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化学氧吧
3785700000006

第6章 突破化学解题中的思维惯性

金明春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设空城计,使得司马懿吃了思维惯性的亏。思维具有惯性,也就是思维定势。思维的惯性有其品质优秀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于其优秀的一面,我们应发扬利用,从而加速解题过程。但我们也应该克服负面的习惯思维,摆脱这种思维惰性,突破障碍限界,从而进行正常思维活动的正常运作。

例1 实验室用固体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加热制甲烷气体,制取的装置和收集方法为( )

A 制氢气的装置,同氧气的收集方法。

B 制氢气的装置,同氢气的收集方法。

C 制氧气的装置,同氢气的收集方法。

D 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一提到制取气体,我们会马上想到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原则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加热。收集方法会想到向上(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而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这些都是思维惯性的运作,它可以使我们迅速定位,从而得出答案(C)。

一 概念上的思维定势

例 下列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中和反应

B 燃烧

C 锌和浓硫酸反应

D 碳酸氢铵分解

解析: 物质与氧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是别忘了浓硫酸有氧化性。

应选 BC

二 变化上的思维定势

三 反应上的思维定势

例 向铁、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如果最后铁有剩余,最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解析: 铁和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很容易想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也可以和铁反应。所以,答案不是硫酸铜,而是硫酸亚铁。

四 实验上的思维定势

例1 还原8克氧化铜,实验需要氢气( )

A 0.2克

B 大于0.2克

C 小于 0.2克

D 无法确定

参加反应的氢气是0.2克,由于实验前先通,实验后后撤,所以,不是0.2克,而是大于0.2克。

例2 用氢气还原克a氧化铜,当大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参与固体为b克,共用氢气m克,求其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解析:

因为,虽然用了 氢气m克,但由于氢气是实验前率先通入,实验后仍要继续通入,直到试管冷却。参加反应的氢气要小于m克。

这就是习惯思维在作怪。

因为固体质量减少(a---b)克,所以,氧化铜失去(a---b)克氧元素,故:

(a---b)/16/80==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