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37

第37章 朝鲜半岛的统一尚需时日(8)

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896年2月,李氏朝鲜的国王高宗和****躲进俄罗斯公使馆请求俄罗斯的保护,以躲避日本的威胁,直到第二年2月才离开俄公使馆,这就是韩国历史上有名的所谓“俄馆播迁”事件。1904年至1905年,俄罗斯和日本为争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而爆发了“日俄战争”。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以“三八线”为界进行分区接管。这条“三八线”在朝鲜战争后成了刀枪相向的、难以逾越的军事分界线。冷战时期,苏联支持的朝鲜和美国支持的韩国在半岛尖锐对抗。

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9月,苏联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紧接着,在1990年12月和1991年4月,双方领导人进行了互访,为两国在广泛的领域展开合作打下了基础。与韩国建交不仅使苏联获得了韩国3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而且使苏联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半岛的南半部。

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一度与朝鲜的关系冷淡。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更多地倾向于西方,再加上国内局势的混乱,无暇顾及东方的朝鲜。而朝鲜也对俄罗斯不顾信义,翻脸不认人的做法,以及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对俄罗斯颇为不满。但是,这种关系冷淡的状况是暂时的,各自的利益需求使双方在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又走到了一起。****上台后,俄罗斯开始调整对朝鲜的政策。同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朝鲜也逐渐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分歧,转向务实的外交政策。2000年2月,朝俄在平壤签署了《朝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以替代1961年签订的《朝苏友好互助合作条约》。2000年7月,****访问朝鲜,双方发表了《平壤宣言》,2001年7~8月间,金正日乘坐专列,长途跋涉1.9万公里访问俄罗斯,双方发表了《莫斯科宣言》。朝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全面修复,迈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即使是在与朝鲜关系冷淡的时期,俄罗斯也丝毫没有减弱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热情。1996年当美国和韩国提出举行包括美、韩、中、朝在内的、旨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四方会谈时,俄罗斯对自己被排除在外非常不满意,一再提议举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五方会谈或包括日本在内的六方会谈。但是,当时这一提议没有获得相关国家的响应。2002年年底朝鲜核问题再次爆发后,俄罗斯终于参与了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六方会谈之中。在从2003年8月至2004一年6月举行的三次六方会谈中,俄罗斯表现积极,竭力在其中扮演调解人、仲裁者的角色。对于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俄罗斯既不会公开反对,也不会那么热心地支持。因为分裂的半岛对于俄罗斯来说没有什么坏处,而统一的半岛将对俄罗斯带来怎样的好处,现在还难以判断。

作为朝鲜半岛的近邻,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更为密切。从1910年起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了35年的殖民统治,掠夺了半岛难以计数的资源和财产,屠杀了半岛成千上万的人民,在半岛人民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抹平的伤痕。无论在朝鲜还是在韩国,这一历史恩怨至今远远没有消除。朝鲜和韩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从根源上来说的话,朝鲜半岛的分裂就是日本殖民统治造成的后果。

一个在经济上堪称“巨人”,而在政治上却处于“矮子”的日本,对于朝鲜半岛怀有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日本正在竭力摆脱战败国的阴影,谋求成为一个“政治大国”,至少在亚洲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它非常需要与朝鲜改善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显示一个“政治大国”的面貌与姿态;另一方面,它又难以摆脱美国的牵制,迈不开这个步子。

自1991年1月日本和朝鲜在平壤举行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次谈判以来,至2004一年4月,朝日之间已经举行了十一次谈判。在此期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2年9月作为日本首相首次访问了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会谈,发表了《朝日平壤宣言》,双方表示要为实现关系正常化而努力。之后,小泉又在2004年5月再次访问平壤,表示要把日朝间的敌对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从而最终实现关系正常化。令人遗憾的是,所有这些谈判和高层访问,尽管在增进相互理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实现关系正常化,反而使人们感到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越来越艰难和漫长。朝鲜中央通讯社在小泉第二次访朝时援引金正日的话报道说,“在改善朝日关系方面能否取得进展,基本上取决于日本的一个盟友的态度和立场”。此话可谓切中要害。

