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校园风”的发展,每逢节假日,张慧敏的小团队常常策划一些和旅行相关的活动。“我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壮大我们的团队,同时也带动了在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张慧敏说。郑州市场基本成熟之后,他们开始把洛阳、开封、新乡等市也拉进了自己的发展框架。河南省外的山东济南、江西南昌、陕西西安和咸阳、江苏连云港都有了“校园风”的加盟团队。“加盟“校园风”是不收费的,加盟者可以照搬我们的模式去操作。这样做是利用“校园风”的影响给省外的大学生一些创业的机会,同时也扩大“校园风”的品牌影响力。”由于张慧敏在学校创业方面的出色表现,她被授予河南省2007年创业之星青年创业奖。“当时领奖的都是比我大好多的企业家,就我一个是学生。”张慧敏提及此事非常自豪。让张慧敏更高兴的是,共青团河南省委对校园风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校园风”获得了河南省青基会的创业基金。获得创业基金后,“校园风”随即创办了自己的网站,现在主打假日旅行、校园消费。
“我们已经开了1000个网上店铺,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张慧敏说,“校园消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全国每年可以达到800个亿,但是目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知名的校园品牌,我们就是想把“校园风”做成中国校园的第一品牌。”2008年11月11日,团中央第一书记****同志在河南省召开了河南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调研论坛,问及“校园风”目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时,张慧敏说:“现在大学生创业最艰难的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和盈利模式,“校园风”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名牌,希望团组织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创业指导”。
案例二摆地摊卖教材
大学期间,洪木进家庭负担太重,穷困的他参加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当时学校很多学生修双学位,但是学校不统一订教材,同学必须自行准备教材和辅导资料。这时,思维灵活的他眼睛一亮,为何不尝试着与学校里的出版社和外面书店联系,摆个地摊帮书店卖书,从中抽成?于是课余时间,在学校外面的街上就出现了一个地摊,地摊上都是教材、辅导书、考研用书以及公务员用书等书籍。大捆大捆的书要从校内搬到校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开始,自己还拉不下面子,有点害羞,说话都条理不清!”可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改变了这一切。很多同学都来买他的书,而且还有位师姐经常来摊点义务帮忙呢!
“地摊生意越来越好,每逢开学期间就有大量的学生团购。”每一学年他的营业额高达十余万,两三年时间内,赚了近20万元。“自己怎么也都没想到能赚这么多!”但是怎么扩大规模呢?
他想起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何不借助网络发展呢?看着现在如淘宝、易趣等网络销售的兴盛,他心里一阵阵激动。“别人做大众化的,我做小众化的。”于是,他找来一位同学,两人合作做了个小网站,尝试在本校范围内销售学生所需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由于校内不用邮资,且送货上门,有不少学生光顾他们的网站,网站如地摊一样红火了起来。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愿撤掉这个小地摊。“它真的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案例三创业——为了亲人团聚
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参选者钟林灵是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大三学生,目前已拥有包括火锅店在内的两家餐厅。靠着好人缘,他的餐厅生意红火,每个月收入既能保证自己的学杂费、生活费,还能有所节余。能自己开两家餐厅,钟林灵坦言,上大学之前没敢想过。3年前,父亲甚至断言他不是一块赚钱的料儿。钟林灵说,他创业的重要动力,是想让爸妈不再漂泊打工,让一家人能够团聚。
考上大学后,钟林灵觉得自己不能只是捧着书本看。在班委竞选的时候,钟林灵一下子站起来,说要竞选团支部书记。这个看起来并不突出的学生的这一举动让班主任辜韦唯吃了一惊。竞选结果出来后,钟林灵笑了。当上团支书后,他有了和他人交往的自信。
一年后,钟林灵不但出色地完成了班级工作,还在学院的“1+1爱心社”崭露头角。“我进校以后就参加了爱心社,一直坚持努力工作,后来大家就选我当了社长。”他说。现在,爱心社已经资助了50多名贫困小学生,“每人每天节约1毛钱”的口号,也在西南科技大学流传,钟林灵因此当上了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爱心部副部长。从事班级、爱心社工作的同时,钟林灵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推销信用卡。进大学1年半之后,钟林灵积累了1万元的打工收入。利用这笔钱,钟林灵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很好,还为一些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
