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依靠内在的逻辑联系撰稿时要依靠演讲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来体现层次、安排结构。演讲稿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属于结构中的内在的深层的联系,往往表现为复杂的因果关系。演讲时依靠内容的内部逻辑联系条理脉络,也能使演讲脉络清晰、层次清楚。议论型演讲稿各段落之间或步步深入,或条项罗列,或正反相衬,都包含着逻辑上的因果必然性。因此,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出结论)的方式来体现层次。叙事型演讲稿,可以按人物认识的发展、感情的变化等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局、由怀疑到相信、由错误到正确、由落后到先进等)体现层次;或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发展、高潮、结局)来体现层次;或按事物发生的直接因果关系来体现层次:或按事物存在的时间、空间、距离三维变化来体现层次;或按事物的类别、属性的聚集来体现层次,等等。
例如,在来自老山前线的英模事迹演讲报告中,盛其顺同志的《在战火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就是以人物的思想认识转化与成长过程作为主线而安排结构的。盛其顺所在的连队临战前,全连76名团员青年,有75名写了入党申请书,就他一个人没有写,领导和战友劝他,他却说:“入党咋的,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正是这样一个昔日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战士,在战火的考验中,被党员们那种临危不惧、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所感化。他奋勇作战,积极要求并入了党,成为一名战斗英雄。这种关于人物事迹的叙事型演讲报告,以典型个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和事迹的先后顺序作为主线,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一般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而演讲稿的动态性结构,则是演讲稿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和有声语言的统一。严密地、准确地说,演讲稿的动态性结构,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与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以及听众接受有声语言信息的不同思路三者的辩证统一和密切配合。因此,在演讲稿主体部分的写作时,必须针对演讲稿的动态性结构特点,在其完整性、连贯性、有序性、严密性、灵活性上,考虑到接受信息的对象是听众而非读者,而与有声语言紧密地相配合。
演讲稿内容的设置
演讲的魅力在于演讲的内在力与外在力的统一。演讲的外在力指演讲者的技巧与风度;演讲的内在力指演讲稿内容的鼓动性。针对演讲稿内容的鼓动性特点,在主体部分的内容设置上,一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事感人
一篇演讲稿,特别是叙事性演讲稿,要感动听众,离不开感人的事迹。即使是说理性演讲稿,也必须有感人的事例作为论据。演讲稿中若没有具体感人的事例,没有充实的内容,思想就会失去依托,说理也将流于空泛。撰稿者面对众多的事实材料,怎样选择?怎样加工?怎样处理?特别是叙事型演讲稿,大多是演讲者以自身艰难坎坷的经历或可歌可泣的事例作为演讲的主要内容,坎坷的经历是漫长的,所经历的事情也是复杂的、多样的,在每个时期的具体环境中所遇到的客观条件以及主观情绪也是多变的,因此,演讲稿主体部分对事实材料的处理可采用“凝聚法”,即将全部事例凝聚为一个思想焦点,作为演讲稿的主旨。无论事例有多少,也无论事例有多么复杂,撰稿前,可将这些事例加以提炼、概括,找到一个凝聚点——能够概括出这些事例的思想凝聚点,并将这~思想凝聚点概括成哲理性语言或形象性语言,以此作为演讲稿的主旨。例如曲啸的事迹演讲,就是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曲折的人生以及自己的思想认识,凝聚为一个思想焦点——“心底无私天地宽”,并以此作为演讲的主旨。
在列举事实材料时,事例既要有概括性,又要有具体性。由于演讲受时间限制,许多事例不可能一一道来,但舍弃又难以割爱,解决的办法是对事例进行概括。对事例进行概括的主要目的是增大演讲稿的容量,增大演讲内容的“厚度”,增大听众的信息接受量。但概括性事例由于不细腻而往往缺乏“情”韵,因此,要与具体事例相结合,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例体现人情味,让细腻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深深地打动听众。稿中所列举的事例,贵精不贵多,关键在于有典型性。演讲稿没有事例,则空泛乏味:演讲稿中事例过多,则繁缛芜杂。主体中安排的事例一定要精炼,要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若从报刊上引用古今中外的事例时,既要注意材料的可靠性,也要注意人物和事例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典型性。事例要真实准确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演讲稿中叙述事例时,既要讲清楚客观事物的来龙去脉,又不能放过对重要细节的介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演讲的具体事例时,既要讲自己的成功与欢乐,也要讲自己遇到的挫折和烦恼。听众正是从你生活的欢乐和痛苦、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吸取前进的力量和勇气。
