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夫纳深知,第一期杂志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头炮打响,他可以一鸣惊人,头炮打哑,杂志无人问津,他就很难再有资金去出版第二期。他精心策划了第一期的内容,又以好莱坞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的写真照片作为封面,同时在正文还插入了梦露的数页半裸照片。
1953年11月,第一期《花花公子》上市了,赫夫纳本人做梦也没想到,一下子“洛阳纸贵”,许多读者为了一睹梦露的芳容,对《花花公子》形成抢购。这不仅使赫夫纳一直悬着的心落了下来,而且让他大喜过望。
仅仅一个月,赫夫纳就销售了5万多份杂志,并在第一次的印数上增加了近1倍的印数,这不仅使赫夫纳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让他一夜成名,一下子成了闻名遐迩的老板。
最初几期《花花公子》主要采用梦露及一些其他性感明星的写真照片作封面和插页,随着销售量的急剧增大(1954年的销售量已达到17.5万份),杂志社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于是,赫夫纳开始聘请模特儿拍照片,拿这些活生生的形象作为杂志新栏目的内容,并用彩色精印,令读者耳目一新。
此外,为了扩大广告宣传,赫夫纳还在芝加哥及全国各地开设《花花公子》俱乐部,甄选貌美而性感的女郎化装成兔宝宝,招摇过市,杂志销量再一次大增。
之后,《花花公子》还开设了一个叫“小家碧玉”的新栏目。这个栏目玉照上的女孩一律是纯情少女,这使杂志的销量再一次增加。
《花花公子》大肆刊登许多性感明星的艳照,并同时为“性爱非罪恶”而疾呼,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人们褒贬不一。但当《花花公子》在杂志上提出反对保守,支持堕胎合法化等许多新观点后,却获得刻社会一致赞扬,被誉为“开放”的象征。
现在,《花花公子》不但成了一本风糜全球的着名杂志,而且“花花公子”这个品牌也成了世界着名的品牌之一。
为钱去流浪
孟德斯鸠说过,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犹太人长期没有国家,这使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公民;犹太商人没有固定的市场,这使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商人。
在最早聚居在迦南时,犹太人借地利之优势,或倒买倒卖、或长途贩运。到所罗门王时期,犹太人就有了自己的贸易船队和国家舰队,他们远征印度,从那里运回黄金、象牙、檀香木、宝石、猴子还有孔雀。
大流散之后,犹太人被迫完全地进入了世界市场。在各国统治者的驱赶追逐中,犹太人匆匆奔波,他们学会了机智灵敏地对付各种突发的生活和生意变故。他们熟悉了世界各地的市场行情,他们结交了天南海北的贸易伙伴。
犹太人是一个重视契约的民族,他们很早就有严密的交易规则和周详的交易律法,这使他们能跨越国界、跨越民族,游刃有余地穿行于各国市场。与此同时精明的犹太人还不忘熟读入驻所在国家的商业法规和法令,找出其漏洞,或找出对从事某项交易有利的规章,以便精研对策,从中牟利。这样,犹太人是大大方方地钻漏洞,正正经经地赚钱。
******教兴起后,由于宗教信仰的区别和宗教狂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开始了长期的敌视和对抗,致使欧亚非之间的贸易中断。东、西方商人由于宗教、文化的樊篱而难以打入对方世界,而失去了祖国的犹太人却从中攫取着每一个都无比珍贵的机会。
犹太商人声东击西、转战南北,广为联系各方商客,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大贸易。******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互相仇视,而犹太人则独立于这种对峙之外。意识形态不中立,但金钱是中立的。只要和犹太人做生意,谁都是朋友。这是犹太人为钱走四方的经商准则之一。
为钱走四方是犹太人天生的特性。他们不仅自己天马行空四处奔游,贩进卖出,同时还鼓励别人也这么做。
有人说犹太商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最伟大贡献是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而新大陆的发现却是因为犹太人为钱而“走”的结果。
新大陆发现后不久,就有犹太人移居,成为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一个世纪后,犹太人就控制了新大陆殖民地的贸易,绝大部分的进出口都握在他们手中。犹太人将殖民地的原材料运往欧洲大陆,又将欧洲的工业成品运往殖民地,从中赚取高额利润。后来,犹太人甚至还投身于臭名昭着的奴隶贸易。
总之,犹太人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而这却是源于犹太人为钱在世界行走的特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犹太人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他们是四处行走,贩布帛、卖珍珠……做四方的生意,赚取八方的钱财。
其中,罗思柴尔德家族的盛名,回荡在欧洲,施格兰王国的影响已遍及全球。
当今世界,商场如战场,而犹太人总能胜人一筹。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往往出现于最出人意料的地方:从威士忌到鸟食,从唇膏到谷物交易,从国防合同到地板覆盖物,从稀有金属到各式各样的服装,从临时性人事代理到光电复印,从计算机硬件到计算机软件,从旅馆到奶酪饼……
不管何时何地,犹太人总能在世界商场上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一个关于犹太人的经济神话说:犹太人控制着社区的、国家的、还有全世界的银行、货币供应、经济和商业。犹太人是真正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商人。
让金钱生崽
上面说过,犹太人很保守,只看中现金。当然,他们对银行存款是不会信任了。
犹太人支配世界的经济金融生活,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来实现。产业革命时期,犹太人致富,也是凭其资本在英、法、意乃至于全欧普设银行,利用“78:22”法则赚取借贷的利润差,获得大量财富。他们经营银行,但并不把自己的财产存入银行,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银行存款是生息的,只要有存款,便能获得利息收入。而现金,是不生息的,手持现款是多少,经过若干年后,仍旧是原来的价值,并不增多。这样看来,银行存款比手持现款应该更有吸引力,那为什么犹太人这么“傻”,宁可守着一大堆现款,而不愿把它们放在银行,让它们“繁殖”呢?
