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上)
3765800000004

第4章 学会感恩:成功人生的必修课(3)

结果,他真的获得了一份好工作,还是一份意想不到的好工作。实际上,她是一家玩具公司的老板的女儿。她在广州车站的独特举动其实是一次化装招聘,其目的是想替父亲寻找一些在商业社会中未被污染的真正的人才,来充实一下公司的中层管理队伍。可是,这样的人才现在实在是太少了,她在车站寻找了几天,才碰到他。尽管如此,她仍然感到耳目一新,仿佛一股从未被污染的清泉注入了心田。

一张小小的车票,完全改变了一个中专生的人生。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偶然。其实,这种偶然中绝对蕴藏着其必然性。那么多人都在这场奇特的考试中败下阵,而这位善良的中专生,却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赢得了这场考试。

一个人成功的最根本之处并不一定在于你目前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你是否怀有一颗善良的心。

两个人的心脏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属于前者;感受上苍要懂得抬头仰视,便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能轻视、不能忘记的。

安是一个弃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到四五岁的时候,她就发现自己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自由地运动,因为她患有极其严重的先天性瓣膜缺损。稍大一点儿的活动量,就会引起心脏缺氧而昏迷,随时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安十九岁那年到伦敦读大学。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她在学校图书馆里遇见了年轻的杰夫,两人马上堕入了情网。

一天,杰夫突然告诉安,他父母两天后将从曼彻斯特赶到伦敦来见她。晚上,兴奋的安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孤儿院院长。院长沉默许久,说:“安,你不能爱别人,也不能与人结婚。因为,你的心脏不允许你像正常人一样过婚姻生活。”

这对沉浸在幸福中的安来说真是个晴天霹雳!安绝望地大喊:“可是我爱杰夫啊!我愿意为他牺牲一切。”“我知道,我的孩子。可是那爱不但会要了你的命,而且也不会带给他半点幸福。”院长的语气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和深深的无奈。

安伤心地哭了。院长说得对,她无法给杰夫所希望的正常的婚姻生活,甚至连孩子都不能为他生,而杰夫却是那么喜欢孩子。第二天,安没有去学校,只给杰夫寄了张便条,告诉他自己不能去见他的父母。

安收拾好行李,来到长途车站。她想远远地离开这里。在售票口,安浏览完客运线路图,最后决定去遥远的泽西。泽西是英吉利海峡上的一个古老小岛,属英国领土,与法国海岸非常临近。

在车上,与安挨着坐的也是个年轻女孩,又活泼又漂亮。她叫哈维蓝,是个演员。哈维蓝告诉安,她的父母在泽西相识相爱,所以每年全家三口都要去趟泽西岛一次。哈维蓝说:“父亲说要在我每个生日之夜向上帝真诚地感恩,感谢他给了我们一家幸福的生活。”安强打精神听着哈维蓝的故事,心里却苦涩地想着:这个女孩可真幸运啊!我为何如此命苦呢?

她们乘坐的列车终于抵达了港口。就在等候轮船的间隙,安忽然发觉自己忘了带药。好心的哈维蓝说:“不要急,我知道这附近有家不错的药店。”说罢,哈维蓝匆忙向大街跑去。安静静地望着哈维蓝轻盈奔跑的背影。也就在那一刻,一辆急速行驶的货车冲出来,然后是很响的刹车声。安的心猛地揪了一下,整个人慢慢瘫软倒下。那一瞬间,她似乎看见哈维蓝的金发像天使的小翅膀散飞在炫目的阳光里。

安从昏迷中苏醒时,惊讶地发现杰夫守候在她的病床前。她回忆起所有的事情,焦急地问杰夫:“那个女孩呢?那个叫哈维蓝的女孩呢?”“她没能活过来。”杰夫低声地说。

安的心在隐隐作痛,她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摸索放在枕头边的护心药。就在这时,杰夫说:“不用了,安。你不用再吃护心药了。哈维蓝的心换给了你,是她的父母主动提出来的。医生除了冒险给你做移植手术,已经没有第二条路。感谢上帝,他们成功了!”

