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案例教程
3773500000013

第13章 求职面试技巧(3)

——发音清晰。有些人个别音素发音不准,如果影响讲话整体质量的,应少用或不用含有这个音素的字或词。

——语调得体。得体的语调应该起伏而不夸张,自然而不做作。

——声音自然。音调不高不低,不失自我,不仅听来真切自然,而且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

——音量适中。音量以保持能听清为宜。

——语速适宜。要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及对方注意力情况调节语速和节奏。

此外还要警惕容易破坏语言意境的现象:过分使用语气词、口头语,这不仅有碍于听者的连贯理解,还容易引人生厌。

4.交谈心态

案例一成绩优异也会落选

北方某重点工科大学热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A,接到国内一所大型企业研发部门应聘系统工程师职位的面试通知。小A大学四年成绩优秀,并且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很适合从事研发工作。尽管如此,由于竞争者众多,小A对面试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两位主管先问小A是否了解这家公司,然后就问小A身高多少、有无女朋友等与职位无关的问题。出身名校且略显孤傲的小A,态度由尊敬转化为轻视,神情中不觉流露出来。随着面试过程的深入,小A逐渐放松下来,他习惯地撸起袖管,嘎吱嘎吱地捏着手中的塑料水杯,双腿不停抖动,好几次碰响了桌子。两位考官似乎略有分工,人事主管问完后,由招聘专员单独与小A交流。突然,那位人事主管暂时离场,小A认为主管对他失去了兴趣,心思有点乱了,好几次需要对方重复提问。轮到小A提问了,小A问了一些与系统工程师职位有关的问题,考官似乎不太了解,用略显厌烦的语气敷衍小A。整个面试过程,小A一直低着头,回答问题时,才偶尔抬一下头。小A又参加了商务英语笔试。小A没学过商务英语,看了3分钟以后,什么也没有写,便交了试卷,脸色阴沉沉的,也没有和考官道别。

考官对小A的面试评价:“……有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面对压力心理素质较差,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较大缺陷,……对公司不够重视……”。

点评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面试中小A和考官各自的非语言行为对面试的结果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负面影响。所谓面试中的非语言行为,是指面试双方由于各自心理活动或习惯行为而体现在面部、肢体上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动作。

相关调查表明:在影响面试结果的诸多因素中,有声部分的影响低于35%,无声部分的影响高于65%;面试的非语言行为,如积极的眼睛接触、笑容、倾听的姿态、较小的人际距离等,都有利于面试评价。

案例二大学生求职切莫急

“不是说农村缺教师吗?我有心想为国家做些贡献,但现在连个机会都没有!各地都暗设门槛,毕业生到哪儿都投不出一份简历,难道连去农村当教师都这么难吗?”这是一名四处碰壁的大学毕业女生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发出的心声。

其实,今天的政策制定者,当年也都是念书出来的。无论什么年代,学历不硬总会导致直接或间接的歧视,比如70年代那批工农兵大学生,又如90年代很吃香的中专毕业生——要知道当年可都是学习好的孩子才有资格考中专,没想到现在却成了低学历的代表。大家都是过来人,自己受过的歧视,却还要让后来者继续承受。如果有一天,市场上也不需要本科生了,所有的招聘通知上都印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字样,我们能接受这一事实吗?

据官方数据,全国足有600万应届毕业生投身就业大军,这些年轻而缺乏经验的孩子在市场上茫然、无助。遥想当年毕业时,扩招政策刚开始,北京高校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毕业生分四种人:京男、京女、外地男生、外地女生。在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和性别歧视下,最难找工作的当数外地女生,比如我这样的陕西孩子。好在当年的竞争还没有现在激烈,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同学们总算凭借自身努力找到了安身之所,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可是,在迈出这一步之前,再难的情况都可能遇到。小芳是一位来京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她认为自己缺乏竞争力。论学历,她毕业于某名不见经传的小本科。论专业,她学的是软件工程,但没拿到流行的微软、思科证书,只会做一点简单的雕虫小程序。论英语,埋头苦学四年,仍在及格边缘。

在狂投了几十份简历,挤了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均无果的情况下,小芳心里发愁: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啊!他们为什么都连个面试机会都不给我啊!我怎么就没有一技之长啊!我怎么就混得这么背啊!

作为应届毕业生初次参加招聘,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应聘的成败。

(1)展示真实的自己。面试时切忌伪装和掩饰,一定要展现自己的真实实力和真正的性格。有些毕业生在面试时故意把自己塑造一番,比如明明很内向,不善言谈,面试时却拼命表现得很外向、健谈。这样的结果既不自然,很难逃过有经验者的眼睛,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即使通过了面试,人力资源部往往会根据面试时安排适合的职位,这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是有害的。

(2)以平等的心态面对招聘者。面试时如果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招聘者,就能够避免紧张情绪。特别是在回答案例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抱着我是在和招聘者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心态,而不是觉得他在考自己,这样就可能做出很多精彩的论述。

(3)态度要坦诚。招聘者一般都认为做人优于做事。所以,面试时求职者一定要诚实回答问题。一位企业的人事主管说,曾经面试过一个女孩,面试时她说自己有男友,进入公司后又说没有男友。问她原因,她说曾经在一些书里看到,如果说有男朋友就会给人稳重、有责任感的印象。实际上这样做非常不好,面试时的欺骗行为是不利于以后发展的。

5.交谈原则

案例一紧张的克服和自信的树立

张同学大学求职意向首选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层层筛选,他如愿进入普华永道和安永华明的最后一轮面试,也就是要去见事务所的合伙人。能在数千大军中,杀到见合伙人已经实属不易。然而,在见合伙人的时候,他特别紧张。在见普华的合伙人时,他叫错了合伙人的名字,并且临走时把包忘在了合伙人的办公室里;在见安永的合伙人时,由于是英文面试,他重复一个英文单词数遍,惟恐对方听不清楚,直至那位合伙人亲自打断并说明他已经明白了张同学的意思,他才明白该适可而止。结果是两家国际一流的会计公司都在最后面试时将他拒之门外。

李同学面试中信集团总部时,面试官问他对中信了解多少。他想了半分钟然后说道:我接到面试时还没来得及查看中信的资料,所以不太了解。面试官对他说:“我们招人自然希望他能了解中信。你还是回去再多了解了解吧。”

赵同学在面试人民银行时,面试官问他为什么想来人行。赵同学心里想到:还不是因为你人行权力大。但是碍于不方便直白的说这样的话,他一时没了主意。吭哧吭哧中,和人行说了再见。

点评

从上面的小插曲中可以看出张同学精神紧张,缺乏自信,跌倒在自己最想去的公司前;赵同学和李同学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回答不出常规问题。要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给招聘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克服紧张,建立自信。要想自信,就必须知己知彼,对自己和用人单位都有客观的认识。求职应聘,是一个了解自己、了解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能力与素质的面对面的接触。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用特色和真才实学为自己铺就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