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社会环境,主要指演讲信息的社会对象——处于一定社会时代的听众。听众是由相当数量的具体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演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假若没有听众,只有演讲者在那里自言自语,就不能称其为演讲。然而,听众不是机器人,他们基于自己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其他社会情况,会对演讲形成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对于演讲信息再输出影响很大。对演讲者来说,如果这种社会环境所形成的氛围对演讲者是积极的刺激,那么,演讲者就会由此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已被听众认同,演讲的目的已经达到。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在其行为目的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而这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又会使他的行为活动得到强化。如果这种社会环境氛围对演讲者形成的是消极刺激,如起哄、鼓倒掌、中途退场等,那么演讲者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会造成演讲意识的削弱或减退,从而影响演讲效果,甚至导致演讲失败。因此,主持单位的组织者应提前给听众提一些要求,规定一些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演讲环境。
(二)演讲现场的组织
为了使演讲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主请单位的组织者一定要安排和组织好演讲会场的一切事务性工作。演讲现场的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技能,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如果演讲会即将开始,当发现会场大、听众少、座位前松后紧或稀松零散时,组织者应及时予以调整,让后面的听众到前排就座。这样做,既有利于听众集中精力听讲,也有利于调动和发挥演讲者的积极性。
第二,演讲开始前,组织者应简明扼要地向听众宣布会场纪律,要求听众讲文明礼貌,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好会场秩序。
第三,在演讲进行过程中,组织者应时时注意观察会场动向和广大听众对演讲的反映情况,发现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排除干扰,保证演讲顺利进行。如遇突然停电、扩音器出现故障或其他意外事故,组织者应冷静,一方面做好安定听众情绪的工作,一方面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演讲会继续进行。
第四,当演讲会临近结束时,组织者应主动征求大会领导的意见,并及时告诉演讲会主持人,以便在演讲结束时做出新的安排和部署。
第五,演讲结束时,组织者应代表主请单位及领导,向演讲者表示感谢。
演讲活动的组织工作,依据活动类型的不同而方法各异。上述都是结合不同类型的演讲活动来谈各个主要环节的组织工作。但是,演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演讲活动有不同类型,但演讲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并且,不同类型的演讲活动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组织某一种类型的演讲活动,同样需要参考其他类型演讲活动有关组织工作的要求。3.演讲活动的评判
演讲活动的评判,是对演讲活动的认识和评价,它影响着演讲理论的研究和演讲活动的开展。演讲评判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历史时期、某个地区、某个团体的演讲活动,也可以是某个人某个时期的演讲活动,或者是一次演讲,还可以是演讲评判的本身。这里,我们根据实用演讲的实际,只谈命题演讲比赛和论辩演讲比赛的评判。命题演讲比赛的评判(一)评判内容演讲评判的内容,包括演讲者的演讲内容、口语表达技能和态势表达技能三大项。演讲内容包括语言的准确性与通俗性、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发音的正确性与清晰性、声音的可闻性与节奏性四个小项;态势表达技能包括表情(眼神、面部表情等)和动作(手势、站姿等)两个小项。
(二)评比分数
演讲评比分数,一般采用10分制。其中演讲内容占4分,口语表达技能占4分,态势表达技能占2分。各小项占分比例见评分表。
(三)评判标准
演讲的效果,是个很难进行定量分析的课题,在评判过程中,标准问题是一切评判的中心问题。进行演讲评判,首先需要有准确、客观、公允的标准,其次是评判员对评判标准的掌握应该准确、全面、科学。这两点是关系到演讲做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的关键。
1.评判演讲主旨的标准。
评分表演讲者姓名演讲日期演讲题目
评判主旨是演讲的灵魂,是吸引听众、感染听众、引起听众共鸣的关键。评判演讲主旨,~是看演讲主旨的正确性,即看演讲内容是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是否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意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二是演讲主旨是否具有针对性,即告诉了听众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是否讲了富有时代感、为听众所关心的问题;三是看是否具有深刻性,即看是否具有真知灼见和深邃的思想与哲理。
2.评判演讲材料的标准。
演讲材料是演讲的血肉,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演讲主旨的支柱。评判演讲材料,一要看材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即看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二要看材料的新颖性,即看材料是否新颖别致,生动有趣,不落俗套;三要看材料的典型性,即看材料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揭示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3.评判演讲结构的标准。
