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好难说的话
3786200000028

第28章 小心回答面试中的陷阱问题

迷惑问题

在一家企业面试中,小李凭借自己的实力已经通过了笔试和第一次面试,在最后一次面试过程中,考官突然问道:“经过了这次面试,我们认为你不适合我们单位,决定不录用你,你自己认为会有哪些不足?”面对考官的问题,小李回答道:

“我认为面试向来是5分靠实力,5分靠运气的。我们不能指望一次面试就能对一个人的才能、品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次面试,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既有临场经验的不足,也有知识储备的不足。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讨教。我会好好地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弥补不足,避免在今后工作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希望考官能对我全面、客观地进行考察,我一定会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岗位的要求。”

其实,考官这是在考察你的应变能力,并非真的对你不满,如果他们认为你不合适的话,是不可能再会问你问题。因此,要沉着应付,不要中了圈套而露自己的弱点,回答时可以虚一点,把重点放在弥补弱点上,这可以看出你积极进取的品质。另外,要诚恳地向考官讨教,以博取他们的好感。在一次公司求职面试中,某主考见一位朱姓考生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各类问题都对答如流,便突发异想,抛开原定题目,出了一道偏题:“朱自清的散文《春》,尽人皆知。请你回答这篇文章一共多少字?”这下可真把朱某考住了。他暗想,主考出此题目未免脱离常规,既然有意刁难,录取必然无望,就不管一切,大胆反问:“主考官的尊姓大名,天天目睹手写,也烂熟于心,请问共有几笔?”主考官想不到应考者竟会有如此反问,一时愣住。事后,主考官十分赏识朱某的才能和胆识,于是亲自录用。

有些问题过于刁难,而且实在无法回答,不妨反戈一击,反问对方,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切记要保持微笑,以礼待人,因为考官只是在考察你的应变能力而在、非真的刁难你。两难问题

在一次公司招聘面试中,考官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对于这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小张在思考过后回答道:

“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而且,我刚到一个单位,情况还不十分熟悉,通过做小事,可以熟悉工作,熟悉单位,尽快进入角色。不管是什么学历,都要从小事做起,甘当小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让领导信任,才有机会做大事。”

其实,考官并不是真正考察你到底是否喜欢做琐碎的工作,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工作态度”。小张的回答,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事情的敬业精神——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是个很好的回答。因此,对于这种两难问题,可以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不要从正面回答问题,而从多角度分析回答。测试式问题小英在应聘某家公司财务经理一职时,被问道:“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总经理要求你一年之内逃税100万元,你会怎么做?”因做过很多财务工作,小英深知工作中的要求规则,于是很快地回答:“我想您的问题只能是一个‘如果’,我确信像贵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是不会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的。当然,如果您非要求我那么做的话,我也只有一种选择:辞职。虽然能够在贵公司工作是我一心向往的,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诚信都是我做人的第一原则。我不能为了留在公司工作而违背良知、违背工作准则。”

面对这类问题,如果你抓耳搔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者思如泉涌地立即列举一大堆方案,都会中了考官的圈套。实际上,考官在这个时候真正考核的不是你的业务能力,而是你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遵纪守法是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小英的回答非常精彩,既遵循了原则,又突出了诚信。诱导式问题

小伟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一次公务员面试中,考官问道:“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小伟面对这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回答道:“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这个问题,好像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它似乎蕴涵了一个逻辑前提,即“这三者是互相矛盾的,只能选其一”。实则不然,切不可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明确指出这种逻辑前提条件不存在,再解释三者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对于这种诱导式问题,不能跟随考官的意图说下去,以讨好考官。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给考官“此人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的感觉。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有些外企或国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在招聘职员时,对职位都要作充分的测评,以便在招聘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并且有的公司已经为即将聘人职位的新职员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招聘中,会有意地设置一些陷阱问题检测应聘者是否具有该职位所要求独特的能力和素质。这时候,应聘者就需要有一颗洞察“问题”的慧心。首先,确认人力资源经理考察的重点所在,招聘职位从长远角度看需要哪些技能和素质。其次,要考量应聘公司的行业领域及行业背景,当然也要揣摩人力资源经理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