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化学氧吧
3785700000033

第33章 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素质

金明春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它的本质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素质,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应进行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学习看作是发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广阔舞台。把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力和创新力成长的肥沃土壤,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总结,有效地整合大家的智慧,达到成果共享。采用互动、相互咨询、反馈等方法,使学习的效果提升。建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循环周期,使学习通向更富有成效、更丰富多彩的途径。

一、使学生把学习力、创新力作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追求不懈的愿望和景象。

学习愿景为我们孕育出无限的创造力。态度决定一切,行为说明一切,细节成败一切。思想观念要创新,思想观念要超越,并打造完美的学习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的思想,管理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才能,管理自己的情感,管理自己的全部。改善心智模式,消除智障,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精业干事,高效学习。提高学习力,提高发展力,提高竞争力。知识提升自我,创新成就未来。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有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喜马拉雅山,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太平洋,如果潜力发挥出来,要多高就会有多高,要多深就会有多深。学会自我激励。学习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转换心智模式,以新的眼界、新的精神、新的力量,在挑战中获得新的能量释放。山在高高不过人头,路再长长不过脚板。坚定只有登上顶峰,才能一览众山小的信念。要学会创新,敢于迎接挑战。学习创造未来,开拓创造辉煌。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自己奋斗的规划师、管理者,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自己事业的设计师、开拓者。不断完善自我,建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有开拓精神的心理环境。

二、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应始终使自己的学习与创新“接轨”,不要消极的“吸纳”,而应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以创新意识进行学习,以学习推动创新意识。

例3: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社每年评选一种在研究上取得突出进展的分子,称为“明星分子”。1992年,一个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被评为明星分子。它在控制人体血压、肠胃、大脑学习等生理活动中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请写出其化学式及名称。

解答:NO 一氧化氮

例4:面对湖水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1)建立拦污坝,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2)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3)湖中种植荷藕、菱、水葫芦,利用植物净化。并回收其叶茎,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方案。

此题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心环境问题,有相当大的作用。

例5:研究发现,我国许多居民喜欢吃的腌制食品,能产生二甲基亚硝胺(CH3)2NNO ,是致癌物质。它有几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几个原子?

解答:有C、H、N、O 4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11个原子。

三、在学习化学史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氢气的发现、一些化学原理的建立与发展,一些元素的发现等,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感悟科学家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真理的创新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滋养创新品质。

四、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为创新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创新教育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切实的机会。

例如,清洗热水瓶水垢、清楚锈迹等,鉴定:采集大理石或水垢贝壳等,用稀HCl来鉴定。开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的调查及论谈。制化学工艺品、大理石板刻字、铁皮镀铜花、制“宝石”、晴雨画、透明树叶书签。例如;某电镀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中,含有有毒的铜离子,欲回收铜,并降低其酸性,可以加入什么物质呢?

五、利用化学试验,提升学生创新水平。

开发试验过程的探索、设计实验、尝试创造性实验,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关键的措施。如:工业三废的回收利用、装置的改造、实验过程的改善、设计新实验操作,是创新品质的培养、训练的较好的方式。

例1:新买的铝锅,烧水时水浸到的地方会变黑,说明水中含有()A钾盐B钠盐C钙盐D铁

解答:从其反应以及一些物理性质上,可以判断应选D

例2现有白纸,(A)10%NaOH溶液。(B)5%HCl溶液(C)5%紫色石蕊试液,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盐酸画上花,再蘸烧碱溶液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石蕊试液向纸上喷洒即可,请你描绘现象,并说出其原理

六、在社会第1章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关注中,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与关心社会生活的品质。

例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发电厂时,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它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从而使发电厂设备短路而引起停电。石墨纤维使设备短路的原因是什么?北约部队准备使用的还有一种“油气炸弹”,它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躲在防护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解答:(1)石墨可以导电。

(2)可燃性气体爆炸消耗氧气,从而使工事里造成缺氧。

例2:甘甜清澈的长江源头流至入海口,水下能见度在某一阶段曾不足10厘米,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1)工业废水(2)生活废水(3)泥沙(4)雨水。你认为正确的是:( )

A.(1)(2)      B.(2)(3)

C.(1)(2)(3)  D.(1)(2)(3)(4)

解答: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泥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所说以应该选答案C。

例4: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炼油厂,引起周边地区普降酸雨,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  A 氧气    B 二氧化硫  C氮气   D一氧化碳

解答: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应选B

例5:某市3名学生误入废弃的防空洞,造成伤亡事故。该事件提醒我们:进入洞穴前需进行——————的实验,当证明洞内缺氧时,应携带——————进入洞穴。

解答:在进入洞穴前,应检验洞内是否缺氧,确认洞内缺氧时,应携带供养设备。

六、课堂教学改革,为创新教育夯实创新教育基地。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思想和情感冲动,鼓励学生用非平常方式观察、思考、理解事物,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大力实施开放式教学、研究式学习、探究式教学,倡导一种主动、鲜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依据教材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探索与纵向探索。横向探索也为发散探索,其探索方向不具有确定性,因而思维是发散的、是多方向性的。从出发点沿某一方向是否能达到目标具有或然性。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小与他的思路是否宽阔、灵活,是否能把已知知识、方法变通运用,广泛迁移到新情景中去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的创新素质至关重要。纵向探索是指探索具有目标确定、方向确定从出发点到达目标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设置一个通道,但是,要让学生自己走向目的地。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完备的知识作基础,而有意识地训练至关重要。我们应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创新智能,保持高昂的创新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二十一世纪这一创新世纪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