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皇帝老爸
3767400000019

第19章 第三皇帝老爸 汉武帝——刘彻(4)

刘据的太子之位会不会因此而失去呢?当然太子刘据以及刘据的党人完全有理由担心会发生这样实在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后来,汉武帝平日宠爱的王夫人也生一子名叫刘闳,李姬生二子刘旦、刘胥,李夫人生一子刘髆。皇后、太子因皇上对他们的宠爱逐渐减少,常常有不能自安的感觉。汉武帝察觉后,对大将军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卫青叩头感谢。皇后听说后,特意摘掉首饰向汉武帝请罪。

之后每当太子刘据劝阻皇帝老爸征伐四方时,汉武帝就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留给你,不也挺好吗!”此时此刻还可见汉武帝的爱子之情。

汉武帝每次出外巡游,经常将留下的事交付给太子,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所裁决,待汉武帝回来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向他报告,汉武帝也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汉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官吏;而太子待人宽厚,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从轻发落。太子这样做虽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执法大臣都不高兴。皇后害怕长此下去会获罪,经常告诫太子,应注意顺从皇上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宽赦。汉武帝听说后,认为太子是对的,而皇后不对。群臣中,为人宽厚的都依附太子。而用法严苛的则都诋毁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结党,所以为太子说好话的少,说坏话的多。卫青去世后,那些臣子认为太子不再有母亲娘家的靠山,便竟相陷害太子。

汉武帝与儿子们很少在一起,与皇后也难得见面。一次,太子刘据进宫谒见皇后,太阳都转过去半天了,才从宫中出来。黄门苏文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于是汉武帝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二百人。后来太子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苏文怀恨。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经常暗中寻找太子的过失,然后再去添枝加叶地向汉武帝报告。

对此,皇后恨得咬牙切齿,让太子禀明皇上杀死苏文等人。太子说:“只要我不做错事,又何必怕苏文等人!皇上圣明,不会相信邪恶谗言,用不着忧虑。”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来后对汉武帝言道:“太子面带喜色。”汉武帝默然无语。

直到至太子来到,汉武帝观其神色,见他脸上有泪痕,却强装有说有笑,汉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问,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将常融处死。皇后自己也小心防备,远避嫌疑,所以尽管已有很长时间不再得宠,却仍能使汉武帝以礼相待。

九 晚年汉武帝独裁迷信 逼死老婆儿子独自哀伤

汉武帝早从年轻时起就有个很大的毛病,这就是迷信鬼神,希求长生不死。因此在他的身边始终麇集着一大群骗子,给他建造楼台、炼丹制药、下海求仙等等,其愚蠢荒唐的程度,历史上少有其比。《史记》中有一篇《封禅书》,专门写汉武帝这方面的事情。随着汉武帝的年岁越来越大,人也变得疑神疑鬼,总是怀疑有人要害他,于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大幕拉开了。

汉武帝的皇后是卫子夫,卫子夫生的儿子刘据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立为太子。到汉武帝晚年,太子刘据已经三十多岁。刘据为人慈和,对汉武帝的征伐四夷屡有谏诤,对酷吏用法也多有平反,很得百姓的人心。

那时,方士和各类神巫多聚集在京师长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门的奇幻邪术迷惑众人,无所不为。一些女巫来于宫中,教宫中美人躲避灾难的办法,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头人,进行祭祀。因相互妒忌争吵时,就轮番告发对方诅咒皇上、大逆不道。

汉武帝大怒,将被告发的人处死,后宫妃嫔、宫女以及受牵连的大臣共杀了数百人。汉武帝产生疑心以后,有一次,在白天小睡,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他,霍然惊醒,从此感到身体不舒服,精神恍惚,记忆力大减。

江充自以为与太子及皇后有嫌隙,见汉武帝年纪已老,害怕皇上去世后被太子诛杀,便定下奸谋,说皇上的病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的。于是汉武帝派江充为使者,负责查出巫蛊案。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夜间守祷祝及自称能见到鬼魂的人,又命人事先在一些地方洒上血污,然后对被捕之人进行审讯,将那些染上血污的地方指为他们以邪术害人之处,并施以铁钳烧灼之刑,强迫他们认罪。于是百姓们相互诬指对方用巫蛊害人;官吏则每每参劾别人为大逆不道。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到各郡、国,因此而死的先后共有数万人。

