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皇帝老爸
3767400000039

第39章 第七皇帝老爸 昭烈帝——刘备(1)

皇帝老爸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临终之前教育年少的儿子,说的并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仔细体会这个“欲信大义于天下”的英雄,他个人的人格魅力始终和其他君主相比,保持了一种鲜明的特色,也是他长期受到人们喜爱的缘故吧!

昭烈帝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相传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政府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皇帝老爸昭烈帝刘备的个人档案

姓名:刘备,字玄德

生卒:公元161年~公元223年

享年:63岁

属相:牛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容貌:“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身高:身长七尺五寸(约1米72)

性格:内向,爱哭,仁义,讲义气(多少有伪善的成份)

特别爱好:玩牦牛尾巴(《三国志?诸葛亮传》引《魏略》说“备性好结旄。”)

口头禅:“公以备为何人也?”(你当我是什么人啊?)

学历:不喜欢读书,但读过,基本属于自学自习

父亲:刘弘

母亲:未知

兄弟姐妹:未知

配偶:甘氏,糜氏,孙尚香,等

子女:刘禅,刘理,刘永,刘封

继位者:刘禅(阿斗)

陵寝:葬于惠陵

最得意的事:三分天下得其一

最开心的事:桃园三结义

最尴尬的事:老婆孩子都是别人救回来的

最擅长的事:开溜(美其名曰:做战略上的转移)

最幸运的事:姓刘(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一 平民家庭的纨绔子弟 乱世中的问题青年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系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在汉武帝时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在宗庙祭祀中因献助祭金不合规格,触犯律令,被削去爵位,于是世代就在涿县安家。

刘备的祖父、父亲都在州郡做过官,但到刘备的时候已家业衰落,成为底层百姓,这很可能是刘备父亲早逝的缘故。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据说他垂手过膝,回头能看到自己的耳轮。刘备平时也少语寡言,善待别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之士,因而许多少年争相归附他,同族人称他“非常人也”。史书上所说的这个少年刘备,已使我们看到他性格上的一些基本特点。

刘备的先祖刘贞能继承父亲几多财富呢?初通人世,在成长过程的某个时刻,这大概才成为男孩刘备的一个问题。男孩不会苦思冥想,这样的问题不会影响到他一天天长大,从大人们嘴里他听说,他们这个家族早没落了,当初之所以会在涿郡定居繁衍,是因为先祖刘贞当年曾经受封“涿县陆城亭侯”,并不幸“失侯”;失去侯位,先祖无处可去,便“因家焉”。

对早已远去的光荣的家族史刘备本应该从祖父或者父亲那里了解更多的——祖父刘雄曾“察孝廉,为东郡范令”,父亲刘弘呢,一辈子没走出过家乡——可祖父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都相继离世了,他没机会也没可能获得他们的阳光雨露。

由于年少失去父亲,很小开始刘备就只能跟母亲相依度日,刘备跟母亲靠贩草鞋、织苇席为生。母子靠贩履织席维持生活,靠做这种小买卖不能发家,维持基本的生活还可以。自强自立,这种优良的人生品质通过母亲言传身教在男孩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孤儿寡母的人生境遇让他很早尝到了平常人感悟不到的世态炎凉,砥砺并涵养了他在艰苦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品性。

刘备他家屋旁有棵大桑树,枝叶繁茂,远远望去犹如皇帝乘坐的华车之盖。刘备小时候跟族中小孩在树下玩耍,说他长大了要乘坐这个“羽葆盖车”,吓得他叔父急忙训斥他不要胡说,这可是灭门之罪。

也正因为刘备家院子的东南角长的这棵大桑树,郁郁葱葱,像皇帝出巡时候车上的华盖。所以经过的路人看到这棵树,都说这棵树长相非凡,预言这一家一定会出贵人。格外呵护和高看刘备的还有同宗中的刘元起,他不但非常喜欢刘备这个孩子,还常私下给予特别的照顾与周济,待刘备跟待儿子刘德然一样;妻子知道了,埋怨他“各自一家,为什么还常常这样”,刘元起说,“都是同宗。我看这个孩子将来必不是个平常人物”。