(二)以理服人
由于演讲稿内容的鼓动性特点,要求演讲稿主体部分写作时,必须以理服人,对听众晓之以理、导之以利。
演讲稿中的“理”,不同于一般议论说理。一般的议论说理,目的是使听众“有所信”;而演讲稿中的“理”,不仅要说得听众“有所信”,同时它应是演讲稿内容中的思想与精神的闪光。从形式上说,一般的议论说理主要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而演讲稿中的“理”,不仅要靠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论理,而且主要是靠高度凝炼的哲理性语言来示理。
一篇好的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议论说理,实际上就是演讲者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这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是以作者的思想水准和道德修养为前提的。所以,演讲稿中议论说理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议论要紧扣事例的内在精神,并且必须是事例所含精神的揭示和升华,而不能是离开所叙的基本事实随意加上去的任何看法。议论要有感而发,该发议论则发议论,非发议论不可时则发议论。语言要精练简短,以揭示出事实隐含的实质精神为准则,不要无休止地泛泛而论,而应使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立片言以居要的作用。议论要有哲理性,观点的概述要精警透辟,有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之精美,使听众如饮醍醐,受到启迪;分析论证则要做到有理有据,要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避免出现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虚假理由、论证不充分等逻辑错误i议论要抓住时机,瞅准机会,一般来说,在将一件相对独立的事叙述完结后,要进行议论,或述评,或引申,或比较,或探究,但并不是每叙述一件事之后都要议论,而要根据所述事的分量和内涵而定。一般性事例无需议论,重要的、典型的事例才应议论。另外,在引用了一系列例证之后,对所引例证所包蕴的思想内涵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性的议论,借以揭示主旨。这种总结性议论,要求抓住本质的东西,以保证对事例的叙述和对观点的阐明相吻合、相统一。(三)以情动人由于演讲稿内容的鼓动性特点,要求演讲稿的主体内容要以强烈的感情来打动听众。特别是抒情性演讲稿,感情色彩更需强烈。演讲稿怎样来抒发情感、以情动人呢?
演讲稿要写出感人肺腑的真情,关键在于作者的内心深处要充满激情。而这种激情的源泉来自于对演讲主旨的彻悟,对演讲事例的感动,对演讲对象的挚爱。演讲者在讲台上发表演讲时的感受和听众听演讲时的感受,两者共振越是鲜明强烈,演讲效果就越好、越圆满。而演讲者与听众感情上的共鸣与共振,关键在于情真意切。情真意切在演讲稿中的体现就是讲实话、讲真话、言必由衷。如果不说真心话,你就别希望打动听众。如果你自己也不被所说的内容感动,听众自然也不会为之感奋。罗伯特·弗罗斯特曾说:“作者没有眼泪,读者也不会有眼泪。”这更适合于演讲。演讲稿中感情的倾泻一定要与演讲的内容协调一致,由演讲的内容来牵动演讲者激昂的情绪和沸腾的热血。为抒情而抒情,即使感叹号再多,也只能令听众无动于衷,使演讲变得滑稽可笑。
感情的表达可凭借多种多样的方式,既可凭借语言的抑扬顿挫,也可凭借备具特色的姿态动作,还可凭借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前两种方法属于演讲技巧,在后面将有详述。演讲稿的写作,应当善于根据演讲的不同内容来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即既可以进行形象化的描写,又可以运用比喻、象征、排比、设问等方法。抽象的议论往往带有理性的色彩和哲理的思考,而柔婉的抒情,往往依赖于形象的描绘。形象化的描绘,是指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鲜明的人生画面。演讲稿就是要借助这些生动、具体、鲜明的人生画面来表达演讲者的感情,从而达到阐明道理、宣传听众、征服人心的演讲目的。
演讲者在抒发感情时,一定要以理驭情。演讲稿中的抒情有别于散文和诗歌中的抒情。虽然同为“情中有理”,但散文和诗歌其主要目的在于“抒情”,不在于说理;而演讲稿中的抒情,是以理驭情,即抒情是手段,说理是目的。
(四)以势夺人
演讲稿的主体内容要写出鼓动性的特点,除了要做到“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之外,还要做到“以势夺人”。“势”指气势。所谓以“势”夺人,即演讲稿的主体内容要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气势,一种如同万马奔腾、银瓶炸裂、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恢弘气势。这种“气势”,指运用语言、声音、手势制造出的宏阔、壮观、强劲的情绪和意志氛围,表现一种强烈的感情、坚定的意志、磅礴的气势,使听众受到感染,产生j中动而奋然行动。
(五)以美娱人
