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3781200000003

第3章 用人驭臣之术(3)

梁冀接受孙寿的建议,免除许多梁氏宗族人的官职,表面上是向外界显示谦让,实际上是为了推崇孙寿家族的人。孙氏宗族中冒名任侍中、卿、校、郡守、长吏的有十多人,全都贪婪、凶狠、荒淫。梁冀、孙寿分别派私客调查记录各县富人,随意加个什么罪,下狱拷打审问,让他们出钱赎罪。家财不足的,因为出不起那么多钱,甚至活活被打死。扶风人士孙奋,富有而吝啬,梁冀曾送给他一匹乘马,要求借贷五千万钱,而士孙奋只借给他三千万钱。梁冀大怒,于是派人到士孙奋所在的郡县,诬告士孙奋的母亲是梁冀家里看守库房的婢女,曾经偷盗白珍珠十斛、紫金一千斤逃亡。于是将孙奋兄弟逮捕下狱,严刑拷打至死,全部没收士孙奋的家产,共值一亿七千余万钱。梁冀还派遣门客周游四方,甚至远到塞外,四处征求各地的异物,而这些被派出的门客,又都仗着梁冀的势力横征暴敛,抢夺百姓的妻子和女儿,殴打地方官吏和士卒,他们所到之处,都激起怨恨。这时,皇子有病,下令各郡县购买珍贵的药材。梁冀也趁此机会,派门客带着他写的书信去京兆,要求同时购买牛黄。京兆尹南阳人延笃打开梁冀所写的书信一看,便将梁冀派来的门客逮捕,说:“大将军是皇亲国戚,而皇子有病,必应进献医方,怎么会派门客到千里之外谋利呢?”于是将其斩杀。梁冀虽然感到羞惭,但不能开口。其后,有关官吏奉承梁冀的意旨,追查这一杀人案件,以延笃有病为理由,将他免职。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桓帝想要褒奖和尊崇梁冀,当时,有关官吏上奏:“梁冀入朝之时,可以不必小步疾行,可以带剑穿鞋上殿,拜见皇帝时,礼宾官只称他的官衔,不报姓名,礼仪比照萧何;加封定陶县、阳成县余下的全部户数,连同以前封的两县,使食邑增为四县,比照邓禹;赏赐金钱、奴婢、采色丝织物、车马、衣服、住宅,比照霍光,以表示不同于其他的元勋。每次朝见皇帝时,梁冀不与三公同席,另设一个专席。每隔十天入朝一次,处理尚书台事务。并把这项殊荣布告天下,作为万世的表率。”可是,梁冀还认为有关官吏所上奏的礼仪太轻,心里不高兴。

梁冀把持朝政将近二十年,威势和权力震动内外,桓帝只好拱手,什么事都不能亲自参与。对于这种情况,桓帝早已忿忿不平。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桓帝将单超、左悺叫进内室,对他俩说:“梁将军兄弟在朝廷专权,胁迫内外,三公、九卿以下,都得按着他们的旨意行事,现在,我想要诛杀他们,你们二位的意思如何?”单超等回答说:“梁冀兄弟的确是国家的奸贼,早就应该诛杀;只是我们的力量太弱小,不知圣意如何罢了。”桓帝又说:“确实如你们所说,那么,请你们秘密谋划。”单超等回答说:“谋划并不困难,只恐怕陛下心中狐疑不决。”桓帝说:“奸臣威胁国家,应当定罪伏法,为什么狐疑不决呢!”于是,把徐璜、具瑷叫来,桓帝和五个宦官共同定计,桓帝将单超的手臂咬破出血,作为盟誓。梁冀心中怀疑单超等人,八月派中黄门张恽到宫中住宿,防止单超等人有变。桓帝令人收捕张恽,罪名是“擅自入宫,欲图谋不轨”。桓帝来到前殿,召尚书们入殿,发动事变,派尚书令尹勋手持符节,率丞、郎以下官吏都手持武器守卫尚书官署,把全部符节送入宫中,派人把左右御厩的骑士、虎贲、羽林卫士、都候所属的剑戟士,共计一千余人,和司隶校尉张彪一同包围梁冀的府第。派光禄勋持节,向梁冀收缴了他的大将军印信,将他改封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和他的妻子孙寿,当天双双自杀。梁氏、孙氏的全部宗族亲戚不论老少皆斩杀示众。梁冀的故吏、宾客被罢官的有三百多人,一时朝中几乎空荡无人。梁家倒台,老百姓不用提有多高兴了。汉桓帝没收了梁冀家的家产,一共值钱三十多亿,这笔钱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租税的半数。被梁家占用作花园、兔苑的民田,仍旧给农民耕种。汉桓帝论功行赏,把单超等五个宦官都封为侯,称做“五侯”。打那时候起,东汉政权又从外戚手里转到宦官手里了。

