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借口:你不知道的职场捷径
3791800000019

第19章 管理之道(2)

Eva曾看过一个长跑冠军的访谈录,她得的金牌数是体育史上最多的,人们问她的诀窍,她说:我只不过是善于把漫长的前路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的距离而已,我每次的目标都只是前面一小截我能看到的路,这样一段一段的跑完,让我心生愉悦,也永远不会有敢问终点在何方的沮丧了。Eva觉得,复杂的工作就如长跑一样,不要把整块庞大的工作都一下子摆在自己面前,而要学会分解,每天工作之前告诉自己:“我今天要开始哪一小步。”每天做一点,总有做完的一天。等到你发现没剩多少的时候,你稍一鼓劲就做完了。

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摒弃完美主义

有时候我们面对一项工作迟迟不去动手,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完美主义倾向。“这件工作我一定要做到最好”,这种想法使这项工作承载了太多的压力。于是,你根本碰都不想去碰它。“要想做到最好,我一定要好好地准备,一定要有更多的时间。”等到最后的期限快到了,你才匆匆动手,因为这样你有借口了:“我没有把它做好事正常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但如果这项工作没有期限,你会不会一直拖延下去呢?

Eva检讨自己就有这种毛病,因为是新人,一接手一项工作,总怕做的不够好,开始时总给自己设定非常高的标准,比如说要写一个报告,总觉得自己所占有的资料还不够,数据还需要更丰富,因此会一直东摸西摸,上网漫无目的地查资料,找出这类资料来比照,而拖延动手的时间,等到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匆匆动手,才发现,原来自己用到的资料也不如原来想的那么多。而不管准备多久,遗憾都是难免的。Eva决定以后在工作之前提醒自己:我不是圣人,我只是普通人而已。所以,现在动手吧!

4、将生活和工作隔离,做好整体时间安排

如果在做计划的时候只考虑到我们的工作,而不去考虑我们的生活,我们往往会觉得是工作剥夺了我们的生活的乐趣。而如果将你与家人共处、看电影、逛街、游戏的时间也统统纳入到计划中来,哪些时间该工作,哪些时间用来休闲,那么,你将会觉得,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资源,不是无限吞噬你的业余时间的魔鬼,这样你将会取得心理平衡。

因此,要想工作效率更高,一定要保障你的业余时间。因为,如果你计划第二天你休息,你就不太可能拖延时间了,因为没有那么多工作时间可以用来弥补你拖延浪费的时间。但是,如果每天都是工作日,你会觉得,工作是没有尽头的苦役,这样你很可能会产生拖延的心理来平衡。

除了以上几点外,Eva还自创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并针对这个小目标设定一定的奖励,比如说一颗巧克力,去听一首好听的歌,去开心农场摘下菜等等,这样一天下来,她发现,她的效率明显提高了,她感到非常愉快。

某天,Eva和阿木一起吃干锅排骨,Eva眼疾手快,抢走了盘子里最后一根排骨,得意洋洋地在阿木面前晃啊晃的,阿木争抢未果后,突然疑惑地说:“你什么时候又恢复了这种身手?”Eva得意地笑啊得意地笑,工作效率高了,身手能不敏捷吗?

提升精力小贴士:

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不管怎么延长工作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精力则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而得到补充,精力才是提升绩效的关键。

一般来说,精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身体(body)、情绪(emotion)、思想(mind)和精神(spirit),要使精力最大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精力

(1)23点-1点是人体的排毒期,因此最好在23点之前休息,这样能保重好的睡眠效率。

(2)少喝酒。

(3)每星期至少锻炼三次身体,至少有一次比较激烈。

(4)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焦躁不安、肚子饿、精力难以集中的时候,请及时休息。

(5)根据自己的情况,每过一两个小时小小休息一次。

2、情绪精力

(1)减少负面情绪,当要发怒、不耐烦或者感觉没安全感的时候,深呼吸一下,然后咧开嘴笑一下。

(2)在谈话或是写邮件中,多用正面的语言,向自己和他人灌输正面积极的情绪。

3、思想精力

(1)集中你的注意力,专心做一件事,一件事做完再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个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电话、会议和Email的影响。在专心做事的时候,最好不要开即时聊天工具(QQ、MSN等)。

(2)在头天就计划好第二天要完成工作,列出轻重缓急,运用六点优先工作制原则,标注最重要的六件事,然后让次序全力以赴。

4、精神精力

(1)发现工作中你擅长和喜爱的方面。

(2)精力要用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3)弄清楚你想要得到什么,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听起来很有意思

