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烟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
1.烟与名人
(1)康熙的水晶烟管
康熙不吸烟,也不喜欢别人吸烟,但诸贝勒、大臣们吸烟,他虽然讨厌、憎恶,但又没有照其“大清例律”行事。据《南亭四话》记载:“时有大臣陈世信、史贻直,酷嗜淡巴菇,不能释手,圣祖南巡,驻骅德州,闻二公之嗜也,赐以水晶烟管,一呼吸之,火星上喷唇际,二公惧而不敢食。”他不仅这样惩罚这两位烟瘾极大的大臣,还在这次巡幸德州时传旨:“朕生平不好酒,亦能饮一斤,止(只)是不用。最可恶是用烟,诸臣在围场中,经同侍朕,曾用烟否?每见诸臣私在巡抚帐房中吃烟,真可厌恶,况烟为最耗气之物,不惟朕不用,列圣俱不用也。”康熙要大家对吸烟要如同对饮酒一样,采取自我克制的态度,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耗气之物,表明他对烟草的明确态度,时人有诗记其事云:“碧碗冰浆潋滟开,肆筵先已戒深杯。瑶池宴罢云屏散,不许人间烟火来。”
他不仅反对吸烟,而且还三令五申要大家“境内沃壤,悉植嘉禾”,“凡民向来种烟之地,应令改种蔬谷”。(见陈琮《烟草谱》)即使国外进贡的烟草,康熙诏却之。翰林院检讨尤侗诗日:“请看万匣高丽种,未许深宫近至尊”,即咏此事。
(2)蒲松龄:旱烟袋是一种工作工具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尤其喜爱用旱烟袋吸烟,生前时常是旱烟袋不离身,不离手。
蒲松龄吸烟,不仅仅是自己的嗜好,还是他收集创作素材的一个工具。
据有关资料介绍,蒲松龄为了收集有关鬼、狐的民问故事,常常于山东潍坊蒲家庄柳泉水井旁设置桌案长凳,接待过往行人,免费让来往过路的行人吃茶,同时也让会吸烟的行人吸一吸自己的旱烟袋,意在请行人给提供一些他创作所需要的故事素材。
可以想象,蒲松龄时常是在品茗一吃烟一“闲聊”情景中,不停地记录着一个个曲折而生动的故事,烟袋及吸食旱烟已成为《聊斋志异》创作中须臾不可离开之物。
“****”期间,蒲松龄的墓不幸被红卫兵挖开,在陪葬品中,有他当年使用过的烟袋(烟管大约长二尺,在烟嘴下垂着一个装有烟丝的烟布袋),后很快被收缴珍藏于蒲家庄蒲松龄故居陈列馆内。
(3)******:为了面子而戒烟
说起******戒烟,还是蛮有趣的。
******到底从何时起吸烟,尚无文字记载,但很多资料可以作证,早在井冈山时期,******的烟瘾就已经很大了。
到了晚年,******身体发胖,血压偏高,眼睛又患白内障,特别是咳嗽不止。经保健医生检查,发现******患了咽喉炎。这惊动了许多人,包括******在内。于是,大家开始规劝******戒烟,保健医生更是力陈吸烟与咽喉炎的关系、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终于使******当众痛下决心戒烟。
由于******吸烟时间太长,戒烟经过了一个艰难的历程。起初每当烟瘾发作时,便抽出一根烟来衔在嘴里,或在手里不断地摆弄着,或偶尔放到鼻前闻一闻。有一次,周总理到******住所,见主席手拿一支烟只闻不吸,周总理同情地说:“主席,您实在熬不住就抽一根吧!”
******闻言大笑,马上将烟放下:“恩来,我已经戒了嘛,不抽了!”
过后,贴身警卫悄悄问道:“主席,您真打算戒了?”
******无奈地说:“前些天我是打算戒,不过现在后悔了。但是,君子一言,不能不算,我已经答应大家要戒烟了,如果不戒,我这脸往哪搁?唉!”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煎熬,******终于告别了香烟,直到去世都没有吸一支烟。
(4)陈毅戒烟
陈毅元帅烟瘾很大,加之公务繁忙,所以总是一支接一支地吸个不停。
有一次他的司机老常笑着问他:“陈老总,你的烟瘾怎么这么大?你说,吸烟究竟有多大好处?”
陈毅摇摇头叹道:“吸烟对人体一点好处也没有。有时,我觉着烟卷在燃烧,感到自己也随着毁灭哩!”
“那你为啥要吸这么多烟呢?”司机又问。
陈毅说:“惰性!惰性!我戒过几回也没戒掉。哪天忙闲了,就不再吸了。”
l954年,陈毅患了气管炎,医生建议他把烟戒掉,他立即表示坚决戒烟。他的司机对此持怀疑态度。
陈老总说:“我小时候的名字叫世俊,长大了,大号叫仲弘。后来我感到万事成功都得有毅力,就取了这个名。这回戒烟,我就拿出点毅力给你看。”
后来,陈老总确实戒了烟。这事让******都吃了一惊,******赞许地说:“好呀!你有志气呀!”