演讲结构是演讲内容赖以生存的组织形式。评判演讲结构,着重看演讲结构是否完整、严谨、匀称。所谓完整,是指演讲中不仅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引人入胜的高潮、余音绕梁的结尾,而且还要有自然巧妙的过渡和熔知识性、形象性、哲理性、趣味性于~炉的演讲主体内容。所谓严谨是指演讲者在进行演讲时,能够准确地运用概念、恰当的判断、严密的推理和合乎逻辑的论证与反驳,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完美无瑕地排列组合在一起,从而给人一种首尾圆合、层次清晰、天衣无缝的感觉。所谓匀称,是指在演讲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地方该详讲,哪些地方该略讲,层次和段落怎样安排,开头和结尾怎样照应等,都能恰如其分地部署和安排。
4.评判演讲口语技能的标准。
一是语音的准确性与通俗性,着重看演讲所使用的语言是否具有“上口”、“入耳”的特征,是否能准确无误、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思想内容来;二是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主要看演讲者所使用的语言是否有风趣幽默感,是否能紧紧吸引住听众;三是发音的正确性与清晰性,着重看演讲者的吐字、发音是否准确、规范、清楚,是否会用普通话;四是声音的可闻性与节奏性,看演讲者的声音是否具有准确清晰、清亮圆润、有力耐久、富有变化的特征。
5.评判演讲态势技能的标准。
看演讲者的眼神是否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是否经常与听众进行着思想感情的交流,是否与有声语言、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面部表情是否与演讲内容和特定的演讲环境相适应并富于变化,是否自然真诚、发自内心,是否具有灵敏感和新鲜感,是否具有分寸感和自制力,精神状态是否具有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风貌;手势和其他动作是否自然、协调、得体、简练。
上述只是就演讲者方面来说的评判标准。如果对演讲进行全面评判,实际上还要看演讲的效果。要看听众接受演讲输出信息的多少,听众心灵产生共鸣或震撼力的大小。听完一篇演讲,如果听众觉得受益不浅,引起了听众的思索和行动,使听众学到了不少知识,明确了不少问题,增长了才干,那么,其效果就好,反之,效果就不好。但是衡量演讲效果的这些标准的大小、多少,对于现场评判者来讲,许多尺度只能凭现场感觉去正确地掌握。这一点是评判者要着重注意的。另外,除了这些标准外,演讲者对于演讲时间的把握,演讲者的临场应变技能等,也都可在评判时进行参考。(四)评判方法进行演讲评判,除了必须坚持正确的、公允的标准外,还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就单个评判员而言,可以“7分垫底,9分从严”为原则。因为参赛者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反复练习,7分都评不上,容易挫伤其积极性,但上9分就要从严掌握。都打到9分,档次不易拉开,让分数在7—9分之间浮动,容易拉开档次。就整个评判而言,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评判方法,大都是去掉两端极值求平均值的方法。即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评委人数多时,可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求平均值,得出演讲者的分数。然后,按分数的高低,排列名次,当场予以公布。运用这种方法计分,采用1 0分制。计算分数时,各位评分员一般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计分员计算成绩则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采用上述评分方法,可使评判者的评判结果客观地、原原本本地当场告诉给演讲者和听众,可使演讲者对自己的成败一目了然,可以减少评委之间不必要的纠纷,使评判工作进行得比较迅速、顺利。诚然,对于选拔赛的评判,还应该加进一些补充措施,如口头测试、评委讨论等。这样将更为稳妥、更为准确。
(五)评判要求
演讲评判,是一项科学的严肃的工作,为了使演讲评判的结论尽可能接近事实,演讲评判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制定出全面、准确、科学、确切的评判标准,避免出现标准过宽、过严,或含糊不清的弊病;评判员要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评判标准,克服不按标准随便打分的现象。
二是评判员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在评判中排除私心杂念,尽可能对演讲者的演讲效果做出客观的、公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不是凭个人好恶,随意褒贬。
三是演讲评判员要具有较高的演讲理论修养,要具有一定的演讲知识、演讲水平和演讲实践经验。评判员越是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就越能准确地把握对象;越有演讲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就越有评判的说服力。
四是演讲评判员应妥善处理好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听众情绪,又不能被听众情绪所左右;既要严格评定演讲者,又不能唯我独尊、固执己见、滥用评判权。要注意尊重演讲者们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演讲,恰当、准确地做出评判。
五是演讲评判员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对于一篇演讲稿的立意、逻辑、论据等内容因素的评价,不只是依靠演讲实践的体验和演讲理论的研究就可以胜任的,它还需要演讲评判员其他方面的知识所构成的判断力。
o论辩比赛的评判
论辩演讲比赛的评判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评分,二是评价。
(一)评分评分的范围一般包括论辩技巧、辩辞、风度和整体配合等项目,各项比分由组织者视论辩赛的具体情况事先确定。例如,1 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评分标准:
个人分数:个人总分为1 00分,其中辩论技巧40分,内容资料30分,风度及幽默感1 5分,自由辩论1 5分。
整体合作分数:40分。
小组总分:440分。
在辩论技巧方面,主要看辩论者语言的流畅,分析、反驳和应变能力以及论点的说服力和逻辑性;在内容、资料方面,主要看论据内容是否充实,引述资料是否恰当;在风度及幽默感方面,主要看辩论员的表情动作是否恰当,是否有风度及幽默感;在自由辩论方面,主要看个人在自由辩论中的表现;在整体合作方面,主要看辩论员之间是否能配合默契,全队的论证结构是否完整,论点是否一致。
(二)评价
评委将评分表填好后交由计分组计算分数,然后开始讨论。讨论的目的是要检查辩论双方的表现,以便归纳进评语之中。由于成绩是根据评分表决定的,故评委的讨论不影响比赛的结果。在讨论结束后,评委组推举一位代表,综合所有评委的意见发表对该场辩论的评语。在评语中,评委代表应分析两队的表现及优缺点,提出双方可改进的地方。评语应当见解独到和精练,褒贬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