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驾驭你的谈吐
3782400000018

第18章 充满魅力的通用语言(3)

(5)尊重性原则

就是说话人所表达的言辞要能尊敬、重视接受者以及与接受者有关的人,而不能以侮辱、歧视、损害人的态度说话办事。

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此理。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结果下来,彼此都不沟通、合作,显然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90高龄的文艺界老前辈威卡斯可以说是尊人的典范,临终前他感到身体十分不舒服,身边的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待秘书开门欲出时,威卡斯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便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想不到这一句简短的尊重言辞,成了他的临终遗言。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注意尊重别人,要纠正秘书的失误,这是他一贯养成的作风。他历来说话都是如此。这充分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也使人们更加敬重这位老前辈。尊重原则的把握不仅是言辞表达的要求,而且体现着说话人的品格修养。

尊重性原则,在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这些方面,是容易做得到的。但倒过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们彼此间分明存在着一种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稍不注意,就会表现出不尊重的色彩。这一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讲究说话的策略

口——对男人是灵魂的出入口,对女人则是心灵的出入口。一个会讲话的人,不是记得别人说过的话,而是能说些让人记得的话。(卡耐基语录)

说话人如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形式上就会带来很多麻烦,听者要么听不懂,要么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交际目的就无法实现。(卡耐基语录)

假糊涂乃真聪明之大哲学。聪明的人说糊涂话是为了平息事端,减少麻烦。使彼此不再较真,使矛盾不再激化。(卡耐基语录)

(1)说话要符合逻辑

逻辑指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和形式。说话人在以言辞进行交际的时候,必须合乎逻辑要求,否则就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违反逻辑规律的言辞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含糊其辞。就是故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白,含含混混,让听者不得要领或无从深究。

②模棱两可。模棱两可又称模棱两不可,就是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都认为可以或不可以。

如某人有个知心朋友是律师,一天他偶遇一直在外奔波劳碌的律师朋友,对他说道:“嗨,你成天穷忙个啥?其实我看哪,律师这工作不能说它没用,但也不能说它有用。要是被告真有罪,你再怎么为他辩解,他还是有罪;要是被告本身就无罪,你还为他辩什么呢?”此话就是模棱两不可的表现。律师工作要么有用,要么无用,某人对两方面都认为不可,因而是错误的。

③言行不一。就是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与说的相矛盾的一套,即所谓言行不一的现象。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他们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假以美言,说得很好听,以蒙骗听者,然后施以丑行。因此,对那种夸夸其谈、自我标榜的表达,应提高警惕。

④转移话题。就是故意把本要涉及的话题转换成其他,以解除尴尬或逃避诘难。

⑤背离中心。就是本来说的是这件事、这个问题,但说着说着,话题竟跑到另一个上面去了,出现了前后不一现象。

英国大主教威尔勃福斯在科学协会作反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长篇演说。当说得最起劲时,突然攻击起支持达尔文学说的赫胥黎来:“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就把我撕成碎片,因为照他的信仰,人是由猿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到底是从祖母那里得来的,还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呢?”大主教的人身攻击是完全是背离主题的。这叫做前言不搭后语。

⑥偷换概念。就是故意拿不同的概念来换掉原来确定的概念,以造成混乱。

如某建筑工人上班忘戴安全帽,安检员不准他进入施工现场。他指着围栏门上挂着的一个牌子说:“我是按规定才不戴安全帽来上班的。你看,这不写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吗?安全帽当然是‘非工作人员’,我怎么能够戴着它入内呢?”这里,“非工作人员”的概念就是被该工人偷换了的。⑦混淆概念。

就是把本来不是相同的概念当成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混同使用。

如一个学生砸坏了教室的玻璃窗,老师批评他不爱护公共财产,要他赔偿。他说:“公共财产,人人都有份,我是公众的一分子,我砸烂的是我那一份,我赔给谁?”学生将“公共”这个概念在集合意义下的使用,同在非集合意义下的使用混同起来了。“公共”是所有人的集合体,其性质是不为它的组成分子(即每一个具体的人)所具有的。

(2)说话要符合语言规矩

语言规矩是指说话人在言辞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守语言规范的要求,不能因为语言表达的混乱、不完整而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

语言的规矩主要包括两方面:

①语音必须清晰准确。说话人要表达什么,必须是不含混不模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让接受者一听就明,一听就懂。这样,表达才有作用,交际的目的才能实现。

对一些关键字词的发音,尽量说得慢一些,说快了、急了,容易产生声音共振而使语音含混,让人听不清楚,或产生误听。

②语句通顺明了。主要指用词前后协调准确、意思完整,不多余、不错乱等。

要做到语句通顺明了,以下两方面应该注意。

第一、不生造词语。生造,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杜撰、编造出谁也不懂的语词。虽然语词在人民群众的交际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但它的产生应有一定社会基础,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为交际区域的群众所接受才行。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生造。像这几年出现的“打的”、“打工”、“搓一顿”、“大款”、“倒爷”等等已被人们熟悉,用于言辞交际当然可以。但如有人说:“我来迟了,实有抱惭。”其“抱惭”就是生造。何不用通俗的“抱歉”或“抱愧”呢?

