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好难说的话
3786200000048

第48章 如何表达与上司不同的意见

正活反说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都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还下令说,谁要再敢提相反意见,一律处死。

很明显,不论怎样改头换面,只要一说“不”,必是自取其辱。优孟知道了,直入宫门,仰天大哭,倒把楚庄王弄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他怎么回事。优孟说:

“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 庄王越发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 “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享之。以优孟的地位,如果直陈利弊,凛然赴义,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效果却不一定好。像这样正话反说,力挽狂澜,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跟上司提相反的意见,有些时候你的话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的,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其反面说起。因为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变成谬误,反之,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可能走向反面的反面。在你的反话中,上司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了,自然就会改变他原来的意见,而且这样上司不会觉得你不给他面子。先恭维再反对

美国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设计了一个商标,开会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经理报告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象征希望和光明。同时,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旗,日本人看了一定会购买我们的产品的。”然后他征求各部门主任的意见。营业主任和广告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构思的高明。最后轮到代理出口部主任的青年职员发表意见,他说:

“我不同意这个商标。”全室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怎么?你不喜欢这个设计?”经理吃惊地问他。

“我倒不是不喜欢这个商标”,青年人直率地回答。其实从艺术的观点来说,这位青年人的确是有点讨厌那个红圈圈,他明白,和经理辩论审美观是得不到什么效果的,所以他只是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笑了起来,反而饶有兴趣地说:“这倒使我不懂了,你解释一下看看。”

“这个设计鲜明而生动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与日本的国旗相似,无论哪个日本人都会喜欢的。”

“是啊,我的意思正是如此,这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经理有些不耐烦地说。 这时,青年人话锋一转说: “然而,我们在远东还有一个重要市场,那就是华人社会,包括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看这个商标,也会想到日本的国旗。尽管日本人喜欢这个商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就不一定喜欢,甚至可能产生反感。这就是说,他们不愿意买我们的产品,这不是因小失大了吗?照本公司的营业计划,是要扩大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贸易的,但用这样一个商标,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天哪!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你的意见对极了!”经理几乎叫了起来。

这位青年如果也和其他人一样地对经理唯命是从,让旭日做成商标,将来产品运销到远东之后,生意清淡,存货退回,那时即使意识到其原因是由于商标问题,也无可挽回了,况且那位青年能推卸责任吗?

要向你的上司表示反对意见时,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更要说得使他完全信服。但是,说话技巧的运用不能不讲究。上述例子中,那位青年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这样的恭维话,先满足了经理的自尊心,同时也不会使他产生不悦。然后,你再陈述反对的充分理由,经理也就不会因此而觉得难堪了。荒谬说理

有一年,秦始皇打算把打猎游乐的园林东延至函谷关,西扩至雍、陈仓一带。这样一来,几千万亩农田将成为牧场。优旃听到这个消息,想反对秦始皇这一决定。于是,他找了一个秦始皇兴致勃勃的时候探听虚实:“听说皇上要扩大园林。”

“有这么回事!”秦始皇得意地说。

“太好了!”优旃说:

“园林扩大了,可以多养禽兽,要是敌人从东方来进攻,咱们可以用大大小小的麇鹿去撞死他们!”

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再一想,明白了优旃的话,觉得自己的做法确实不妥,于是把扩大园林的事搁下了。

优旃要反对秦始皇的决定,当然不可以直言正谏,那样容易触怒对方,招来杀身之祸。因此,他极力表示赞成,同时也极力把麇鹿的作用夸大到不可能的地步,“要是敌人来进攻,可以用大大小小的麇鹿去撞死他们!”,这显然是一个荒谬至极的结论。这使秦始皇在荒唐中醒悟到不能劳民伤财,只能养精蓄锐,以对付可能的来犯之敌。这种荒谬说理的技巧,在跟上司表达相反的意见时,往往能收到戏剧性的好效果。让上司在一笑之间明白真理,不仅改变了他原本的主意,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氖围中,上司能不被你的机智和幽默所打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