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动欧美:幸福就是花朵的脸(上)
3781500000005

第5章 生活是如此美妙(5)

只要有爱

文/琼·布拉姆赫

我曾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学校位于一座3层的小楼里,每天清晨,全体学生聚集到一楼的大厅里参加晨会,为一天的学习做准备。从3岁到7岁的53个孩子,坐在五颜六色的儿童椅上,稚气的脸上焕发着积极振奋的光彩,热切地期待着晨会的合唱、冥想以及对心灵的探讨。

一天早晨,女校长对全体学生宣布:“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做一项实验,爱心的实验。”她举起两盆常春藤,说道:“这里有两盆植物,你们看是不是一模一样?”

所有的孩子都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自己也还是个孩子。

“我们将给这两盆植物同样的光照、等量的水,但是不同程度的关心。”她补充道。

“我们把一盆植物放到厨房,远离我们的视线,另一盆就放在大厅的壁炉架上。从下个月起,每天我们都要对大厅里的植物唱歌,我们要用热烈的话语告诉它,它是多么美丽,我们多么爱它。我们要在心里想着它,用心灵传达我们的好意和关心。大家看会有什么结果。”

最小的一个孩子跳了起来:“可是,我们怎么对待另一盆植物呢?”她的小手指着厨房的方向。

“我们把大厅里的这盆植物和厨房里的植物作对比。你觉得怎么样?”

“不跟它说话?”

“一句都不说。”

“也不向它表达我们的爱心?”

“不错。然后大家看会发生什么。”

4个星期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要说孩子们,连我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厨房里的植物不但没有长大,而且变得又细又小,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而大厅里的植物每天听着我们的歌,包围在关怀和赞美声中,已经足足长大了3倍。它那葱翠的叶子微微地颤动着,仿佛在与孩子们的歌声、赞美乃至心语共鸣。

好心肠的孩子们开始为厨房里的植物落泪,他们同情它的不幸,更担心它的命运。为了验证实验的结果,也为了安慰善良的孩子们,我们把厨房里的常春藤也搬到大厅里,给予它同样的关爱。

3个星期后,这一盆常春藤也茁壮成长起来。4个星期后,两盆常春藤已经一模一样,难以区分了。

我将这一课牢记在心底:只要有爱,就能够成长。

甘露比暴雨珍贵

文/卡伦·费里

从前,有一位富人,由于乐善好施而远近闻名。不管是做生意亏本无钱返乡者还是沿路乞讨的乞丐,只要被富人看到,他都会解囊相助。究竟有多少人得到过富人的帮助,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只知道每年都有人来报答他的恩情。他们报恩的形式多样,每到圣诞节,都有人牵来奶牛,抱着礼品盒或是还上双倍于当初的借款,实在还不起的也会来向富人请个安问声好。富人也不推辞,一一收下,等他们日后需要的时候,又毫不犹豫地送还给他们,或者拿去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对于那些暂时还不起借款的,富人也不追究,并且还会根据情况,再次给予资助。

一连3年,富人发现有一个人一直没来,既没有归还借款,也没有来给他请安问好。那是一个年轻人,3年前因为做生意亏本了,流落到富人的家门口时得到了富人的帮助。富人对那人的印象特别深,认为他没再来,肯定有他的难处,所以连续3年给他寄钱,而且每年都会把资助金额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富人希望那位年轻人能够尽快摆脱贫困而变得富裕起来。

就在富人决定再次将资助的钱让人给那个年轻人寄过去的当晚,年轻人手持匕首站在了富人的床前。他要求富人给他100万美元。富人不解地问:“我总共资助你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你当年做生意时所亏的钱,为什么你还是不够用呢?”

年轻人冷冷地说:“没错,我确实得到过你的帮助,也正是因为你的帮助,让我建了高大的房子,娶了漂亮的妻子,生了可爱的儿子。可是,每当我想起我所得到的这一切全是别人的施舍时,我就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像那个施舍我的人一样富有呢?现在,你还是乖乖地将钱交出来吧。”

雪中送炭,会使别人对你充满感激,而炭送多了,便会使受施者习以为常,结果反而会因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恨意。所以,给予也需要技巧啊,要知道,久旱之后的甘露比暴雨珍贵得多。

治疗受伤的心

文/苏莫西斯

六岁的小苏茜问道:“妈妈,你干什么呢?”母亲说:“我在弄一份沙锅煲菜,准备给隔壁的史密斯太太送去。”

小苏茜:“为什么呀?”

母亲说:“因为史密斯太太很悲伤,她刚刚失去了女儿,她的心受了很大的伤。所以我们这阵子得多帮帮她。”

小苏茜:“为什么心受了伤就需要帮助,妈妈?”

