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病了的字母
3793500000031

第31章 T

偷偷用你的牙刷刷牙

无花果:开胃,治五痔、咽喉痛。

一篇“一生里和你爱的人做完这50件事”的帖子最近在BBS上广为流传,不少MM是闪着泪光看完的,然后还拿着给另一半做教材,而很多酷哥也悄悄把这篇帖子加入了收藏夹。

你当然可以想像的到,这50件事肯定都和爱情有关,要不,那些将爱情视作“生命”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呢?比如“不为什么地亲亲你”、“经常抱抱你,也要你抱抱”、“和你一起看着我们的孩子长大”,比如“夜里醒来的时候,亲亲你,不吵醒你”、“半夜故意踢开被子,等你醒了给我盖好”,再比如“打雷的时候和你抱在一起睡”、“靠在阳台栏杆上的时候,享受你从背后抱着我的感觉”。不要怪我别有用心,举的例子基本都是“亲”呀“抱”的,但的确如此。你若不信,再举:“洗澡的时候帮你刮胡子”、“至少有一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作爱”。

如果我们的爱情真的向着这50件事的轨道运行,那简直是太美好了。在这样理想中,我们会“买菜的时候顺便买束花回来”,因为花也是像菜一样每天三餐都要吃的,菜吃完了,花放不下不要紧,可以到处插,桌子上,瓶子里,卧室的床头柜上,为什么呢?因为看你看不够,已经到了“你吃饭吃的香的时候,放下筷子看你一会儿”的地步了。还有,你也永远不会恹倦,“当你下班回来说累及了,说饿得站不稳的时候,抱抱你,然后做一桌好吃的给你”,“你生病的时候轻声和你说话,喂你吃药前先试试水温,在你床前握着你的手念苏东坡、辛弃疾的词给你听”,还要“每天早上唤醒你,或者被你唤醒”,等等,等等,总之,幸福生活要多美好有多美好,你都想像不出。

听我这样不厌其烦地形容,有人就疑问了:啊呀,你是在播电视剧呢还是在说热恋中的人呢?我买菜回去带束花老婆说我浪费,阳台上要抱她说我有毛病,双休日早上我想睡会儿懒觉,老婆就大叫“太阳照在屁股上还不起床”。他们真有这么好的耐心吗?真有这么优雅的情调吗?真有这么持久的激情吗?接下来的时间,一有机会,我就把这美好的50件事一一说给人听,想听听大多数人的反映,不料他们听了都笑笑,说,很美好啊,再没有多的话。

前两天,我参加了几个朋友的小范围聚会。其中一位“中情局长”挺能侃,因为她做的是报纸关于中年人情感版的编辑。她的话题是:婚姻经济学。她说,婚姻需要经营,婚姻充满了竞争。她先说了慕容雪村表哥的例子:表嫂要求挺高的,弄得表哥性趣不大,转而找小姐。表哥的理由是:小姐服务价格低,服务态度好,服务技术高,服务质量优,和表嫂相比,刚好反一反,她是服务价格高,服务态度差,服务技术又不好,更谈不上服务质量,你爱吃不吃,就像以前国有单位里的少数人一样,和私营单位的服务没得比。我们都一致批评这绝对是个谬论,这不是男人花心和不正经的借口吗?“中情局长”并不和我们争辩,她又举了个采访中例子:一千万富翁恋上了小他二十多岁的秘书,于是离掉再结,但和新婚妻子签了个婚前和婚后的财产协议。这个事情被女孩子的娘家人知道后,都一致说男的不好,于是女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最主要的是,女的提出,每次过性生活都要付钱。对于这个情节,“中情局长”认为不太可能,于是打电话向男方求证,男的在电话里不仅承认有这样的事,而且还补充道:说出来真难为情,她都是在做到一半的时候,要我拿现钱的。大家在笑了一阵之后就不笑了,因为我们都认为,这个社会上总是美好的事情居多吧,这个男的绝对有问题,这样的事绝对是个案。“中情局长”却摇头,说我一年要做五十多期各种情感上的节目呢,有的比这还精彩。

