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驾驭你的谈吐
3782400000053

第53章 成功的演讲方略(5)

②视演说内容决定语速。当你讲述一些热情、紧急、赞美、愤怒、兴奋之类的内容时,或叙述那种无法控制的感情及进入精神高潮时,不能慢慢腾腾,要快些。而表述一些平板、悲伤、庄重、思考、劝慰之类的内容时,讲述一些需要听众特别注意之事时,讲述有关数字、人名、地名或容易引起疑问的内容时,为了使听众听清、记忆和思考,要将语速放慢些。

③依场地情况决定语速。在场地较大的地方演讲速度可慢点,场合较小的地方语速可快点;听众情绪受到干扰时慢点,情绪旺盛时快点。

(4)引用权威人士的话

无论演讲者阐发的观点多么的标新立异或超常脱俗,其实都是或多或少地被历史上的名家论述过的。名家的话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名家所具有的影响力也是恒久存在的。演讲者应抓住听众内心深处的从上心理,恰当地引用名家权威的论述,让它们服务于自己理论观点的论证,加强演讲的说服力。

例如:

如何培养沉默性与坚定性呢?我以为必须“知道限制自己”(黑格尔),“哪怕对自己的一次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假如你的孩子仅仅受到实现自己愿望的训练,而没有受到放弃和克制自己某种愿望的训练,他是不会有巨大的意志的。没有制动器就不会有汽车。”我是十分欣赏这句名言的。没有制动器,汽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随时都会堕入死亡的深渊。马卡连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阐述“克制”的重要性的。人若没有“制动器”,后果也一样。学校是育人成才的地方,学校也必须安装“制动器”。只有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制动器”,自觉接受限制,你们才会获得真正成才的自由。

这篇论述“青少年要有扎实的心理素质”的演讲中,先后引用了黑格尔、高尔基、马卡连柯等三位名家的言论,用来阐述培养沉默性与坚定性的方法。演讲者的观点就是从这三位名家的言论中抽取出来的,既对已有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又使自己的观点因为名家的言论而增加了说服的力量。

(5)引用具体事例

事实胜于雄辩,引用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观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演讲者引用的事例越具体、越全面,对于理论观点的证明就越有力,理论观点本身也就越能够说服听众。

例如:

“嘴上无毛”就一定“办事不牢”吗?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军事活动家,恰恰都是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建立起了了不起的功业的。曾经统率大军席卷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从巴黎军事学院毕业时不过是炮兵少尉;法国大革命时参加革命军,1873年率部在土枪战役中击溃保皇复辟势力被晋升为少将时才24岁;统兵攻打意大利,不到30岁即当了东线和南线的指挥官,独当一面,任国防部长时才40岁。在美国军队里,许多老帅,多数不也是在二三十岁时就当了师长、军长、军团长以至方面军总指挥了吗?可见“嘴上无毛”与“办事不牢”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关键是有才与无才。套用一句古话来说:“有才不在年高,无知空活百岁。”

在这篇演讲中,演讲者为了论证“嘴上无毛未必办事不牢”这样一个观点,先后引用了拿破仑少年有为的事例,以确凿而充分的事实证明了年龄与才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听众很有说服力。

(6)分析事情发展结果的利与弊

在很多情况下,表面化的事实并不能作为正确结论的依据,而人们恰恰容易被这些表面化的事实所迷惑,从而轻率地做出判断。演讲者应当善于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用结果的利与弊来说服听众,使他们最终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例如:

在美国,当初刚推广核电站时,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一些专家认为建核电站是最廉价而安全的发电方法。另一些专家则坚决反对,认为一旦出事故会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而社会上很多民众一听到“核”就联想到那可怕的“蘑菇状云”和核辐射,很自然地站在反对派的行列中。面对这一情况,主建派调整了方法,决定不在理论上纠缠,而用简单的数字说明问题。他们说,在美国几十年的核能发电实验史上,从未出现过事故。即使今后出现“万一”造成死亡,也比用其他发电方式致死的人少得多。据福特财团的研究,假定某核电厂每100年发生一次重大事故,可能当场会有1万人死亡,随后有1.5万人丧生;但比在同样时间燃煤发电所造成的死亡(包括煤矿及运煤事故)要少。在美国,平均每年有140万人因煤矿意外事故丧生。如此换算一下,用原子能发1000亿瓦特的电只牺牲两名采铀矿工,而用燃煤发电要牺牲的煤矿工人则是179人。只因为煤矿事故比较常见,地点、时间又比较分散,所以人们不会产生恐惧心理。通过这些对比,说明原子能发电大大优于燃煤发电。于是大多数公众又转而赞成建站。主建派最终获得胜利,核电站也就在美国和全世界风行起来。