两只耳朵一张嘴,怎么让嘴过度劳动呢?违反劳动法的。耳朵兄弟,你能者多劳吧……

因为执行了时间管理的一整套原则,前阵子忙得脚不着地的Eva也总算有时间闲下来翻翻网页了。东游西逛,她进了Emily同学的空间,最新的日志是一篇转载的文章。“什么嘛,这丫头越来越懒了,尽拿转载来的文章敷衍大家。”Eva不满地嘀咕着,在更新空间方面,Eva是很勤快很勤快滴,经常放上华丽丽的附图的文章上去,点击率越高,她越有成就感。不仅如此,她还成了大家空间的巡视者,一有谁偷懒,准会提出义正言辞的警告,且她是严格鄙视转载他人文章的行为的,真真龟毛得可以。闲话少说,回到Emily转载的那篇文章,本来想直接在上面留言谴责Eva,在点开扫了一眼后,被吸引住了:

《倾听,职场上最容易被忽视的竞争力》

倾听是一种竞争力,现在讲起来大家都没有异议了。但是,这确实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竞争力。根据卡耐基训练的统计,职场中不及格的倾听者占了70%之多!根据权威杂志数据显示,一个懂得倾听的员工,他将更容易升职;而领导善于倾听,则能更好地领导团队,甚至能够使企业的基业更加稳固。在全球五百大企业中,有70%的企业设有倾听的训练课程。倾听,作为一种亟待开发的潜力,等着我们去发现它的奥秘。

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而已,而是要用脑、用心去倾听,这与仅仅用耳朵去听的差别很大。

一个“Areyoulistenning(你在听吗?)”这样简单的问句使很多人都犯了难。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密执安州立大学的听力研究发现,普通的人在谈话后8个小时内,就会将谈话的50%的内容给遗忘掉。将近五成的误差率,将有可能造成企业和个人的庞大的损失。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误差率呢?这是由于我们在听的时候往往不专心所导致的。因为人的脑子是比听要快得多的。我们的脑子一分钟可以思考到1000-3000个字,而我们的耳朵,每分钟却只能听到120-400字,这导致我们在听的时候,脑子里往往会跑到别的事情上去,分散了注意力。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眼目耳接触的信息多如牛毛,这也为我们真正懂得倾听、并充分理解他人的意思增加了难度。每个人都在竭力表达着自己的观点,都在说,而越来越少的人在听,发布信息的无效性大大增加,沟通效率低下。这也是占70%的全球五百大企业设立倾听课程的原因所在,据调查,一向被视为职场精英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中只有70%被视为“勉强合格”倾听者。

《哈佛商业评论》因此认为,倾听是我们极少使用的潜能,应该大力开发。那么,应该怎么训练我们的倾听技巧,使我们早日成为倾听达人呢?卡耐基的训练架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到我们。

根据卡耐基训练架构,听一共分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完全漠视、假装在听、选择性的听、积极同理心的听以及专业咨询的听。

第一个层次完全漠视的听,是最糟糕的。这个层次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没有比漠视更让人恼火了!

第二层次假装在听,通俗的说法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没往心里去。这种情况的糟糕程度比第一层次好不了多少,根源都在于对别人的话不屑一顾,自以为是。

第三层次选择性的听,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只听自己喜欢听的部分。只有面对自己认可的人,谈论的话题是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才会打开耳朵和心、脑。这种问题多数人都有可能有,而对于位居高位者,则更容易出现,因为他们太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以往成功的经验判断出哪些人、哪些事是可听或者不可听的。

以上三个层次的倾听都是不及格的,但是有70%的人停留于此。

从第四层次积极同理心的听,才可以归之为倾听。倾听是指别人讲话的时候,抛开成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专注认真地听他人讲话。这种倾听能够尽可能地调动人的潜能,去感受、去观察、去发现,能够“感同身受”。除了事实之外,你也能从中“听”出诉说者的心理,这往往比表象的话语更为重要。

第五层次专业咨询的听,是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美国的心理咨询师拿到执照的学习时间是三千个小时。这种技巧能够在对方不愿意说的时候,通过一定的技巧询问,将需要的的信息问出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篇文章的后面是一系列倾听导致成功的案例,然而,Eva此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倾听者了,这是Emily转载的测试题:

这个测试主要测你倾听的有效性,共分四个选项:总是=4分,经常=3分,很少=2,从不=1分。

1、在交谈时,我会选择合适的位置,以便听得更清楚。

2、我会对对方说的话进行阐述,以印证我的理解正确与否。

3、在说话的时候,我会留意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

4、我一般会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做出回应。

5、在谈话的时候,我会通过点头、微笑等其他的非语言性的提示来鼓励对方说下去。

6、对方的衣着和外貌我并不关心。

7、说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会看着对方。

8、在对方的话语之外,我也会注意对方的情绪和话语之外的事实。

9、在谈话的时候,我善于用“我明白”“是的”“啊哈”等语言来鼓励对方接着往下说。

10、我对对方所说的表现出极强的关注度。

11、对对方说的关键点,我会记录下来。

12、谈话告一段落,我会总结我对此次谈话的理解。

13、在合适的时候,我会模仿对方的身体语言,以使他们放松下来。

14、在谈话时,我会充分考虑说话者的立场。

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必须善于运用你的身体语言进行对话,1、3、5、7、11、13题是测试当对方在讲话的时候,你是否善于运用你的身体语言来帮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将其得分相加,分数在21分以上为优秀。分数在20分以下,则说明你无法通过你的身体语言来向对方传达你对对方说话的兴趣。

2、4、6、8、10、12、14是测试你对对方所说的话的理解。

如果你的总分在21分及以上,说明你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你能专心聆听,懂得分辨谈话者的潜在感情和主题,并理解他们所说的话。

如果你的分数在20分或以下,那你的聆听技巧有待加强,你还不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你和说话者缺乏共鸣,以致对方觉得很难在思想上接近你。

Eva在身体语言和对对方话语的理解这两个方面的总分都是20分,离一个优秀的、积极的倾听者尚有差距。

那么,怎样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积极的倾听者呢?这个测试后面也附有练习题:

检视你在上面的测试中得分低的题,然后完成下面的句子,试着回忆现实情形中你是如何倾听的,写下出现在你脑中的内容,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1、我喜欢听说话。

2、如果我打断别人的谈话,他们会。

3、当时候,我听得很不耐烦。

4、如果交谈中我无法插话,我感到。

5、如果我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我。

6、在的时候,我听得很不耐烦。

7、我认为说话者令人愤怒的习惯包括。

8、当别人正在说话的时候,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

9、当别人说话的时候,可能使我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包括。

10、当别人说话很慢时,我。

对你所做的回答进行反思,并检查你对上面测试的回答,然后填完以下句子:

1、作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我需要继续。

2、为了成为一个更加有效的倾听者,我需要开始。

3、为了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我需要停止。

Eva发现,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回想到上面的测试自己的回答,她对如何倾听更有效有了些自己的看法。

交际学认为,信息的传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语言的,一种是非语言的。这两种传递方式是同样重要的,倾听,首先应该培养出倾听的习惯和态度,这比倾听的艺术和技巧更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在几个人聚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当一个人刚刚把他的话说完,另外一个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急着表现自己的心情,可能会使我们无法很好地倾听。另外,我们对我们谈话中出现的沉默的停顿感到不安,因此觉得自己有义务开口,这种被迫的感觉,带来的信息的有效性就大大下降,没有片刻歇息的谈话,可能反而是致命的。其实在谈话中,双方出现静默的时刻,是正常也是有好处的,它给了双方充分的思考时间。

当然,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Eva想到自己刚进公司来的时候,因为很多东西都不懂,也遭遇老鸟的下马威,她当时采取的方法就是多问,然后多听,一个新人,能够做到有效倾听,最宝贵的原则恐怕就是虚心了。虚心地请教上司、同事,虚心地听行业、听市场的声音。有人曾说过,资历浅的人就像一个空瓶子,只有把瓶口张开,充分地接触、吸收,把握每个听的机会,才能迅速累积经验。自满者无疑于把瓶口堵死了,任何东西都进不来。

尽管现在比刚进来时经验丰富了些,但归根到底还是新人。因为工作的原因,Eva会和很多企业的高层接触,在适当的表现自己专业的一面之外,Eva觉得应该更注重听,听他人的人生经验,分享他们的人生智慧,听他们的专业经验,也通过倾听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Eva很明白自己的优势,一个年轻的、生机勃勃的女孩子,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你,谦虚地请教着,恐怕谁也不会拒绝多说几句。“听起来很有意思呢。”这就是让你继续说下去的最好借口。

而一个业务经理最可贵的品质也是倾听,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到客户的最深层次的需求。一名着名的保险推销员曾经说过:每个顾客都是一本书,你必须用心地聆听才了解。最高明的业务员,不在于他的口才有多好,而在于他是否善于聆听。

Eva想起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基层的员工Tom,只用三年的时间从普通员工升到了市场部总监,几乎成了个传奇人物。而所有的原因不在于他多有手腕,而是他的倾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