“中情局长”的例子让人有一种不太透得过气来的感觉,尽管如此,我认为它一定不会成为“偷偷用你的牙刷刷牙”的障碍。

讨厌厚报时代

菊: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每天到办公室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报。不读报行不行呢,肯定不行!因为只要一天不读报你就不明了同城的其他报纸在干什么,不明了其他报纸干什么,那你还做什么报纸!因此,我必须每天读报。每天读报大约不是我一个人,在我们这个城里,起码有几十万,有什么好稀奇的。问题是,我每天必须要看的报纸论版数算至少在300百版以上,多的时候甚至超过500版。痛苦啊。于是我就有了标题中的想法。

报纸为什么越来越厚?一句话,新闻竞争的结果。几年前,我们这座城市里的报纸还都不太厚,大前年还是16版居多,前年就是32版了,去年有很多出了48版,今年这个时候,有许多已经是64版了,多的时候达80版。在广州、上海、北京,报纸早已进入厚报时代了,多的时候据说一天达几百版。在发达国家,厚报那是常事,人家平日版就上百版,《纽约时报》

就出过960版。对办报纸的人来说,谁都知道,报纸加厚就是增加成本,谁愿意增加成本呢?

但在这个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家厚了,你不厚,你就死路一条。于是只好咬咬牙,加厚吧。

有人说,报纸的产品是读者。这似乎不太好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广告客户在认购报纸版面这个特殊产品时,他依据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读者有多少。只有30万读者的报纸肯定没有50万读者的报纸牛气,因为牛气,于是它的版面广告价格就高,换句话说就是,报纸是将读者当作产品卖给广告客户的。报纸加厚,一个显著目的就是增加读者,吸引广告,而有了广告,实力增强,才会更好地办好报纸。从这个角度说,报纸越来越厚,是现代新闻竞争的必然结果。

然而,新闻的资源是有限的,白热化的竞争,必然带来某些不良的后果。各家报纸都使出浑身解数取悦读者,于是许多事实都会走样。上海的老教授在海南被杀,马上就有报道说是院士,还立即跟“神五”联系起来,结果呢,“院士”、“神五”都是想当然;长沙********因为在高尔夫球场出车祸,第二天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去消谴的,另一种说是公务谈判,前一种说法虽然暧昧,但似乎更深入人心,他们利用的就是老百姓对腐败的痛恨,然而这种说法却和事实不相符,和事实不相符,那还叫什么报纸?可以这样说,每年都可以评出影响极大的“假新闻”,这些假新闻的出笼,有许多原因,但和将报纸做厚有着极大的关系。我曾听到某家报纸的一位部主任这样训斥他的部下:每天都是偷鸡摸狗、杀人放火,男的强奸女的,有没有女的强奸男的?这大约就是他的新闻理念。可以预料的是,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策划出来的新闻,难保有一天不会走样。港台娱记发明的“鹅毛理论”就是: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片鹅毛,那“迷雾”后面为什么不可能掩藏着一只肥鹅呢?当然,这也和厚报有关系,整天就那么些事,如果不去将“肥鹅”深挖细研,怎么会有那么多版呢?厚报注定了要有“肥鹅”的。

报纸越来越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报纸谁都想雄霸天下。市报想独占一个市里的半壁江山,最好能达到八成,还想在省里大有作为;省报想独整个省里的市场,最好能走向全国;全国的就不用说了,好像这个老大非他莫属。有这样的“大树理论”指引,各家有实力的报纸,什么新闻都要做,什么新闻都敢做,大包大揽,意思是只要读者买了他的报纸,就什么都有了,报纸怎么能不厚呢?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现在或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报纸只会越来越厚。我个人的想法是无法阻碍越来越厚的报纸的,但必须杞人忧天,因为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找出不喜欢报纸的一万个理由。

