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计算机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越来普遍。通过网络资源获得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在信息时代搜集信息的一种高效便利的途径。毕业生既可从各大网络查阅到职业需求信息,又可以将个人求职资料输入网络系统,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参考选择。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应当充分重视利用这一资源。
8.直接获取信息
毕业生通过信函、电话或者直接到用人单位了解需求信息。这需要毕业生有“毛遂自荐”的意识,并且对自己的意向单位有大致了解和预测。这种形势主动性强,获取的信息最准确及时,弊端在于费时费神,更要投入较多的费用。
(三)就业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
1.调查访问法
要想真正了解就业信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去调查,去访问。而调查访问是有一定技巧性的。注重技巧则会事半功倍,否则便会事倍功半。假如你想当一名教师,你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个职业的情况,你可以先走访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拜访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想好要了解的问题,你可以涉及以下问题:
(1)如果一切从头开始,您是否愿意再做教师?
(2)在您仔细观察我之后,您是否认为我具备做教师的条件?
(3)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哪些素质?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4)当教师有哪些得与失?
(5)如果我的能力一般,在工作的头五年里,我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6)如果我是您的儿子(或女儿),您是否支持我从事教师职业?
(7)就您所知,我到什么样的学校去应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8)您当教师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询问过程中要诚恳,注意深入了解,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数字等,应迅速地记录下来,但整个过程要以耳听心记为主,重在领会对方的意思;拜访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总结、整理、消化,以便于指导自己的就业。
2.耳听眼观法
就是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开阔视野,博采众言。在择业过程中要广泛的翻阅各种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经常光顾职业介绍机构的信息台,浏览各个企业发布信息的网页,主动向其他亲朋好友打听了解有关就业信息。
3.信函索取法
即主动写信或发电传给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综合情况,尤其是人才需求情况;或者写信到用人单位、劳动服务部门索取招聘信息或直接邮购有关就业信息的报刊杂志等等。
4.偶然捕捉法
求职时大家常常为收集一个好的就业信息而消得人憔悴。可是有时只要做个有心人,会在偶然间捕捉到有用的就业信息。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学财会专业的某大专生,很高兴地拿到了某市“世纪风大酒店”的录用通知书。他就是在为找工作奔波中,偶然经过这家刚刚拔地而起的新酒店大楼,于是灵机一动四处打听,了解到这家酒店正需要招聘一名出纳。他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终于得到了这个令他十分满意的职位。
5.分类汇集法
就是要把平时从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听到的就业信息进行剪摘记录下来,并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形成比较系统的就业信息库。
除了上述五种方法外,还有咨询法、自荐法、综合分析法等。为了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必须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四)就业信息收集中应当克服的心理误区
在求职的过程中,不仅社会对求职者的要求会发生许多变化,而且自我内心世界也会出现种种恐惧和不安,陷入一定的心理误区,影响信息的收集,对此必须进行正确的调适,避免对正确的择业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危害。
1.避免依赖、盲从,要自主自立。
现在的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抱着依赖心理,仿佛自己的就业是家长、学校的事情。希望父母、学校提供一切信息,自己坐享其成。还有些求职者总是盲目随大流,别人收集什么信息,他也跟着收集什么信息,不知道自己收集信息的明确目标是什么。结果是尽管收集到的只是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信息,也不敢亲自尝试去寻找一个满意的就业信息。其实,每个求职者都有一定的依赖盲从心理,关键是在实际求职过程中注意预防克服,主动出击,及时准确地收集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
⒉克服定势思维,要灵活收集。
生活中往往由于习惯而形成定势,比如为达到某目的地你走了一条路,下次去时你很可能还会再走这条路。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定势,主要表现有:
(1)只选择自己熟悉的信息收集途径和方法。如有的毕业生只选择学校主管部门这一途径,其他的途径和方法不再过问;
(2)只收集招聘信息,不收集就业政策信息、咨询信息等其他信息;
(3)只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
(4)只一味“求稳”,选择那些工作较稳定的就业信息,如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实际上,由于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职业转换的问题;
(5)只关心离家较近的单位的招聘信息,不愿意离家较远,更不愿意到外地单位工作,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以上的这些心理定势极大的限制了求职者收集信息的效率,不利于成功选择。每一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都要注意自我的心理调适,克服它的不利影响,以积极的良好心态去应对人生的又一次挑战。
(五)就业信息的筛选和使用
由于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的方式不同,内容也必然虚实兼有,互有矛盾。因此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筛选,是使用信息的前提。
1.筛选就业信息的步骤
(1)鉴别获取的信息。由于所获取信息不一定都全面、准确,因此要对去处进行严格的鉴别和判断,并加以澄清和剔除,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择业服务。鉴别信息,首先要确定信息的可靠程度,对于不可靠和心里不踏实的信息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知情人去打听;其次,要鉴别信息的内容是否齐全,特别是发现自己想要知道的细节没有或者不清楚时,要抓紧时间进行一番实际考察,旁敲侧击地询问一些情况,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还可以在应聘时向主聘人提出。总之,要等信息基本准确之后再作决定。
(2)按照自我标准,将信息排序。在信息加工之前,先给自己草拟一个职业选择提纲,确定择业标准;再按照标准进行初选,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进行细选,把较符合自己的信息选出来;最后进行精选,决定两个以上的信息作为应用信息。对应用信息,也要排序,有主次之分。
(3)反馈信息。将已排序的信息,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反馈给用人单位,表示自己愿意去该单位的诚意。反馈信息可以定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在时间紧迫时这样做,但同时接到两个以上单位接收意见时,对不去的单位必须及时反馈意见,并表示道歉)一旦反馈后,应多与用人单位联系,随时听候答复。
2.就业信息筛选的原则
(1)发挥优势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即在筛选就业信息时,要尽量做到发挥所长,学以致用。这样可以发挥优势,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2)面对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使用就业信息时,无论个人的愿望如何美好,在实际操作时则要面对现实。不能图虚荣爱面子,好高骛远,而要量力而行,量“能”择业,量“才”定位。即把所有的就业信息都对照衡量一下,看是否适合于自己。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气质和有利于发挥特长的单位和具体岗位。
(3)在政策范围内择业的原则。使用就业去处时,要把个人意愿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并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能力、愿望作出职业选择。
(4)辩证分析原则。即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来分析信息,用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研究、处理信息的实际利用价值。
(5)综合比较原则。即把所有的去处放在一起从各方面比较各自的利弊和优劣。
(6)善于开拓原则。即将那些价值潜在的信息,深入思考,加以引证,充分利用。
(7)早做抉择原则。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用之是财富,过期再用等于无。因此较好的职业总会吸引许多求职择业者,而录用指标是有限的。如果不早做抉择,不及时反馈信息,往往会错失良机。
3.选及应用就业信息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众行为。即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说哪里好就往哪里跑,别人往哪里走就往哪里凑。
(2)轻信行为。即一味盲从,认为亲友告诉的信息就一定可靠,报刊上的信息就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因而未做筛选就做选择。
(3)模棱两可,举棋不定。即陷入大量信息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在眼花缭乱的信息面前,左思右想,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其结果便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4)急于求成。有的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真正到了人才市场,就心慌意乱;有的自感择业条件不如人,怕找不到单位,因而一时抓住信息,不经深思熟虑,就匆忙作决定;有的不慎重,在没有广泛收集信息时便作决定,而当获取新的信息后,便又要推翻已作决定。
3.就业信息的使用
