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3781200000017

第17章 政治权力之谋(3)

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冬,高太后吕雉在朝议时,提出准备册封几位吕氏外戚为诸侯王,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回答说:“高帝曾与群臣杀白马饮血盟誓:‘假若有不是刘姓的人称王,天下臣民共同消灭他。’现在分封吕氏为王,不符合白马之盟所约。”太后很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二人回答说:“高帝统一天下,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管理国家,分封几位吕氏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听了很高兴。朝议结束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当初与高皇帝饮血盟誓时,你们二位不在场吗?现在高帝驾崩了,太后以女主当政,要封吕氏为王,你们即使是要逢迎太后意旨而背弃盟约,可又有何脸面去见高帝于地下呢?”陈平、周勃对王陵说:“现在,在朝廷之上当面谏阻太后,我二人确实不如您;可将来安定国家,确保高祖子孙的刘氏天下,您却不如我二人。”王陵无言答对。十一月,太后明升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原任右丞相的实权;王陵于是称病,被免职归家。

太后又追封她的父亲临泗侯吕公为宣王,哥哥武侯吕泽为悼武王,想要由此逐渐封诸吕为王。为了安抚刘氏宗室,吕后就先立号称是孝惠帝之子的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恒山王。又指使宦官大谒者张释,委婉巧妙地向大臣们说明太后分封吕氏为王的本意。于是,大臣们识趣地奏请太后立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郦侯吕台为吕王,把属于齐国的济南郡割出来,另立为吕国。到后来,吕氏封王的越来越多。赵幽王刘友的王后是吕氏女儿,刘友不爱这位王后,而宠爱另一个妃子。吕氏女儿很生气,便向太后进谗言说:“刘友说:‘姓吕的怎么能封王,太后去世以后,我一定要攻击他们。’”汉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正月,太后召见赵王。赵王到了京师,被安置在官邸里。太后派卫兵包围官邸,不给赵王送饭,群臣中有偷送食物给赵王的,就拘捕治罪。正月十八日,赵王刘友饿死,被以平民的身份葬于长安城外的平民墓地。

朱虚侯刘章年方二十,身强力壮,对刘氏宗室不能执掌政权心怀不满。他曾经在后宫侍奉太后参加酒宴,太后令刘章为监酒官。刘章自己请求说:“我本是将门之后,请太后允许我按军法监酒。”太后回答:“可以。”酒酣之时,刘章请求吟唱一首《耕田歌》,太后准许。刘章吟唱道:“深耕播种,株距要疏;不是同种,挥锄铲除!”太后知其歌中所指,默然无语。一会儿,参加宴席的诸吕中有一人醉酒,避席离去,刘章追上来,拔剑斩了此人,还报太后说:“有一人逃酒而走,我以军法将他处斩!”太后及左右人等都大吃一惊,但因业已同意他以军法监酒,也就无法将他治罪;于是散度。从此之后,诸吕都很惧怕朱虚侯刘章,即便是朝廷大臣也都要倚重他,刘氏宗室的势力由此而增强。

吕后是个刚毅阴狠,不甘雌伏的角色,高祖死后,她独立掌政十五年,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满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先是辅助高祖画谋定策,争夺天下,后来又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苛的法令。《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惠帝死后,吕后便开始了对刘姓子弟的杀戮,并开始大封吕姓子弟。主吕是靠这吕后才得以向显贵的,但他们也构成了支撑吕后****局面的一股重要力量。经过吕后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吕家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的从中央伸到了地方,牢牢地控制了国家的命脉。吕后最大的缺点是嫉妒心太重,私心太重,手段过于残酷,竟然想以吕氏来代替刘氏干辛万苦得来的江山,终至败亡。

8.武帝杀妃立太子

汉孝武帝刘彻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武帝晚年十分喜爱一位叫刘弗陵的皇子,想要立这位皇子为太子。然而刘弗陵年幼(4、5岁左右),其生母钩戈夫人却十分年轻,于是武帝故意找个借口杀了钩戈夫人。后来人们就问:“既然要立她的儿子做太子,为什么还要杀他的母亲呢?”汉武帝就说:“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会乱,都是因为国君年纪小,而母亲正当壮年,女人单独主持朝政,就会骄横妄为,荒淫放纵,你们没听说过吕后吗?所以不能不先除掉她。”

太始三年(公元前194年),皇子刘弗陵出生。刘弗陵的母亲是河间人,姓赵,被封为婕妤,住在钩弋宫,怀孕十四个月后才生下刘弗陵。汉武帝说:“听说当年尧是十四个月才出生的,而刘弗陵和尧一样。”便下令将钩弋宫宫门改称尧母门。

