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复旦队反驳时却有意扩大对方辩题。其思路是:人性本善人性善所有的人都是善的。由于“所有的人是善的”这一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复旦队可以随便举出恶人恶事的实例来攻击对方,甚至还抬出评委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穷凶极恶这四大恶人来攻击对方,使得台大队节节失败。②转移论题。转移论题是指在辩论时将原论题转移成另外一个论题,从而回避在原论题上的难堪处境。如:复旦大学队与悉尼大学队在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作为反方,他们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新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途径之一。这样对方得用很大的力气纠缠在新概念上,而论题中的某些关键问题被隐在后面,不受到直接攻击。③答非所问。在辩论时,为了避开对方锋芒,抓住战机,扩大战果,经常采用答非所问的方法。还是以复旦队与台大队的辩论为例。台大队几次提问:“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恶花是如何结出善果来的?”请看复旦队的回答。
蒋昌建:“我方辩友已经解释了。”姜丰:“我方明明回答过了,为什么对方辩友就是对此听而不闻呢?到底是没听见还是没听懂啊?”季翔:“我方三辩早就解释过了。”“我方已经不想再次回答同样一个问题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正面回答,以致台大队的王信国说:“对方辩友所有的问题都不告诉我们答案。”许金龙也说:“对方辩友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都说回答过了。”④权威靠拢法。演讲时为使听众不感到有心理威胁,又使自己的话有根基、令人信服,演讲者经常使用权威靠拢法。所谓权威靠拢法,就是根据听众尊重权威的心理特点,以权威性的思想、观点、事实为基础,逻辑地导出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方法。如一位劳教工作者在一次演讲时是这样说的: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劳教工作就是要重新塑造那些曾经变异了的心灵,劳教工作者称得上是那些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选择了这项工作,因为它虽然在社会上默默无闻,但却是一项同样伟大的工作。
演讲者从雨果的思想而推导出自己的思想,令人心悦诚服。
演讲者的形象思维
在演讲中,抽象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容易使演讲的语言变得枯燥、抽象,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紧密配合,演讲的气氛就会显得过于凝重,太理性化,缺乏活力和幽默感。所以费尔巴哈说:我在黑格尔的《逻辑学》面前颤抖,如同生命在死亡面前颤抖一样。在演讲中融入形象思维,演讲才会充满活力,才具有观赏价值。那么,究竟什么是演讲中的形象思维呢?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形象思维指的是运用形象作为思维形式的思维活动。法捷耶夫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即用形象来思考。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艺术家传达现象的本质不是通过对该具体现象的抽象,而是通过对直接存在的具体展示和描绘。艺术家通过对现象本身的展示来揭示规律,通过对个别的展示来揭示一般,通过对局部的展示来揭示全体,从而在生活直接的现实中仿佛造成了生活的幻影。”这里谈的虽然是艺术家,但同样适用于演讲者。
(二)形象思维的特征演讲者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形象性。形象性是指演讲者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形象,是用形象进行思维加工的;在思维活动的对象上,也是用形象材料进行加工的。美国争取黑人自由平等的不倦战士弗·道格拉斯的演说《论奴隶制度》是这样的:
在这种时刻,需要的是灼热的烙铁,而不是令人信服的论据。啊,假如我有那种能力,假如我能向这个国家进一言的话,今天我将要倾泻出急如湍流的辛辣嘲笑、无情指责,令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和严厉的斥责。因为现在需要的不是光而是水,不是柔和的阵雨而是雷电。我们需要暴风骤雨和地动山摇!……
这段话可谓气势排山倒海,雄浑壮阔,而它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形象,如“烙铁”、“湍流”、“光”、“水”、“阵雨”、“雷电”、“暴风骤雨”、“地动山摇”等,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形象地表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启发、影响听众的目的。
(三)形象思维的方法形象思维的方法主要有联想和想像。1.联想。联想是指在形象思维中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其特点是,通过对形象的彼此联接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如: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在浏阳文家市对被打散后又重新集结的起义队伍作了一次演讲,他说:
我们工农武装现在的力量还很小,就好比一块小石头;******反动派现在的力量还很大,就好比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咬牙,挺过这一关,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那口大水缸!
