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3785300000055

第55章 顺德市体制创新取得根本性突破(4)

他们认为,企业资不抵债是暂时现象,不能实行破产,因为这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国家对企业和职工要负责任。

在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有3种形式:即失业救济保障、退休养老保障和职工医疗保障。(1)关于失业保障。保加利亚按照《劳动法》,设立了失业保障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由雇主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7%提供。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标准是失业前6个月平均工资的60%~100%,相当于全国最低收入的90%~100%。获得失业救济金的期限取决于失业者工龄的长短,一般是6个月到1年。罗马尼亚设立的失业救济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交工资总额的5%,职工个人交1%。失业者一般可获得9个月失业前最后3个月平均工资的50%~60%的救济金。企业安置就业贷款时,其利息可低于银行利率的50%。失业者投资开办经济实体,可得到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两年内免交所得税。另外,两国还进行有计划的就业培训。(2)关于养老保障。保加利亚的养老保障基金是由企业工资总额的30%建立起来的。职工退休金的月标准是职工后15年工龄中连续3年最高工资收入平均值的50%,并按通货膨胀率逐步增加。罗马尼亚养老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按工资总额的25%提交,同时,劳动保障部门每月要支付530万列弗作为增加退休费用。此外,退休人员还可得到卫生部提供的义务性补助和其他方面的优待。(3)关于医疗保障。

在保加利亚,医疗保障也叫生命保障,是专门为病者建立的一项保障事业。医疗保险基金由国家预算解决,病人可以享受免费治疗。目前根据《健康保护法》,他们正在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制。罗马尼亚的情况是,国家给病人报销75%的医药费,另外25%由职工自己支付。

三、考察归来的启示

我国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而不是要推翻和否定社会主义。因此,我国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必须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方针。这一点,与保、罗及东欧其他国家所进行的经济转轨和企业改革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但是,我们通过对两国的考察发现,他们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经济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等中的一些做法和所取得的一些好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对我国加快改革特别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启示之一:必须始终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努力把国有经济搞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企业转制,但在国民经济的战略性部门和特殊企业及产品方面,他们是坚持国有制而禁止私有化的。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不动摇。

特别是银行、铁路、民航、公路、邮政、电讯、军工、航空、重要装备、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尖端性电子工业等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和重要行业,更应掌握在国家手里和让国有经济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改革开放17年来,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不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也应看到,国有企业的整体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不是由于所有制问题,而是由于企业的机制问题、外部环境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只要我们认清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改革,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逐步加以解决的。

启示之二: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对国有小企业要尽快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放开搞活。保、罗两国推行私有化,目前主要是在国有小企业(包括商业)中进行的。因为小企业对它们来说,风险小,震动不大,容易操作。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和主体的,对大量的国有小企业,我们不能靠改变其所有制性质来深化改革。但是,我们应从转换其经营机制着手,主要采取各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对小企业实行放开搞活。大量的小企业资产比重不大,但职工比重不小,搞活小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认为,可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探索。在管辖方面,有的可下放给区、街、市、县;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资产评估,在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的情况下,有的可直接下放或通过个人集体人股转归集体所有;也有一部分可出售归私人所有或转为独资企业。当然,变为私人所有的应该是少数,在经营方面,有的可实行联合或兼并,有的可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有的可实行租赁或民营,有的可实行转产或破产,有的可实行拍卖和出售。从各地的实践看,采取这些方式积极性高、见效快。需要说明的是,把部分国有小企业变为集体所有,这既坚持了公有制原则,又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小部分企业私有以后必须要接受国家的政策指导、宏观管理和法律约束。如果把这部分企业救活了,它不仅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相反,它对国家和社会都是十分有利的。

启示之三:在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强化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保、罗在经济转轨的初期,实行一切由市场调节,放松国家的宏观调控,使经济陷入困境。后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经济逐步得到复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市场决定产品价格的机制,从而把企业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企分开,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强化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尤为重要。否则,经济生活和企业竞争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状态。目前,加强宏观调控,主要是强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调控能力,加快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提高财政收入的汲取能力,尽快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税收体制,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转变政府职能,根本改变政府管理国有经济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启示之四:安置和分流好富余人员,扩大就业门路,控制和降低失业率,促进社会的基本稳定。目前,我国富余人员再就业和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资料,1995年,富余人员和失业率又有所上升。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改革的深化。对此,应调动职工、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的积极性,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国家要把减少企业富余人员纳入宏观调控的总盘子,认真处理好经济增长、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保持投资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要保持适度的就业率和适度的富余率,避免因宏观调控不当而出现大量的富余职工和失业人员。二是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控制富余人员规模和促进再就业的具体方案,把每年的富余人员比例稳定在一定的指标之内。三是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走向劳动力市场。四是鼓励职工技能培训,转岗培训,支持职工自己创业、自谋职业。五是进一步发展非国有经济,让这些部门广泛吸收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六是鼓励企业创办第三产业,尽可能在内部安置和消化富余职工。七是促进企业兼并,鼓励兼并企业接收被兼并企业职工。八是采取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恢复生产,稳定职工队伍。另外,对于破产企业的职工,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妥善分流与安置。

启示之五:把配套改革的重点放到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上来。为了推动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配套改革特别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不仅在制度建设上滞后,更严重的是在管理方面从上到下都存在着十分混乱的局面。因此,除了加快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改革外,当务之急,首先应尽快推动其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这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国家社会保障部门,建立不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社会保障基金经办机构和监督组织。

启示之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法律法规。为了保证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一是抓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和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法律;二是把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三是适时修改、废止与企业改革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四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