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47

第47章 是谁分裂了南斯拉夫(1)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六个共和国及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从1990年开始分裂进程,到2006年5月21日,黑山共和国通过全民公决,脱离塞尔维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至此,一个存在73年的统一国家彻底解体,一分为六。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经历了从分散、被奴役、逐渐统一;再被奴役、分裂,而后经过坚苦卓绝斗争,换来了联合统一,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取得巨大社会进步,并在国际上享有相当的威望。然而,在苏联东欧剧变的过程中,向来置身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两大对立集团之外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为什么也会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倒下,顷刻分崩离析瓦解了呢?

在当代世界,南斯拉夫从50年代初开创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曾一度令人瞩目,何以会落到国家解体、社会主义自治体制失败的地步?

)第一节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一、多样性的国家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领土面积255804平方公里,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国家,陆地上的边界2969公里。西北与意大利相邻,北部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相接,东北与罗马尼亚毗邻,东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南部与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为邻。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海上边界长1993公里,海岸蜿蜒曲折,海岛星罗棋布。

南斯拉夫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不仅分布广泛,而且高峻。全国约70%的国土在海拔200米以上,平均海拔555米。全国唯一的大平原是潘多尼亚平原,即多瑙河平原。南斯拉夫的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矿藏也很丰富。

1990年南斯拉夫人口约’2380万,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2人,在欧洲居中等水平。但由于自然环境和地区的差异,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差别很大,在欧洲是比较突出的。在南斯拉夫各联邦共和国中,塞尔维亚人口密度最大,黑山人口密度最小。

南斯拉夫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二十多个民族,人们的语言和宗教信仰也不一样。主要有:

塞尔维亚人有853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36%。主要居住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占该共和国人口的66%),此外还分布在波黑和克罗地亚(分别占其人口的31%和12%)等地。塞尔维亚人操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使用基里尔字母,信仰东正教。

克罗地亚人有464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20%,主要聚居在克罗地亚共和国(占该共和国人口的’78%),另外分布在波黑(占该共和国人口的17%)、塞尔维亚等地。克罗地亚人信仰罗马天主教,虽然也用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但文字却使用拉丁字母。

******族有212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8.9%,主要聚居在波黑共和国(占该共和国人口的50%),信奉******教,讲波斯尼亚语。

斯洛文尼亚人有176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7.5%。主要聚居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占该共和国人口的88%),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人主要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东正教,讲斯洛文尼亚语。

马其顿人有137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6%,主要聚居在马其顿共和国(占该共和国人口的65%)。马其顿人信奉东正教,讲马其顿语。

黑山人又称门的内哥罗人,有54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2.3%,主要聚居在黑山共和国(占该共和国人口的62%),此外还有散居在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和伏依伏丁那自治省。黑山人在语言文字和宗教等方面都同塞尔维亚人一样。

阿尔巴尼亚人有218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9.3%,主要聚居在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自治省,约占该自治省人口的80%。他们操阿尔巴尼亚语,信奉******教。

匈牙利人自称是马扎尔人,有38万,约占南斯拉夫人口的1.6%,主要聚居在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伏依伏丁那自治省,约占该自治省人口的20%。他们主要操匈牙利语,信奉天主教和加尔文派基督教。

此外,还有吉卜赛人、罗马尼亚人等。

二、为建立独立、统一国家而斗争

公元6~7世纪,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部分斯拉夫人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并在这里定居下来,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单独的民族集团,统称南部斯拉夫人。千百年来,原南斯拉夫境内各族人民一直受外来强大帝国的统治。塞尔维亚受奥斯曼帝国统治五百多年;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伏依伏丁那等受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和后来的奥匈帝国统治也有几百年。而各强大帝国之间的冲突、对抗和战争,又驱使原南斯拉夫境内各斯拉夫族同室操戈,长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建立一个南斯拉夫人的共同国家是原南斯拉夫境内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9世纪起,斯拉夫人由于受到东边希腊传教士和西边法兰克传教士的影响,绝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在与拜占庭人、法兰克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匈牙利人长期而艰苦的斗争中,形成塞尔维亚、杜克里亚(后称泽塔,即现在的黑山地区)等国家。14世纪塞尔维亚曾是巴尔干最强盛的国家。15世纪起,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16世纪以后,在这些地方建立的斯拉夫人的国家都被并入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只有当时已成为繁华的航运和贸易中心的杜布洛夫尼克共和国还保持独立地位,一直到19世纪。在此期间,南斯拉夫人民不断进行反抗占领者的斗争,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伏依伏丁那等地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马其顿、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黑山都爆发过武装斗争;还有由战士组成的“爱国者一绿林好汉”武装团体的斗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南斯拉夫人民受到欧洲革命运动、资本主义的影响和发展、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以及建立国家的过程的鼓舞,进一步开展争取民族解放、发展社会经济、建立独立国家的斗争。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了塞尔维亚和黑山的独立。1882年和1900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分别成为王国。