(5)艾青:做最后一个戒烟者
艾青在晚年时,身体欠佳,高瑛劝他戒烟,他发了一通感慨:“高瑛啊,不要再为我抽烟吵闹了。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烟是我最好的朋友,无论在我得意的时候,还是在我失意的时候,它和你一样始终陪伴着我,我不能和它绝交。我还要带着它去见上帝呢。如果全球发戒烟令,那个最后戒烟的人,他就是你的丈夫——我。”
高瑛说:“好啊,你已经铁了心了。那么我问你,假如我和烟,你只能选其一,你要烟,还是要我?”
艾青回答:“我先要你,后要烟。”
高瑛追问:“我说得明白,你不能都要。”
没有退路的艾青略带嗔怪地回敬道:“你和烟怎么能相提并论?这个问题你也提得太怪了,你不要大做文章了,我也死不了,烟总还得抽几口吧!”
一段时问,高瑛将他的烟量从每天二盒控制到一盒,还以为丈夫真的少抽了,后来发现根本没少抽,艾青常背着她到烟酒店买烟补缺。高瑛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断了他的财路。逼急了,艾青也会发点小脾气。
直到艾青的肺病发作,他才在医生的劝告下,决心把烟戒了,从此和香烟绝交。
艾青戒烟后,细心的高瑛想为他准备一些糖果以替代香烟,但艾青说戒就戒,不用依赖糖果。不久他去首都人民大会堂开会,茶几上放着中华牌香烟,一位朋友拿出一支对他说:“艾青,来享受一下。”
“你离我远一点,自己去享受吧!”艾青非常坚决地回答他。
(6)马克思:《资本论》稿酬不够写作时耗的烟钱
马克思不光是个革命家,还曾经是个吸烟老前辈,烟瘾巨大。他吸烟又快又猛,而且有一半放在嘴里嚼,如同另一位革命导师******嚼茶一样。
无论是工作、思考还是休息时,马克思总是嘴里叼着烟斗或雪茄烟。他曾对他的学生和女婿拉法格说过这样的话:“《资本论》的稿酬甚至还不够偿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
2.烟与艺术
(1)旱烟袋旱烟袋也称烟管或烟筒,是吸食“烟片”(把烟叶揉成的碎片)或烟丝的,我国民间称之为旱烟鼻子、旱烟疙瘩、旱烟盒等。
旱烟袋由烟袋哨、烟袋杆、烟袋锅、烟布袋四部分组成,按各部分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铜、纯金属、玉石、玻璃、竹根等多种类型。
烟杆不仅在材质上多种多样,且造型也典雅生动,如根雕镶骨龙浮雕、黄杨木雕双鸟花卉纹饰、铜质景泰蓝福字纹饰等,总之是决不平庸!
常见的铜制旱烟袋造型奇特,烟袋杆是由细长的铜管弯曲而成,既有利于烟气中粒状物的沉积,增强过滤效果,又可以降低烟气温度。而且用铜整体浇铸而成的旱烟袋,器身较重,外型粗犷,给人以刚劲之感。
土家族人自制的马棒旱烟袋,制作时一头装上直角形的铜制烟袋锅,另一头装直管形的铜质烟筒嘴(也有银制、玉石或骨制的),总长约一米有余。这种粗长的烟袋既可用来作拐杖和打狗棍,必要时又可扛在肩上作临时小扁担用,深受吸旱烟的长者喜爱。一根精美的马棒烟杆常被视为土家族人的传家宝。
(2)旱烟盒
旱烟盒是用于存放旱烟的器具,在民间又称作旱烟壶、旱烟罐、旱烟囊、旱烟疙瘩、旱烟鼻子、旱烟子儿、朝烟盒等。
其结构为:盒的内侧固定一薄板插舌,插舌的中段有凹槽,稍用力将插舌扳开插在腰带上,凹槽正好扣住腰带;盒盖是扣合式,略紧,但启闭自如,耕猎渔樵、驰骋骑射,烟盒不会掉落,盒盖不易弹开,内中烟丝可保无恙。
旱烟盒是伴随旱烟的产生而产生的,自明朝中期嘉靖年间旱烟从菲律宾传入我国,烟民为使烟丝不受潮和携带、使用方便,于是就产生了用来盛储烟丝的旱烟盒,至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
初时,旱烟盒是一空腔、广口、合有盖,以绳线系悬旱烟杆(管)下或腰间的小囊盒,多不经雕饰,有相当一部分为竹木牙角所制。
一部分选材精细的旱烟盒被一些颇具匠心的刻家艺人精心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器形,又将民间传说、戏曲故事、鱼雁花草、龙风鸟兽和吉祥纹饰融附镌刻其上,使盈手可握的小小旱烟盒一进入文人圈子及上层社会后,即被视作身份地位的象征和观赏把玩之物。(3)雪茄盒雪茄烟盒问世较晚,最初人们用猪膀胱包裹雪茄,内放香料袋以增加其香味,成捆出售,随后发展到用大箱子盛装,一箱可装1万支雪茄。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人们的广告宣传意识越来越强,雪茄盒上的商标也逐渐由简单的文字或几何图案逐渐发展为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色彩绚丽的水彩画或油画,并逐渐出现了适用于家庭储存和使用的雪茄烟盒。
