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3785800000010

第10章 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初探(9)

该条约规定,东德恢复1952年7月行政区划改革前的五州建 制,东西柏林合并成一个州;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第23条 集体加入西德,并将这一天定为统一后的德国的庆祝日;统一后使 用西德目前的国名、国旗、国歌;首都设在柏林,但议会和政府所 在地待统一后由全德议会决定(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通 过决议,同意将政府和联邦议院迁往柏林)。条约规定统一后的德 国领土范围只包括战后边界以内的两个德国和整个柏林,明确放弃 对战后划归波兰和苏联的东普鲁士和奥得一尼斯河以东的原德国领 土的要求。条约规定,从10月3日起,西德《基本法》和其他法 律即在东德的五个州和东柏林生效;欧共体的法律、条约同时适用 于东德。

显然,随着“统一条约”的签署与实施,东德作为一个独立的 主权国家已不复存在。从9月6日起,西德政府陆续派出了近4000 名官员去东德接管权力机构。长期在东德国家机关供职的人员绝大 多数失业,不得不另谋生路。东德的要员中,有4人因推动统一 “功勋卓著”而受到科尔总理的垂青,被任命为联邦政府的不管部 长。他们是:东德末代总理德梅齐埃、末代议长贝格曼·彼尔格、 国务秘书克劳泽和自由党主席奥尔特利布。东德外交部有三千多人,其中总部有1200人,驻外一百三十多个大使馆有一千八百多名外交官和工作人员。他们连同建筑物一起全都交给西德外交部及其驻外机构处置。结果,外交部大楼、驻外使领馆馆舍以及大部分看门人和打扫卫生的人员留下,其余统统走人。人们对此做法的解释是:原东德外交官及工作人员98%是“忠于党和国家”的共产党员,他们不可能在国外有效地、令人信服地阐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利益。这些人和成千上万的各级官员一样,在一夜之间丢掉了饭碗。这怪谁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十、最后一个障碍

德国统一的谈判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两德内部谈判,以确定统一的方式、时间和速度。这方面的谈判进展顺利,到8月31日双方签署“统一条约”,两德之间该谈的全部谈完了。二是“2+4”会谈,目标是制订新的条约或协定来取代战后有关德国问题的一系列协定,从而确认德国在被人为地分裂四十五年之后重新获得统一。这种外部问题的谈判一波三折,颇为棘手。其中关于未来德国的结盟问题最不好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东西方的军事均势和战略安全利益,因此自然成了德国能否顺利实现统一的决定性的外部因素。

早在1990年1月底,**********表示“两德可以统一”时,苏联就强调统一后的德国应中立化和非军事化,不能参加任何军事集团。美国则坚决反对这一立场,指出未来德国必须“不折不扣地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英、法表示赞同。苏联方面强调,希特勒德国曾使苏联2700万人失去生命,1800万人受伤致残,如果不仅让德国统一,还让统一后的德国归属“矛头直接指向苏联”的北 约,苏联人民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美、英、法坚决要求让统一后的 德国留在北约,表面的理由是“为了欧洲的稳定”,实际是给统一 的强大的德国套上笼头,使它不致失控。

四大国在未来德国的结盟问题上各有各的打算,各使各的招 数,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这种情况急坏了一心想尽快实现统一的 西德政要。为了打破僵局,消除统一的障碍,西德外长根舍提出一 个折中方案: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但原东德领土不纳入北约防 区,不进驻北约和西德军队。为使苏联放心,根舍还许诺,统一后 的德国不谋求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并且削减军队。

“根舍方案”得到西方的支持,但苏联不同意,认为德国留在 北约必然破坏欧洲均势,因而“绝对不能接受”。1990年5月5 日,在波恩召开的第一次“2+4”外长会议上,苏外长谢瓦尔德纳 泽强调说,北约是与苏为敌的军事集团,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会 破坏欧洲均势危及苏联安全。因此,苏“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妥协 的”。5月30日,**********在加拿大同马尔罗尼总理谈到德国问 题时,态度十分强硬。他说,德国统一后“必须中立”,他不会因 为苏联面临的国内问题改变这一立场,警告西方国家不要因为他忙 于国内改革而想“浑水摸鱼”。戈氏抱怨西方从不提别的解决办法, 就像一张老唱片翻来覆去地重复同一调子。他希望双方为克服障碍 而找出一种新的曲调。5月31日,戈氏抵华盛顿访问,布什向客人 奏出了“新曲调”。提出了事先同盟国磋商的“九点计划”。然而, 戈氏仔细一听,发现“新曲调”不新,它只是在“根舍方案”基 础上增加了一些在苏联人看来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内容,而对莫斯科 最为关心的统一后德国的联盟归属问题却只字未提。布什解释说, 统一后的德国归属北约是其“九点计划”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容谈判的。**********完全失望了。他空着两手回到莫斯科。