在母亲和同宗们殷切的目光中,时光开始把刘备送进骚动不安的青春期。细心的母亲发现,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身上明显的改变,他正成为一个问题青年,“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儿子喜欢的事情为什么多跟吃喝玩乐一类物质享受有关呢?从儿子身上母亲看到了一个母亲不愿意看到的没落气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现在别说是瘦死的骆驼,刘家早就是一匹瘦死的驴了,寄托母亲美好希望的儿子倘若这样执意地无所畏惧地发展下去,不但不会如母亲所愿,有大出息,而且会堕落的。

于是刘备的母亲为了刘备的前途,在刘备15岁的时候,不顾家境困难,努力送他外出求学。在同宗的同学刘德然家的帮助下,刘备顺利成行。或许刘备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凡的见识,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将刘备视为光耀宗族的希望,像资助自己的儿子一样资助刘备上学。

于是在15岁时,刘备奉母亲之命外出游学,跟着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学习一点东西。卢植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但刘备对读书没有多大兴趣,史书记载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先说刘备的老师卢植老先生。作为儒学的一代宗师,卢植年轻时跟郑玄一起拜当时的大儒马融为师,并成为马门的佼佼者。这个马融是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儒,更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旷世高人。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是,马融在给学生们上课时,大帐前面学生们闷头读书,大帐后面却是鼓乐喧天,一帮家伎舞女载歌载舞,他怀里还搂着一个也说不定,据说魏晋名士以破坏礼教为尚的“风骨”就是从他这开始的。

卢植跟这样的马老师在一起,哪里是上课,简直是在经受折磨和考验。但卢植还真是一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跟风流成性的老师学习多年,眼睛从来每扫过那些舞女一眼,终于炼成“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的当世大儒。

不过,这样的老师估计不会教得太仔细,于是卢植落了个“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的历史评语。估计刘备的这位卢老师也没功夫给学生细解章句,只好自己琢磨“精义”了,刘备跟他学习也许没有学到真才实学,但是至少学到了“自己琢磨”这个恐怕不假。

但是,自己琢磨开动脑筋,这对后来的刘备来说当然也是很有帮助的。卢植在人品学养上给刘备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老师不看好这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学问上将来怎样,他看得出刘备不是做学问的好材料,但在刘备身上有一种他欣赏的虎虎生气,这种虎虎生气在他身上是少有的,他想时势造英雄,殷忧时势的老师隐隐预感到某一天这个学生或许就会成为英雄。

不管怎么样,这卢植老师后来还真的带出了两个著名的学生,一个公孙瓒,成了三国时代的第一霸;另一个刘备,终于三分天下得其一。

出身平凡但却一派纨绔作风,刘备和汉高祖刘邦的少年习气几乎如出一辙。和刘邦同样相似的是,刘备也喜欢仗义疏财,结交豪侠,并因此被一帮少年人推举为领袖。

不仅在同龄人中深受欢迎,刘备也引起了同学公孙瓒的注意。公孙瓒在向卢植求学之前已经是一名小官吏,很受当地太守重视,并且成为太守的女婿。刘备和公孙瓒惺惺相惜,因为公孙瓒年长,刘备于是尊公孙瓒为兄长。

刘备常常自称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后来《三国演义》就干脆让汉献帝认他做皇叔,当然史书上并无此事,不过刘备汉室宗亲是应该没错的,这汉室宗亲说有用确实有用,因为之前有个例子,西汉被王莽篡位后,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秀复国建立了东汉,而且那时建立的几个短暂的政权大都立刘姓子孙为皇,有先例在前,一些老百姓和士大夫就认为汉室不会灭,要从汉室宗亲选择一位来复国,这样刘备作为刘姓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了。

不过,刘备这亲戚毕竟太远,汉景帝那是西汉的事了,刘备和现在的汉献帝是八辈子也不一定拉得上关系的远亲,而且当时姓刘的不止他一个,蜀汉的刘璋,荆州的刘表,那才是真正的近亲,而且有现成的地盘和势力,比起白手起家的刘备,好了不知多少,但是论眼光才能还是吃苦出身的刘备就显得更强了。

二 容易满足的少年豪侠 人才钱财助成功之路

上面说到,刘备少年时失去父亲,孤儿寡母以卖草鞋打草席维持生活。15岁时才由叔父刘元起资助进学堂识字读书。当然,这种资助,仅仅是有饭吃能上学而已。可是,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条件,刘备却不珍惜,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