刘弗陵长到几岁时,已是身体粗壮,聪明懂事,汉武帝对他极为疼爱,想立他为太子,只因其年纪幼小,母亲也太年轻,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汉武帝想选择合适的大臣辅佐刘弗陵,观察群臣,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人忠厚,可以当此重任。于是,汉武帝让黄门官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几天后,汉武帝借故谴责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摘去首饰,叩头请求宽恕。汉武帝说:“拉出去,送到掖庭狱中!”钩弋夫人回头看着汉武帝求饶,汉武帝说:“快走,你不能活下去!”终于将她处死。不久之后,汉武帝闲居无事,向周围的人们问道:“外面对处死钩弋夫人一事怎么说?”被问者回答说:“人们都说‘将要立她儿子为太子,为什么还要杀他母亲呢?’”汉武帝说道:“是啊,这就不是你们这些愚蠢的人能够懂得的了。自古以来,所以出现乱国之事,都是因为国君年幼而其母青春正盛。女主一人独居,就会骄横不法,荒****乱,为所欲为,而无人能够禁止。你没听说过吕后之事吗!所以不能先将她除掉。”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重,霍光哭着问道:“万一陛下不幸离去,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说:“你难道没有理解先前赐给你的那幅画的含意吗?立我最小的儿子,由你担任周公的角色!”霍光叩头推辞说:“我不如金日磾!”金日磾也说:“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况且由我辅政,会使匈奴轻视我大汉!”十二日,汉武帝颁布诏书,立刘弗陵为皇太子。十三日,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由他们三人接受遗诏,辅佐幼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全都在汉武帝卧室床下叩拜受职。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都是汉武帝平时宠爱信任的人,所以特意将自己身后之事托付给他们。十四日,汉武帝在五柞宫驾崩,遗体运到未央宫前殿入殓。十五日,太子刘弗陵即皇帝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共同执掌尚书事,负责主持朝政。

我们不赞成汉武帝采取那样的暴力手段来对付一个女人,也不赞成什么红颜祸水论。然而汉武帝这么做不是没有理由的,在他之前,吕后的教训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说吕后的特殊地位和刘邦有关的话,那么,出身平庸的赵姬一旦成为秦始皇的太后之后演出的那幕话剧想必大家也是熟知的吧。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家消灭隐患的常用手段一般只能选择杀戮。而“遏乱萌于未果”的决心和魄力是作为合格政治家或者说杰出政治家的必要条件。这点不能简单的套用道德标准和现代民主政治观念来衡量,因为有时候妇人之仁会误事的。

9.王莽专权篡汉室

西汉自宣帝以后,连续元、成、哀、平四个皇帝都是极端荒淫无道,腐朽无能的。而此时的王莽是手握大权的大司马,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庞大的权力网。王莽为了夺取皇位,使尽了各种手腕,既勤于朝政,献媚太后,体恤灾民,又排斥异己,软硬兼施,当他感到条件成熟时,便一无反顾,赤膊上阵,最终如愿以偿。为此,白居易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汉成帝时,太后有兄弟八人,唯独弟弟王曼早逝,没有封侯。王曼的儿子王莽,从小成了孤儿,不能和其他人相比。那些兄弟的父亲都是将军、王侯,可以凭父亲的地位任意奢华,在声名犬马中放荡游乐,互相攀比。王莽态度谦虚,勤学苦修,学识渊博,像个读书人。侍奉母亲跟寡嫂,抚养亡兄的孤儿,十分尽心周到。同时,他在外结交豪杰之士,在内对待诸位伯父叔父,委曲迁就,礼敬有加。大将军王凤病重时,王莽服侍他,亲口尝药,数月不解衣,蓬头垢面。王凤快死的时候,把王莽托付给太后和成帝,王莽因此被封为黄门郎。以后又升任校尉。很久之后,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书,表示愿分出自己的封地,请求皇上封给王莽。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皆为当时名流,也都为王莽美言。成帝因而认为王莽有才能,太后又屡次以此嘱咐成帝,便封王莽为新都侯,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在宫廷谨慎小心,爵位越尊贵,他为人越谦恭。他把自己的车马、衣物、皮裘周济给门下宾客,家无余财。他收罗赡养名士,结交很多将、相、卿、大夫。因而在位的官员轮番向皇帝举荐他,善游说的人也为他广为宣传,虚假不实的声誉兴盛无比,压过了他的诸位伯父叔父。王莽曾私下买了一个婢女,兄弟中有人听说了,王莽于是辩解:“后将军朱子元无子,我听说此女可生男。”当天就把婢女奉送给朱博。他就是这样来博取名声。

元始二年(公元前2年),汉哀帝驾崩,王莽奉太后旨辅佐哀帝宠臣董贤办理丧事,趁机剥夺了董贤大司马一职。众人都认为王莽贤能,又是太皇太后近亲,满朝文武百官自大司徒孔光以下,全都举荐他担任大司马,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持异议,两人商量,认为:“往昔惠帝、昭帝时,外戚吕、霍、上官氏把持朝政,几乎危及刘氏江山,而今孝成、孝哀两帝接连无嗣,正应当选立刘氏近支亲属为新帝,不应再让外戚大臣独揽朝廷大权。应让外戚跟其他官员相交错,治国之策以此为宜。”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为大司马人选,而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太皇太后自定任用王莽为大司马,主管尚书事务。太皇太后与王莽商议选立中山王刘箕子为皇位继承人,就是汉平帝。