实际上,犹太人并不傻,而是太精明了。天生有数学头脑的犹太人,早已算好这笔令人惊讶的账了。他们算完这笔账后,就有了充分的理由:银行存款,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在存款生息期间不断上涨,货币价值随之下降,尤其是存款本人死亡时,尚须向国家缴纳继承税。这是事实,几乎世界各国都是如此。所以,无论多么巨大的财产,存放在银行,相传三代,都将会变成零,这就是税法上的原则。
现款确实不增值,但物价上涨对其影响不大,而且最关键的是手持现款,避免了在银行的存款登记,在财产继承时,不需要向国家缴纳遗产继承税。
所以,手持现款时,财产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银行存款和现金相比之下,当然是现金最可靠,既不获利也不亏损。小心谨慎的犹太人当然在二者择一条件下选择后者。因为对犹太人来说,“不减少”正是“不亏损”的最起码的基本做法。想借助银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获得利润的。
既然存款不生钱,那什么生钱呢?
今天的犹太人在世界金融经济方面,拥有无比的实力,这是长期以来他们本着商人的身份生活下来的结果。犹太民族是个灾难众多的民族,他们的处境艰辛而又危难,那么犹太人又是怎么摆脱这种危难处境,走进世界金融的王国,最后甚至登上国王宝座的呢?说起来很简单,这是犹太人经商中的又一特色——高利贷。
“高利贷”是一种经营简单,且绝对赚钱的职业,一般具有很高的利润。那么犹太人是怎样从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为腰缠万贯的高利贷者的呢?这要归功于犹太人创痕累累的历史。犹太人没有一个安心居住的属于自己的家园,漂流各地、寄人篱下,到处受人歧视。为了能够在这种歧视中生存下去,必须要寻找另外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用金钱来抵御这种歧视。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犹太人的目光瞄准了“高利贷”。
不论信仰基督教或其他宗教,都不能缺少经济活动,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发展,人们会遇到各种难题。欧洲人也一样,他们认为自己的宗教高贵,以基督教的道德观来说,贷人金钱以收取利息是不被允许的。也就是说欧洲人认为高利贷是一种肮脏的事业,并把它拒之门外。但他们这种不做放高利贷者的骄傲并不能杜绝他们借钱的需要,时代的发展使借贷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必要手段。假如每一个人都像基督徒那样奉行教规,那么贷钱的人必将无运而终。在这种撞车后的时代间隙,犹太人便开始粉墨登场。
高利贷为什么这么快就成为犹太人谋生之业?这要从犹太商人对金钱的认识上来解释。前面讲过,对于犹太人来说,金钱没有“肮脏”和“洁净”之分。只要是金钱,不管你是从妓院、公司、餐厅挣的,还是做苦力赚的,只要一到你手中就变成了你的利润,其价值并无大小之分。欧洲人认为高利贷是一种肮脏的职业,但在犹太人看来,通过高利贷赚取的钱,和通过其他方式赚取的钱是一样的,可以跟其他方式赚取的钱一样买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换句话说,你拿着高利贷赚取的钱去买大米,售货员不会宁肯积压商品也不愿收取你的钱。
当然,高利贷成为犹太人职业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高利贷是一种既符合实际,又高利润的商业交易。受社会歧视,难以谋取职业的犹太人实行“高利贷”,赚取金钱,用它来支配周围清高自傲却又必须借款的人们,既获得了利润,又能找到心理的平衡。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美国籍的犹太兵利用高利贷,在军队获取暴利,支配军人的事实。
这个犹太人叫威金逊,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联军的一名中士,级别并不高。
由于他是犹太人,经常遭到周围美国正宗兵的歧视。但是他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对同事们发放高利贷,每到收贷日,毫不客气地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如无现款,即配以物资抵押,然后再将这些物资同价转卖,获得大叠大叠的钞票。这时,平日那些对威金逊不屑一顾,甚至随意侮辱他的高利贷职业的美国兵们,不得不对他的钞票低下了头。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军士一日的补贴约为10万日元,可是威金逊却有价值70万美元的高级轿车两辆,并有连军官也未必有的漂亮小姐陪伴他,住在大田区大森附近。每当假日,便带着爱人乘车兜风,去欣赏名胜。他虽然只是中士,但所过的生活,却是高级层以上都难得有的豪华生活。
