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曾在全国各地做过许多精彩的演讲,其中有许多演讲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因而他常被人称之为“学者型演讲家”。如他在1981年所作的著名演讲《国家、民族与正气》,就蕴涵了十分丰富的知识。他在讲到“爱国之心”问题时,首先提出,爱国主义就是对于祖国的热爱,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然后他分别列举了六个事例来说明“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心灵美”:
①波兰音乐家肖邦1830年出国时,随身带着一瓶家乡的泥土,在国外颠沛流离1 9年,这瓶祖国的泥土一直伴随着他,1849年他在巴黎病逝时,立下了遗嘱,将那瓶中的泥土撤在他的墓穴,而把他的心脏带回波兰。
②著名音乐艺术家贝多芬1 809年在维也纳拒绝为法国侵略军演奏钢琴曲,并不惜为此与昔日贵族朋友翻脸。
③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上下求索,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忱,宁愿玉碎不愿瓦全,投汨罗江以示自己的爱国志向。
④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俘的路上写下了慷慨悲壮的爱国诗篇,表达与祖国生死与共的决心。
⑤1 9岁的青年学生金安平,以一首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表达了无数青年人对自己祖国的爱。
⑥一位归国华侨的生动感人的爱国故事等。这六个生动的例子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不仅事例典型,代表性强,而且也显示了演讲者丰富的知识和渊博的学识。这篇演讲的第二部分“民族之魂”,第三部分“正气之歌”,也都涉猎了十分广博的社会历史知识、文学艺术知识和人生哲学知识等,并且应用起来往往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生动贴切、游刃有余,让人听来增长知识、获得教益、得到享受。
为什么知识对于演讲、对于一个演讲者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呢?这就需要从本质上了解知识的内涵。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的成果之一,又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向导。它作为主体描述和理解客观现象的背景材料而参与到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或者作为实践的目的和方法而参与到主体的实践活动之中,是主体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于一个演讲者之所以十分重要,完全是根源于演讲活动自身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演讲是一种知识信息的传达和交流,而知识就是各种社会信息的代码形式。科学的知识一方面负载着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感性内容,成为生活形态的转换形式;另~方面,知识又是主体生命活动在现实中不断内化自身而形成的心智条件,是主体从自在到自为、从必然到自由的生成媒介。积累知识就是演讲者在认识生活和丰富自我的本质力量,运用知识也就是调遣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在对象中实现自身的心理潜能,知识应该是生活形态和生命形态的统一。所以说,演讲者的知识结构对于他的演讲活动来说不只是具有取材举例和技术传达的意义,而且有着演讲者人学本体论的意义。
另外,知识是对现实的认识,是对生活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有限把握。因为知识本身是客观现实的,而获得知识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却离不开演讲者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知识的积累来自学习和生活的积累,来自实践中对于感性对象的经验认知。所以,一个演讲者知识的多寡与否,是与他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精神分不开的。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只有人自身的知识渴望和能动求索才能使人尽快地走到知识的前沿,成为知识的富翁。
再从演讲的审美价值上看,演讲中提供较大的知识量,涉猎广阔的知识领域,既可以增加演讲的知识涵盖面,拓宽演讲的视野,又可以从效果上造成一种巧置对象的自由感和陌生化的新颖感,从而使知识转化为演讲的魅力,以演讲者对知识的自由运用实现知识对听众的启迪,发挥演讲对于影响人、启发人、感染人的目的。这正如法国小说家左拉曾形象地描述的:“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既能使土地获得丰收,又能使文化繁荣昌盛。愚昧从来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瘠薄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每年它的产品将以十倍的增长率,给我们带来财富。”(左拉《真理》)同样,拥有知识也一定会使演讲者如虎添翼,获得演讲的成功。
(二)知识也是一种美
演讲中所运用的丰富知识,不仅为听众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知识本身就具有一种很强的美感,就是一种美、一种知识的美、一种科学的美、一种人类的理性认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美。广博的知识会使人美不胜收,生动的知识能让人兴高采烈,新颖的知识则让人饶有兴味。因为科学的知识是真善美的结晶,是科学与理性的凝聚,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目的性相统一的价值存在,所以它本身就应当是美的,富有美的魅力。许多人都看过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即“狮城舌战”)上复旦大学代表队的精彩表现。在这些辩论演讲中,大学生辩手的渊博知识是使他们的辩论精彩绝伦的原因之一。他们在讲话中表现出来的广博、完整、严谨的知识结构以及因此体现的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论辩自如的境界,为许多人所羡慕。譬如在与悉尼大学代表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时,辩手们需要了解的学科领域就有: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理论、管理科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医学、系统科学……其中有的学科在辩论中是选手必备的知识,如中西医学、伦理学、各个阶段的医学史等。复旦大学的老师就此专门为参赛者开设了有关“基因学说”,艾滋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传播途径、研究进展、解决难点、世界各国及国际上建立的有关组织、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方面的讲座。队员们广泛搜集了各种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资料,了解了医学中有关传染病、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内容,并以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方式、同性恋的心理、生理变异等等作为辩论演讲时的立论材料。通过对这些十分广泛的知识系统的了解,他们构建了“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以系统工程为解决途径”的框架,提出了“健康者不感染,感染者少发病,发病者晚死亡,死亡者家属有保障”的治理、解决目标体系。正是这种前期充分的知识准备,选手们在场上才能做到攻防有序、出口成章、势如破竹,赢得比赛的胜利。
