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努力明了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这就属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自己的择业目标,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确定能够实现的目标、扬长避短是成功的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大学毕业生处在择业大潮中,自己的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它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美好的愿望。但是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自身的优势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在同学中盲目攀比,好像不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就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到头来,为了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避免理想主义。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值普遍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就业困难,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尤其是有些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脚踩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于后来就业困难,悔之不及。
(4)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失败与成功同在,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强烈的自信心,敢于竞争,勇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3.无私奉献,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
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树立高尚的敬业精神是准备进入社会的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关系到今后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能否成才,事业能否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发生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具有敬业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新要求。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把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要条件。
敬业精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忠诚与热爱,包括工作热情、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等。敬业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保证工作质量,对技术精益求精,能团结协作,能公平竞争,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自由的双向选择,在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用人单位有较大的选择权。目前,社会上各家用人单位除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能力外,已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职业精神,对于刚出校门、毫无资历和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首先要获得社会认可的工作素质就是敬业精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的严酷现实马上就会摆在面前,如果没有高尚的敬业精神,即使有一定的才华,有一定的能力,也谈不上有竞争力,而且很快会********,最终被社会淘汰。
纵观当代社会,各国都非常重视国民的敬业精神。德国、日本都把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摆在择业教育的第一位。现在我国的许多单位也在大力提倡各自的企业精神,尽管其中说法各异,但共同的一点是都包含着敬业精神的深刻内涵。如青岛海尔集团追求的企业精神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广州宝洁公司是“正直的人格,强烈的进取心,优秀的合作精神”;福建新大集团是“爱党,爱国,爱企业的创新精神”。还有大庆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更是新中国企业精神的伟大典范。很明显,良好的敬业精神是现在各用人单位都普遍提倡的精神,是中国现代企业的核心内容。
4.扎根基层,实现人生理想
大学生准备求职择业,还必须面向基层,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今后的趋势,我们就会发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培养和补充,现在大城市和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已相对饱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系统。它所需要的只是进一步的调整和提高,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只对硕士、博士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感兴趣。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也是如此。假如只把眼光往这些地方看,势必会造成一般大学生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的假象。而另外一方面,西部地区、广大的乡镇、生产第一线却多年来未能接收到较大数量的大学生,很多非国有企业还缺乏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急需大批有才能的大学生去开拓,去创业。
所以,可以说大学生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基层,在第一线。因此国家在政策上号召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当然,基层工作比较艰苦,工作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一些,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顾虑重重,望而却步。其实,当今大学生要做一番事业,基层正是大有用武之地。树立献身基层、扎根基层的就业观大有好处。基层是大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现在很多毕业生有一种片面的择业观,在心理上畏惧下基层,认为下基层就没面子、没前途。确实,基层单位的条件相对较差,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才比较匮乏,大学生去后往往被委以重任,甚至独当一面,有很多的机会施展才华,这些地方不但是当今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大学生最容易显示特长、做出成绩的地方。
案例扎根雪域高原,建设和谐边疆
解文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自愿到西藏自治区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他在清华大学2008年赴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工作毕业生出征仪式上的一段发言:
“做出今天的就业选择,我首先要感谢母校提供的社会实践这一教育平台。正是2006年暑假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那次实践活动,让我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有了切身的感受,从而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蓝图。西藏相对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基础更为薄弱,条件更为艰苦,发展更为滞后,又处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忠实贯彻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义不容辞;作为一名清华毕业生,国家和人民给了我最好的教育资源,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哪怕是赴汤蹈火,我都责无旁贷。”
解文光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学习。
据一些高校近年来的毕业生成才情况的追踪调查报告显示,工作出色、成绩显着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出自基层,大多是从基层艰苦奋斗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基层是毕业生成才的沃土。诚然,在基层创业是比较艰苦的,总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是代价。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艰苦的锻炼,没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逐渐积累,又哪里能够做出前所未有的成就和担当重要的责任呢?而且,前人不种树,后人难乘凉,今天的大学生也是革命前辈功业的“乘凉者”。大学生只要真正深入到基层中,扎扎实实地工作,勤勤恳恳地奉献,兢兢业业地苦干,肯定大有收获。
讨论:
团体辅导活动——自信是最重要的广告
1.活动目标:
(1)了解树立自信的重要性。
(2)提出培养自信的方法。
2.活动组织
(1)暖身活动:面对面。
将所有人排成两个同心圆,随着歌声同心圆转动(内外圈的旋转方向相反),歌声一停,面对面的人互相握手,歌声再起,活动继续进行。
(2)讲述罗森塔尔效应
讨论:为什么老师心中认为这些人是聪明的,这些同学果然就变聪明了呢?
总结;让同学了解到别人认为你聪明,你就能变聪明;自己认为自己聪明,效果就更好。说明从自己身上发出来的声音、目光,每天都在极大地影响着自己。
(3)消除自卑,建立自信
第一步:讲述培养自信的方法:
①挺胸抬头
②面带微笑
③大声说话
第二步:训练活动。
活动一:目光炯炯
2人为一组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要肯定,大声说三遍。
讨论:说优点时第一遍的感觉有何不同。
活动二:假如我是雇员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雇员找老板要求升职,老板问:“你怎么敢问这个问题?”
假如你是这位雇员,你会以怎么的方式提出要求升职这一问题,之后又如何回答?
请同学两人为一组,分别表演雇员和老板的角色,要求第一次老板有接受的态度,第二次不接受。
3.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