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驾驭你的谈吐
3782400000014

第14章 沟通的艺术(5)

人们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动不动就问别人每个月的收入多少?或者是问小姐、女士的年龄多大了?有一个老太太对上面后一个问题有一种绝妙的问答。“你能保密吗?”老太太反问对方。“当然!”对方回答。“那好,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回答。

如果你刚刚减轻了体重,或者刚戒掉烟瘾,那么对一个胖子或一个老烟枪谈起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但如果对方已经表现了明显的窘迫和不快,你也就不必坚持把全部细节说完。

还有一点必须记住,不要使用伤害别人感情的字眼,尽管你可能并无恶意。

比如,不干净的语言应尽量避免。

人终归是人,人具有思想和语言。绝大多数语言错误只是由于缺乏思考或者是无知造成的。对于他人的体谅仍将是人们公认的美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这一点正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准绳。

(3)要争论而不要争吵

散文家约瑟夫·阿迪森说:“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相反,那种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良好谈话的大忌。

信念与偏执的区别就在于:信念不需要通过争吵就能阐述清楚。

中国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

不能说凡是发怒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说他根本不懂如何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镇定的语调,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他说,他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树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了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会使人分离,而讨论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

争吵是野蛮的,而讨论却是文明的。

有些时候,争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朋友或夫妻间也难免发生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起来。家庭中的情感宣泄有时可能有助于打破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暑气一扫而光一样。然而即使如此,争吵以及弥合也最后在私下中进行。

有一位朋友参加了一个午餐俱乐部,他们交谈的话题涉及面很广,产生意见分歧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通常的情况是,某位成员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于是,话题就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偶尔,问题暂时无法在餐桌上得到解决,就在下次聚餐时解决。

(4)要能容纳他人

在谈话中,排斥冷落他人就像宴会中的女主人忘记给某位来宾上菜一样,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如果不注意,多数人都很容易忽略坐在角落里的沉默寡言的人,而只是对着自己感兴趣的听众和那些有吸引力的健谈者大谈特谈。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宴会中的重要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你是否愿意自己也体会一下被人冷落的滋味?而且说不定那个被人冷落的人其实正是你应该注意的目标呢?

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和他们打交道,让自己的目光真诚友好地和每个人交流,注意大家对你言谈的反应。

有一位律师,他总是在一群人当中只对其中的一个人讲话,他谈笑风生,但仅仅对一个听众。而其他人实际上统统被他抛在脑后了。

在大多数社交场合中,总会有一些人,或至少有一位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他可能从外表到举止都像是一个局外人,因而也就常常被别人排斥在外,不管他看上去多么枯燥无味,你也不应该这样对待他。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期感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因此应该设身处地地替那个受到冷落的人着想,要让他感到自在,要让他参加进来!

(5)拓展话题的领域

开始第一句话要注意的是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发表看法,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听见鸟唱就说:“很有孟德尔颂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社会上免不了有人会失业,问他的职业无异于逼他自认失业,这对自尊心很重的人来说是不太好的。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最多呢?”接下去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什么时候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职业。如果他说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五时以后去,那无疑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才可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知对方有没有职业,或确知对方为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为佳。

(6)适可而止的问话

有些问题,当你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一些问题就不宜再问。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为他回答你时,若不是对其同行过于谦逊的赞扬,便是恶意的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对立地位的人或事总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要知道的是:一般来说,不宜问及别人衣饰的价钱;不宜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六岁以下或六十岁以上的时候);不宜问别人的收入;不宜详问别人的家世;不宜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宜问别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学品之制造方法等等。

凡别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若能令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闻,那是使用问话的最高本领。

一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的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匣,而且你可以从中增益学问。

(7)开玩笑要有分寸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欢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生疑。是否在口才艺术中开玩笑之事应列为禁例?

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识的朋友面前连开玩笑的话都不能说,那么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极了。我们必须注意的,只是怎样避免因开玩笑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开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狡黠聪明,第二类为敦厚诚实,第三类为介于上例两种之间。对第一类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让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第二类即敦厚诚实者,则无还手之功,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所见于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喜欢和大家一起开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气。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应付时最要小心。这种人大概也爱和人说说笑笑,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才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结果男则变为恼羞成怒,大家不欢;女则独自躲在床上痛哭一场,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前先了解对方,然后再去做最为妥当。

其次,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普通开开玩笑,一两句话说过便罢,不能老盯着一个人,这样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专对一个人不停地大开玩笑,则绝大多数人是不能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