”,“时间安排不过来”,诸如此类。三年前,我和他们一样,而一个人在三年里不可能没有一点变化。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这个客户希望我们能派出最有经验的王工为他们解决产品故障问题,而王工恰好被派出去还没有返回。客户是这样问的:“请问王工在吗?”

三年前的我习惯这样回答:“他出去了,什么时候能回来还不一定。”

三年后的我这样回答:“他出去了,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三年后的我还会这样回答:“我们这里还有几位有经验的工程师,他们是张工、郑工、程工。张工的特长是……程工的特长是……”

主动地为客户提供更多信息,尽可能让对方有更多选择,这就是我在接电话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秘诀。当然,客户会在我的劝说下欣然选择一位工程师,而我也不会被动地干着急,一味傻等着王工回来。

三年后,老板找我谈话,问我愿不愿担任客服部主管。我诧异,我不过是一直在接电话,没什么特长。

老板却说:“不同的人,哪怕接一个小小的电话也会有大大的不同。就冲你接电话的方式,我相信你能领导好一个客服部。我看你的第一把火就从接电话培训开始吧。”

不由分说,我成了主管。当我把我的那次盒饭经历跟下属分享时,我发现,职场上不乏接电话、订盒饭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谁又敢说,这些小事不能练就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老板给出的只是一个命令或吩咐,怎么琢磨,怎么做,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如果只需要一个命令与吩咐,就能够做好事情,解决问题,那便是真正的能力。

细节,往往是成就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东西。

做什么都要尽力而为

文/帕特·奥布瑞恩

1903年,我在纽约参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一场是询问某件事情的场面。一开始,是我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他们一个是通过电话和我争吵,一个是在我桌子边和我争吵。

这出剧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论,后来我们剧团移到一个小剧院去演出,削减了薪水,希望演出能够进行下去,但是前景黯淡。

很多夜晚我都为我所扮演的角色发愁。后来我决定稀里糊涂对付了事,何苦为没有前途的事情卖大力气呢?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上教会学校时读到的《圣经》里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

于是,在每一次演出时,我都全力投入到这场戏中,每次演完这场戏,我都是满身大汗。有时,自己也觉得这样干很愚蠢。

几个月后,有一天我突然接到自称代表霍华德·休斯的人给我打来的电话,他说:“休斯先生打算把《扉页》拍成电影,他想邀请你参加。”

后来,这部电影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我,他和他的一伙朋友访问纽约时,搞到几张轰动一时的戏剧的门票,可最后还是缺一张。于是,刘易斯就穿过马路,来看对面剧院里演出的《向上,向上》。

“有一场戏的确打动了我,”刘易斯说,“就是你在桌子边和别人争吵的那一幕。”结果他推荐我在《扉页》里相似的一场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这就是我的电影生涯的开端。

所以,即使干着似乎是徒劳无益的事情,也应该尽力而为。

怀疑自己的代价

文/诺拉·卜罗费特

许多年前,我住在纽约的时候,一个春天的晚上,我决定到百老汇娱乐区外的一座剧院去看音乐剧,在那里上演的戏剧作品,常为实验性的且价格便宜。我在那里第一次听到萨洛米·贝的演唱。我被迷住了。我认为我发现了莎拉·沃恩第二。

那一刻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虽然,剧院里有一半的座位是空着的,但是,萨洛米的歌声在空气中回旋飘荡着,充满了整个房间,给剧院带来了生命。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感觉。我被萨洛米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我对观众的稀少寥落感到很失望,我决定写一篇评论来帮助她引起公众的注意。

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兴奋心情,第二天,我像一名职业作家一样泰然自若地打电话给萨洛米·贝所在的剧院。

“我可以跟萨洛米·贝通话吗?”

“请等一下。”“你好,我是萨洛米。”

“贝小姐,我是诺拉·卜罗费特。我正要为《本质杂志》就你的演唱成就写一篇文章。我可以对你进行采访,以便对你的演唱生涯作进一步的了解吗?”

我真是那样说的吗?《本质杂志》会指控我的,我想。我对她的演唱成就一无所知。我内心的一个声音大声叫道,“你这一次做得真的太出格了!”

“啊,当然,”萨洛米说,“下个星期二我要去灌制我的第四盘唱片。为什么我们不在录制室里见面呢?你可以带着你的摄影师一起来。”

带着我的摄影师!我想,我的信心正在迅速消失。我甚至不认识一个有照相机的人。

“我想到了一件事,”萨洛米继续说,“《头发,花花公子和大路上的生活》的制片人高尔特·麦克多莫特将和我一起在斯塔岛山上的教堂里进行义演。因此,你为什么不也到那里去呢,我愿意介绍你们认识。”

“呃,当然,”我说,努力使自己的声音显得职业化,“那将使这篇文章更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