东汉王朝从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太后又把政权交给她的娘家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没儿子,太后、外戚就从皇族里找一个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们控制政权。但是,到了皇帝长大,渐渐懂事,就不甘心长期当个傀儡。他要想摆脱外戚的控制,可是里里外外都是外戚的亲信,跟谁去商量呢?只有一些宦官,每天在皇帝身边伺候。结果皇帝只好依靠宦官的力量,扑灭外戚的势力。这样,外戚的权力就转到宦官手里。无论是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是豪强地主最腐朽势力的代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互相争夺,轮流把持着朝政,东汉的政治就越来越腐败了。

8.董卓入京为乱

董卓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后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

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杀死,他的部下攻入皇宫,诛杀宦官,中常侍张让等人被困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刘协等数十人步行出宫。没有公卿跟随,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里到达黄河岸边。闵贡扶着少帝与陈留王刘协,在夜里追着萤火虫的微光徒步向南走,想回到宫中。走了几里地,得到百姓家一辆板车,大家一齐上车,到达洛舍歇息。后来找不到马匹,少帝独自骑一匹,陈留王刘协和闵贡合骑一匹,从洛舍向南走,这时才逐渐有公卿赶来。董卓率军到显阳苑,远远望见起火,知道发生变故,便统军急速前进。天还没亮,来到城西,听说少帝在北边,就与大臣们一齐到北芒阪下奉迎少帝。少帝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大臣们对董卓说:“皇帝下诏,要军队后撤。”董卓说:“你们这些人身为国家大臣,不能辅佐王室,致使皇帝在外流亡,为什么要军队后撤!”董卓上前参见少帝,少帝说起话来语无伦次。于是董卓又与陈留王刘协交谈问起事变经过,刘协一一回答,从始至终,毫无遗漏。董卓十分高兴,觉得刘协贤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后养大的,他认为自己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的念头。

董卓到洛阳,手下只有步、骑兵三千人,嫌自己兵力单薄,担心不能使远近慑服。于是,每隔四五天,就派军队夜里悄悄出发到军营附近处,第二天早上,再严整军容,大张旗鼓地返回,让人以为西方凉州又派来了援军,而洛阳城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不久,何进与何苗的部下都投靠董卓,董卓又暗中指使丁原部下的司马、五原人吕布杀死丁原而吞并了他的部队,从此董卓兵力大增。于是他暗示朝廷,以下雨不停止为理由,让皇帝颁策罢免司空刘弘的职务,由自己接任。

董卓对袁绍说:“天下的君主,应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每想到灵帝,令人愤恨!陈留王似乎更好,现在我打算拥立他。”袁绍说:“汉朝统治天下约四百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如今皇上年龄尚幼,没有什么过失传布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您的提议!”董卓手按剑柄,呵叱袁绍说:“小子,你胆敢这样放肆!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定!我要想这样做,谁敢不服从?你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个人!”袁绍把佩刀横过来,向众人作了一个揖,径直而出。董卓因新到洛阳,见袁绍是累代高官的大家,所以没敢害他。袁绍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离开洛阳逃奔冀州。