这里所指的“日本的一个盟友”,显然是指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日本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在美国“老板”没有改变对朝政策之前,作为“小伙计”的日本要想越过美国改善与朝鲜的关系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近些年来,在对朝政策方面,美、日、韩三国作为盟友经常协调步伐,磋商对策。在这些磋商中,韩国出于自身利益,有时还与美国闹些矛盾,提些不同意见,而日本则往往与美国步调一致,意见相左的时候很少。

日本其实与美国一样,也是不希望朝鲜半岛实现统一的。对于日本来说,半岛的分裂为其实现“政治大国”和走向“军事大国”的梦想提供了最理想的机会。1998年,朝鲜称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而日本说这是一枚弹道导弹,并且飞越了日本上空。以此为由,日本大肆宣扬朝鲜的导弹威胁,“名正言顺”地参与美国主导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2002年年底朝鲜核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日本立即认为朝鲜的核武器计划是对其极大的威胁,宣称要以“施压和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其政策重点侧重于“施压”方面。为了显示参与解决地区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日本终于在美国的支持下参与了关于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会谈中,日本基本上支持美国的立场,而且还时时提出一些与会谈主题无关的朝鲜“绑架日本人质”等问题,竭力想在会谈中充当主 角,并获得自己的利益。

当然,鉴于日本过去对朝鲜半岛所犯下的历史罪行,以及必须顾及属于同一阵线的韩国的立场,日本也不会公开地反对朝鲜半岛实现统一,但是,日本决不会发挥推动半岛统一的积极作用。日本现在最希望的是维持半岛的分裂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分裂状态。

中国是朝鲜半岛的邻邦,在历史上就与朝鲜半岛有着紧密的联系。朝鲜半岛在历史上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与朝鲜、韩国文化相近、习俗相似的状况。而且,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清王朝和朝鲜的李氏王朝几乎同样地没落腐败,国力衰败,从而饱受日本和西方列强的欺凌,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相近的文化和同样的历史命运,使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南北方有了更多的相互理解和同情。

中国一贯认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当事人是朝鲜和韩国,外部力量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中国一贯支持朝鲜半岛实现自主和平统一,反对外来势力干涉半岛的内部事务,希望南北方通过接触、对话和合作缓和紧张局势,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近些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稳定周边的外交政策,把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作为处理半岛事务的基本准则,积极为维护半岛的稳定与和平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由于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坚决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再加上中国作为朝鲜半岛的邻国,与朝鲜和韩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中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有关朝鲜半岛的问题上,国际社会一般都寄希望于中国。而中国也没有辜负国际社会的期望,1997年,中国积极参与了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四方会谈,2003年,中国积极斡旋了关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中国的这种作用有目共睹,受到了包括朝鲜、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中国与朝鲜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这不仅是因为两国都坚持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曾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与朝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数十万志愿军烈士安息在异国土地,人们对这些烈士至今仍念念不忘的缘故。在冷战时期,中国把朝鲜作为一道战略屏障,抵御西方阵营的攻击,而朝鲜也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大后方。冷战结束后,有些人对中朝的这种战略关系提出了疑问。但是,保持与朝鲜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稳定周边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事关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计,也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点不能动摇。两国领导人达成的“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共识完全符合两国关系的实际。

中国和韩国在1992年8月建立了外交关系,使中韩两国消除了几十年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不正常局面。两国关系从“合作伙伴关系”迅速发展到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建交以后,两国高层互访不断,经济贸易合作快速发展,人员交流迅猛增加。尤其是在经贸合作关系方面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发展。

在近代历史上,东北亚地区发生的每次大规模战争和动荡都与朝鲜半岛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也都使中国卷入其中,并使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前,半岛的分裂、军事分界线上的紧张对峙是导致局势动荡乃至战争的一个根源。因此,消除紧张局势,实现半岛统一将有助于中国的安全保障,有助于中国和半岛关系的友好与稳定,而不是相反。

