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是与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新世纪,一起来到我们中间的。它带给我们教师很多宝贵的馈赠:不仅是新“课标”,还有新理念、新方式,新思维、新行为……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挑战了教师的生存方式,撼动着教师的生存状态。 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立竿见影,可以取得客观的教学效益,但是,这种短期效应,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新课程教学优化,优化全程教学,为新课程实施奠定良好的环境。
一、优化教学模式
1.创设情意,展示热点
“情景”包括外部情景和内部情景,外部情景是指教学设备、环境、气氛;内部情景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力、求知欲、思维启动等。良好的情景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巧妙设问,提出疑点
设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一种教学艺术,能起着激励、启发、点拔、反馈的作用。
3.实验探索,切中要点
通过创设情景和巧妙设问以后,教师立即抓住时机,点出研究的主题,引发学生思维和进行实验探索活动。
4.问题讨论,掌握重点
讨论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在个人独立思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只对那些理解不深、认识不一致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问题的小结,归纳内容的关键点和重点。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点拨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拨正学生的思维方法。要突破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分析,要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设计时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又要改造海陆空生不合理的认识结构。
在教学模式的操作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的方法
(1)指导阅读课内外读物;
(2)课前小实验;
(3)对生活中某些经验的思考;
(4)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2.巧妙设问的要求
(1)设问要有中心,要突出重点;
(2)设问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3)设问要有直观性和灵活性;
(4)设问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3.实验探索的步骤
(1)根据问题提出研究的内容;
(2)设计实验方案,探索研究;
(3)得出实验结论,归纳总结规律。
4.问题讨论的内容
(1)交流探索性实验共同的疑点;
(2)针对焦点内容,围绕热点内容进行讨论;
(3)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4)按照想象规律鼓励求异创新。
5.教师点拨的方法
比喻点拨;
类比点拨;
提高点拨;
再实验点拨。
二、优化教学目的、任务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和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强化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例如,高三有关平衡内容的综合复习教学,教师在分析归纳教材的基础上,建构教学目标时,首先思考的不应该是知识的梳理,归纳再现,应确立的核心教学目标影视知识拓展、思维的启迪等方面,可出一些与其他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实践探索。如让学生(1)用PH计测定0.2mol/LCuSO4溶液的PH值。(2)将足量Mg条投入5ml0.2mol/LCuSO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当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先产生的蓝色沉淀,后又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理论探索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和选修课中学到得溶度积规则解释兰色沉淀消失和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互相争辩以形成对问题的共识,并写出实验中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的探索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理解,也是对所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事让学生处于发现化学事实的地位合伙的心理体验,在实施创新行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优化知识教学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标导学,打准主体参与教学的支撑点。教学目标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适时释放目标,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激趣、设疑,充分调动主体的参与意识,打准参与教学活动的支撑点。在宏观上,根据学科大纲、教材的具体要求,学生“双基”、智力、非智力的发展水平,本着突破中间抓住两头、激活全体的原则,对教材作部分整合,从宏观上制定具体的、有系统性的、有序的、前后衔接的、上下一贯的单元形成性教学目标、章终结性教学目标、总复习教学目标网络、平行配备达标测试题,为教师进行整体学科教学,提供优化调控的理论依据,也为主体从宏观上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找到了准绳。在微观上确定课时的三级目标:先行目标为一级目标,即新课必备的预备知识、技能;达成目标是二能目标,即课堂主攻解决目标;发展目标是三级目标,是与本课牵连的后续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目标又分成四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又分成上、中、下三个动态层次。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展示,并配合目标的分层测试题及时反馈矫正,把管理机制引入每一节课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实行自我控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心态,激发不同层次的学习欲望,在立足本层次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探索更高一层的学习,把主体的参与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变化设疑,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传统的课堂教学偏向对学生复合思维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 养 ,使学生思维狭隘呆板,即使学会一定的知识,也不能展开和具有创造性,进而影响知识的获取和复合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只有给学生在创造性的天空翱 翔。素质教育更要求在培养复合思维的基础上,突出和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的要求,巧妙设计习题,使学生瞄准未知点,确定自己思维方向,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命题变换,纺织点、线、面、体的立体思维网络,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通过一题多变,促进学生的思维变化; 指导生活实践,促进思维的迁移和创造等。同时,教师适当运用电化教学,拓宽教学时空的维度,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丰富的表象材料,帮助学生完成各种思维形式的转化融合,使之思维具有灵活性、广阔性、指向性和深刻性。合作共学,奠定培养学生成长发展的生长点。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进行合作共学,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手段。合作共学的原则尊重学习的各项权益,承认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情感、能力及健全价格的培养。情感是向学生渗透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促进能力提高的“催化剂,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是进行合作共学的前提基础。这就要求教育从思想上把学生视为独立、平等、合作的位置上,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探索的创新情境。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在重视师生间信息流通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层次学生间信息的纵横交流,构成整个课堂教学的立体住处交流网络。课堂教学中,集中授课的效率要高效,注重师生间思维、情感的共振。讲要精,要归纳知识、揭示规律、点拨思路、揭示解法。既体现系统性、深刻性、又体现启发性、层次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分组讲座共学,打破授课班级的常规座次,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单元,采取不同的仅次排列。强化合作意识、智力互补,情感磨合和友爱精神。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教共学中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勇于探索,组内、组外既合作又竞争。在主动的共学中,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在合作共学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的体验,又会促使他们向知识广博、善于变通、个性凸显敢为人先的创新型人才迈进。
