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村明月夜
3750000000044

第44章 山村明月夜(2)

王水仙见财神菩萨进屋,眉毛乐成豌豆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如此这般,把杜银杏撮合给林万,易如反掌。

杜家原是石盘湾的小康之户。可是,自从“**********”开始后,日子就像下滩的水,一跌千丈。杜银杏和父亲杜开明,在号称“天府之国”的聚宝盆里,脸向黄土背朝天,苦撑苦做,一家人还是缺衣少食。今年盼望来年富,来年还穿衩衩裤,年年闹春荒。这几天正断粮,小儿子不吃“忆苦饭”,饿得喊爹叫娘直哭。杜开明和大家一样,户户“公贫”,借贷也是无门,在屋里急得团团转。

林万领了王水仙的锦囊妙计,急忙跑回城,向当了商业局革委会委员的老子一张口,米面油盐,扛回一大口袋。

王水仙乐得像观音庙的笑弥陀,将二分之一的东西入了自己仓库,提着另外二分之一来到杜开明的破草屋:“杜大哥,恭喜呀恭喜!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贵府生辉……我来给大哥介绍一门乘龙快婿,望大哥赏脸!人嘛,天天相见……”

杜开明一听说是林万,急忙把头摇得像货郎鼓。

王水仙哪甘失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回身转告林万:“那老头子口气大得很,点把点东西不得行啰!你要舍得花钱!只要有大把钞票,就买得回现成衣裳,你快回去再想点办法。”

林万于是手指缝里流金走银,一沓沓钞票甩进了王水仙手里。

王水仙又二一添作五,拿着林万给的钞票的一半重登杜家大堂:“哎,我说杜大哥,你啷个榆木脑壳不开窍!人的相貌差点怕啥?长得再美,肚子饿了还能啃两口?林万本领高强,人缘儿好,老子又在当官,你有了这门女婿,还怕缺吃少穿吗?再说,吉人自有天相,包公相貌丑陋,还做大官呢!那些年我在重庆见到的大官,像个啥子?比你都不如!干筋瘦壳,吃鸦片烟把牙齿熏得焦黄!林万天庭饱满,日后必然大富大贵!我家老头给他们两人合了八字,那硬是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王水仙只差没说这句话:要是我晚生三十年,也一定要嫁给林万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王水仙像田里的蚂蟥,叮住杜开明不放。杜开明经不起胡搅蛮缠,更禁不住腹中饥饿,就咬着牙允了这门亲事。

杜银杏那年刚满十八,知道这件事后,又哭又闹,摔盆子摔碗,死活不肯嫁给林万。杜开明内心有愧,温驯得像只绵羊,坐在灶门前暗自流泪。杜银杏闹够了,闹乏了,回头一看父亲蜡黄的面孔和小弟弟骨瘦如柴的身子,心软了。哭了三天三夜,还是被王水仙领进了林家门。

杜银杏嫁给林万,做了十年维持会长。

时来运转,林万收回城,当了外贸局工人。癞疙宝进城三年成精。林万回城十年,大鬓角、太阳镜、小胡子、喇叭裤,从头“洋”到脚。杜银杏满裤腿泥星进城去,和林万站在一起,自然不伦不类,有伤大雅。

林万懊悔,既知今日,何必当初。杜银杏种了责任地,也再不像过去那样依靠林万生活,也就腰粗气壮。林万一年十二个月不回家,杜银杏三百六十五天不进城,两人井水不犯河水。

杜银杏种着娘儿俩的包产地,挑抬薅锄一身担。今天挑了一整天粪淋红苕,身上汗味、粪味难闻。趁小伙子们洗过澡了,她悄悄来到池塘里,要打扫打扫身上的清洁卫生。洗得正舒服,突然听到小路上传来脚步声。竹影下看不清人影,杜银杏一惊,怀揣小兔子,急忙把身子淹在水里,只露出一颗脑壳在水面。

来人走近了,杜银杏看清了是孙月华和张玉蓉,就猛地从水里跳出来,和她们开了一个玩笑。

孙月华听见杜银杏“咯咯”的笑声,才从惊恐中回过神来。她用手按住“怦怦”跳动的心口,对杜银杏骂道:“银杏姐,你这个作傻孽的!你这个妖精客,吓死我们了!”

杜银杏还在“哧哧”地笑:“我以为你们真的不怕鬼呢!要不要请巫师招魂?不用了,月华你爹就会!”

一塘清水把圆月、星辰、青山、翠竹全抱在怀里,水面上罩着一层薄薄的青雾,晚风轻轻地吹,池水款款地摇,杜银杏水中的倒影显得特别温柔可爱。

“月华,玉蓉,快下来凉快凉快!”她对着孙月华和张玉蓉喊道。

孙月华成天在加工坊里,身上油渍渍、汗斑斑,头发、颈脖上都沾满了米糠灰。听了杜银杏的召唤,她动了念头,于是就脱了外衣、长裤,又来拉张玉蓉。

张玉蓉一甩手臂,在白天搓衣服的石板上坐下,喊了一声:“银杏姐!”喉头就被噎住了,两颗闪闪发光的泪珠顺着脸颊滚下来。

杜银杏急忙爬到石板上坐下,把手搭在张玉蓉肩上:“玉蓉,有什么事?说出来我们帮助你!”