韩国驻中国大使金夏中在他的著作《腾飞的龙》中说,“有人认为,韩半岛的统一对于中国来讲,有可能威胁其利益,因而以中国的立场并不希望韩半岛统一。相反,许多中国人士主张,中国到目前为止一贯支持韩半岛的和平统一。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韩半岛的统一将对中国具有必然性的利益,而且对中国内地和台湾的统一也有很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国没有理由反对韩半岛的统一”。这位大使是位“中国通”。他是用中文写成这部《腾飞的龙》的。看来,这位大使是站在“许多中国人士”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对于朝鲜半岛统一的态度的。

三、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潜在热点,国际社会为消除这一潜在热点作出了许多努力。不过,这些努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979年7月,美国总统卡特和韩国总统朴正熙提议举行朝鲜半岛南北方和美国的“正式代表会议”,即“三方会谈”。美韩声称,这一会谈目的是寻找促进对话和缓和紧张局势的办法。但这一建议遭到朝鲜的拒绝。可是,时隔五年之后,朝鲜接过了“三方会谈”的方案,在1984·年提出举行“三方会谈”的建议。然而,这一本来是由美韩提出的建议,却遭到了美韩的反对。“三方会谈”就这样胎死腹中。

1996年4月16日,抵达韩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韩国总统金泳三联合提议举行朝鲜半岛南北方和美国、中国参加的“四方会谈”,以讨论用一项持久的和平条约代替1953年的朝鲜停战协定,并讨论建立信任措施以消除半岛的紧张局势。这一建议提出后,经过一年多的磋商,朝鲜表示同意参加这一会谈。1997年12月,第一次“四方会谈”终于在日内瓦举行。至1999年1月,有关朝鲜半岛问题的四方会谈举行了四次。第四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工作小组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工作小组。这是会谈取得的一个成果。

中国在第四次会议上表明了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原则立场。在缓和半岛紧张局势方面,中方提出五项原则主张:①应该推进广义的建立信任措施合作,包括建立和发展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交往与互利合作,全面增进信任;②支持有关国家之间进一步改善关系,欢迎朝美以及朝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③有关各方之间开展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军事信任措施合作;④针对半岛现实,各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可能的军事冲突;⑤不对其他方采取敌意和挑衅性军事行动。在建立半岛和平机制方面,中方主张,半岛和平协定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①有关各方结束对抗,改善关系,和平共处,使半岛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爹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③有关各方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发展经贸、科技、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④有关各方在半岛建立军事信任措施,分阶段裁减军备。与此同时,中方还就“四方会谈”提出了“平等参与、耐心协商、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是在分析半岛几十年来南北对峙的情况,针对半岛的现实提出这些原则主张的。这些原则主张至今仍然符合半岛的实际。“四方会谈”至1999年8月共举行了六次会议。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至今,这一会谈似乎已经没人再提起。

朝核问题2002年年底再度浮出水面后,国际社会围绕着和平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努力,中国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中国在2003年4月竭力斡旋并支持召开了朝、美、中三方北京会谈,接着在当年8月主持召开了朝、美、中、韩、俄、日参加的第一次“六方会谈”。至2004年6月,“六方会谈”已经举行了三次。各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朝、美、韩分别提出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方案。朝核问题表面看来是朝鲜发展核武器计划的问题,而实质与美国的对朝敌视政策有密切的关系。美国要求朝鲜“完全地、不可扭转地、可验证地放弃核计划”,而朝鲜则要求美国放弃敌视朝鲜的政策,对于朝放弃核计划给予经济补偿,并希望通过解决核问题与美国改善关系。至今,朝核问题还处于胶着状态,国际社会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

从四方会谈到六方会谈,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反映了半岛问题日益国际化。在国际范围内讨论半岛问题,与由朝韩自己解决统一问题并不矛盾,反而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有一项原则必须遵循,这就是国际范围内讨论半岛问题的最终结果必须是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而决不能以武力或制裁解决问题。

四、朝鲜半岛的统一虽然是南北方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它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实现。不战不统、和平共存,也许是长期存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