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化学氧吧
3785700000037

第37章 学习的滋味

——走出厌学

金明春

学习,本应是快乐的,本应是学生喜爱的,但是,有些学生时感到那样的痛苦,他们感到学习是那样的讨厌。厌学,已成为一种现象。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若孩子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苦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学习是什么滋味?洋洋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几名,还是优秀学生干部,但近来却吵闹着不肯去上学,有时还号啕大哭,把课本撕得粉碎。她眼泪直流:“他实在太累了。”有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的优等生也不例外。

请看厌学综合症:不愿意上学、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到了学校总觉得犯困,想打瞌睡。一些严重厌学的学生还会伴有神经症反应,一进学校,就会出现拉肚子、低烧、头晕、胸闷等症状,但只要说可以不上学或者离开学校,又马上“健康”起来。另外,一些学生成天迷恋网络和游戏,依靠这些来缓解学习压力,也是厌学综合症的表现。学习,成了一种恐怖的事。

累啊!常听学生这样喊。因为学业负担过重导致的厌学情绪,已经成为目前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厌学学生群体中,有因缺乏学习动力而厌学、不堪重负而厌学、感觉学习困难而厌学、情绪和人格问题而厌学四种类型。在所有厌学类型中,因为不堪课业重负而产生轻度厌学情绪的占了一半。。学生小小年纪就要背负几十斤重的书包,过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家长和学生也有攀比成绩的风气,以成绩作为“好学生”的衡量标准;教师把升学率抓得很紧,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厌学综合症群体会有扩大趋势。升学压力等无形的枷锁迫使学校和教师实行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现状,根本还是改革制度。沉重的负担,落在他们幼小的肩上,压在他们的心上,学习的快乐没了,学习的劳累产生了。

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天地,他才会迈开矫健的步伐,他才会展开飞翔的翅膀。中小学教育应该在课程知识量方面“减负”,现在他们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做出日本三年级学生的题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学生课业负担确实重,需要“减负”;此外,家长也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即孩子要有好前途就必须“小学力争上游,高中争取重点,大学要上名牌”,成才的路千万条,家长不要把孩子学习的那根弦扯得太紧。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丧失了兴趣,也便丧失了求学的乐趣和动力。

让孩子学会学习。不会学习,学习方法不利,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便会无所适从,无法出色的完成学业。

学生是立体的,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智商分为操作智商和语言智商。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智力各部分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是某一方面成绩不佳,如家长或学校不了解这种情况,对孩子过多负性评价,就会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厌学情况。鼓励孩子自他激励。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他激励、自他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他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他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激励的话,如“他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

多看看孩子的长处,给孩子多一些鼓励,给孩子多一些自信。孩子会因受到鼓励而振奋,孩子会因自信而努力。

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打造健康的精神家园。在退学、休学的学生中有30%-60%是因精神疾病。厌学往往是孩子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其表现是不愿上学,不愿见人,甚至逐渐发展成不愿出门。有的出现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等症状。孩子厌学不单单是教育问题,还有神经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即人们常说的“多动症”。这种病有三个特点,一是注意力时间短,有时上课只能保持5分钟以下的注意;二是多动;三是容易冲动。患儿由于不能抑制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刺激,所以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造成学习成绩落后而厌学。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有时不典型,往往易于被忽视。焦虑儿童常有不安全感,胆小、害怕、心中不踏实。如有位学生,总是无端焦虑,总担心家里人会出现意外,上学时老是惦念家里,只有呆在家中她才会感到踏实。如有的学生装病逃学,或以各种理由不去上学,并伴随着一些症状。而只要回到家里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有些家庭夫妻关系紧张,无暇关注孩子,只有孩子出了问题才会关心孩子,孩子逐渐学会用自己不断出问题的方式缓解父母的矛盾。孩子往往用“不去上学”来引起家长的注意。有专家研究发现厌学孩子的母亲往往患有长期焦虑,所以有人说“问题儿童的背后总有问题母亲”。家长过度保护、过度关注、过度指导及过度限制都会使孩子社会能力偏低,这也是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孩子物质上应有尽有,精神上百依百顺,使孩子只能接受表扬,不能听到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很低,这些孩子往往容易在人际关系上受挫。如一个孩子只因一次没有喊“老师早”就自责、悲观,不敢去上学。一些家长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也是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之一。精神萎靡,心情便郁闷。精神饱满,心情便舒畅。心情舒畅了,困难便被看清了。外在的强大压力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学生茫然无措,对学习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失望、无奈,那么学习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当代的一位诗人说,“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学生更需要安慰。学会“释放”你的心情,倾吐心底的自卑和脆弱。

教育多一些关爱,教育多一些生动。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而厌学。学校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死板等也会导致学生厌学。促使教学改进,教学不能吸引学生,就是最大失败。学生学知识,必须先培养兴趣,而不能有厌学情绪。把厌学率作为考察教学和管理的指标之一,会促使学校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更注重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陈旧的教材,古老的教学,势必会抹煞学生的求知欲。教育呼唤轻松宽松的评价机制,教育呼唤生动鲜活的教育过程。

孩子,你的世界会很美。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指导孩子学习方法。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给学习一个美丽的环境,给学习一个欢快的氛围。

犹太人在孩子很小时,让孩子吻滴在书本上面的蜂蜜,这样孩子会感到书是甜的。

书是甜的。读书应该是件甜美的事。

让孩子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是什么?有人说是获得知识的充实感,有人说是得到新知的新鲜感,其实,学习的快乐是一种“原来也可以如此”那顿悟的快感。会逐渐感觉到学习,也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体验。

成长是美丽的,成长是生动的。对可塑性大、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厌学是对学校教学方式和教师个人影响力的否定,也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有关。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快乐的学习,便会拥有幸福的成长。

学习是件美丽的事。

学习是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