五、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运用对比。1.概念对比
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原子、氧化和还原、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等,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准确而深刻理解。
2.元素性质比较
如比较三种酸(Hcl、H2SO4、HNO3)、二种碱(NaOH、Ca(0H)2、C02、和CO、碳的几种单质、H2和O2、空气
和水等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观察异同。
3.计算对比
通过对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进行对比,可区分理解二 个概念的含义,找出二者的联系。
4.实验对比
如将H2、02、CO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对照比较,掌握它们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装置的特点,所用药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归纳出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运用联想
1.抓住事物特征去联想
如氧化----还原反应,抓住得氧、失氧这一特征,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抓住有无新物质生成去区分。
2.从实验意境去联想
如复习H2(或C或CO)还原CuO时,联想到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生成物等。这样记住了H2、C、CO三种不同还原剂还原CuO的反应了。
3.如由 H2的用途,可填充探空气球、冶炼金属、制盐酸等联想到H2的性质,如密度小,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反应等。
4.网络联想法
如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纵向联想,掌握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的转变关系;横向联想,掌握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和盐的变化关系。
六、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对实践形态存在的研究具体表现在“教育研究能够转化和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它激发了教育实践者的变革意识和变革欲望;它改变了教育实践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更科学更有效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改变教育生活与教育存在。”
七、打开化学教学天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到生活中学习探索。开启化学之门,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进入化学之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密切相关。常规性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提高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这些技术的革新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在开发新能源中,化学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如核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都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1. 实用的新能源——电池。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是我国首创的,可用作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还有特种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为材料制成的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种电池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它没有污染,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电力总耗量的20%~30%将由太阳能电池提供。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的氢氧燃烧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电池总反应:2H2+O2==2H2O电子手表之所以能昼夜走动,袖珍电子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显示数字等都靠的是微型电池。电子手表用的是银锌电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g2O+2Zn ===== Ag + 2ZnO,银-锌电池安装在电子手表中可以使用长达两年之久。1958年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在瑞典植入成功,植入人体内,使用寿命长达10年之久。这种能源起搏器的安装寿命最长、可靠性最高的是锂-碘电池。未来的能源——水中取“火”。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地热、氢燃料和核能等,其中氢气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燃料,而氢气来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H2O ==== H2↑+O2↑,可用光化学法、生物方法或太阳能直接将海水转变为氢气。一旦水真正成为制氢的原料,人类又获得一种经久的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提取的水将成为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廉价能源,汽车、轮船、飞机和各种动力设备都将用氢气作燃料。更有意义的是氢气燃料又与氧气化合成水,如此循环不息,使氢气成为人类永不枯竭的能源。化学之门处处开。1. 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喜欢穿羊毛衫和羊毛外套。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也有不出在羊身上的“羊毛”。这就是在百货商店大量充满毛线柜台色彩特别耀眼的腈纶毛线。腈纶有“合成毛线”之称,它的学名叫聚丙烯腈,它具有羊毛的特点,并且有优于羊毛之初。腈纶是怎样合成的呢?制取腈纶的原料是丙烯腈(CH2===CHCN),丙烯腈可以由电石制造,也可以用石油裂解和炼油废气中的丙烯来制造,丙烯经过氨氧化后,便成了丙烯腈:CH2====CH—CH3 + NH3 +3/2O2 磷钼酸铵 400~500°CCH2====CH—CN +3H2O 丙烯腈通过聚合反应变成聚丙烯腈,然后通过喷丝、纺织便成了腈纶纤维。2 食 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得到受人喜欢的油条。纯碱(NaHCO3)和氢氧化钠(NaOH),这就是做油条的第一个反应:Na2CO3+H2O ==== NaHCO3+NaOH。第二个反应是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气化碳:2NaHCO3=====Na2CO3+H2O+CO2↑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因氢氧化钠是强碱,那是不能吃的,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伸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舒坦了自己的胃。3 住 聚氯乙烯(PVC),你知道它的作用吗?它就是家居中广泛应用的墙壁装饰材料墙纸的化学原料,把它用刮刀均匀地涂在底纸,再经过一定的工序后,印刷和沟底轧花而成。我们用的肥皂盒、梳子、拖鞋、凉鞋、床单、水桶等都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有的比丝绸还要柔软,有的比钢铁还要坚硬。在这些材料的制作中掺入不同量和质的添加剂,以至塑料制品达到人们的预计要求。衣食住行,都有化学。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八研究性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题一:上海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心态的剖析;
课题二: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三:上海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
2.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该课题最终的成果是_________。
“M3型电池和普通性碱性电池性价比的研究”是某校学生摄影协会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研究,为摄影协会选择性价比(可拍摄照片张数与所用电池费用之比)较高的电池提供依据。他们分成A、B两组开展了调查和实验,A小组利用两台相同型号的照相机,分别装上两种电池各4节在暗室中连续拍照,每次都使用闪光灯,直到两种电池都不能使相机闪光为止。B小组用同样装置,在校外不同地方拍摄,有时用闪光灯,有时不用。结果A小组用M3电池拍了293张照片;用普通碱性电池拍了184张照片。B小组用M3碱性电池拍了583张照片;用普通碱性电池拍了364张照片。
1.你认为_____小组实验结果更可靠,原因是他们控制______了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果M3型电池每4节36元,普通碱性电池每4节28元,试参照左下直方图,画出该组的性价比直方图。(略)
2.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还存在的问题是(举出一例)_____,请提出一个与M3型电池有关的新的、有价值的课题名称:_________。
新课程教学优化,使教学鲜活起来。带着理念进课堂,伴随反思出课堂,教师的阵地永远在“焕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并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