这里,******就运用了形象思维,由“小石头”、“大水缸”这些大家熟悉的形象而联想到革命必胜的道理。
2.想像。
想像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和新颖性的特点。美国伟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演讲前,喜欢借助图画来记忆演讲内容,比如一次他画了一幅这样的画:一个干草堆,下面有条曲线,代表响尾蛇。通过这张图画能使他想像到美国西部的牧场生活。
(四)形象思维在演讲中的表现
形象思维在演讲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运用到,这里只择要介绍几种情况。
1.用生动的事例代替繁琐的论证。
事实胜于雄辩,在演讲中运用生动的事例,具有极大的说服力。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选择了年轻的参议员尼克松作为竞选副总统的伙伴。关键时刻,《纽约时报》突然揭露尼克松在竞选中秘密受贿。这些丑闻的煽动性极大,民众义愤填膺,用一般的辩白很难赢得理解和信任。尼克松作了半小时的演讲,全美74家电视台、754家电台都把话筒和镜头对准了尼克松,尼克松简明地公布了自己家庭的财务情况后说:
我还应该说——就是帕特至今还没有貂皮大衣。……还有一件小事,也应该告诉你们:提名之后,我们确实拿到一件礼物。得克萨斯州有一个人在无线电中听到帕特提到我们的两个孩子很喜欢要一只小狗。就是我们这次出发做竞选旅行的第一天,他通过巴尔的摩市的联邦车站送来一只西班牙长耳小狗,带着黑、白两色斑点。我六岁的小女儿特丽西娅给它起名叫切克尔斯,他们像所有小孩一样,喜欢那只小狗。现在我只要说这一点:不管他们说什么,我们就是要把它留下。
演讲之后,有1D0万人打电话或发出电报、信件,支持尼克松。尼克松演讲中没有满腹委屈地诉说自己的冤屈,没有声嘶力竭地证明自己不曾受贿,更没有恶声恶气地反唇相讥,他只举了两个事例,就达到了目的。他提起了妻子帕特至今没有貂皮大衣,并不厌其烦地描述接受了一只小狗。由没有貂皮大衣不难使人联想到他经济并不宽裕,也不难联想到他不曾受贿。对小狗描述得越详细真切,越能调动起听众对小狗的喜爱,因为美国养狗爱狗成为风尚,由此人们也会联想到这怎么能叫受贿呢?可见事实胜于雄辩。
2.用幽默的语言代替枯燥的陈述。
幽默的语言能使表达形象化,无论是叙述事件还是描摹人物,抑或说明道理,都使人感到生动传神又回味悠长。有一次,林语堂和一些社会名流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安排在林语堂之前演讲的那些名流为卖弄口才,话讲得很多,到林语堂讲时,已到十一点半了,他有感于这种现象,上台后只讲了一句话:“绅士的演说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话一结束,笑声四起,这比那枯燥的陈述要有力得多。
3.用具体的数据代替经院哲学式的说教。
在演讲中,数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能说明问题。有一段演讲辞是这样的:在兽性发狂的一个多月中,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个中国人130万个人排起来,可以从杭州连到南京130万个人的肉体,能堆成两座37层高的金陵饭店130万人的血有1200吨!这些具体的数据不难使人想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年美国决定修建尼亚加拉大瀑布水利工程,有位赞成者作了这样的演讲:
我们听说在国内有几百万民众是手足胼胝地过着日子,而且憔悴、显出营养不良的样子。他们缺乏面粉来充饥,可是尼亚加拉瀑布,每小时都要在无形中消耗掉与25万块面包相等的瀑布能量。我们可以想像到:每小时有60万只鸡蛋,越过悬崖,变成一块巨大的鸡蛋饼,跌到湍流的瀑布中;如果从织布机上织下来的白布能够有4000尺宽,它的价值也等于尼亚加拉瀑布所消耗的一样。……这是个多么惊人的巨大消耗啊!
用具体的数据来反映尼亚加拉水能资源的巨大消耗,具体可感,闻者不会不为之动容。
4.用形象的类比代替抽象的说理。
演讲者以自己所讲为触发点,通过类比联想来说明某~道理。如薛新兰同志的《泥土的联想》就是这样的:或许,你不会留意,因为它是那样的默默无闻,终生只知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尽管人们不愿正视它,对它的事业嗤之以鼻,但它仍然甘当花木的培养者,视培养花木为己任及乐事,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对事业始终不渝的高度的责任性,不能不说是泥土的可贵之处。
我常想,我们护士这个职业,不正是具有泥土的这种高尚品格吗?
演讲者就泥土的种种特征,进行类比联想,以此说明护士的默默奉献也具有泥土这种高尚品质的抽象道理。5.巧借道具来演说。在演讲时,根据讲话的内容出示事先准备的足以说明问题的实物,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方法。巧妙地运用道具,可以激发听众视觉的接受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加深对演讲内容的印象。
道具的形式多种多样。卡耐基先生一次作关于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演说时,他打开劳伦斯刚出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书中有两张纸立刻燃烧起来,这是他从魔术师那里学到的方法。然后他合拢书说道:“大家已经看到,这本书的热情太高了,它差点引起火灾。”于是他开始了对劳伦斯及其作品的演说。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一声不响地盯着表,时间达12秒之久,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诸位适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12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然后他又开始了演说。
“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的第一名,是一位攻打老山时的主攻团团长,演讲时他抱着一个红布包,党旗覆盖在上面,他敬了个礼,然后说:“同志们,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不是我,而是他们。”接着他把红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两本书,他接着说:“这本书叫《风浪集》,记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丰功伟绩;这一本,我把它叫《无名集》,上面记载了这几年倒在我身边的战友的名字,他们是‘我心中的太阳’,这便是我演讲的题目。”然后他就讲为什么他们是我心中的太阳。他的这个举动赢得了听众热烈的掌声。
演讲者的灵感思维
(一)灵感思维的含义灵感作为人类思维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已经得到人们的公认。钱学森同志曾把灵感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并列,把它看成整个思维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认为“如果逻辑思维是线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那么灵感思维好像是三维的。”“灵感”一词,源于古希腊文,首先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用来描绘诗人创作时的热情奔放、欢喜欲狂的状态:“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成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