按功能不同,雪茄盒可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湿式雪茄盒是高档烟盒,内部设置有保湿器和温度计,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湿度和温度。经过一段时间后,雪茄吸食者仍能品尝到新鲜温润醇和的雪茄。干式雪茄盒内部没有保湿装置,是低档烟盒,存放雪茄易干燥失味,但制作精致的杉木雪茄烟盒,如果密封良好,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湿作用。
按材质不同,雪茄盒还可分为金属盒、木质盒和纸板盒三种;按外观形状不同,雪茄盒主要分为方形和筒形两种。
但不论是哪一种雪茄盒,都十分精雅、别致,绝不落俗套,且深受那些时尚雪茄客的青睐。
(4)烟荷包
在烟具制品中,有一类用布料或绸缎缝制,上面刺绣着花鸟兽鱼、典故人物、吉祥图案的小烟丝袋,俗称烟荷包。
烟荷包问世于明朝,盛于清代,至民国年间渐渐淡出,解放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较流行。
烟荷包针法细密,用料考究,图案精美,一般由口袋、沉头和流苏玉坠(或飘带)三部分组成,其形状多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常见的绣花烟荷包因地域与民族之别,有苏绣、湘绣、粤绣、京绣、川绣、闽绣之分,可根据不同绣花图案的寓意不同,赠给不同的人。
如绣酒盅花可用于姐妹、邻里之间互赠,意为友谊长存;绣牡丹花可用于赠送朋友,象征友谊之花常开;绣寿桃专为父母祝寿所做,祝愿父母健康长寿;绣双喜花专为订婚、结婚时佩戴,取意“双喜临门”等。
各地烟荷包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鸡心烟荷包、腰圆烟荷包、葫芦烟荷包和方形烟荷包。
(5)自制烟嘴
1969年3月,我炮兵某营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珍宝岛前线待命。
等待的日子,实在难熬,无非是打打扑克,聊聊天。不知哪个士兵先开始了另一种消磨时间的办法——制作烟嘴。
材料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材质细,质地坚硬,学名不知叫什么,一簇一簇的遍地都是,在帐篷周围,随手便可得到。工具比较简单,小刀、锯条、砂纸、白蜡等,最好用锯条做一把刻刀。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取一段烟嘴长的材料,将子弹壳前端较细的部分锯下,在材料盼一端用小刀挖一个窝,将锯下的子弹壳镶嵌上,这是关键的一道工序,不能太紧,容易把材料撑裂,也不能太松,容易脱落。用细铁丝将材料中间的空心穿透,用小刀把它削成烟嘴的样子,用砂纸抛光,刻上字或图案,涂上颜料(钢笔水或圆珠笔油),打上蜡,一个漂亮的烟嘴就做成了。
全排会吸烟的不过四五名战士,他们是这批“产品”的试用者,不会吸烟也向别人要一支,装装洋相。
烟嘴越做越好,越做越漂亮,为了能刻上字或图案,烟嘴越做越大。并有士兵率先在烟嘴上面刻字。首先要在上面用铅笔写好字,如“珍宝岛纪念”、“北国风光”、“战斗在珍宝岛”等等,再配上相应的图案,就成了一个珍贵的纪念品。
战友们把它当作一件礼品,送给亲友及来阵地检查的各级首长。这些烟嘴在当时相当受欢迎。这种制作活动一直持续到该营士兵撤离珍宝岛地区。
(6)烟斗
烟斗是所有男性用品中的精髓。
在烟斗之国里,讲求的是解脱的心境、缓慢的步调,随着烟草香气的慢慢上升,引出思绪,天马行空!此时此刻,当你沉湎在旖旎的烟香,从那袅袅的迷雾里,终于懂得了烟斗的真谛时,无疑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与情趣。
其实,男人之所以会对一把小小的烟斗珍爱有加、把玩不已,不仅在于它是吸烟的一种工具,每一斗各有各的味道;还在于除了享受吞烟吐雾之乐外,也让人产生一种“DIY”的成就感,比如填装烟草、清理炭层、养护烟管等。
更为绝妙的是,烟斗还是一种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在它那简单、精美的线条和流畅的曲线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乐趣,令烟斗客赏心悦目。每一只烟斗木纹、木质、表面处理、颜色都不相同,而且各有千秋。烟斗不仅要好看,而且还要搭配你的脸型,让你更帅!
把烟斗当作一件艺术品,实在是不为过的。看看对制作烟斗的材料要求有多苛刻吧。做烟斗的材质要符合诸多条件:质地要坚韧、轻盈、耐裂;干燥、能抗高热、遇火不燃;点燃之后,绝无异味;长期抚摸之后,纹理清晰,光泽耀眼。
记得马克·吐温有遗言:“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看来,享受烟斗的乐趣比上帝还重要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