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驾驭你的谈吐
3782400000044

第44章 必备的语言技巧(4)

上述两例的幽默点都出现在双关语的表层组合上。例一中,由于“礼帽”与“礼貌”的谐音双关,构成了互不相同的两层意义。营业员舍弃那隐藏在深层的“礼貌”之意,故意在表层上将对方的思维活动导向“礼帽”之义,造成一种不满情绪遽然化解的笑,避免了顾客与营业员的争吵。例二中,“甜蜜的事业”是语意双关,“甜蜜”本指糖和蜜的味道,其转义是幸福、愉快、舒适的意思。那位经理的讲话,看似是利用其表层意义——点明是哪个柜台,即店内经营糖果的柜台,实质是委婉地批评了该柜台中那些利用工作之便,不掏个人腰包,公私不分,想吃就抓,把糖果柜台工作看成是享口福的“事业”的人,让这些职工在笑声中反省自己。这种非说教性的批评。不至于太伤职工的自尊心,因此,容易让人接受。

(3)打开天窗说亮话

有些时候,有的人偏偏不识抬举,你赏他脸,他非要踩着脸上天;也有的人顽冥不化,或悟性太低,对某个事理说千道万他就是不开窍;也有的人不通情理,看问题偏颇短见,你不用尖刻有力的话点明事理,他就是不认账。

遇到以上这些情况,你就应该把话说重些才好。那么怎样把话说重些呢?

①一针见血法。对一些执迷不悟、麻木不仁者,一针见血指出其错误,促其猛醒觉悟。

有一位中学生,自以为看破红尘,认为世人都是虚伪的,并多次在作文与言行中流露出走的想法。有次不顾劝阻,真的出走了。班主任知道后,立即骑车追寻,好不容易找到他。回校后,班主任针对这位学生存在的糊涂认识,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错误:“你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成分,可是,你临走时给我写信,说明你对老师的爱是真实的;你信中说要我多送几个同学升学,这也说明你对我们班的爱是真实的;你对父母、姐姐的爱也是真实的。在你身上存在着这么多真实的成分,难道别人就会是虚伪的吗?”

老师的话直接刺痛了他的错误,在他心中引起了强烈震动,他悔悟地垂下了头。

一针见血,直来直去,弄不好会伤对方的自尊心。所以使用时要分析情况,看准场合,争取做得恰到好处。

②反唇相讥法。人们有时会在某些交际场合受到某种侮辱,侮辱的语言对被侮辱者来说,自然是沉甸甸的。在这种时候,你也必须用沉甸甸的,有分量的话义正辞严地进行反击,切不可用轻描淡写的方式作应声虫状,那样,别人会瞧不起你,认为你无能或者理屈。如果把反击的话说重些,别人不但会理解你,也会把你做人和做事的形象看得更真。

在巴黎的一次联合国大会上,菲律宾著名外交家罗慕洛,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激辩。由于罗慕洛在发言中讥讽维辛斯基的建议是“开玩笑”,而惹恼了维辛斯基,他非常轻蔑地对罗慕洛说:“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

罗慕洛的确是个矮个子,穿着鞋也只有1.63米。但正是这个矮个子,做了许多高个子都无可企及的、具有轰动效应的事情。

这时,他感到自己的国格人格受到污辱,决定同前苏联外长针尖对麦芒地斗争。

维辛斯基刚把话讲完,他就跳起来告诉联大代表说:“维辛斯基对我的形容是正确的。”接着话锋一转:“此时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的行为检点些,是矮子的责任!”

在庄重的国际会议上,利用别人的生理缺陷进行人身攻击,是十分不理智的,既无理,又失礼。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竟在联合国大会上称罗慕洛“小国家的小人”,这是对其人格乃至国格的极不尊重。因此,罗慕洛必须予以反击,他从相反的生理条件、性格特征和自身角度立论反唇相讥,要“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的行为检点些”,打击了维辛斯基的嚣张气焰,义正辞严,有理有节。

③深中肯絮法。所谓深中肯絮法,就是要把话说到关键处,说到点子上。要知道击中要害的话,总是动人心弦的,只有说到点子上,击中要害,对方才会感受到说话的分量,才会对你说的话有所警醒。

说话如果不说到要害,就无法拨动对方内心深处最关心、最敏感的那根心弦,就无法使其动心、动容,改变主意,幡然醒悟。

掌握遣词用句的技巧

对于那种故意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否定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涵义的做法,则另当别论,那是故意造成词语的歧义,以达到某种目的,属词语歧义法诡辩。(卡耐基语录)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语词与概念的关系也复杂起来,出现一义多词。如果不注意语词的这些变化,就要闹笑话。(卡耐基语录)

(1)空穴来风语句障眼

辩论在论辩阶段,双方都有责任为自己的观点提出与论题相关的论据,使辩论得以正常进行。而语句障眼法则是诡辩者利用种种语句,试图摆脱举证论据的责任,诱使对方相信自己没有证据的观点的正确性。