母亲说:“你看,苏茜。一个人非常伤心的时候,就连煮饭洗衣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我们和史密斯太太是邻居,我们总得做点什么帮助她。史密斯太太现在不能和她女儿说话,不能拥抱她,好多妈妈和女儿一起的开心事都没有了。你是个聪明孩子,苏茜。你看你能不能做点什么帮帮她。”

小苏茜认真地思考着这件大事,自己怎样才能帮助史密斯太太呢。几分钟后,她想出了一个主意。她到隔壁去敲门,一会儿史密斯太太来开门:“你好,小苏茜。”她听到的不是那熟悉悦耳的招呼声。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像是刚刚哭过,眼睛红肿,含着泪水。她问道:“小苏茜,你有事吗?”

“妈妈说,你失去了女儿,你的心受了很大的伤。”苏茜的小手举起一片创可贴,怯生生地说:“这个给你治疗受伤的心。”史密斯太太张着嘴,哽咽着强忍着眼泪。她蹲下,拥抱小苏茜,泪眼朦胧地说:“谢谢你,亲爱的小姑娘。真是莫大的安慰啊。”

史密斯太太接受了苏茜的善举,并将其推至极致。她特意买了一个带树脂玻璃镜框的钥匙扣,就是既可以串钥匙又可以放家庭照片给人看的那种。她将苏茜送的邦迪放在镜框里,每次看到它,心灵的创伤就得到一点点抚慰。她清醒地知道,医治心灵的创伤需要时间和信念。这钥匙扣成了医治创伤的象征,同时又不会忘记她与女儿共同经历的爱与欢乐。

浇灌心灵的花园

文/理查德·罗杰斯

凯瑟琳家有一个花园,由于她平时的辛勤浇灌,花园里的花儿总是开得非常灿烂。凯瑟琳的两个孩子,13岁的儿子布鲁斯和10岁的女儿贝蒂,受母亲的影响,也非常喜欢花园里的那些花儿,并经常跟母亲一起去花园里浇灌它们。

凯瑟琳的邻居家里也有一个花园,并且也有两个和布鲁斯、贝蒂差不多大的儿女。只是,邻家的那位太太好像不热爱浇灌花园,致使花园里的花草长得矮小而枯黄。这样,两家花园里的花朵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一天,贝蒂发现自家的花园里少了一株玫瑰花,而邻居家的花园里正好多了一株玫瑰花。布鲁斯生气地说:“一定是邻居家的那两个小孩干的,自己的花园不浇灌,偏要偷别人家的花!”于是,布鲁斯和贝蒂又去邻家的花园里将自己家的花“偷”了回来。没想到,第二天,布鲁斯和贝蒂发现,邻居家不但将那株玫瑰花又偷了去,还顺带着偷了好几株其他的花。

就在布鲁斯和贝蒂决定再次将自己的花“偷”回来的时候,被他们的母亲凯瑟琳阻止了。凯瑟琳说:“浇灌自家的花园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浇灌别人的花园,特别是种在别人心灵上的花园!”凯瑟琳不但不让他们去“偷”花,还让他们悄悄地去帮助邻居浇灌花园。邻家的小孩看见自家花园里的花儿开得非常灿烂,也不再偷花了。而邻家的那位太太得知凯瑟琳一家帮他们家浇灌花园时,也非常感动,并渐渐喜欢上了浇灌花园。后来两家经常在一起浇灌花园,还在一起讨论栽培和修剪花草的知识。两家的小孩一开始只是浇花时互相帮助,后来学习上也互相帮助,两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用友善的方法与对手较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宽容大度才是赢得友谊的良策。

300美元的价值

文/贝蒂·扬斯

阿伦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但是,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与他呆在一起太长的时间,因为此公是一个郁闷的人,如果每次与他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我也会变得闷闷不乐。

阿伦过日子精打细算,就像他现在或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财政崩溃一样。他从来不随便扔东西,在闲暇时也从未放松过。他不送礼,不消费,似乎不知道生活有“享受”这回事。

他生日那天,我同往年一样,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生日快乐,阿伦。”我说。

“人到50岁还有什么可快乐的?”他冷冷地答道,“如果花在人寿保险上的钱又要涨了,我可能更快乐一些。”

我习惯了他的性格,所以仍然兴致勃勃地与他说了些话,最后提出请他出去吃饭。他虽然不太情愿,但还算给我面子,答应前往。

吃饭的地点在一家环境幽雅的意大利餐厅。我点了蛋糕,在上面插上蜡烛,又请餐厅安排了几个人给他唱《生日快乐》。

“哦,上帝!”他坐立不安,“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唱完?”

演唱组唱完生日歌离开后,我送给他一个礼物。

“你在布卢明黛尔店买的?”他看到了包装上的店名,“那里的东西太贵了!你最好把它退回去。你是知道的,那里的东西是骗富人钱的,比实际价格要高出20倍!”