演讲不仅有教育作用、认识作用,而且还有美感作用。科学通过逻辑思维使人认识抽象的真理,艺术则通过形象思维使人认识真理。演讲艺术不仅能通过形象使人认识真理,而且演讲艺术能激动人们的情绪,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演讲艺术的这种特殊作用,就是美感作用。许多人不满足于听演讲录音,不满足于听一般的报告,而一定要面对面地听演讲者演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懂得演讲艺术的美感作用,希望获得一个“以美娱人”的心理享受和满足。加强演讲艺术的美感作用,是增加演讲稿内容鼓动性的有效途径。
演讲艺术的美感作用,除了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如演讲者漂亮的仪表、潇洒的风度、圆润动听的嗓音等自然素质和训练素质外,演讲稿撰写过程中的艺术处理也很重要。比如在演讲稿中注意塑造人物形象,就能给听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感。这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感,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让听众形成内在的视象,再现生活中的某些场面,使听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有助于听众从现象到本质地认识事物。演讲稿通过各种途径和运用各种手法塑造出人物的形象,具体地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把意和境、情与理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能使听众见其形、感其情、得其神,发挥丰富的审美想像。
还比如,“戏剧性的矛盾>;中突”是戏剧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同样,演讲稿的内容如果突出情节的矛盾性,表现矛盾的j中突,在矛盾j中突中展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细微复杂的心理世界,就能把听众情绪推向高潮。但是,在演讲稿中突出情节的矛盾性,如果像演戏那样编造杜撰,就会使演讲内容严重失真,违背演讲的实质,造成不良的效果。演讲稿语言的锤炼
演讲语言是演讲内容的工具,是听众了解演讲者思想感情的媒介,是演讲的要素之一。认识演讲语言的美声性特点,是掌握演讲规律,写好演讲稿的重要一环。演讲语言的美声性特点,使它虽然同日常谈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声音作主要媒介传播信息,都重视声音、声调的作用,都是以态势语言和实物语言为辅助手段,都要求简洁、通俗、易懂,但是,日常会话不受时间和主题的限制,不要求有完整的构思;而演讲则受时间和主题的限制,是有感而发,需要有完整的构思,语言上要求严格的遣词造句,以避免错误。因此,由于演讲语言的美声性特点,要求演讲稿的语言,一方面要保持着会话语言的自然朴实、简洁明了的本色,另一方面又要吸收科技语言的准确严密、公文语言的条理规范、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既要有平时说话般的平易亲切,又要有诗歌朗诵般的圆润动听;既要有说相声式的幽默风趣,又要有说评书式的跌宕起伏;既要有作报告式的条分缕析,又要有论辩式的哲理锋芒。为使演讲稿的语言具有美声性的特点,在锤炼演讲稿的语言时,要注意两点:
(一)语义组合要雅
演讲稿语言组合意义的“雅”,特指演讲语言运用和锤炼的六个方面:
一是既要整齐,又要变化。演讲稿为了加强语气、强化语义、增强力度、创造气势、渲染感情,要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言一致、关联密切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使用,给人以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美感。例如,有的演讲稿大量使用对偶、排比、顶真、回环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整齐美。这种整齐的语言,演讲者讲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作用于听众的听觉,悦耳怡情,给人以美感。整句的特点是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但是,这种语言形式又不可过多采用,否则又势必造成单调、呆板,甚至显得矫揉造作。因此,演讲稿的语言既要讲究整齐,又要富于变化,注重整散结合,在整句的形式中夹带散句。整散结合、交错使用、结构参差、句式多样,就能给人一种灵活多样的参差错落美。
二是既要规范,又要灵活。演讲中的语言同其他文章的语言一样,要求规范、准确,不能随便生造词汇,影响语言的纯洁与健康。但是,演讲的语言又要求形象化、口语化。为了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突破现行语言规范的束缚,灵活地使用一些词素仿造新词,以提高演讲的语言表达效果。
活用词汇的方法,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取得了成功。王安石著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将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其他的文章写作,活用词汇也有效果好的。如:“推波助澜”说成“推改革之波,助四化之澜”,就比原型成语的语势更强一些,也更活泼风趣和具有现代感一些。同样,这种仿词、析词的方法,我们也能让它为演讲稿的语言添几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