古今中外所有演讲家的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知识修养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于一个演讲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都是出类拔萃的政治家、演讲家,同时又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文化知识修养的学者。他们的演讲之所以惊天地、泣鬼神、撼人心,是与他们注重知识的修养分不开的,与他们丰富的阅历分不开的。他们吸收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自己的演讲中,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历史事件和文学艺术形象来阐述观点、说明问题,使听众听得如醉如痴。他们之所以能把生动而又恰当的事例、丰富而又广阔的文化科学知识,在紧密地围绕主题的前提下,自由地组织到演讲中去,并出口成章、言之成理,就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丰富、深于阅历、见多识广。譬如******的一生做过无数次大大小小、内容丰富的演讲,每次都以精辟的论断、准确的分析、丰富的知识、生动活泼的语言而产生极大的影响。如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是一篇气势庄严宏伟,蕴涵博大精深,知识宏广深厚的演讲名篇。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感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实质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翻过了旧的一页,揭开了新的篇章。******站在政协的讲坛上演讲,实质是站在历史转折的一个交叉点上,面对过去和未来而指点江山。过去的历史随着******振聋发聩的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结束,新的历史也由此开端。回顾过去,中国人民要想站起来,只有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决无妥协的斗争;展望未来,中国人民要想站得住,就要“坚持人民民主****和团结国际友人”。在阐述这些客观真理的同时,******明确了新的政协会议的任务、性质,描绘出一幅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蓝图。这次演讲中所蕴涵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哲学知识、文化知识,都深深地融会在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革命家的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和思想家的精辟立论之中。可以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思想内容是中国人民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人民未来奋斗的目标指向,其蕴涵博大精深,其知识丰富多彩,其意义深远久长。
(三)“知识爆炸”呼唤知识增长
今天,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方式,社会知识总量正以几何指数快速增长,人类已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科学知识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边缘学科相继出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融。所以,一个演讲者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传统的知识,更要学习现代知识i不仅要懂得社会人文科学,还要懂得一定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注意知识的增长,还要注意知识的更新。不论是知识贫乏还是知识陈旧,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步伐,都会使自己的演讲内容肤浅、知识苍白,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一个演讲者只有具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得心应手地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圆满地回答现实社会急需回答的问题、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才能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同时,一个演讲者只有跟上时代的脚步,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知识,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演讲感应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精神,把握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社会论坛上的骄子,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演讲者应具备哪些知识
演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宣传活动,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是很宽泛、很广博的,而且不同类型、不同题目的演讲,对知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作为一个演讲者,他的知识也应当是越丰富越好,其知识结构越完备越好。当然,一个人的知识视野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演讲者应该自觉地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做一个知识修养全面的人。演讲者需要具备的知识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大的方面说,演讲需要具备生活知识、专业知识、辅助知识和准知识;从学科分类上说,演讲需要具备哲学知识、历史知识、社会学知识、伦理知识、政治知识、经济知识、宗教知识、文艺知识、美学知识、逻辑知识、语言学知识、口才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等等。仅《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湖北人民出版社1 993年出版)所列的中国古代知识名目就有28个大类:中华·民族、地理·资源、政治·党派、王朝·官职、司法·军事、经济·货币、商业·外贸、农林·牧渔、交通·邮政、科技·医药、教育·人才、图书·报刊、思想·伦理、宗教·神、语言·文字、文学·戏曲、乐舞·书画、文物·工艺、名胜·名城、建筑·园林、岁时·节庆、风俗·礼仪、人口·姓名、称谓·亲属、婚姻·丧葬、服饰·饮食、日用·收藏、体育·读书等。这么丰富的知识一个人不可能全都掌握,但作为一个演讲者来说,应该是了解得越多越好,因为它们对于演讲或许是用得着的,任伺一门知识对于演讲者都不会多余。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知识是人对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观念总和,从知识的内容、价值、功用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知道知识的范畴还具有二重性。从这点上说,知识又分为现象的知识和本质的知识;科学的知识和日常的知识;零散的知识和系统的知识;经验的知识和理论的知识;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学科的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具体的知识和抽象的知识;直接的知识和间接的知识;学术性的知识和实证性的知识;知识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知识化;必然的知识和统计的或几率的知识等等。应当说,这些知识和知识的二重性现象在演讲者的知识结构中都是存在的,也都是演讲者需要予以清醒认识的。知识的海洋博大精深,知识的视野天宽地阔,为了突出重点,我们把对于一个演讲者最必需的知识分为四类加以介绍。
(一)社会历史知识
在演讲者的知识结构中,社会历史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演讲者是社会的一分子,他演讲的话题和内容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就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有的是社会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有时又需要运用一定的社会历史知识来证明或说明某种观点等。所以,必要的社会历史知识是一个演讲者不可缺少的。而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不仅能使演讲广征博引、视野开阔,而且所运用的历史知识本身就蕴涵着历史的真理和逻辑的说服力,具有很强的社会历史价值。
演讲者的社会历史知识包括社会学知识和历史学知识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