好一会儿,安呆住了,泪水慢慢地顺着她的眼角流了下来。记得哈维蓝讲过,她的生日是4月7日,而她死的那天就是4月7日,命运有时真的是太不可捉摸了!

擦干眼泪,安开始询问哈维蓝的父母。医生告诉她,那对痛失爱女的夫妻在做完移植手术的第二天就离开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安出院后,和杰夫一起到伦敦哈维蓝所在的舞蹈团打听,总算得到了她家的住址,可找过去,却发现啥维蓝的父母已经去了美国,或许他们需要一个新环境来医治心灵的创伤。

有了哈维蓝健康的心脏,安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不久,她与杰夫结下美满姻缘,还生下一双儿女。每年4月7日,他们都要去泽西岛,要在靠近岛上圣奥宾湾的一家小酒吧里一直守到打烊时分,那曾是哈维蓝一家每年生日聚会的地方。但对于安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怀念的方式,更是一种真诚的期盼。

当第15个4月7日的夜晚降临时,一对老夫妇走进圣奥宾湾的一间小酒吧,选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安坐在另一边,忽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心跳,好像有种神奇的力量招引她起身走过去。迎着两位老人诧异而友善的微笑,安拉过妇人的一只手抚在自己胸口,让心跳传递到对方掌中,两个女人互相凝望着,突然间同时泪水盈盈。安哭着说:“那时候,我早已心如死灰,只想来泽西找片安静的海水跳下去,一了百了。她,多不值得啊!”

“可是,亲爱的,现在我从你脸上看到了幸福和快乐。”老妇人含泪轻轻抚摸着安的面庞,欣慰地说。

安说:“没错,我是活下来了。我的心里装有两个女孩子对生活的期盼,我必须加倍善待生命。”

“那么,就别再说什么不值得了。”老妇人说,随后她低声对丈夫说了几句。

这时,杰夫把两个孩子带过来,孩子们天真地跟老夫妇打着招呼。忽然,那个小一点的女孩子指着窗外叫道:“啊,你们看,月亮从树后面爬上来了。”

每个人都向窗外看去,一轮新月正悄悄从树梢升起。不远处的海面一片平静。泽西岛4月的夜晚给人一种别样的亲近与宁静。

安温柔地低下头,笑着对小女儿说:“真是个该向上帝感恩的夜晚,你能不能帮大家把蜡烛点亮,哈维蓝?”

小哈维蓝听话地划了根火柴,伸向桌子中央的银烛台。蜡烛亮了,她仰脸环视着四周的大人,娇憨地笑起来,摇曳的烛光映在她灰蓝的眼球里,像闪烁的星星。

一颗“偿还”的心

我们总是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匆匆地活。当我们拥有时,我们总是埋怨自己得到的太少,缺乏的太多。当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时,我们只记得自己一无所有,却忘记了我们曾经拥有过许多美好的事物。在这种“贪婪”的心态中生活久了,我们反会觉得:没有我们欠世界的道理,只有世界欠我们的。

直到有一天,笔者读到下面这个震撼心灵的故事时,才忍不住开始思索。

山上有一座修道院,山下是广袤的农田,山北则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安是一名修女,她已经在修道院生活了50年,但至今辽阔的大海仍令她惊叹,令她心醉神迷。安是个非常简朴、平凡的女人,没有一个至爱亲朋,也没有谁关心和喜爱她。她年幼时就被领进了修道院,从来没有家,也没有父母。她总是别人吩咐干啥就干啥,所以最劳苦的活儿总会搁到她肩膀上。不知多少年来,她一直负责清理那些肮脏的锅、壶、盆、罐,把它们擦拭干净。奇怪的是,多年的辛劳并没有损伤她的精神,反而使她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安并不是一个天生强壮的人,年幼时十分孱弱。为促进她发育,她被安排在阳光充足的菜园里干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越来越喜爱她精心培育的这些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当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时,她的心便会兴奋得颤栗。对菜园的热爱开阔了她的心海,四周的大自然——田野、树林、动物和白云,无一不让安感到欣喜和沉迷。