6月12日,**********为打破僵局提出了一项新建议。他主张,统一后的德国同时成为华约和北约的“联系成员国”,在一个过渡时期里,西德国防军可依然服从北约,而东德的军队则听命于新的德国政府,苏军继续留在东德地区。戈氏的“新建议”深切反映了苏联对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的忧虑,担心“这样一个巨人只属于一个集团”会给苏联带来严重后果。可是,西方对此却毫不在意,丝毫不予考虑。布什说:“统一后的德国应该是北约成员,无任何条件可讲。”科尔认为戈氏的建议“不现实”。撒切尔夫人说:“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两个集团的成员,我表示怀疑。”

6月22日,第二轮“2+4”会谈在柏林举行。这次会谈的主要议题还是讨论未来德国的军事地位问题。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会谈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抛出一项“新建议”,主要内容是:东西德在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后的五年时间里将分别留在华约和北约,此后德国可以加入北约;德国军队在统一后的三年里应裁减到20万至25万人(两德共约60万人)。在此期间,苏、美、英、法四国在德国的驻军应减少一半。

苏联的新建议又遭到西方的断然拒绝。美国国务卿贝克宣称,该建议“完全不能接受”。他说,美国主张今后德国的结盟问题“应由德国人自己决定”。西德外长根舍则表示,反对德国加入北约需要有五年过渡期,英、法也不赞成。

十一、第三个重大行动

形势对苏联越来越不利。

早在第一次“2+4”外长会谈期间,苏联就清楚地看到,3月18日大选后上台的东德新政府处处唯西德马首是瞻,已完全不是当年的小兄弟民主德国的模样了。尤其是在未来德国的联盟归属问题上,东西德几乎是一个鼻孔出气,“2+4”会谈实际上已变成了“1+4”,而且这个“1”不是德国,而是苏联,因为两德与美、英、法都主张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苏联面对的就是这样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4”,其孤立处境是明摆着的。苏联领导人心里清楚,要阻挡统一后的德国归属北约已毫无希望,明智的办法是让西方在安全问题上做些让步,尤其是让西德忍痛做出巨额经济补偿。

第二次“2+4”会谈后,美、英、法干脆提出:未来德国的结盟问题“应由德国人自己决定”,它们“不管了”。它们完全相信德国人,也相信西德有办法“软化”**********。于是,“1+4”又变成了“1+1”,即由西德和苏联去谈统一后德国归属问题。

西德把尽快实现统一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它一方面狠抓与东德的“内部”统一,另一方面全力开展对苏工作。7月15日,西德总理科尔和外长根舍带着财长魏格尔一起访苏。当日,科尔便与**********举行会谈,主要议题当然还是统一后德国的联盟归属问题。科尔和根舍把**********的心情、心境都摸透了,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他们在会谈中说了不少苏联人爱听的话,特别是慷慨允诺向苏提供巨额经援,很合戈氏的心意。会谈后戈氏向新闻界放风说,他和科尔在统一后德国的军事地位问题上已“处在突破阶段”,“但还有几个小胡桃要嗑”。随后科尔一行应**********之邀,乘苏联总统专机去戈氏的家乡北高加索的山城列茨诺沃茨克,当晚下榻在疗养胜地阿尔黑兹山村。这里景色迷人,环境极好,但**********和科尔各怀心事,晚间睡得都不太好。第二天清晨,**********见到科尔便微笑着说:“在这么高的山区,空气清新,极目远眺,许多事情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早餐后,苏、西德领导人又坐在一起“嗑小胡桃”,经过几个 小时的工夫,所有的“小胡桃”全都被嗑破了。会谈取得了突破。 随后发表的新闻公报称,双方就德国统一后的军事政治地位、德国 武装力量的最高限额以及不把北约的军事结构扩展到东德等一系列 问题达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相互谅解。当天上午,**********和科尔 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科尔满面笑容地向记者们介绍了他与戈氏达 成的八点协议,其中第三条说:“统一后的德国可以自主地决定归 属哪个联盟”。介绍到这里,科尔特别作了一句补充:“将归属北 约。”对此,戈氏未持异议。至此,实现德国统一的最后、也是最 大的外部障碍已基本消除。分析家认为,这是**********送给科尔 的一份“厚礼”,也是戈氏不得已吞下的一粒“苦丸”,但不管怎 么说,这一次苏、西德首脑会谈的成果大大推动了德国统一的 进程。