九月,董卓召集文武百官,蛮横地说:“皇帝没有能力,不可以奉承宗庙,做统治天下的君主。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陈留王为皇帝,你们觉得怎样?”公卿及以下官员都十分惶恐,没有人敢回答。董卓又高声说:“从前霍光定下废立的大计后,田延年手握剑柄,准备诛杀反对的人。现在有谁胆敢反对这项计划,都以军法从事!”在座的人无不震骇。只有尚书卢植反对,董卓大怒,离座而去。他准备杀卢植,蔡邕等人为卢植求情,董卓这才停止动手,只是免去卢植的官职。于是,卢植逃到上谷郡隐居起来。

董卓派人把废立皇帝的计划送到太傅袁隗看,袁隗回报同意。于是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袁隗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董卓接着迁何太后到永安宫。这一天又下令大赦,改年号“昭宁”为“永汉”。过了不久董卓又用酒毒死了何太后。

虽然汉朝末年的君主实际也无甚能力,然而天下太平了许多年,大家都听中央政府的命令惯了,没有机会可乘,决没人敢无端发难。后汉时,离封建时代还近,尊君的思想极为普遍。读过书的知兵大员,虽然很有威望,兵权在手,也都不敢违犯中央的命令。黄巾虽然勾结很广,起兵时声势浩大,幸而张角并非真有才略的人,一起兵就被官军扑灭了。黄巾以外,各地方的盗贼起义的虽然还不少,都是迫于饥寒,并无大志。倘使政治清明,再有相当的兵力辅助,未始不可于短期之内剿抚平定的。而惜乎给董卓走进去,把中央的局面弄糟了。正给有野心要想割据的人一个好机会。自此以后,中央政府就命令不行,政治上的纲纪全然失去了。

9.失街亭孔明斩马谡

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邰,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9岁。

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将要攻打魏,与大家商量这次军事行动。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懋是魏帝的女婿,此人胆怯而没有智谋。现请给我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带着五千人口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子午道后折向北方,用不了十天功夫,可以抵达长安。夏侯懋听到我突然来到,一定弃城逃走,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横门粮仓的存粮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可以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诸葛亮认为这是危而不妥的计策,不如安全地从平坦的路上出去,可以稳稳当当地取得陇右地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胜而不会有失,所以不用魏延之计。

诸葛亮扬言从斜谷取郿城,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充当疑兵,据守箕谷;明帝派遣曹真都督关右地区各军驻扎在城。诸葛亮亲自统率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起初,魏认为蜀汉昭烈亮刘备已经去世,几年来没有什么动静,因此放松了防备;而突然听到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众都很惧怕。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如雷轰顶,受到震动。明帝派遣步兵和骑兵五万大军,命右将军张郃监管军务,向西抵御诸葛亮。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让马谡统领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蜀军溃散。诸葛亮前进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马谡没有失败时,裨将军巴西人王平一再规劝马谡,马谡不采纳;等到失败,部众四散,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擂响战鼓,把守营地,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往前逼近,于是王平缓缓地收扰各部散余的士兵,率领人马返回。诸葛亮既杀了马谡和将军李盛,还夺了将军黄袭等的兵权,王平的名声地位就特别提高和显示出来,又提拔他为参军,最后官位晋升到讨寇将军,封为亭侯。诸葛亮上书请求自己贬降三级,汉后主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孔明挥泪斩马谡,的确是历史上贯彻执得“赏罚分明”正策的典范。给奖容易罚人难。尤其以自己所爱的人、亲人或难得之人才为对象而“忍痛割爱”、断然论处,进而毅然执行,这更是难中之难事。恰恰在这一点上,孔明确实做到了。在当代,领导者若能像孔明一样,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各项事业何愁不兴旺发达?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执纪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使一些人更加有恃无恐,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若不及时纠正此种现象,其危害之烈是不言而喻的。

10.司马氏专权弑二帝

三国的魏国是一代英杰曹操所建立的,在三国中是最强大的。谁知,曹氏子孙不肖,后来的魏国竟成为司马氏的大下。到魏主曹芳当政时,司马氏实际上已经操纵了大权。司马师带剑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决断,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司马师死了以后,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那么,对于司马氏的专权,魏帝是怎么处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