这是一篇向听众论述发展核电站的价值与前途的演讲。针对社会上的民众对于“核”的浅层理解和偏见,演讲者把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加以比较,估算核能发电可能带来的效益和损失,把这个结果和燃煤发电加以权衡,结果得出了核能发电更为优越的结论。这样的论证方法更容易使听众接受自己的论点。

(7)驳斥对方观点的谬误性

在驳论性文章中,驳斥对方的论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演讲。演讲者首先应当了解对方的观点,进而分析其观点产生的事实或理论方面的依据,以正确的立场来分析其依据的谬误性,从而驳斥对方的观点。不破不立,立在其中,这样演讲者自己的观点也就以令人信服的理由成立了。

例如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退时,要做学问来不及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亟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小时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小时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在这篇告诫学子们“不要抛弃学问”的演讲中,先是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并加以说明论证,然后他又引用了某些反对者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与驳斥,指出了“时间”和“条件”问题其实都是偷懒者自己找的借口,而做学问确实是一辈子的事。有力的反面批驳更强化了正面观点的正确性,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很有说服力。

即兴演讲应用

最伟大的政治家最有人性,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卡耐基语录)

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艺术家不象美人肩自然。艺术家的感动,在于挖掘出隐藏的自然外衣之下的真实。(卡耐基语录)

即兴演讲的最大特点是演讲者在演讲中善于根据临场遇到的各种情况,对演讲内容作恰当的处理,谋求与听众形成共鸣。(卡耐基语录)

(1)政治演讲应用

政治演讲术,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通过论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对公众产生政治导向作用,启示和动员群众为某种政治目标而行动起来。

德摩西尼30岁时,在公民大会发表第一篇重要演讲《论海军的实力》,主张雅典人建设海上力量,以对抗波斯的威胁,成为雅典民主派的领袖。

当马其顿国王腓力强占雅典的领地,边侵略边和谈时,德摩西尼发表了第一篇《反腓力辞》的演讲,致使腓力畏惧他的雄辩,避免与他舌战,而与雅典的另一个代表埃斯基涅斯协商。德摩西尼斥责埃斯基涅斯受贿媚敌,发表了《论和平》的演讲,获得公众赞同。

此后,又针对腓力的无理要求,陆续发表了《第二篇反腓力辞》和《第三篇反腓力辞》的演讲,同时到各方游说,寻求盟友,组织了广泛的城邦同盟。

公元前330年,由于德摩西尼对国家立有大功,雅典决定授予他金冠。埃斯基涅斯等人反对,德摩西尼发表了《金冠辞》的演讲作为答辩。这篇演讲,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雄辩艺术杰作之一。德摩西尼后来赢得绝对多数的支持。

从德摩西尼的演讲经历和政治生涯中,可以看出,政治演讲在古希腊公众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运用政治演讲,需注意以下要点:

①政治演讲具有鲜明的政党意志、阶级属性,而且常常有强烈的战斗性。

②运用政治演讲,可以点燃正义的火花,焕发隽永的才智。

③运用政治演讲,要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鲜明的演讲题旨。避免空泛、牢骚或口号,使人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其证据要充实,逻辑要严密,以便使听众信服,无懈可击。同时,还要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以激发听众的热烈的情绪,使他们同情或愤慨,鼓动他们为某一个政治目标而参与、而斗争。

(2)学术演讲应用

学术演讲,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以科学的内容,系统的知识,精深独到的见解,通俗易懂而又生动的语言传播科学文化。

运用学术演讲,要善于把演讲的宗旨托出,阐明学术的、科学的哲理。

法国著名的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丹纳,曾讲学于英、法各个大学,他在美术院校讲授的《艺术哲学》,在艺术史和艺术美学方面,影响着整个学术界。他的讲稿积累了八大本,是他数十年从事研究的成果。在他的学术演讲中,有一篇的开头是这样的:

“诸位先生:

“我开始讲课的时候,先向你们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注意力集中;第二是你们的好意——这都是我极需要的。你们接待我的盛意使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要求。我为此预先向你们致以热烈的诚恳的谢意。

“今天我预备讲的题目是艺术史,主要是意大利绘画史。未入正文以前,我想先说明我讲课的方法和旨趣。”

接着,他开始讲“艺术的本质”:

“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

“第一步毫不困难。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

“下面要说到第二步,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它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现在要走第三步了。这个艺术家庭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和它一致的社会。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