对这不爱读书、喜欢玩乐、追求穿戴、呼朋唤友不争气的侄儿,刘元起只有叹气:“随他去吧!”可事有凑巧,刘备结交的三朋四友中有两个贩马的大佬: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都是中山郡(今河北定县)人。他们常往来于中山、涿州贩马,因而结识了刘备一帮兄弟,并因趣味相投而结为至交。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做马匹生意犹如贩运军火,暴利十分惊人。因为刘备的少年侠士风范不久远近闻名,这两个后台老板“资累千金”,“乃多与之(刘备)金财。先主(刘备)由是得用合徒众”,于是在汉中平元年(184年),来涿郡做生意的张世平、苏双等大商人看到刘备的号召力,就资助他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岁的刘备就带着马贩子大老板给的钱财组建的一支二三百人的义兵投奔校尉邹靖,参与镇压黄巾军,有了战功,当了安喜(今河北定县东南)县尉,作为副县级干部分管一县治安及牢役。

刘备这次招募的队伍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关羽和张飞。据史书记载,关羽是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到处流亡,在刘备组建武装的时候,顺势加入。张飞和刘备一样是涿郡人,加入刘备的细节史书上没有记载,或许和其他少年子弟一样是因为刘备的豪气而愿意和刘备一起建功立业。

虽然只是偶然的相遇,关羽和张飞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和刘备自此形成了亲如兄弟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出生时间史书上没有记载,据推测,三人之中关羽年纪最大,张飞年纪最小。小说《三国演义》根据三人日后的关系演绎出了三人结识的情景,这就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桃园三结义”。在“桃园三结义”中,三人义结兄弟,因刘备年长而被关羽、张飞尊为大哥。

关羽和张飞号称“万人敌”,都是有勇有谋的当世英雄,成为了刘备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而二人均为刘备所折服,甘愿为刘备“御侮”。

说起刘关张,大家总是免不了想起桃园三结义和三英战吕布,可惜,这两件事都是罗贯中编出来的,史书上对刘关张三人的关系是这样说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见《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只是说感情好的象兄弟,并没有说结拜成兄弟,更不会去选择什么桃园结拜了。自然,罗贯中这样写是为了增加小说的可看性,反正史书上说“恩若兄弟”,那人家说他们结拜的也可以。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担任了徐州牧的刘备被封为豫州刺史、镇东将军和宜城亭侯。可正当他率兵外出帮助中郎将公孙瓒抗击冀州牧袁绍的侵犯时,恩将仇报、反复无常的吕布乘机端了他唯一的“新窝”——不仅占领了徐州,而且还抓走了他的妻子甘夫人。刘备被迫逃亡海西(今江苏灌南东南),随同的高参麋竺先生在危难时刻显身手,使劲拉了刘备一把,给了他一个双重惊喜。

麋竺,原为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人,《三国志》说他家“祖世贷殖,僮客万人,资产巨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全仰仗亿万富翁在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又娶了大款的妹子做老婆,刘备重振军威杀回徐州,又有了根据地,并发展到上万兵马。

此时天下大乱,而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当时还只是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在公元207年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中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不管三顾还是四顾,总之刘备又是得到了一个“十足”的大人才诸葛亮,从此刘备就如虎添翼了。

建安十四年,刘备占据荆州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庐江郡数万军民主动归附。“权稍畏之,进妹固好”,连孙权也有些畏惧,也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以加固赤壁大战中双方的联盟。刘备有了孙权这样的舅老倌儿,无疑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估计仅凭孙夫人的陪嫁,武装自己的百来十个游击队总该有的吧。

建安十九年,刘备大军“和平解放”成都,刘备接任益州牧。基业初定,但形势仍十分严峻,东面的孙权索还荆州不成,便联合曹操猛攻荆州各郡县;北边汉中的张鲁投降曹操,并攻入益州东北部直至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益州许多郡县降而不服,拒交税赋,反叛四起。在内外交困、军费十分欠缺的危机时刻,许多谋士建议刘备娶刘璋的寡嫂吴氏,争取拉拢地方势力的支持。

吴氏原籍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东南),她的父亲与刘璋的父亲刘焉是老朋友。吴氏少年丧父后,由刘焉将她和她的哥哥带在身边抚养成人,并把她许配给刘璋的哥哥——别部司马刘瑁。刘瑁暴病早亡,吴氏一直守着刘府空巢。吴氏兄长吴壹,没有任官的记录,只说他是地方实力派的首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