只有充分利用了那些可用信息并帮助自己顺利地完成了择业的过程,才算达到了收集信息和分析筛选信息的目的。在求职过程中,应学会充分利用手中的就业信息,及时出击,全面提高,互通有无,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1)运用信息的途径
①及时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收集和筛选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选用,能择其有用者而用之,就达到了收集和筛选信息的最终目的。要根据职业的要求与自己已经具备的条件,两相对照,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佳职位,即达到人职的最佳匹配。当发现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时,一定要及时主动出击、全力以赴,以免错失良机,追悔莫及。
②根据筛选出来的就业信息的要求,对照自身具备的条件,发现不足,调整自己的知识、智能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发现自己哪方面的课程知识不足,就主动去学习;或发现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技能欠缺,就赶快去参加训练,去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些无动于衷依然故我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你现在缺少的是你今后必须补上的,亡羊补牢尚未为晚。
③及时输出对他人有用的信息。当有些信息对自己不一定有用,但对他人也许十分有用时,应主动把这些信息提供给他人来帮助别人。他人的顺利就业自然减少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加强了自己与他人的信息交流,自己也许会从这种交流中获取非常有用的信息。
(2)使用信息时的注意事项
①要捷足先登。即在注意到用人信息的发出时间、有效期限后,应尽早利用,力争捷足先登。如果晚了一步,用人单位已经与别人签约,即便你比别人更优秀,用人单位也爱莫能助。
②要人职匹配。要针对招聘单位的性质、竞聘岗位的特点、应聘人员的情况结合自身的职业兴趣所在,发挥个人优势,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去争取竞聘成功,为今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③要锲而不舍。不为一时一事的失利而苦恼,要相信自己的实力,锲而不舍,即调整方向和目标,尽早转向新的选择。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机遇的话,那么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大学生求职择业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④忌拖泥带水。经过筛选的信息,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不断沟通,彼此双方相了解,进而要做出录用、签约的决定。就个人而言,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想再与别的单位比较一下的话,也不应拖得过长,以防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使将来录用也会影响今后在单位的发展。
讨论:
临近毕业,许多大学生相继开始了自己的求职历程,纷纷把简历做得抢眼而精练,与此同时,扬州大学毕业生段富银却别出心裁的写了一份长达10万字的个人简历——《梦想在闪光》,希望能凭借它寻找到优秀企业,并对用人单位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是心怀天下的商人。
写一本简历书的想法源于他参加的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面对人山人海的求职场面,段富银感觉参加这样的招聘会效率低下,信息难以对称,于是他决定另辟途径。为了让用人单位了解他真实全面的水平,他花了整整100天的时间,写了这本简历书。在简历书的前言里,他以实录的形式,将他和他的团队的奋斗轨迹及成长之路撰写成书,献给他的大学、父母、朋友和曾经跟随他一起战斗的团队。当然,还有他即将跨入的企业。
此举一出,众说纷纭,有人表示赞同,扬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桂元认为:这是千里马找伯乐,一份特殊的求职简历。这种形式新颖独到,因为有实力才有这样的勇气。这充分表明,这名学生的4年是充实的4年、丰富的4年。我们呼吁有这样的伯乐,有这样的胆识使用这样的千里马;曾看过这本10万字简历的扬州海德建国酒店营销部经理熊斌认为,从这本简历中,可以看出这名学生大学4年时间有这么丰富的经历。这种求职方式是可以被企业接受的,但这也是一种个案,并不代表普遍性。不是说要求每个求职者都写一本厚厚的简历来应聘,更要看其真才实学。
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过度包装,只能适得其反。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周荣鑫认为,10万字的简历表明了该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简历只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前提条件,真正看一个求职者是否有才,还得看他在工作岗位上是否真正发挥出才能,是否名符其实;一家公司对这本10万字的求职简历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简历应当简而有力,这才是制胜之道,相反,求职者费钱费力费时交到用人单位那里的大叠资料很可能无用武之地。若想顺利步入面谈的殿堂,毕业生必须学会合理掌握繁简与力度。
简历是求职成功的敲门砖,一份与众不同的简历可以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段富银的做法你是否认同。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让你的简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