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3785300000047

第47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终结(3)

为了贯彻《条例》,保证企业自主权的全面落实,大部分省市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动手,把还权于企业当作改革的中心工作。一些省市把它作为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来抓,并以“省长令”或“政府令”发布了实施办法;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清理了大量与《条例》相抵触的文件,据对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10个省份的不完全统计,共清理文件17万份;一些省市还实行了企业脱离“婆婆”的无主管部门的改革试点,全国有26个省市全部取消了指令性招工计划;许多省市成立了落实《条例》的监督机构,并制定了有关地方法规,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重点对政府综合部门进行检查,对各种截留和侵犯企业自主权的行为进行认真查处。同时,结合贯彻《条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新探索。一是积极稳妥地进行股份制试点,把股份制改造的着眼点放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高度上来。沈阳、宁波、武汉等城市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重点选择优势产业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天津市对22家股份制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实行了正确引导,使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迅速好转。

二是企业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各地在落实企业自主权的同时,促使企业苦练“内功”,改革内部人事劳动工资制度,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沈阳市1.5万家企业150万职工告别了沿袭几十年的“八级工资制”,实行了50多种不同形式的新的工资制度,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吸引外资,实行“嫁接”,把一批企业特别是一批老企业带入市场。宁波市在一季度就“嫁接”老企业125户,比1992年同期增加两倍以上。同时推出一批企业仿照“三资”企业的运行机制,按照国际惯例的管理方法进行试点,把企业推向市场。武汉市进行这类试点的企业多达150家。

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新举措,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四大后,理顺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改革被普遍重视,对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并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动作。一个关于理顺和管理国有资产的法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即将出台,各个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和经营公司开始建立或准备建立。此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举措。

(1)扩大了股份制的试点范围。除上海、深圳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都分配了一定的股票发行额度,还选择9家企业到香港发行股票,并且已有两家(上海石化总厂和青岛啤酒厂)经国家批准正式上市。目前,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3800家,其中社会募集公司约160家,定向募集公司约1800家,这些股份制企业都逐步走向规范化。其余为有限责任公司和未纳入规范化试点的股份制企业。凡是规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都进行了资产评估,明确了产权关系,强化了企业的资产经营责任制。

(2)产权交易市场迅速兴起,日趋活跃。目前,全国已有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福建、四川、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的25个城市建立或正在筹建产权交易市场。河南省已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和闲置资产调剂市场20多个,最近,这些市场已促成企业兼并200多对,盘活资产3亿多元,组织资产拍卖活动20多次,调剂各类资产近2亿元,产权交易业务已扩展到20多个省市,与全国160多个产权交易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

(3)“国有民营”、“公有私营”等经营方式在小型企业中开始推行,势头看好。1993年头几个月,在北京、福建、黑龙江、甘肃、湖南、武汉等10多省市的“国有民营”和“公有私营”的改革已形成气候。黑龙江省已有3000多户中小企业进行了“国有民营”改造,有近300户国有小企业实行了“民有民营”试点;北京市7000家商业企业将在10月前全部转变为“国有民营”,目前已有半数企业完成了这一转变,实行了新的机制。

(4)产权转让、企业兼并、企业破产和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福建省泉州市把所有(41家)国有企业在一季度全部实行外资“嫁接”、合股经营。湖南省岳阳市两家中型国有企业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香港显达龙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为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吉林省到4月末止,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8%和12.46%。安徽省芜湖市等地建立了私营工业区。同时,各地在企业集团、实行企业兼并和推动企业破产等方面也有新动作,进一步优化了人员结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

三、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迈出重要一步

在1993年的全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部委行署由原来的42个减至41个,直属和办事机构由原来的44个减至18个,共减少27个,人员减少20%。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一些部门的职能也作了必要的调整。地方各级机构人员精简比例为25%。目前,中央、******的机构改革全面推开,进展顺利,可望在年底前完成。在****十四大的精神鼓舞下,我国以县乡级为重点的地方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步子大、收效好。目前,试点范围已逐步扩大到全国约1/5的县份,部分省市的县乡机构改革工作正全面铺开。省地市级机构改革也开始试点。全国地方机构改革试点——内蒙古,目前已进行机构改革的旗县达86个,占自治区旗县总数的86%;共撤并党政群机构1559个,机构精简幅度为41%以上;共分流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0万多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6200多个。

四、价格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

(1)价格改革出现新局面。目前,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的价格机制已初步建立。1993年上半年,全国90%以上的省市1300多个县放开了几十年未动的粮油价格,同时,国家对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采取调放结合的方针,先后放开了钢铁产品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对部分重油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整,还决定从下半年起,调整电力和铁路货运价格。从品种定价看,目前,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只有25种,约占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20%,国家定价的农产品只剩6种,约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5%,国家定价的工业消费品只剩2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已不足10%。

(2)随着新旧体制的转轨,市场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商品市场看,全国集贸市场已发展到近8万个,年成交额达3530亿元,相当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4;各类批发市场已超过3000个,包括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等纵横交错的商品市场网络初步形成。5月份,全国最大的大庆石油市场正式开业;天津市继1992年建立钢材炉料、石化、煤炭等大型交易市场之后,1993年又先后新建了化工物资、纺织原材料、汽车及配件等交易市场。另外,要素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若干长期投资市场、短期融资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全国的劳务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信息市场等开始普遍发展,并且发育和运行状况良好。

五、率先建立新体制的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展开

目前,全国有重庆、鞍山、常州、泉州、烟台、延吉、唐山、铜陵8个城市,已被国家体改委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5月底,国家体改委在鞍山市召开了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方针、任务和步骤,并要求其指导思想转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上来,在全国率先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鞍山市已制定出台了综合改革的总体方案和10个配套性实施方案,迈出了走向新体制的第一步,争取在1997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福建、陕西等省市,也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和探索如何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和途径。

六、城镇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进一步崛起

(1)在积极发展股份公司的同时,城镇股份合作制企业也有了迅速发展。据对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等6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6月底止,城镇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发展到5000余家,并明确提出要把推进股份合作制作为改革和发展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还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规定。国家体改委拟定的《城镇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规定》正准备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