元始五年(公元5年),泉陵侯刘庆上书说,现在皇帝年轻,应让安汉公王莽效法周公,代行天子职权。得到了群臣的附合。后来,王莽又向平帝进献毒酒将其毒死,册立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子,号孺子。群臣共推王莽为代理皇帝。王莽代行天子职权后,各地出现符瑞,显示王莽应做皇帝。这些符瑞不管是真是假,王莽一概欣然接受,于是发布文告,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

王莽将要即位当真皇帝,先捧来各种符命祥瑞向太皇太后报告,太皇太后大吃一惊。这时,因孺子刘婴并没有即位,所以皇帝御玺仍放在太皇太后所住的长乐宫。等到王莽即位,向太后请求交出御玺,太皇太后不肯给。王莽让安阳侯王舜规劝。王舜一向谨慎恭敬,太后平素喜欢他、信任他。王舜见到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知道他是为王莽索求御玺,怒骂他道:“你们父子宗族,靠着汉朝的力量,几代富贵,不但没有回报,反而利用人家托孤寄子的机会,夺取政权。这样的人连猪狗都不吃他剩余的东西,天下难道会容下你们兄弟吗!而且你们自己当新皇帝,改变历法,改变车马、服饰颜色,改变制度,也应该自己另刻御玺,使它传到万世。用这个亡国不祥的玺作什么?我是汉朝的老寡妇,早晚就要死,打算跟御玺一同埋葬!”太后一面说,一面哭泣。身边的常侍随从及下面的人都跟着哭泣。王舜也哀恸落泪,不能自止。过了很久,王舜才抬头问太后:“我等已无话可说,只是王莽一定要得到传国御玺,太后难道能够最终不给他吗?”太后听王舜的话恳切,又怕王莽用暴力胁迫,于是拿出汉朝的传国御玺扔到地上,对王舜说:“待我老死后,你们兄弟将被灭族!”王舜得到传国御玺后,报告王莽。王莽万分喜悦,于是为太皇太后在未央宫渐台设酒宴,让众人纵情欢乐。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捧着新制的皇太后御玺,呈太皇太后,除去汉朝的名号。王莽下策书命孺子为定安公,赐给他民万户、土地纵横各一百里。在封国里建立汉朝祖宗的祠庙,与周朝的后代一样;使用自己的历法和车马服饰的颜色;把孝平皇后立为定安太后。宣读策书完毕,王莽亲自握着孺子的手,流泪道:“从前周公代理王位,最后能够把明君的权力归还周成王,现在我偏偏迫于上天的命令,不能如愿。”悲伤叹息很久。中傅带着孺子下殿,向着北面自称臣下。

王莽是一个改革者。西汉自宣帝以后,连续元、成、哀、平四个皇帝都是极端荒淫无道,腐朽无能的。把文、宣之治苦心经营的昌盛局面,逐步糟蹋的一片衰败,民不聊生。达官贵族穷奢极欲,下层民众怨声载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了。而当权的皇帝一个个不是九岁,就是两岁,皇权完全操纵在外戚和后宫手里。此时要靠刘氏皇权扭转败局,只能是望梅止渴。而此时的王莽是手握大权的大司马,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庞大的权力网。再加上王莽一向有孝悌之名,为官期间谦逊自重,秉公无私,在朝野上下有较好的人缘。当时的人们甚至把王莽当成圣人、周公来歌颂。所以当大臣们上书要求王莽即位时,倒不是慑于王莽的权威,而是寄希望于王莽出来撑起天下,扭转惨局,造福于民。此议提出时,并没有多少人出来反对,刘氏后宫和小皇帝也不好说什么。王莽就比较顺利的当上了新朝皇帝。应该说是历史把王莽推上了皇位。

10.贾南风毒计除太子

贾南风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之妻,又称惠贾皇后,其父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贾南风生性残酷,曾亲手杀过人,善于钻营,精于权术,性多妒忌。惠帝黯弱无能,国家政事,皆由贾南风干预。她暴戾而****,废黜太子,挑起了“八王之乱”,使西晋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后在战乱中被废并被杀。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最初,晋武帝司马炎把才人谢玖赐给太子,生下了皇孙司马遹。有一天夜里,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查看。司马遹当时只有五岁,他牵着司马炎的衣服下摆走进暗处,说:“夜里事起突然,应当防备不寻常的变故,君主不可以站在亮处让别人看到。”司马炎因此认为司马遹很不一般。司马炎曾经对着群臣称赞司马遹像宣帝司马懿,所以天下人都归心于司马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