“如果你不喜欢,可以到那个店调换其他东西。”我看着他的眼睛说,“不过,你千万不要像上次那样,把我送你的生日礼物退给商店,然后将钱还给我。”

“其实你只要给我买一件运动衫就行了,”他说,“既实惠又便宜,最多不会超过15美元。”

阿伦就是阿伦。3天后,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他将生日礼物退了,马上将把退款300美元寄还给我。

“阿伦,”我一时气愤,言辞激烈地说,“你知道,我是你的朋友,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但是我要不客气地告诉你,你这种生活态度与其说是节俭,不如说是自私自利。我有个建议,那对你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还是想说出来。明天,你带着这3张百元钞票到你家附近的几个商店转一转,如果你看到一个面容憔悴、衣着简朴、领着几个孩子的妇女,你就对她说‘你今天交了好运’,然后把一张百元钞票塞进她的手里。

“接着,你继续在商店里走,当你看到一个老人显然是由于生活困窘而在为几毛钱与店主讨价还价或者仔细研究价格以便买到最便宜的商品时,你就把第二张百元钞票塞进他的手里并对他说‘祝贺你交了好运’。

“最后一张百元钞票希望你自己把它花掉。不要苦苦想着或许花更长时间、更多精力就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给自己买点儿真正喜欢的东西,或者去做一次全身按摩、面部护理和足疗。我想,如果你照我的建议做了,你会发现生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家的门铃响了,我打开门,看见阿伦笑嘻嘻地站在我面前。他大声说:“我做到了。我按照你的意思花了那300元。你想听一听吗?”“当然。”我邀请他进屋。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他说,急切地想与我分享他的故事。“我不知怎么形容那位母亲的表情!太不简单了,要抚养5个孩子,最大的不会超过10岁。还有那位老人,哈,他拿到100美元时的反应就像看到了圣诞老人!”

“最后一张百元钞票你是怎么处理的?”我问。

他举起手,我看到他的手腕上戴了一只新手表。

“我为你感到自豪,阿伦。”我说。他神采奕奕,高兴地说:“我知道你的用意。我长期以来总也快乐不起来,因为我从未真正喜欢过自己。”

“阿伦,”回想起上次我们谈话的情景,我说道,“我让你这样做的时候,可能是有些过分了,但我当时对你实在是很恼火。你想,你拥有的机会和经历的人生,是许多人宁愿忍受痛苦和挫折也换不到的。我只觉得如果你更多地关心别人珍爱自己,你就会找到快乐。”

我发现,阿伦真的从300美元的价值中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因为从此以后,他不但享受生活,而且给动物收容所捐过款,还资助了一位贫困的盲人做了白内障手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常常忘了时间。

超越完美

文/雷切尔·内奥米·雷曼

完美远非完整。完美只是一个理念,对于大多数专家和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它已成为一个人生的目标。然而对完美的追求可能危及你的健康,完美主义可能会令你和你周围的人心碎。

在完美主义者看来,生活就像报纸上常见的那种小小图画,画下面是一行字:“这张图错在哪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桌子只有3条腿,或是房子没有门。我还记得在小时候,找到错处时得意的喊声,但是如今我不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因为看到缺失、错误,或者“破碎”而获得满足感。所谓完美主义,就是相信生活是破碎的。

有的完美主义者有一个完美主义父亲或母亲,他们根据孩子的表现和成就给予赞许。孩子们从小学到,他们被爱,是因为他们的所为,而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于完美主义的父母,无论什么事你永远做得不够好,稍微努力一点你就可能做到更好。孩子们的生活,就是不断为赢得赞许而努力。然而真正的爱是主动给予的,永远不是赢得的。需要我们赢得的不会是爱,只能是赞许。很少有完美主义者能分辨爱与赞许的区别。在我们的文化中,完美主义者是如此常见,以至于我们必须为爱另造一个字眼,比如说“无条件的爱”。但是所有的爱都应该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爱只不过是赞许。

对完美的追求深植于各种专业训练中。但是远在我进入医学院前,我已经被训练成为完美主义者。小时候,每当我把98分的考试成绩带回家,父亲总会问:“那两分怎么回事?”

我崇拜父亲,因此我整个童年的中心就是追求那两分。到20岁时,我已经成为毫不逊色于他的完美主义者,不再需要他来过问我那两分,我自己担任了这个角色。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分数并不重要,精彩生活的奥秘并不在于那两分。分数并不能使你可爱,也不能使你完整。

生活给了我们很多老师,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戴维就是我的老师之一,他是一个艺术家,也是我的初恋,生活证明性格互补的人相互吸引。那时我们还在一起,我的驾驶证到期更换,需要通过交通法规的笔试。

交管部门寄来一本小册子,我一连学了好几天,终日背诵白色和黄色路边石的意义之类的东西。戴维试图说服我和他去散步或聚会、外出吃饭、跳舞,哪怕只是聊一聊,我告诉他我没有时间。当然,我以满分通过了笔试,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冲进他的工作室大喊,我的交规考试得了满分。戴维从画作上抬起头,异常温柔地看着我:“亲爱的,”他说,“你为什么要考满分?”

这不是我预期的反应。我突然明白,为了在考试中获得满分我牺牲了很多,而实际上我只需及格就可以获得驾照。我花了好几天学习,其实我本可更聪明地度过这段时光。我学到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然而当初却感觉好像别无选择。虽然不过是交规考试,如果我考不到满分,父亲不会满意,我自己也不会满意。就像上了瘾,我完全不能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