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驾驭你的谈吐
3782400000036

第36章 巧妙的控制批评(1)

证实他人的错误而又令他信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和要敌人放弃抵抗一样困难。因为敌人在挫败后会提高警觉,准备另一次的战斗。(卡耐基语录)

人的性格如同树,而他人的评判就是影子,影子只是我们予人的印象,但是树却是我们的本质。(卡耐基语录)

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卡耐基语录)

供给人们的甜食已经够了,他们的胃因此得了病,这就需要苦口的良药和逆耳的忠言。(卡耐基语录)

批评四要素

人们的本性是这样的,所有的人对于别人的事都较自己的事观察和判断得更清楚。在批评别人之前,能够设身处地,审度其原委,便可以获得其谅解。(卡耐基语录)

要摆脱“说”还是“不说”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需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批评是交际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表达方式。要考虑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复杂因素,其宗旨是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力求不伤害对方。(卡耐基语录)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双方产生矛盾的各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卡耐基语录)

(1)注重批评的方法

①导而劝之。这就是说你如果发现人家错误之处,要有意地把“错误”引开,再规而劝之,使人家自觉地改正错误。

例如:

有一位开计程车的小伙子,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他在开车时,一只手把方向盘,一只手伸出车外,把车开得飞快。

有一位坐车的老人,一直提心吊胆,虽然这小伙子开车技术很熟练,可是谁能保证这种杂技表演式的开车法不出意外事故呢?老人几次张口想劝一劝小伙子,可是一面之交,怎么开口?他看着小伙子伸出车外的手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疏导办法,让小伙子自己改正错误。老人对小伙子说:

“小伙子,这个地方是不是经常下雨呀?”

小伙子随口答道:

“可不是,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哪!”

老人关心地说:

“你把手拿进来怎样?如果下雨了,我会告诉你的,你一只手开车太危险啦!”

小伙子这才意识到老人是在纠正他把一只手放在车外的毛病,立即一笑,终于把手缩了进来。

老人并没有多费口舌,就使小伙子认识错误,并且马上改正了过来,其诀窍就在一个“导”字上。司机小伙子把手伸出车外,绝不是为了试试是否下雨,而是一种坏习惯。老人明白,小伙子也明白。但是,如果老人直截了当地指出小伙子这毛病,忠言就会逆耳。老人深明此理,所以他非但不言其非,反而故意往好的方面导解,一方面给小伙子留面子。一方面又指出了他的毛病,使其乐意而改之。

②刺而动之。这就是用幽默的方式、以犀利的言辞去刺对方的“痛”处,使对方受到只闻“雷声”、未被“雷击”的震撼,产生一种“折射”的良好效果。

例如:

19世纪,日本有位著名的学者,叫佐久间象山,以谈锋犀利著称。

有人问他:

“怎样才能成为富翁呢?”

佐久间象山心想,这个人眼里只有金钱,得刺一刺他,于是说:

“你抬起一条腿来小便看看。”

问的人一听,颇为不悦。

佐久间象山却视而不见,继续说:

“对,就是这个样子,像条狗。如果规规矩矩做人,是没法子当富翁的。”

问的人立即点头一笑,好像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佐久间象山的回答,言辞不谓不犀利。但其锋芒不是直接指向问话者,而是刺那些不规矩的富翁。因为人们的心里,总是蔑视那些不择手段谋取金钱的富翁。尽管佐久间象山言辞犀利,无疑也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会心的微笑。对那个问话者来说,他虽然没有直接受到刺激,但却间接受到“触动”,取得了一定的“折射”效果。但要注意,这种刺,不是“怒骂”,只是“笑骂”而已,使对方在“笑骂”中有所领悟。

(2)批评要注意对方自尊

人人都喜欢表扬、称赞,批评总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不能指出,甚至还要随声附和,那会是件多么令人难过、不安的事情。

因此,要摆脱“说”还是“不说”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需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批评是交际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表达方式。要考虑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复杂因素,其宗旨是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力求不伤害对方。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位领导不分场合对其下属大声斥责,以为这样就可以树立威信,下属才会服从他;一位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唠唠叨叨不停指责孩子的缺点,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一位老师一脸严肃地在学生的考卷上指指点点,厉声训斥,以为这样他就会发奋学习;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不顾方式地指责对方的缺点、过失。他们的做法对吗?且不评判,看一下实际效果吧。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即使对方感到自己的错误,也会强词夺理,甚至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私下与其交换意见,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他就会心悦诚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评和帮助。

可见,批评的方法是关键,方法不同,效果截然也不同。批评成功的条件,基本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诚心,二是有彻底、中肯的分析,三是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下面具体学习一下批评的方式吧。

①启发式。要使对方从根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批评者从深处挖掘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帮助他认识、改正错误。

②幽默式。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

③警告式。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对其进行批评。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做到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的作用。

④委婉式。委婉式批评也称间接批评。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有一次宴会上,一位肥胖出奇的夫人坐在身材瘦小的萧伯纳旁边,带着娇媚的笑容问大作家:“亲爱的大作家,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么办法吗?”萧伯纳郑重地对她说:“有一个办法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怎么想也无法把这个词翻译给你听,因为‘干活’这个词对你来说是外国话呀!”

