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亲认友
1984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里,里根总统面对数百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照此看来,我和在座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
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两句话,就使几百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作了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里根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打动如此多的陌生人,拉近心理上的距离,靠的就是他紧紧抓住了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必要事前作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你往往都可以找到或明或暗、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而当你在见断时及时拉上这层奖系,就能一下子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近感。类似的例子还有,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就凭这句话,使得诸葛亮愿意与他倾心交谈,为以后的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好了基础。
添趣助兴
1988年10月,“**********”中的风云人物******刑满释放不久,著名作家叶永烈去采访他。曾显赫一时而今刚度过18年铁窗生涯的******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提审我,我作为犯人,不能不答复提问。对于采访,我可以不接待,不答复。”对于这位对自己不抱欢迎态度的采访对象,叶永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何开场才能使他知道我毫无恶意?该用怎样的语言才能使他跟我愉快地合作?一进门,叶永烈说了这样一番话:
“哈哈,还记得1 958年那年,您到北京大学作报告,我当年就是坐在学生席中听的。那时您还带来一个‘翻译’,把您说的闽南话翻译成普通话。我平生还是头一次见到中国人向中国人作报告,还要带个‘翻译’!”
多么有趣的往事啊,******一听,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感到眼前这位不速之客很亲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先尴尬的采访终于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叶永烈45万字的《******传》由此就添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和陌生人打交道时,用风趣活泼的活作歼场白,能扫除初交时的拘束感和防卫心理,从要能引起对方的笑声,气氛就马上会变得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双方的交谈兴致自然就会高起来。
扬长避短
被誉为日本“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有一回,为了替报社拉广告,去拜访梅依百货公司总经理。寒暄之后,霍依拉突然发问道:
“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能开飞机真不简单啊。”
话音刚落,总经理兴奋异常,谈兴大发,广告之事自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他的自备飞机!
人人都有自已的长处,也都有短处。人们一般都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长处,不希望别人多谈资己的短处,这是人之常情。跟初谈者交谈时,如果直接或间接赞扬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就能使对方感到高兴,对你产生好感,交谈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激发。表达友情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桂系代表、进步人士刘仲容先生由西安秘密前往延安,******第二天就邀请他到寓所会见。******在门口表示“热烈欢迎刘先生光临”之后,刘仲容回答说:“毛先生日理万机,多有打扰了。”******马上说:“刘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不避危险而来,总得见见面嘛。”
这短短的两句话既表示了欢迎之情,又有高度赞扬之意,言简意赅,情深意长。刘仲容听后深感温暖,如逢故旧,便以推心置腹的热忱态度毫无拘束地跟******促膝长谈。
******的说话技巧在于用三言两语恰到好处地赞扬了对方,表达了自己的友情。生活中,和陌生人第一次交谈之前,如果你能恰当地表达你对对方的友好情意,或肯定其成就,或赞扬其品格,或欢迎其光临,或同情其处境,或安慰其不幸,就会顷刻间让对方与你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对你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
投其所好
林叔和芸姨都是鳏寡之人,经人介绍在一家茶馆里见面。林叔点了一杯绿茶,说:“淡薄名利,清茶一杯。我最爱喝茶,你要点什么呢?”芸姨回答说:“我神经有点衰弱,喝茶晚上会睡不着,还是来点杯白开水吧!”听到这里,林叔捕捉到一个信息,开始说:“是吗?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最要紧的还是身体啊。我从医书上看到,说神经衰弱……”
芸姨的话匣子也被打开了,两人从中老年人的身体问题开始谈起,越聊越开心。与入第一次见面,如果能用心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的话题,就能缩短双方的距离,丽且给人留下你这个人很细心会观察和照顺人的好印象。例如,和中老年人谈健康,和少妇谈孩子和减肥以及大家共同关心的时尚话题等,即使你不太了解对方,也可以谈谈最近的热点新闻、书籍等话题,这样能在短时间内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