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东魏大将军多次派人向梁武帝萧衍送上国书,要求与梁朝讲和通好。萧衍让朝廷大臣讨论,大臣们多数认为和平对国家和百姓是好事。萧衍也厌倦了战争,就派使者去东魏吊唁高欢。侯景从东魏归降梁朝后,率领军队讨伐东魏,都遭到失败。现在看到萧衍要与东魏重归于好,非常不安。于是侯景假造了一封来自东魏都城邺城的书信,信中写道要用贞阳侯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打算答应这一要求,给邺城回信说:“贞阳侯早一到,侯景晚上会押送回去。”侯景对左右的人说:“我就知道这个老家伙是个薄情寡义之人!”王伟对侯景劝说道:“现在,我们等着听候梁国安排也是死,图谋大业也不过一死,希望大王您考虑一下这件事!”于是侯景才开始准备反叛。被东魏打得走投无路的侯景,对付腐败的南梁,倒还很有力量。他的人马很快就打到长江北岸。梁武帝派他的侄儿萧正德在长江南岸布防抵抗。侯景派人诱骗萧正德说,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他做皇帝。萧正德权迷心窍,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还亲自带领叛军渡过秦淮河。侯景顺利地进入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内城——台城包围起来。
侯景用尽办法攻台城,台城里的军民坚决抵抗。叛军放火烧城,城里的军民用水浇灭。叛军用木驴(一种攻城用具)掩护攻城,城上的人丢大石块,把叛军逼回去。侯景又改制了一种尖颈的木驴,石头无法将它砸破,羊侃让人制作了一种象雉尾形状的火炬,点上火一起投向木驴,很快木驴就全部被烧掉了。侯景又制造了一种攀登城墙的高楼战车,高十多丈,想用它居高临下向城里射箭。羊侃说:“战车很高,地上的壕沟土很虚,战车一来一定会倒下,我们可以埋伏起来观看它。”等到战车一动,果然倒下了。叛军又在城东城西堆起两座土山,想从土山上攻进城去,城里的人也筑土山对付。这样,双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台城刚被围的时候,城里有男男女女十几万人,披盔带甲的将士有二万多人。被围困的时间一长,大多数人身体浮肿,气喘吁吁,十个人中有八九个死亡,登上城墙的不满四千人,而且都瘦弱不堪。城里的道路上到处横躺着尸体,无法掩埋,腐尸流出的汁液积满了沟渠。在这样的时刻,大家将希望都寄托在外面的援军身上,哪儿知道各地来救援的诸侯王带了二三十万人马,在建康周围按兵不动。大家都推三阻四,说要等别的救兵来。临时被推为大都督的柳仲礼,躲在自己家里,每天喝酒作乐。
有一次,梁武帝问大臣,有什么办法打退侯景。这个大臣老实回答他说:“陛下的王公大臣,都是一些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能对付叛贼呢?”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没法挽回这个局面了。叛军攻进了台城。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虏。侯景自封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先杀了那个一心想做皇帝的同伙萧正德,又把梁武帝软禁起来,连吃的喝的也给他很少。梁武帝要什么没什么,最后,活活饿死在台城里。梁武帝死后,侯景又先后立了两个梁朝皇帝当傀儡。公元551年,自立为皇帝。侯景到处屠杀掠夺,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百姓对侯景切齿痛恨。第二年,梁朝大将陈霸先、王僧辩率领大军从江陵出发,进攻建康。侯景的叛军立刻土崩瓦解。最后,侯景只带了几十个心腹乘了一只小船狼狈逃走,半路上被他的部下刺杀了。南梁王朝经过这场大乱,内部四分五裂。公元557年,陈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陈朝,这就是陈武帝。
侯景之乱,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他纵兵抢掠、****妇女、无恶不作。当围台城时,侯景军吃尽了石头仓、常平仓的储粮,就掠人而食,米一斗贵到七、八万钱,台城中粮食也吃光,军士煮弩、煮鼠、捕雀而食,殿堂上的鸽子也被吃尽,即使屠马也杂以人肉,疾疫而死者大半。许多建筑物都被破坏,东宫台殿所藏图书数百橱,全被烧掉。王僧辩攻克台城时,兵士也大肆抢掠,百姓号叫之声,彻于石头。多行不义必自毙,玩火自焚的侯景的灭亡也是必然的。但侯景之乱虽平,梁朝的寿命也不长了。
9.刘仁轨信用降将
唐朝将领刘仁轨自幼好学,博涉文史。贞观中任新安令、给事中,唐显庆四年(659)为青州刺史。五年,唐攻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他因督海运遇风覆船被免职,随军自效。龙朔元年(661),百济起兵,围攻屯其府城的唐将刘仁愿部。刘仁轨任检校带方州刺史,率军赴救,解其围。随后又与刘仁愿部在熊津(今南朝鲜大田西北)之东,击败百济军。三年,连克数城,百济王等遁去,余众降唐。刘仁轨遂任带方州刺史,驻百济。
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孙仁师领兵在白江打败了百济残余及倭国兵,攻下周留城。高宗又令其带兵渡海援助刘仁愿、刘仁轨攻城。当初,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以后,唐高宗命令孙仁师领兵渡海援助他们。百济王扶余丰从南边招来倭国人以抗拒唐兵。孙仁师与刘仁愿、刘仁轨联合,声势大振。部下诸将因加林城是水陆交通要冲,想先进攻它。刘仁轨说:“加林城险要坚固,急攻会伤亡士卒,慢攻又攻不下,将旷日持久。周留城是敌人的巢穴,群凶聚集之地,除恶务必扫除根本,应该先进攻它,如果攻下周留城,其他各城就会不攻自破。”于是孙仁师、刘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率领陆军前进,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率领水军和粮船从熊津入白江,和陆军会合,一起向周留城推进。唐兵和倭国兵遭遇于白江口,刘仁轨等率部四次战斗,都接连取得胜利。百济王扶余丰脱身逃往高丽,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率领部下投降,百济全部平定,只有任存城没被攻下。
