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讲,犹太律师起到的无非就是这一“法律意义”向“经济价值”转化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就好像一般商人将物品的价值转换,商品的价值交换一样。对于犹太律师的这本法律生意经,英国的一位经济学观察家估计的非常准确,虽然表达得有点夸张意味——贪婪就像饮食。同为人的本性,而为真实的伤害索取赔偿就如同苹果馅饼,同为美国的特色,这不是偶然。美国的律师行业获取了巨额营业收入,发明了一种巧妙的推销手段,也就是成功酬金,这就是用来答谢律师一块大肥肉——胜诉则占委托人得到的赔偿费的30%,如果败诉,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美国实业传统就这样,还有什么比无销售无佣金更公平的呢?如果你一旦对一条表示接受,法律就不只意味着最高法院崇高的尊严,而且也成为爆米花或女子发型一样可以用来出售的商品了。那么,你还能因为法律从业人员四处叫卖而抱怨吗?对稳妥的欧洲人来说,似乎难以接受这种观念,但其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即使以法律或正义为商品,只要是在维护法律、伸张正义的前提下赚的钱,那也是无可厚非的。
最高明的理财是选择时机投资
犹太商人爱用一个比喻:用没底的水桶去汲水,水并不会完全漏空,至少还可以剩下一些,用那些积存滴水一样的方法来存钱,同样有望变成富翁。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忠告。
很多人都会为自己的低收入而抱怨,对自己能成为富翁更不抱任何希望。一旦存有这种想法,假使一个人的收入很多,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富翁。因为他们根本没把小钱放在眼里,也不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
听说愈有钱的人越抠门儿,反而穷人常会穷大方,可是我们应该想到,如果他没有吝啬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为富翁了。抱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得过且过之心来应对自己的财富,是个人理财过程中最普遍的障碍,也是导致有些人在面临退休时,经济仍无法自立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对于理财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总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财富也会逐渐增长,但是当你终于警觉到理财的重要性,开始想理财时,却为时已晚了。
很多年轻人总认为理财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钱人的事,到了老年再理财也不迟。其实,理财致富与金钱的多寡没有太大的关联性,而理财与时间的长短却有很大的关联。人到中年面临退休,手中有点闲钱,才想到要为自己退休后的经济来源作些准备,此时却为时已晚。原因是时间不够长,无法让小钱变成大钱,因为那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十年的时间仍无法使小钱变大钱,可见理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有显着的效果。既然知道投资理财致富需要投资在高报酬率的资产,并经过漫长的时间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知道,除了充实投资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及时的理财行动。理财活动应越早开始越好,并培养持之以恒、长期等待的耐心。
今天导致我们理财失败的原因,是不知如何运用资金才能达到以钱赚钱、以投资致富的目标。这是我们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学校教育花费大量的时间教给学生谋生技能,以便将来能够赚钱,但是从不教导学生在赚钱之后如何管钱。大学生练习理财的途径——投资股票,往往被校方视为投机、贪婪之道。面对未来以财务为主导的时代,缺乏以钱赚钱的正确理财知识,不但侵蚀着人们致富之梦想,而且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与国家的经济繁荣也有损害。
不要再以未来价格走势不明确为借口,延后你的理财计划,又有谁能事前知道房地产与股票何时开始上涨呢?每次价格巨幅上涨,人们事后总是悔不当初。价格开始起上涨前,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人会敲锣打鼓来通知你。对于这种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预期报酬率的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而后再等待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再投资。”
人人都说投资理财不容易,必须懂得掌握时机,还要具备财务知识,总之要万事俱备才能开始投资理财,这样的理财才能成功。事实并不尽然,其实,许多平凡人都能够依靠理财致富,投资理财与你的学问、智慧、技术、预测能力无关,也和你所下的工夫不相干。归根结底,完全看你是不是做到了投资理财该做的事。做对的人不一定很有学间,做对的人也不一定懂得技术,他可能很平凡,但却能致富,这就是投资理财的特色。一个人只要做得对,他不但可以利用投资而成为富人,而且过程也会轻松愉快。因此,投资理财不需要天才,不需要什么专门知识,只要肯运用常识,并且身体力行,必有所成。
投资理财没什么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你是否知道理财可以创造财富,甚至可以致富?如果你知道,你是否真的去尝试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投资理财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它之所以困难,倒不是说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而是投资人必须经常做一些与自己的习惯背道而驰的事。这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并非易事。
卡内基在创业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扩张、吞并,最终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钢铁王国。当别人问他,创业的秘诀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追逐生意上利润的多少则是其次的。”这种价值的取向对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盈亏的涨落对于股市行情的报道评价是必要的,但对于某个项目来说并非至关重要。尤其对私人公司来说,更是如此,钱多并不能真正说明什么。着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级专家赫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私人公司里,追求利润并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手中的钱用活。”
有一则劝人善加理财的故事,叙述一个大地主有一天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与运用。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钱,第二位仆人2份金钱,第三个仆人1份金钱。地主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1年后再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钱财的。第一位仆人拿到这笔钱后做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了树下。一年后,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检查成果,第一位和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增加了1倍,地主甚感欣慰。惟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惟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