用包含自明之意的语句强调辩者的观点是某种自明之理,不容争议。常用的做法是在自己主张的观点前面或后面加上诸如:

“再清楚不过的是……”

“众所周知……”

“人所共知……”

“头脑清楚的人不会怀疑……”

“无需解释的是……”

这些语句有一种暗示,谁怀疑其观点,谁让其举出证据作进一步解释,谁便愚蠢之极。见到这些语句,对方不得不望而却步。实际上,这些语句很可能是一种障眼法,是诡辩者靠其掩盖其论点虚弱的烟幕,防止对方进一步追击的盾牌,靠这类的烟幕和盾牌的掩盖可轻而易举地停止对方对自己观点的怀疑,进而接受其论点。这类语句可统称自明表达式。

自明表达式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自我担保式。运用诸如:

“我可以向您保证……”

“请绝对相信我……”

“我确信……”

“我坚信……”

“没有理由不相信……”

“我以人格担保……”

这些语句,说明自己完全可以担保观点的正确性。靠这种方式,诡辩者把举证论据的责任推卸掉,或变相把自己的道德品行、人性、誓言等变成论证的证据。实际上这些保证、誓言与要证明的论题根本无关。但用上了这些语句,无形中给对方施加了压力,不敢轻易提出疑点和反驳。

②“本质”推卸式。是回避举证论据的另一种手法。例如:下面的句式属这种封闭式形式:

“从根本上说,法国人是很偏狭的。”

“现在的年轻人很懒。”

“妇女有占有的天性。”

在此种类型中,诡辩者避免使用量词,而用所有、有些、大部分等词对句子进行限定,同时又常常加上一些没有确定指向的、不固定的“本质式的”修辞手段,如“真正地”、“从根本上说”、“从性质上说”、“从实质上说”之类的词,使语言或句子表达的论点与内容没有明确的限定。什么时候论点才算完全被维护,让人弄不清楚;何时算否定了论点,搞不明白;需要多少例证才能有效,让人无法确定。

比如,讨论中对方如果提出几个显示妇女并没有什么占有欲的例子,以反驳“妇女有占有的天性”,但仔细一分析,反驳是无力的,因例证和论题没有关系,论题没有数量词,即没有明确是指所有妇女还是大部分,所以用数量去反驳是无效的。辩者运用这种方式还可以有目的地给论点设置一道防止批评的防线,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诡辩是一种更具理论伪装的狡辩,我们要注意识别。

(2)善于遣词巧用歧义

语词是人们说话中的声音,书写中的文字,是概念的物质载体,而概念则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最初,语词和概念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语词与概念的关系也复杂起来。出现一义多词,如旅店就有宾馆、招待所、旅社、饭店、大车店、驿站等词表述;出现一词多义,如“花”与不同的词构成的词组中有不同涵义:“花朵”、“花色”、“花枝招展”、“花俏”等;同一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如“算了”是指算过了呢?还是不予追究了呢?要据语境而定。如果不注意语词的这些变化,就要闹笑话。

前几年有一个科技代表团访问美国。有一天,一位华裔老科学家来到代表团驻地看望老朋友。有位团员向老科学家问候说:“您爱人身体好吗?”老华裔听后,满脸不悦,气氛很尴尬。还是精通美国文化的副团长补充一句:“啊,我们是问你太太身体好吗?”对方这才恢复常态,并说:“我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今天我儿子也在场,你们竟问起我的情人来了。”

原来,我们说的爱人指丈夫或妻子,而美国的爱人仅指“情人”,不具妻子之意。问候者不知“爱人”一词的涵义在中、美二国有天壤之别。不知者不怪,这只能算不懂词语的多义性而造成失误。

对于那种故意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否定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涵义的做法,则另当别论,那是故意造成词语的歧义,以达到某种目的,属词语歧义法诡辩。如有师徒对话:

师傅:你怎么上班看书?

徒弟:我看的是杂志。

师傅:杂志也是八小时之外看的。

徒弟:对,我看的就是《八小时之外》。

师傅无言以对。

徒弟在这里就是运用词语多义法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诡辩。第一步用看杂志否定是看书,书的广义包含杂志,但徒弟用看“杂志”否定是看书。第二步,师傅说的“八小时之外”在这一语境下指闲暇时间,徒弟的回答变换了语境,《八小时之外》是杂志名称。

还有这样一个推论: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以死刑。显然,其结论是极端荒谬的。它利用了词语歧义法,故意违背了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有不同的涵义的规则。“有意杀人者”在二个前提中有不同的涵义。“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中的“有意”是指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犯罪,“杀人”是杀无辜的人。“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中的“有意”是根据有程序的法律判决,代表大众的意愿,奉命进行,“杀人”是杀犯了当杀之罪的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