这时汉武帝住在长安西北方的甘泉宫,由于****、迷信、多疑种种交集,使这个六十七岁还不算太老的人,居然已经老耄昏庸到了坏人怎么说、他就怎么信的程度。他派江充率兵到皇后宫、到太子宫拆房挖地,查找木偶、布偶一类的“罪证”。打着皇帝的旗号率众有目的地到某处查找“罪证”,你想还能查找不出来吗?气得太子忍无可忍,把江充杀了。于是有人跑去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造反了。

汉武帝一听,就派丞相刘屈氂率兵讨伐,太子则认为是皇帝被奸党控制,存亡不可知,于是也调集京城里的兵员进行抵抗,两军战于长安城中,死者数万人。太子下令让北军护军使者任安发兵助己,任安口头答应但按兵不动,坐观成败。最后,太子兵败,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逃出长安,向东逃到湖县,最后自杀身死,一起被杀的还有太子的两个小儿子。

当时的汉武帝已经昏了头,他先是不察缘由,只顾愤恨太子的“造反”,因而把凡是与太子有关的人和不愿为难太子、放太子逃走的人,如御史大夫暴胜之、丞相司直田仁等一群高官都被杀掉了。

后来汉武帝渐渐发觉所谓巫蛊害人根本不可信,发觉太子并无反心,于是他又寻找借口强加罪名,把镇压太子的丞相刘屈氂下狱腰斩;把靠着与太子坚决作战而提升为御史大夫的商丘成也予以处死;把围攻太子、追杀太子的官兵也一律处死;将脚踩两只船、按兵不动的任安,也以“老奸巨猾、坐观成败”杀死。

汉武帝心里想念儿子,同情儿子的被诬陷,他让人在皇宫里搭起一个高高的可以向远方眺望的台子,他站在台子上望着儿子自杀的方向默默伤心;但他却又始终坚持不给太子和因与太子有牵连而被杀的人们平反。直到他几年后死去,也没有做这件他应该做的事。

这场惨烈的横祸是汉武帝自己一手造成的,它发生在汉武帝临死前四年的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当时他六十七岁。

这场横祸不仅殃及社会,殃及无辜的平民与下层士兵,也殃及汉武帝自己的家族、亲人,而且对已是老年的汉武帝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种莫大的摧残。这样一场荒唐、惨烈的政治悲剧居然发生在汉武帝这样一个有辉煌功业、有惊世作为的伟大人物的身上,这是由汉武帝高度集权的****主义造成的,历史教训极其深刻。

十 汉武帝第四儿子继位 追封母亲皇后钩弋夫人

皇帝老爸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刘弗陵,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母亲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史书记载刘弗陵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汉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在汉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明年改年号为“始元”, 后又改用“元凤”、“元平”等年号,前后在位共13年。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年仅14岁的汉昭帝识破阴谋。

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皇帝老爸汉武帝是有眼光的,汉昭帝刘弗陵果然有乃父遗风,治理国家还是有声有色的,在处理和辅政大臣霍光的关系上,可以称得上君臣不相疑,是老臣和幼主成功合作的典范。史称“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假如假以时日,汉昭帝必定将会大有一番作为。可惜,汉昭帝还没来得及尽展其雄才大略,便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13里处),尊谥孝昭皇帝。

当时,对父亲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刘弗陵是非常重视发挥他们的才能,遇事与他们商量,保持了大汉帝国的强盛。他曾经命令桑弘羊征召贤良文学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询问老百姓的疾苦。贤良文学力主罢盐铁、酒榷,均输官,历行节俭,刘弗陵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推选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缓和了汉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过刘弗陵毕竟年幼,即位之后,他的同父异母兄长燕王刘旦心里很是不服气,老是想着夺位自立,辅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意欲除之而后快。霍光的政治敌对势力上官桀等人于是和燕王刘旦勾结起来,密谋策划先除掉霍光,然后废掉刘弗陵,拥立燕王为帝。

有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应该说,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陷害霍光的好机会,于是乘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状告霍光。罪名主要有两个,一是霍光检阅御林军的时候,一路上耀武扬威,乘坐的马车与皇帝出巡时乘坐的一样,严重违反了礼仪规定,不是人臣所为;第二个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调用校尉,有图谋不轨的阴谋。同时还表示愿交还燕王大印,回到宫里来保卫皇上,查处奸臣作乱。刘弗陵看了上书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也没有表示自己的态度。

第二天早朝时,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里等待刘弗陵的处置。刘弗陵一上朝,发现霍光没有上朝,马上就问:“霍大将军怎么没来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将军因被燕王告发,心里有鬼,当然不敢进来了。”刘弗陵没有说什么,只是派人去叫霍光进来。霍光赶紧入朝,心里自是紧张得很,他脱下帽子叩头请罪:“臣罪该万死!请皇上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