地主听了大怒,并骂道:“你这愚蠢的仆人,竟然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圣经中的例子,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曾好好利用金钱。钱存在银行是当今国人投资理财最普遍的途径,同时也是国人理财所犯的最大错误。因此,本书在此要提供给读者,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理财守则:钱不要存在银行。
多数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贷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完全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不等于是在理财。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难以事先预测,惟一能确定的是,将钱存在银行而想致富,难如登天。试问:“你曾否听说有单靠银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将所有积蓄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无法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例子时有所闻。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其着眼点不外乎是为了安全,但“钱存在银行短期可能是最安全的,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
贫穷人认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因为富人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甚至违法的行业。而正确的看法应当是将富人致富的原因,归功于富人较普通人更努力或者更为克勤克俭。但这些人怎么也想不到,真正造成他们财富不济的,是他们的理财习惯。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肯定不同,富人的财产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穷人的财产则多以储蓄为存放形式。
在犹太商人看来,投资人想跻身于理财致富之林,要能在思考模式上摆脱传统思维。
有一个成年人不知怎么骑脚踏车,他看到一个小孩骑,就羡慕地抱怨说:“小孩子身手敏捷才会骑车。”没想到小孩子反驳道:“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会骑车。”于是小孩子便教会了成年人骑车。当成年人愉快地与这小孩道别后,又习惯性地推着车走路回家,这就是传统习惯的力量,这位成年人摆脱不了。
犹太人经商动力探析
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钱在一般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商人那里,钱永远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其成败的最终显示。
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新踏上出走之路时,钱是最便于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保证自己旅途中生存的最重要手段。
犹太人的宗教异端身份,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是犹太人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惟一不具有异端色彩的东西。
犹太人的寄居地位,同样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他们原来就是用钱才买下在一个国家中的生存权利。犹太人缴纳的人头税和其他税种,名堂之多、税额之重,也是绝无仅有的。“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早就被消灭殆尽了”,这是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不多的几个共识之一。
犹太人的四散分布,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是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救济的最有效形式。所以,钱对犹太人来说,绝不仅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这样的钱即使仍未受到崇拜,也必定已具有某种“准神圣性质”:钱本来就是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件的没有发生,钱越多,也许意味着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所以,赚钱、积累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这种安全之象征的需要!至今在犹太人家庭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应该比自己继承到的财产少,这样的心愿在犹太商人家庭中尤其强烈。
所有这一切表明,在其他民族对钱还抱有一种莫名的憎恶甚或恐惧之时,犹太人在钱这一方面已经完成文化学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划时代的跨越:
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尺度,一种不以其他尺度为基准,相反可以凌驾于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货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向这样一个钱成为一切之尺度的阶段。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多地发生于市场氛围之中,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如同陌生人——市场情境天然的就应该是“陌生人情境”,因为货币的沟通和媒介作用只有在陌生人情境中才有真正的意义——的交往。而这种市场氛围中的匿名交往越来越使人们相互之间的关注点转向对方具有多大的市场价值,也就是拥有多大的购买力,或者干脆说,会掏出多少钱!原先不确定的人的身价,现在有了精确的数量标志:同他口袋里的钱的数额相等,或者更直接些,同他可以为我的口袋增加的钱的数额相等。市场在无情斩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原始性纽带的同时,也掏空了一切原始性价值观念的现实基础。自然经济条件下神的颐指气使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钱的颐指气使。
钱代替了神,或者说钱成了神。
钱的这一神圣地位的确对于资本的发生、形成、积累和增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赚钱行为或日后的资本主义经营行为现在成了一种自足的行为,能否赚钱成为决定一切行为正当性的终极尺度。一切价值、观念、规范和活动样式皆必须由钱上面获得自己的合法性进而成为正统性,就像自然经济下他们由神的旨意而获得合法性一样。这样一种人类状况的确立,为商业化的大潮席卷一切领域,开启了闸门,从而使几乎一切人类事物纷纷坠落到商品的大海。它们原先的神圣性,不管是宗教的、伦理的、美学的、情感的,还是其他什么的,都不复存在,或者说仍然存在,但都清一色地抹上了一层金黄色、铜绿色或者至少是水印痕迹。大家知道,犹太人在生活上的禁忌之多、之严是各民族中不多见的,而且还能在两千多年中一以贯之,至今仍极少改变。但反过来,犹太商人在经营商品时的百无禁忌也是各民族中不多见的,现代世界的许多原本非商业性领域,大都是被犹太商人打破封闭而纳人商业世界的。这一点恰恰同犹太商人最早确立钱的“准神圣地位”有关。
另一方面,钱自足地位的确立,使得钱的历史发展逻辑自然地转变为人的思维逻辑,钱自发发展的动因转化成人类制度性建设的动机。在钱的无声而无上的指令下,一切有利于资本发生、形成、发展、增值的设制、机制和构件,都自动地建立了起来。世界市场的开拓、经济秩序的确立、金融作用的实现、政治权力的驾驭以及种种观念规范和商业运作,都有条不紊地一个个出现,而在这现代资本主义大厦的建筑工地上,最为忙碌、贡献最大的人群之一又是犹太商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确有不同民族的商人出现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关键地段,而犹太商人在确立钱的“准神圣地位”上先行了一步,就此成为了资本主义进军的排头兵,成了名副其实的“资本家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