威金逊中士如果仅以他领取的薪金过日子,根本不可能过这种豪华的生活。是高利贷带给了他丰厚的利润和奢侈的生活,同时他又利用高利贷获取的金钱,支配周围的人,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不过,犹太人要是光靠个人的借贷关系,其影响也极为有限。如《威尼斯商人》所述的那样,虽然把钱贷给有社会中那些既有地位又有钱的人,但仍具有随时被倒赔的风险。犹太人夏洛克把金钱贷给当地有钱有声望的商人安东尼奥,最后的结果却是不但没有得到利润,反而把自己的全部家产以及生命都赔进去了。虽然夸张了点,但这也告诉人们,赚钱的事情经常要费尽心力,但是损失的事情往往在一瞬之间便已造成。
因此,聪明的犹太人绝不会受个人借贷关系的束缚,而去蒙受不必要的损失。随着时代发展,产业革命的成功让工业家们为资本绞尽脑汁。而这时已拥有巨大财富的犹太人抓住了这个能大展神通的机会,投资金融,取得了在金融机关方面大力发展的良机。
犹太人凭借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在英、法、德乃至全欧洲广设银行,贷款给工业资本家及其他商人,从而在经济界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犹太人就是这样以高利贷为起点,以金钱为资本,把自己的利益延伸到世界各地,在金融界出尽风头。他们的智慧和经商的头脑,还有那段磨炼人生的历史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钱的双重属性
钱的“准神圣”地位的确立,为犹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清除了在其他民族中常见的各种非理性的障碍,使犹太人得以最为自由地施展自己的赚钱才干。
但是,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人都享受无限制的自由,最终只能导致每个人都由于相互限制而处于完全的不自由中。谋利行为带来了社会冲突的现实可能性,使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完全信奉“惟利是图”意义上的钱的“神圣性”。
钱作为一种人为产物,天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钱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另一方面,钱又是人类自觉自主行动的产物。谋利行为必须置于一定的社会约束之下,这在犹太民族和其他一切民族都是完全一样的,区别只在于约束的着眼点及相关的机制上,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犹太民族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符合真正的钱的逻辑的特性。
犹太教没有把现实世界分为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两大部分。犹太民族以一本《圣经》作为民族范本,而《圣经》完全是一个“道德与法律”的统一体;犹太人以遵守上帝律法作为民族身份,而上帝对他们守法的回报,就是始终赐之以福,让他们得以财产丰饶。在这样一种文化安排的背景下,“不应该谋利”的问题是不存在的。犹太教典籍《塔木德》上明确写着:“如果人类没有恶的冲动,应该会不造房子、不娶妻子、不生孩子、不工作才对。”恶仅仅因为有利于人类,也获得了存在的合理性,利本身还会有什么问题吗?
这意味着,在犹太民族那里,对谋利行为的限定已经从“形而上”的层面转到了操作的层面,将证而不明、议而不决的无谓思辨转化为可以具体探究实证解决的程序与方法。原先的一个“应该不应该谋利”的问题,现在转化为或者分解为两个具体问题:“应该如何谋利”和“应该如何再分配谋得的利”。
第一个问题,即“应该如何谋利”问题的提出,表明现在有关谋利行为本身的正当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纯粹形式上的问题。只要形式上正当的行为就是正当行为。这一命题可以由犹太人自己的一则笑话而得到极为明晰的证明。
摩西走进纽约市的一个厕所,坐上马桶之后好一会儿才发现厕所内没有准备卫生纸。于是,他便隔着墙问邻座用厕者:“请问您那儿有卫生纸吗?”
传来的回答令人失望:“没有,我也正为此犯愁呢。”
“请问您手边有报纸、杂志之类的东西吗?”
“什么也没有。”
“那么我用10美元的钞票与您兑换小票好吗?”
钞票在这里做什么用,大家都清楚,用10美元的钞票兑换小票的目的,大家也清楚,但这种明显的转嫁损失的做法,仅仅因为一个“自愿的等值交换”形式上的正当,也就成为一种不仅正当而且聪明的“谋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