不久前,钟林灵把爸爸妈妈接到了身边,一家三口共同打理两家餐厅,他让爸妈当上了小老板。现在的日子比在上海打工时好多了,每月收入稳定,也不那么辛苦,儿子的心意让他们很感动。
案例四“扫街”扫出第一笔生意
李茂青毕业于河北某学院,2005年5月,李茂青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最初的创业是艰难的,而当时在李茂青的心目中,创业就是“开公司,当老板”,却忽视了过程中要承担的辛苦和磨难。有了这样的心理,公司还没开办,李茂青就把自己放在“老板”的位置上,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第一次创业失败了。创业失败后,有很长时间他都没能从失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但失败的经验也给了他很大启发:“后来我才想明白,一个人想创业,首先应该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同时也是最重的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大三那年,他终于重振旗鼓,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尝试。有了失败的教训,这一次李茂青放低了姿态,做好吃苦准备,并用自己仅有的一万多元积蓄投资创办了“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当时注册资金是最低额度的3万元,除了我自己的1万多元钱,其他都是朋友一起凑的。”
2006年8月,李茂青的文化传播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我们一共四个人,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办公室。”为了尽快找到客户,李茂青开始了“扫街”生涯:“‘扫街’其实就是在街上一家家寻找公司和商铺,然后进去介绍公司情况,看是不是能找到生意。”按照李茂青的想法,自己跑100家公司,总会有一家愿意与他合作。那年夏天,李茂青走遍了省会大街小巷。最艰苦的时候,这个身高1.8米的大男孩就靠每天吃一份1.5元的炒饼充饥。
公司成立一个半月后,李茂青终于接下了第一笔生意,为一个酒业公司做市场调查,三天后他拿到1200元酬金:“当时的心情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很激动。”2007年6月,李茂青毕业之后,便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公司经营之中,在经过创业之初的艰难后,传播公司终于逐渐走向正轨,客户也不断增多,在接下几个大的客户之后,李茂青的公司终于在省会立稳脚跟。
李茂青的成功经验也影响着他身边的很多人,“现在总有些学弟学妹问我,说他们也想创业,可就是不知道该从哪下手。”李茂青说,正是因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先例太少,很多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才不断地走弯路,甚至一些创业中途夭折。随着自己事业的稳定,如今的他更希望帮助那些有创业梦想的学子们,告诉他们一些经验和教训。目前,以李茂青为首的行天下文化传播公司的全体人员,正在向省级团组织发起倡议,希望成立一个创业公益辅导团,“我希望所有创业成功的团队都能加入其中,去帮助更多心存创业梦想的人们!”
案例五易族校园IT连锁店
王晶:大学时“投机倒把”赚了第一桶金,又到大公司实习调研市场,没毕业就开始创业,如今“易族校园IT连锁店”已经开了5家。
“大一的时候我就进入了学校的外联部,认识了很多学生会干部,还结识了一些学校社团的组织者。”家里父母开着饭店的王晶很有做生意的想法。开学期间学校里的电话卡总是卖得很火,王晶就从移动公司的朋友那里拿了电话卡,让身边的同学去各个学校卖。“后来我又用卖电话卡赚的钱进了一批收音机。英语四级要考听力,收音机卖得很不错”。冬天,王晶还去杭州汽车东站批发手套、围巾、棉拖鞋,到食堂门口卖。“我们学校女生占了70%,我的东西很漂亮,很快就卖完了。”靠着这样的眼光和敏锐的经济头脑,王晶积攒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大二时,王晶在杭州各大电脑城里发过传单,还和电脑城里的商户进行交流。“我的交际能力不断提高,人脉也不断增长,现在我店里的很多货源,就是那时候结识的朋友提供的”。
2007年8月28日,上大三的王晶决定在下沙高校园区开一家数码店。“我的销售渠道已经打开了,对电子产品也比一般人熟悉。”王晶说服了2位同学一起入股,凑了10万元资金。“真正做起来,发现有很多困难”。“刚开始主要是资金不足,缺少流动资金,我们就想找一家投资公司投资。但是跑了很多家公司,他们都不愿意投资。”王晶把自己的学费投了进去,一个月后才把学费补上。现在王晶的店从杭州下沙高校园区发展到了滨江区、绍兴和湖州。“每家分店我们都占30%的股份,合作的店主都是比较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
“易族电脑”刚开始营业的时候,“店里人手不够,我们就自己跑去做电脑售后服务,有时候晚上10点多还有人打电话过来要求修电脑,所以我们经常晚上11点多才能回学校,翻窗户进寝室”。
给王晶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位阿姨给自己的女儿买电脑,“我和她从12点一直聊到下午两点,她终于愿意买我们的电脑了。但是1年内,我们跑了十多趟为她的电脑重装系统,杀毒。”就是这样真诚的态度,王晶的店越开越多,08年10月1日,易族电脑浙江工商大学形象店开张了。