1990年9月12日,二次大战中的4个战胜国苏、美、英、法 和两个德国的外长在莫斯科共同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 简称为“2+4条约”或“德国统一条约”。这是德国统一进程中采 取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重大行动。条约序言中指出,该条约是六 国外长根据1990年2月13日在渥太华公布的“2+4方案”,经过 5月5日在波恩、6月22日在柏林、7月17日在巴黎(波兰外长与 会)和9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四轮会谈而达成的协议。其主要 内容是,统一后的德国领土只包括目前边界以内的两德和整个柏 林,确认保持现有边界的最终性质;责成统一后的德国同波兰签订 一项有国际约束力的边界条约,现在和将来都不对其他国家提出任 何领土要求。两个德国重申放弃制造、拥有和控制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保证在三四年内把统一后德国的武装力量裁减45%,减至37万人。规定在苏军于1994年年底完全撤出东德地区之前,只有德国本土防御部队可以进驻该地区,此后,北约指挥的德国部队可以进驻,但不得携带核运载工具;其他非德国部队、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在苏军撤走前后均不谋求进驻东德地区,这实际上等于给东德地区以特殊的政治军事地位,使之成为一个“无核区”。这正是苏联孜孜以求的事。条约规定,统一后的德国有权选择归属联盟,在对内、对外事务中享有完全的主权。据此,四大国结束它们对柏林和整个德国的权利与责任。

签署“德国统一条约”,是科尔朝思暮想的事。为了在9月12日如期办成这件事,科尔在9月10日专门同**********通了电话,就“经援”问题拍了板。在过去几个月的秘而不宣的会谈中,苏方提出在1994年年底撤走前的三四年过渡期期间,由西德提供180亿马克财政、经济援助,西德方面只答应给70亿马克。科尔在9月10日的电话中表示西德愿再增加50亿马克。即在此期间共提供120亿马克(当时合75亿美元)。另外,还提供30亿马克的无息贷款,作为对苏军继续留驻东德及其撤回、安置等费用的补贴。戈氏很满意,表示接受。

西德的钱花得是地方,也正是时候。9月12日,苏联热情接待了美、英、法和两德外长。在签字仪式上,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作为东道主请西德外长根舍第一个在条约上签字,接着签字的是东德总理兼外长德梅齐埃(原外长梅克尔于8月20日挂冠)。四大国外长签字的顺序是:法国外长迪马、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美国国务卿贝克、英国外交大臣赫德。

条约的签署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欧洲各国的政要和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说,“战后时代结束了”,“冷战过去了”。有的说,“二次大战的一卷书最终合上了”,“德国和欧洲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十二、德国人民的节日

1990年10月3日,是德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两个德国正式合二为一,一个被人为分裂了四十五年的国家宣告重新统一。

这天零时整,隆重的升旗仪式在柏林市帝国大厦前的广场上举行。出席这一仪式的有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总理科尔和政府其他成员、常驻德国的外交使节以及来自全德各界的两千多位代表。14位来自两德的少年儿童高举一面60平方米的巨大国旗步入广场。在庄严肃静的气氛中,人们注视着这面红、黄、黑三色旗徐徐上升至40米高的旗杆顶端。这时,德国电视台一位播音员洪亮、激动的声音在广场上空回响:“德国统一了,德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了,在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45年之后,两个德国又统一起来了!”升旗仪式结束后,广场上开始燃放焰火,欢庆统一的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上午9时,德国天主教会议主席卡尔·勒曼在柏林玛丽教堂为德国统一举行隆重的礼拜仪式并发表讲话,“统一给德国人带来了新福音”,也带来了“一些困难与烦恼”。他要求所有德国人“和衷共济,建设美好的未来”。与此同时,整个德国教堂钟声齐鸣,官方和民间的庆祝活动全面展开。

上午11时,国家庆典在柏林爱乐乐团音乐厅举行,总统、总理、联邦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和原东德主要领导人出席。魏茨泽克总统发表重要演讲。他引用中国谚语说,“兄弟一条心,荒山变成金”,呼吁所有德国人继续发扬“双方积累的有价值的经验和特点”,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消除思想上的分歧”,“填平物质上的鸿沟”。在对外关系方面,总统指出,“国外仍对德国统一怀有明显忧虑,不能忽视这一点”,表示德国将“努力寻求坦诚和密切的睦邻关系,让德国的所有边界都成为通向邻国的桥梁”。这位德高望重的总统没有陶醉在统一的喜悦之中,没有趾高气扬,更没有头脑发胀。他清醒地知道,国内思想上还有分歧,物质上还有鸿沟,国外对德国统一仍有“明显忧虑”,因此告诫国人要谨慎。魏茨泽克的讲话获得媒体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