哦,对了,我们报纸的热线这段时间不断接到读者的抱怨,抱怨什么呢?他们说,本来信报箱里刚好放得下两份报纸,现在不行了,一份报纸就把信报箱给塞满了。

TMD及其他

天门冬: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面黑令白。

那日在一论坛上,见一话题聊得正热,就插了句嘴,可能是不对楼上的意思,随即被顶了一句:TMD,NBT。刚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TMD,以为是布什他们搞的什么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简称,因为以前看过那个材料,好像有这几个字母,但NBT就不好理解了。后来问了常上网的小青年,他告诉我说,那是骂你呢:******,你变态。用的是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跟MM的运用原理一样。

只怪自己脑子反应慢,活该被骂,这么简单的东东(请原谅,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把东西称之为东东的网络时代了)都不理解!几年前,针对报章满世界飞的外语单词,很是不习惯,就写了篇《NO类洋词》的牢骚文章,现在看来,真是幼稚,我怎么能挡得住如此汹涌迅猛的网络语言以及和世界接轨的语言激流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许多洋词已经浸淫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想离开也不行了,小青年吃着KFC,听着MP3,看着TV,用着PC,开着JEEP,到IT上班,然后逛OBI什么的,还要寻找一种HIGH的感觉。

在这样的潮流中,将我们自己的拼音也来个简称,实在也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使原来的词语简洁了,更寓有活泼的修辞意义,如标题的骂人,很有艺术,这种国骂若还是像鲁迅先生笔下阿Q骂王胡、骂假洋鬼子那样的骂,就没甚新意了。有人问,如果这些话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今后传下去,后人如何理解?那也是小事一桩,可以在TMD的下面加注解嘛:

TMD,网络语言,国骂“******”之变形,流行于21世纪初开头的几年。对东东之类的解释也可以参照这种方式。

泱泱大国总是人才辈出,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某省一篇叫《永远的苏武》的文章得了满分,媒体公布后有人就非议了:有十处错字别字及不规范字的作文怎么能得满分?于是有人反击:并没有错别字啊,只是不规范而已,不规范有什么要紧,平时报章上这些现象不是比比皆是吗?你怎么能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如此苛求那么优秀的人材?真是说得很有道理的!且不论对错,单说现在新词的生成速度之快,你想都想不到,每天几十上百个,几日不见便成文盲的可能性是很大很大的,拿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现代汉语词典》来对照,那真是隔年的黄历了!前两天立法,说“******”有望得到惩治,可现在的手机短信也是多得泛滥,称其“信骚扰”,难道有错吗?

上班坐公交总是很挤,可也有许多的趣事。一日,一操东北口音之男子和一操杭州话之醉汉在吵吵:更朝老子就是站了疙瘩,接个套啦?你个落儿看老子不惯啊,你倒棒棒老子试试看喏?表看你块头大,饿照样寻块砖头拷煞你(为照顾外地读者,翻译一下:今天我就站在这,怎么样?你王八蛋看我不惯啊,你碰我试试看,不要看你个头大,我照样找块砖头砸死你)!那东北大汉竟然被骂得一楞一楞的,只得怏怏下车。杭州话真牛B啊,不,是十足的NB!方言之威力魅力可见之一斑。难怪,现在我们这座城市里的电视方言节目收视率这么高。

交际就是信息的交流,而它的载体不就是个符号或者一串符号链吗?说什么不是说啊?

我曾经从事过若干年的语言研究,还记得十九世纪法国语法学家多梅尔格因语法得救的故事:多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词典审查委员会成员,他因患喉囊肿而生命垂危,给他治病的医生在他面前多次说“我你指出——”,生命危笃的语法学家生气地嚎道:“是我要向你指出,你的药已经把我害得够惨了,请不要在我临死前再用你的语法错误来毒害我,快滚开!”刚骂完,语法学家咽喉里的囊肿破了,他得救了。TNND,真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