点评
与兼职打工的学生相比,尝试兼职创业的人不是很多,兼职创业首先需要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问题,以上几个案例多是从服务学校与学生出发进行创业活动,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优势,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梦想的实现创造机会。
大学生选择兼职创业,需要在主业和副业、工作和家庭等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对创业者的精力、体力、能力、忍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要量力而行。此外,兼职创业族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但要注意不能侵犯受雇企业的权益。
案例六大学生当版主淘得真金白银
好学生当时尚版主
小莉是个追求时尚的女孩,她每天要到各大论坛去逛好几个小时,讨论一些时尚话题。半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省内一家化妆品厂家开设的网站中的时尚论坛板块看到招募版主的公告。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应聘。小莉两年前就是该论坛会员,并凭着在各大论坛发表的多篇精华帖及对时尚、化妆品的独特见解,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见习版主。
获取职场经验为雇主找潜在客户
“做版主和平时发帖不一样,更多的是要做管理。更重要的是,若你想更多人光顾论坛,就得有创新。”小莉说出版主的工作。付出总会有收获,仅半个月时间小莉就成为正式版主,月工资由500元提至1200元。
小莉说,现在很多商家都会设立自己的网络论坛。商家通过版主的管理与创新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来论坛,这样可扩大商家的知名度,吸引潜在客户。据了解,根据网站经营性质与经营业绩,版主薪酬不等。一般版主月薪约1500元;盈利性论坛版主月薪可能在5000元以上。
责任+锻炼+快乐
“说实话,想想这半年时间里,在获得工资外,更多的是培养了责任心。”小莉的话说得很实在。“随着增长的人气,不少论坛希望找大学生任版主。”大学生小朱是某网络游戏论坛的版主,他认为大学生任版主既可锻炼社会能力又能给创造更宽裕的经济条件,他许多同学都当上了论坛版主。一名大学生版主认为:“论坛版主是职场新人锻炼适应的环境,有工资有奖励,何乐而不为?”
网络新职业淘真金白银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当年论坛内的一份义务工作——版主已成为一种能获得真金白银的网络新型职业。
点评
与版主同时成长起来的网络职业还有网络课件设计师、网络“洗底”人(即擦去个人因种种原因在网络上被公之于众但个人不想公开的信息)、网上砍价师、淘客(帮助卖家推广商品,并按成交效果获得佣金的人)等。几年来,网上新职不断涌现,使互联网成为集创业和就业机会于一身的“黄金宝地”。大学生不妨从网络入手,打破传统就业概念中的找一家公司、单位的做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团队创业
在硅谷流传着这样一条“规则”:由两个MBA和MIT博士组成的创业团队,几乎就是获得风险投资的保证。虽然,这有些夸大其词,却蕴含这样的事实:如今,创业已非纯粹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远高于个人独自创业。一个由研发、技术、市场、融资等各方面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法宝,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创业优势: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群人同心协力,集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创业,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和能量,将远远大于个体。
案例一创业,从洗车开始
在济南市阳光舜城社区,有一家名叫“晨春”的汽车服务中心门前,等待洗车的车辆排了很长的队,这家公司便是梁文星与其他四名同学联手创办的。他们都是大学生,只有较少的创业资金,所以只能选择投资较小的服务行业,梁文星之前曾接触过洗车行业,于是决定从最简单的洗车开始。正在为资金犯愁的时候,一位老板对梁文星的创业想法提供了极大支持。在梁文星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后,这位老板表示愿意低价将房子租给这几个大学生创业。房租一下子节省了不少,梁文星和同学四处筹集了一些资金,于2007年注册成立了公司,并于当年10月份正式开始营业。
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汽车美容店一开业,生意主要以洗车为主,汽车美容等技术活很少,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只有50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七八千元,这样下去,连房租都挣不出来。梁文星的几个同学感觉干不下去了,建议趁早关门算了。痛哭过后,梁文星对几个同学说,不要他们再投入任何资金,只要投入信心就行,如果信心都没有了,就只能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