第二,符合习惯要求。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规矩、风尚,有些虽然从逻辑或语法的角度看并不规范,但既然已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就应当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来处理。比如“打”,其词义一为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打人、打鼓;一为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官司、打交道;一为制造——打毛衣、打镰刀等等。但“打的”、“打工”、“打瞌睡”、“打酱油”、“打折扣”、“打圆场”之“打”,就无上述意义。使用这些词汇时,只能是约定俗成,大家都按习惯办。还有像“打扫卫生”、“救火”、“养病”、“恢复疲劳”、“晒太阳”之类,也属此种情况。

由于国别、民族、地域、信仰等差别。习惯要求也不是一致的。表达者需要入乡随俗,使自己言辞合于接受对象的习惯。否则就要出差错、闹笑话。

(3)抓住问题的本质

受到种种因素的刺激,人们往往容易情绪失控,不经过深思熟虑,而盲目地采取行动。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先设法让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比贸然行事更合理、更有利的举措,这样就能使对方冷静地思考、权衡,并为了更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利益而抛弃原来的草率决定。

(4)用数字表达

在古今中外的诸多言语表达中,一个个、一串串、一组组数字在其中发挥着奇妙的作用。这不仅取决于数字的清楚、明白,也取决于数字说服力强、表达准确,还取决于数字运用于广泛的领域,很少受时空、形式、趋向等外界因素的限制,可以纵比也可以横比。数字宛如晶莹透明的星座,散发着奇异的魅力。

数字运用要准确精当,不能含混,也不能想当然。不能与“大致”、“大约”、“可能”、“好像是”等含混不清的词并用。如下例:

“他是一个清贫的平凡者,他整个的家当听人说只有三件:一台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一个试销单桶洗衣机。”

其中的“听人说”大大削弱了数字的力度。

运用数字时,可以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解释。如:

有时重视数字的尾数可让听者增加信任感:

“今年度营运指数上升率为5.317%,虽然只超过去年3个百分点,可这是在什么背景,何种情况下咧?朋友们!”

说话时,数字运用要简洁、精巧,不要太滥太泛,如果过头会偏于枯燥不太好记且容易产生听觉错误。

(5)摆出利弊,让对方权衡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劝导别人的事。劝导者必须说明白话、指光明路才易于被对方接受。如果能够列出对方可以选择的若干条道路,帮助分析选择不同道路可能带来的大相径庭的后果,让对方权衡利弊,自行选择,就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6)化严肃为诙谐

人们经常要面对一些纠纷,处理这些纠纷,也必须说明白话才见效:一般说来,纠纷双方都会把问题看得很认真,否则,双方便不会扯着矛盾不放。在这种时候,化严肃为诙谐也是一种很明白的处理方法。

1943年11月底,在德黑兰会议上,就如何处置德国纳粹分子一事,前苏联元首斯大林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生了争吵。斯大林毫不掩饰他对纳粹的仇恨,认为至少应处决5万名纳粹分子,一经俘获,立即处决。企图利用德国来制约前苏联的丘吉尔一听,跳起来大声反对。斯大林紧盯着丘吉尔,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枪毙5万人!”丘吉尔毫不示弱,坚持己见。在场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斯大林,但他不是简单地支持斯大林,而是用折中的方法笑着打圆场:“我要来调解你们的争执了,那么减为49500人行不行?”斯大林一听,自然高兴,而丘吉尔则感到自尊心得到尊重,便不再坚持,于是会议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这个例子里,如何处置德国纳粹分子一事关系到前苏联、英国的切身利益,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斯大林和丘吉尔为了本国利益互不让步,争执不下。斯大林说的“5万”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罗斯福把它降为“49500”这个确定的数字,灵活采用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方法解决这个严肃的问题,打破了僵持的局面。这种有意的不合时宜的说法产生了幽默风趣的效果,缓和了会议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使事态出现了好的转机,使会谈得以顺利进行。