安年轻时,总是想向人倾诉这种喜悦和陶醉的感受,但似乎谁也无法理解她的感受,也没有人愿意认真听一听她的话。于是,她渐渐不爱说话了,变得沉默而谦卑,对他人怀着善心和敬意,觉得大家都比她强。不管是读经文,还是做漫长的祷告,都是她心力难及之事。她天生不擅劳心,又拙于言语,做祷告便很艰难。但她觉得自己已拥有了太多的欢乐,有满心幸福却无法与人分享,她觉得这样于心不安。

平静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流逝着。终于有一天,安遇到了一件事——她一生中最最重大的时刻来临了。

那是一个炎热而晴朗的夏日。修道院派安去给山下一个老渔翁捎个口信,但渔翁不在家。在返回山上的途中,她来到一个可以远眺大海的地方。她从没见过像今天这样湛蓝的海水,船帆也从未如今天这般洁白。痴迷的她向地平线方向眺望了很长时间。就在她将要离开时,她忽然发现距海滩一里远的礁石上好像躺着一个人。

安急忙跑向海滩,鞋也没有脱就走进海水,向那个人的方向走去。当她走到跟前时,她看出那是个大约16岁的男孩,长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又高又瘦。他一动不动地躺着,头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她听了听她的心脏,他还活着。于是她坐在他身边,帮他洗净伤口。他是那样年轻,皮肤像婴儿一样光滑。她想背他上岸,但他太重。怎么办呢?渔翁家里空无一人,修道院又太遥远,时间不允许她在海潮涌来之前去修道院喊来帮手。

最后,她毅然脱下身上的黑袍,轻轻地垫在男孩的头下。她又听了听他的心脏,努力想唤醒他,却没有成功。她便开始向上苍祈祷。

海水逐渐上涨,她已打定了和男孩一块儿死的决心。就在这时,男孩喉咙里发出一阵轻微的咕哝声,片刻后他苏醒了过来。他向四处望了望,坐了起来。

“你得赶快朝岸上游,”安快速地说,“海潮马上就要来了。如果你呆在这儿,一定会被淹死的。假如你现在开始游,还能回到岸上。”

他挣扎着站起身来。

“快游吧。”安又说。

“我——我的头一定让礁石碰伤了。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儿的?”

“我刚好路过这儿,看见了你,那个时候水还不像现在这样深。”

“你——难道你不会游泳?”

“噢,我不会。”

“天啊!你本来可以独自上岸的,却一直呆在这儿救护我,你不知道海水会淹上来吗?”

“哦,我已经老了,日子不长了,你还那样年轻,你母亲……”

那男孩向岸上望去,好像在目测距离。

“请你把鞋子脱下来好吗?”男孩说。

她看着他,完全不明白他的意思。

他马上解释说,必须这样做才能使两个人都上岸。他是个游泳好手,但如果她穿戴太重……

她立刻照办了。

那天晚上,修道院出奇地热闹,但安却极为平静。她静静地坐在窗前,希望别人离去后她好观赏明月爬上山头。

修道院院长和牧师亲自来看望被当作英雄的她,说了许多佳言妙语,但她大都听不明白。

整个修道院一片嚣闹。因为,修女安救的是一个富翁、名人的儿子,连名人本人也要来感谢她。儿子讲述的遭遇深深感动了他,他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位老妇人愿冒死拯救他的儿子。

他向安提了些问题。她是不是感觉到某种责任?不是的。是不是宗教熏陶的影响?不是的。那是什么呢?是不是她感到生活孤寂而空虚,所以她宁愿去死呢?不,更不是。他沉默良久,坐在那儿沉思良久,想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

夜色越来越浓。“哦,月亮就要升起来了,”安想,“现在,它一定照耀在树梢上了。”这时,那位名人无意中说了一句赞美那些树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