萧伯纳这种含蓄委婉,柔中带刚的批评方式,效果极强。

总之,批评的方法应以教育为主,用事实教育人,用道理开导人,用后果提醒人,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3)批评不要太直接

直接地批评人,往往让人难以接受,所以要讲究一点策略。

①将否定改为反问。“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我们批评人时常用的口吻。“你这样做对吗?”这是反问句。很显然,否定句式消极作用大,而疑问句则容易促使对方自我反省。

②把批评者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我认为你不对”,这是第一人称:“大家都认为你不对”,这是第三人称。这一改动,缓和了批评者和对方的直接冲突,但被批评者的压力却反而增大了,他不能不考虑“大家”的看法。

③通过责备自己,启发对方做自我批评,从而认识和改正错误。人们常有这样的经验之谈,感情抵触,一点“盐酱”也进不去;感情好了,叫他干啥就干啥。这话虽然不尽科学,但说明了一个道理,说服人,教育人时,首先必须奠定感情基础。感情融洽了,犹如敞开了大门,正确的思想就易于被对方接受。

如果一个人有错,常会在感情上出现“戒备状态”,怕人家整他,暗暗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如果批评者不注意这一点,出了问题便劈头盖脸地说一顿,很容易造成对方的抵触情绪,你讲的道理他听不进,错误也不易改。责备自己恰好是打开这一门户的钥匙,严于剖析自己的思想,并在剖析自己的过程中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很容易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变化,进而触及自己的思想,克服自己的毛病,这样,劝说者就达到了目的。

④就事论事,不要针对对方人格。像“你这个人还要不要脸?”,“这件事证明你心地不善”之类的话,说出来最伤人心,要绝对避免。

俗话说:“话不要说得太绝。”所谓“太绝”,就是太抽象,太绝对。抽象也有程度之分,比如“你这人太差劲了”,比起“你这人老是迟到,真是太差劲了”,显然前者抽象一些。如果猛然一句“你这人太差劲了”,对方一定会莫名其妙,无所适从,后者的说法不那么抽象,相对来说容易被对方接受。

因此,向别人提意见时,应尽量具体点,对方才容易接受。话越抽象,越容易使对方糊涂。他会一直想着你话中的含意,甚至不知如何作答。

(4)批评要适可而止

当人们发表批评意见时,还要注意不要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使当事人没有时间与机会来思考你所提出的意见。这种言语琐碎的行为,不仅冲淡了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在心理咨询当中,咨询者常常在讲话中有意地停顿几秒钟,以观察对方是否有话要说。同时,他还会不断地运用沉默来暗示对方思考自己讲过的话,并提出问题。这种手段不单给来咨询者以充分说话和思考的机会,还可促进咨询者与来咨询者之间的相互共鸣和理解。

卡耐基把说话啰嗦当作影响人们接受批评意见的因素之一。他指出:“我们每说一句话,都应显示出其说话的价值与力量。没有力量的话就是没有价值的话,等于没说一样。不能达到说话目的,那就是废话,废话就意味着啰嗦。所以,批评的艺术还在于言语简明扼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反之,话讲得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反倒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发表批评意见,还应忌扩大事端,将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也扯进来,使得当事人越听越不耐烦,增加其对批评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对于要面子的人,在发表批评意见时不断扩大批评范围,无疑是逼他不认同批评意见。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常见的问题就是唠叨。本来是出于对彼此的爱与关心,但因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一件事做错了,将其以前做错的也牵扯进来,进行一番批评,使得对方不但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当前的批评,反而还不得不为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辩护。

就心理学而言,在批评当中扩大事端,等于改变两个人原有的认知对象及其认同条件。这正如前面举例中说明的那样:当丈夫因一天不做家务事而受到妻子指责他从来不干家务事时,他会本能加以反驳,因为其批评话题已产生了本质性变化,即双方认同的基础已不是谈论今天这一具体事件,而是把以前所有错或不错的事合在一起,难怪丈夫会感到委屈不服了。

另外,一个过错进行一次批评。要想对一个已知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若多一次就成了唠叨了。批评要做到适可而止,如果总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对于批评者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

(5)批评要讲究方法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且人们犯了错误都很难及时醒悟,甚至不愿承认。这样,就很有必要对他人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而纠正他人的错误又往往是一种得罪人的事。

的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始终很乐意倾听他人的批评,接受他人的批评的。有的人做错了事,不但不会坦然地承认,反而还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从人的心理来看,即使是极小的疏忽或错误,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一经指正之后就坦率地、不作解释地承认。但是,现实生活中,无论父与子、兄与弟、上下级、同事,还是知己、朋友,都有相互纠正错误的义务,绝对不批评别人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

那么,在纠正他人的错误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呢?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①对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心,这样我们就不仅不会对人吹毛求疵,反而会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谅解。而且,我们要时刻想着自己与对方是站在一边的,而不是和他敌对的。

②说话要温和委婉,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如果说话令人无法忍受,那么即使对方嘴上承认,但心里也是不会服气的。

③纠正他人错误的言语越少越好,最好能一两句就使对方明白,然后转至其他话题,不可滔滔不绝,使对方陷于窘境,甚至产生反感。

④别人做错了事情,我们对其不妥之处固然需加以指出,但对其可取之处更需加以极大地赞扬。这能使对方心理保持平衡,心悦诚服。

⑤改变他人的意见时,最好能设法使自己的意见不知不觉地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改正了,而不是由于受了我们的批评。

⑥对于别人出现的不可挽回的过失,我们应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给予恳切恰当的指正,使他知过而改,而不能对之施以严厉的责问。

⑦纠正别人过错时,切忌采用命令的口吻,最好采用请教式的语气。

⑧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隐晦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以保留对方的自尊心,使他自觉地改正过失。

当然,纠正错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不外乎是怎样讲究策略,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能成功。

(2)批评要用事实说话

有时候批评他人,不需迂回曲折,环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需要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他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他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

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冷笑了一声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他内心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平静。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下病人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守信用。医生这才向他道歉。

这位病人开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可医生并不愿意坦然接受。这位病人因此更加恼火,最后直截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了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