1912年~1913年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和黑山取得了胜利。两国瓜分了桑贾克(新帕扎尔州),黑山还取得了若干毗邻地区;塞尔维亚取得了科索沃和瓦尔达尔马其顿。塞尔维亚的胜利在奥匈帝国境内南斯拉夫人居住区——波黑、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和伏依伏丁那激起了一片欢庆,那里的激进分子把自身的解放事业同塞尔维亚的强大联系在一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南斯拉夫各民族分属于两大对立的阵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1915年,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南斯拉夫国土逃亡出来的杰出政治流亡者,在伦敦建立了南斯拉夫人民委员会,并发表宣言,要求与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断绝关系,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1917年7月,塞尔维亚政府首相与南斯拉夫人民委员会主席在科浮岛举行会谈,讨论国家统一问题,并发表《科浮岛宣言》,主张战后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在卡拉乔尔杰维奇王朝统治下组成统一的“民主的议会制君主国”。国内三个民族的名字和旗帜平等,两种字母(基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和******教)平等。

1918年10月,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地区和塞尔维亚人民成立了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国”,中断了与奥匈帝国的一切联系。由于新国家内动荡和意大利对其西部领土的侵犯,在新政权机构内的亲塞尔维亚的政治家们的推动和大国的支持下,刚刚成立的新国家又不得不转向战胜国塞尔维亚求援。于是,1918年11月24日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国宣布与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联合成统一国家。伏依伏丁那也通过了类似的决议。黑山人在驱逐了奥地利占领者后,废黜了国王,宣布并入塞尔维亚。12月1日,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在贝尔格莱德宣告成立。至此,南斯拉夫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诞生了。

三、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获得新生

“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建立独立国家之后,国内的民族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突出了。以卡拉乔尔杰维奇王朝为首的塞尔维亚的统治者提出“一个国家,一个国王,一个民族”的口号,认为王国内只有三种称呼(即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统一民族”;拒绝承认马其顿、黑山和******的民族特征和平等地位。强制实行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在经济政策上,尽量照顾塞尔维亚人,大力扶植塞尔维亚资产阶级,歧视和排挤具有较强实力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资产阶级。在宗教政策方面也尽量照顾东正教会。

1921年6月,塞尔维亚政党在制宪议会上纠集一些小党,不顾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以及共产党议员的反对和抵制,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确保王权、贯彻中央集权制、否认不同民族存在的“德维节宪法”,从而埋下了民族不和的种子。随后又通过了《保卫国家法》,取缔了共产党。还企图查封克罗地亚地区最大的政党——克罗地亚共和农民党。国内矛盾逐渐尖锐,斗争日益激烈。1929年1月6日国王亚历山大正式宣布解散议会,废除1921年宪法,实行赤裸裸的独裁统治,并将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工会活动被禁止,共产党人遭到逮捕和屠杀,其他反对大塞尔维亚霸权主义的人士受到迫害。亚历山大的独裁统治遭到各党派和人民的强烈不满。1934年10月国王亚历山大在巴黎被暗杀,年轻的彼得二世继位。从1935年起,执政当局日益转向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他们想通过实行法西斯统治解决国内长期存在的危机。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在维也纳签署了加入轴心国公约的议定书,激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国内的反对浪潮导致亚历山大政府于三天内垮台。十天以后,1941年4月6日,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的军队侵人南斯拉夫。国王逃往伦敦,后在丘吉尔的支持下组成流亡政府。4月12日贝尔格莱德沦陷,4月17日王国政府a。7口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南斯拉夫国土立即被瓜分:大部分领土被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兼并,置于军事占领之下,并成立一个以“乌斯塔沙”分子阿‘帕维利奇为首的-“克罗地亚独立国”,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留在国内的旧南斯拉夫政府军队上校德拉孔·米哈依洛维奇组织了亲法西斯的“切特尼克”(塞尔维亚语“义勇军”)。

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只有南斯拉夫共产党真正担负起领导南斯拉夫各民族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历史重任。

南斯拉夫共产党于1919年由社会民主党革命派成立,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支持。虽然遭到政府的迫害,但在1920年的制宪议会选举中成为国内第三大党。这更引起执政当局的恐慌,在同年年底,宣布共产党为非法。共产党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1937年约.维.铁托担任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职务。鉴于法西斯国家日益嚣张的侵略气焰,南斯拉夫共产党致力于动员和组织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开展反法西斯侵略和捍卫国家统一的斗争。主张建立一个能够处理国内基本问题和民族问题的救国政府,以解决南斯拉夫人民的命运问题,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的时刻,1941年4月15 13,南斯拉夫共产党发表告人民书,宣布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决心进行反侵略的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5~6月间,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各级军事委员会已经建立起来,6月底,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成立。约.维.铁托被任命为总司令。1941年7月4日通过了开展武装起义的决议,全国各族人民普遍开展武装斗争,解放了南斯拉夫五分之一以上的国土。1941年年底,南斯拉夫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建立。1942年11月26日~27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在比哈奇召开成立大会,南共中央原决定建立政府机构,但给予南共支持的苏联提出异议,南共只得将该委员会作为人民解放斗争中各民族与各党派的最高政治代表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