百济西部人黑齿常之,身高七尺多,勇猛且有谋略,在百济任达率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的职位。唐将苏定方攻克百济,黑齿常之率领部下随百济人投降唐朝。苏定方囚禁百济王及太子,纵兵劫掠,成年人多被杀死。黑齿常之害怕,与手下十多人逃归本部,收集被打散的士兵,保守任存山,结起栅栏以加强防守,一月之间归附的有三万多人。苏定方派兵进攻,黑齿常之进行抵抗,唐兵失利。黑齿常之又接连攻取二百多座城池,苏定方无法攻克这些城池,只好撤回。黑齿常之与别部将沙吒相如各据守险要以响应福信,百济失败后,他们率部众投降刘仁轨。刘仁轨派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率领他们的部众去攻取任存城,还提供他们粮食和武器。孙仁师说:“这类人人面兽心,怎么可以相信?”刘仁轨说:“我看这俩人都忠勇而有谋略,注重信义,只是前次错投奔了人,现在正是他们感激立功的时候,不必怀疑。”于是发给他们粮食和武器,分兵跟随他们,攻下了任存城。
唐高宗诏令刘仁轨率领部队驻守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回朝。百济经受战火过后,家家凋弊残败,遍地是僵硬的尸骸。刘仁轨开始下令掩埋尸骸,修录户口,治理村落,设置官长,开通道路,建立桥梁,修补堤堰,修复坡塘,劝课耕种,娠济贫困的人,赡养孤儿老人,建立大唐社稷,颁布历法和庙讳,百济民众十分高兴,境内百姓都安心从事个人职业。刘仁轨接着做好屯田工作,储备粮食,训练士卒,计划进攻高丽。刘仁愿回到京师,高宗问他:“你在海东,前后所奏告的事情都很合宜,而且又有文理。你原本是武人,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刘仁愿说:“这些全是刘仁轨所作,臣是作不来的。”高宗大悦,加封刘仁轨六级官阶,正式委任他为带方州刺史,为刘仁轨在长安建修宅第,厚赐刘仁轨的妻子儿女,并命使者带着玺书慰劳勉励他。
“用人不疑”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用人不疑,为才所宣”,后来和“疑人不用”一起成为古代人事任用的经典。君主要对授以兵权的将领“用人不疑”,以免举兵造反威胁“家天下”。封建官员也要对差去办事的下属“用人不疑”,以免“坏了事”或者“不听话”,最终威胁到自己的“乌纱帽”。“用人不疑”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古,并且被当权者津津乐道,就说明“用人不疑”有利于巩固“一己的统治”,能够保证所有有权者的利益不被侵犯。
10.安禄山拥兵自重起叛乱
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母亲住在突厥族里。他母亲后来嫁给了安延偃,安禄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禄山。他骁勇善战,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和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后来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安禄山本是营州地方的混血胡人,其父死后,母亲带着他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堰。刚好突厥部落衰败溃散,就与安延堰哥哥的儿子安思顺逃到幽州,冒姓安氏,名叫禄山。还有一个混血胡人名叫史窣干,与安禄山原是街坊邻居,长大后,成为朋友,都做了互市牙郎,以勇敢闻名。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安禄山为捉生将,每次带领几名骑兵出去,都能擒获几十名契丹人回来。又加上安禄山狡猾,善于揣摩人的心意,所以深受张守珪的喜爱,让他做了自己的养子。史窣干曾为张守珪立下大功,张守珪上奏任命他为果毅,后来升为将军。史窣干入朝奏事,玄宗与他说话,很喜欢他,就赐其名为“思明”。
拍马屁人人都会,但拍得好、拍得巧、拍得有分寸,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了。凡拍马屁者一定要让对方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否则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会坏了事。因此,对施贿者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考验。安禄山后来担任平卢兵马使,为人乖巧,善于讨人欢喜,人们大多都称赞他。玄宗身边的人到了平卢,安禄山就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他们,他们回去后尽说好话,因此玄宗更加认为安禄山是个贤能之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朝廷把平卢分出来,另外设立军镇,任命安禄山为节度使。次年正月,安禄山入朝,玄宗对他十分宠幸,允许他随时入朝。过了一年,又让他兼任范阳节度使,后来还让他兼御史大夫。玄宗曾经让安禄山进见太子,安禄山不行拜礼。左右的人催他跪拜,安禄山站着说:“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玄宗说:“太子是将来的皇上,朕去世以后,代替朕做你的君主。”安禄山说:“我愚蠢浅薄,只知道有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太子。”然后跪拜。玄宗听信了他的话,更加喜欢他。安禄山请求做杨贵妃的干儿子。玄宗与贵妃一起坐着,安禄山却先跪拜贵妃。玄宗问他原因,安禄山回答说:“我们胡人先母而后父。”玄宗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