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风信子,周灵珊倒在床上,沉沉地睡着了。经过一场玄梦,他耗费了不少内力,实在是太累了!
周灵珊漫步在晨曦的霞光中,脚步轻盈,心情舒畅。忽然,她看见一男一女从远处朝她走来,待走近才发现原来是泉叔和花仙子!
“泉叔!花仙子!”周灵珊好奇地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哦,原来是灵珊姑娘啊!”泉叔答道:“你有所不知,我这义女花仙子不知什么时候撞上了洞神,中了邪气,请了好几位郎中都不见好转,这不,听说这人有一位高人,上通天文、下懂地理,对阴阳玄学颇有研究,所以就赶来了!”
周灵珊听泉叔这么一说,才发现花仙子果然与以往的状态判若两人:精神恍惚、面容憔悴、两眼发着白光、口中念念有词,比一般的精神病人更可怕!
“花仙子姐姐这是得的什么病啊?”周灵珊问道。
“这种病叫”落洞“,是湘西地区最什么的一种怪病,能医治这种病的人也很少!”泉叔继续说道:“我四方打听,才知道在武陵山隐居着一位真人,是当年向王天子的军师,能够治好这种病,所以专程来寻他了!”
“这向王天子我曾在玄梦中见过,也算有过一面之缘,只是不知道他的军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灵珊说道。
“我打听过了,这人名叫李伯如,是位隐居的大学生,与向大坤(向王天子)父亲交情甚厚,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肯出山辅佐向王的!”泉说叔道:“既然灵珊姑娘与向王有过一面之缘,何不与我一同前往求求这位神人,就当我欠下你一个人情吧!”
“泉叔何必客气!你平时待我不薄,花仙子又与我有姊妹之情,我若能帮上二位,那是我的造化,只是不知道到时能不能给二位说上话。”
“正所谓人道情到,你若能一同前往,就算说不上话,我也感激不尽了!”
周灵珊与泉叔花仙子一行三人,来到了李伯如隐居的山洞前……
洞前盘坐这一个蓬头垢面的道士,周灵珊一眼就认出,此人就是“赤发鬼”!
“三位所来何事?莫不是为了给花仙子姑娘治病?”那道人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就说道:“我师父已经五百年没有出这山洞了,我是他的徒弟,有什么事就和我讲吧!”
“在下姓泉,是山城中的一位闲人,这位是我的义女花仙子,由于她不慎患下落洞的毛病,听说你师父李伯如老前辈是武陵山的一位奇人,乐善好施,今天特来拜访寻医!”泉说接着又说:“这位是周灵珊姑娘,她是天门山鬼谷子的徒弟,也是武陵山新一辈中的高人,而且与向王天子有过一面之缘,今天也是为了花仙子的事,特来拜访李伯如老前辈的!”
泉叔之所以称自己为闲人,其实是暗示自己的身份:因为在这一带,闲人就是道上的名人!而他之所以搬出周灵珊的师父鬼谷子,也正是为了表明他们几个绝不是等闲之辈。……对于这些弦外之音,赤发鬼何尝不知!
赤发鬼依然没有抬眼看他们几个!只是冷冷地说道:“既然各位都是武陵山中的高人,又何必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来打扰我师父的清静?再说,武陵山中的真人真神多如牛毛,赎在下见识短浅、拙眼昏花,分不出真假!”
泉叔本是一位心高气傲的人,见赤发鬼话中带刺,心有不悦,但考虑到花仙子的病情,不便发火。这时,周灵珊走上前来,朝赤发鬼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前辈息怒,我等都是泛泛之辈,哪敢自称高人!前辈虽说武陵山中高人多如牛毛,但在我看来,能真正称得上真人真神的,也就那么几位:一是天门山的鬼谷前辈;而是五雷山的真武帝君;三是武陵源的向王天子;这第四,应该就是你师父李伯如老前辈了;如果把周公也算在里面的话,总共就是这么五位而已!”其实,周灵珊以前并没有听说过李伯如这个人,今天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给花仙子治病,故意将赤发鬼的师父排在武陵山真人真神的行列,而且与鬼谷子、真武帝君等人并列,也是为了讨好赤发鬼而已!
这虽然不是周灵珊的心里话,但好话听起来总是让人舒服!赤发鬼听周灵珊这么一说,刚才的傲慢之气消去了许多,他抬眼看了周灵珊一眼,说道:“周姑娘果然不愧为鬼谷子的徒弟,对武陵山的真人真神还知道得不少!”
周灵珊还想说点什么,洞内忽然传出一个浑厚凝重的声音:“既然是鬼谷子的徒弟来了,贫道岂有怠慢之理?赤发鬼,赶快请几位高人进来吧!”
洞内有一块开阔的空地,虽然在四周燃烧着几盆篝火,但仍然显得寒气逼人。李伯如坐在洞内的一块方石上,面容祥和,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泉叔等上前给老前辈行礼问安。李伯如一一见过之后,说道:“刚才各位把老朽与鬼谷子、真武帝君、向王天子等相提并论,实在是折杀老朽了!其实,我早就料到今天今天会有贵人来访,没想到是山城大名鼎鼎的泉叔和鬼谷子的高徒,我虽然已经有五百年没有离开这个洞府了,但对于武陵山的新人新事,还是略有所闻,各位今天虽然是为了花仙子的病情而来,但这也算一种缘分,其实就算没有两位的陪同,我也会为她治病的,这是修道之人应有的本分!”
“既然老前辈这样说,我等就放心了,在下先谢过老前辈了!”泉叔再次起身,向李伯如行礼道谢。
“灵珊有一事不明,还望前辈指教!”周灵珊又鞠躬问道:“修道之人,大多恋山恋水,为什么前辈偏偏要在洞中修炼?再说,前辈曾跟随向王天子征战多年,武陵源的每一座山峰都留有前辈的足迹,前辈为什么不去武陵源的山中修炼?却偏偏钟情于此,而且五百年不离开一步?”
“修道之人,贵在修心!虽说与修炼的场地没有太大的关联,但也有阴阳玄冥之分。名山大川,灵气充裕,阴阳互补,自然是修炼的最佳场所,但要修炼幽冥之术,最好选择阴气充裕之地。在许多人看了,这种幽冥之术,是旁门左道,其实不然,它是道学的一种,只是不为大众所接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