(7)把握说“糊涂”话的技巧

①以糊涂应变。当某种局面难以左右时,可以糊涂地应付过去。这样既可以保全自己的面子,也可以使对方的语言或行为失去应有的效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获得独立。英国伙同法、意、俄等国,在洛桑与土耳其谈判,企图继续奴役土耳其,迫使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土耳其代表伊斯美外长提出本国条件时,一下子触怒了英国外相,他咆哮如雷,挥拳吼叫,恫吓加威胁。

伊斯美作为小国代表,尽管有其他列强助纣为虐,他却装耳聋,一声不吭。等英国外相喊完了,他才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靠在耳边,把身子移向英国代表,十分温和地说:

“阁下,你刚才说什么,我还没有听清楚呢!”瞧,假借糊涂装聋作哑,使对方的恫吓毫无价值。

②以糊涂获利。装糊涂有时还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并从他们的兴趣中获得收益。

据说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作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而且傻笑着对着行人说:“我喜欢要这一个,这一个值钱!”于是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钱比5分值钱吗?”“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③以糊涂容人。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不要太较真,否则,会让人感到你心胸狭隘。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说些糊涂话有时就派上了用场。

学会聪明地呼吸

我们所得到的许多教训,是从我们的错误与失败中学来的。过去的错误便是将来的智慧与成功。(卡耐基语录)

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愈多,动作也就愈成熟。(卡耐基语录)

挺直的身躯自然而然就将你生命力中心的肌肉摆在可能的最佳位置,以供应你支持一个美妙的声音所需要的固定呼气。(卡耐基语录)

(1)智慧的呼吸

正确呼吸的第一步是要有正确的姿势。实际上,正确的呼吸姿势使别人看来要年轻十岁,也使你显得加倍漂亮。要是浑圆的肩膀和松垂的腹部能帮助说话,那么,人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想拥有一副浑圆的肩膀和松垂的腹部。然而,实际却是,挺直的身躯自然而然就将你生命力中心的肌肉摆在可能的最佳位置,以供应你支持一个美妙的声音所需要的固定呼气,请遵照教友派的心诀:

抬头,举颚;

挺胸,收腹。

附带一提的是:这条戒律不运用于少年儿童。如果你有个未满九岁的孩子,千万别因为他无法挺肩、收腹而斥责他。他做不到,他不得不鼓着肚子,因为他的骨盆结构还容纳不下肚腹。

(2)姿势的重要

若你未满九岁,就应该搁下本书到外边去玩耍,要是你已经满九岁了,那么,从此刻起,就应该把头抬得高一些,背也挺得直一些。这就是“领袖姿势”,这对于你的声音及精神均有裨益。莎士比亚说过:“悲伤十分骄傲,因此使他的主人佝偻了。”要是你拒绝佝偻在你身上,那么,你就应该将悲伤踩在脚底下。

读这本书时,你是否弯腰驼背,上脊椎骨已抵靠在椅背上?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动力中心早已经松弛。摸摸你的中央,看看是否松软无力?你的腰部后陷,躯干及脖颈却紧张着——产生了对声音最不理想的呼吸辅助。

请用“领袖姿势”来代替弯腰驼背,此种姿势毫不神秘。

有一位掌管公司兼并事务的副总裁来找语言训练专家,因为他在会议及讨论时说话的效果不佳,他缺少权威。从他刚刚跨进会议室,问题就来了。他的双肩紧紧并靠下垂,令人感到紧窄,他的姿势就表明了“胆怯”而非“强权”。“领袖姿势”使他完全改变了面貌,他的肩膀似乎变得宽了,整个人都显得泰然自若,声音沉着多了,也更富权威,更加悦耳。仅仅是把肩膀扳平,挺直坐正,便使他完全摆脱了畏首畏尾的形象。

另外的一位女子的问题是往下陷坐,她总是斜倚在椅子中,两腿交叠着缩坐在那里。她的焦点是裹在皱缩上移裙子里的右臂,这个姿势使她看来真是一团糟。此外,交叠着的双腿妨碍了她的动力中心,对此,语言专家只要花几分钟就能使她了解如何坐正,然后,再上几课,使她养成习惯。现在在人们的眼中,她已经变成了一位端庄、迷人的少女,虽然她还没有开始上消除鼻音的课程,但是,她的鼻音已经由于姿势的改进而消失了。

另一位学生,在她情绪不激动时,声音十分柔和悦耳;但是。当她一兴奋时,声音就会变得尖厉。专家说服她采用下脊椎骨抵靠在椅背的姿势来转移喉咙的紧张,有时,甚至让她用指甲抠住另一只手的手心。其最终目标是完全消除她的紧张。可是,这在一天之内是无法完成的。然而,由于紧张转移了,她能够保持声音的放松、脸部从容镇定。她将紧张藏之于内,使人无法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