张玉蓉哭着说:“银杏姐、月华姐,你们看我该怎么办呀?”

池底的月亮,星星,一动不动,像是瞪着眼睛,屏声静息地倾听张玉蓉的哭诉。风停了,青蛙也闭了口,四周悄无声息,张玉蓉的每一个字都刺着两个姑娘的心。

张玉蓉的话刚完,杜银杏气得蛾眉倒竖,从地上一把拉起张玉蓉:“走,我们找王水仙说理去!”

孙月华深深叹口气说道:“银杏姐,玉蓉妹,都怪我妈害了你们,你们都恨我吧!”

杜银杏在孙月华肩上擂了一下:“说那些有什么用?一树结果,酸甜不同!我们都是一根藤上的瓜呀!我已经受了他们的害,眼下又轮到玉蓉妹了。你呢,还不是和我们一样,谁还能责怪谁!”

杜银杏一句话道出了孙月华心中的忧郁,一种淡淡的哀愁涌了上来,她仰面望着星空,半是自言自语,半是对张玉蓉说:“唉!你妈也糊涂,怎么听信我妈的胡言乱语嘛!”

张玉蓉掏出手绢,擦了擦腮边泪,答道:“她怕……我又像她那样,受一辈子苦。”

“难道你没向你妈说,如今有了党的富民政策,农民的好日子在后头,过去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孙月华站在张玉蓉旁边,摇着她的肩说道。

张玉蓉抽抽泣泣地回答道:“我,说了!嘴巴都磨起了茧茧,可我妈认死理。她说,这些年的政策就像人穿衣,一时兴肥,一时兴瘦,一时兴长,一时兴短,没个定准,只怕好景不长。我妈生得保守,没有几年的事实教育她,她是不会相信的。我,我怎么办……”张玉蓉说着,又伤心地哭起来。

孙月华沉默了。铜镜似的圆月,从西边天空移过来,滑进一片浮云中。满地的清辉立即暗淡下来,孙月华和杜银杏的心中升起一种怅然和悲哀的感觉。微风轻轻地拂起她们的鬓发,像是要吹走她们心灵的哀愁。

隔了一会儿,杜银杏忍不住了,大声地对张玉蓉说:“哭!哭有啥子用?你哭了她们就会发慈悲?!越是怕,鬼越吓!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了,我们姑娘家的命还像一坨黄泥巴,人家想捏就捏!我们不斗争,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张玉蓉抬起哭红了的眼睛,惶惑地问道:“银杏姐,怎么斗争法呢?”

杜银杏说:“你跑哇!跑到郑家去,永远不回来了!”

张玉蓉吃了一惊,轻轻地说:“我,不敢,怕妈伤心!”

杜银杏又气呼呼地说:“那就告状!明天我们到公社去告状!”

张玉蓉又摇摇头说:“告状?告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亲,会落得一辈子忤逆不孝的坏名声的!”

杜银杏气得一甩手,上牙咬着下牙,指着张玉蓉说道:“你呀,横也怕,竖也怕,甘愿做正月间的龙灯,由人整起耍,我们不管你了!”说完,转过身,气冲冲地抓起地下的衣服。不料她转身过猛,手肘碰在孙月华身上。孙月华站在石板上,打了一个趔趄,立脚不稳,就顺着堰坎滑进了水中。猝不及防,几口冷水灌进她口中。

杜银杏急忙丢了衣服,一把将孙月华拉上来。孙月华一边咳嗽,一边捶打着杜银杏。咳完了,她突然拍着大腿叫起来:“银杏姐,有了!我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救玉蓉妹妹,又可以治一治我爹妈贪心、坑人的老毛病!”

杜银杏和张王蓉闪着清亮的大眼问:“什么妙计,这样好?”

孙月华说:“除非这样办……”三姐妹凑在一起,听孙月华低声细语说良策。

果然,杜银杏听完,拍着孙月华的手背赞扬说:“你呀,不愧是我们姐妹中的文曲星!多用兵不如巧用计,玉蓉,你敢不敢这样做?”

张玉蓉用指尖缠着辫梢,说:“只要能救出我,我什么都愿意!?”

4

孙月华一股轻风,来到赵大秀的院坝里。

赵大秀单门独户,茅屋三间。房前几株桃李树,屋后一排杨柳青,两旁翠竹婀娜。竹篱小院风光好,玉宇琼楼总不如!

赵大秀四十三岁,三十多年艰辛岁月,没有使她皮肤变黑,只在额角和眉梢的皮肤上刻上了几道皱纹。不浓不淡恰到好处的眉毛下,一对丹凤眼,饱含着郁郁寡欢的神色。颧骨突起,年轻时一对讨人喜欢的酒窝儿消失了。只有脑后一个过早绾起的高髻,倒可以引起城里同龄女人多看几眼,别有一点乡风土味。

余怒未消的赵大秀坐在地坝中一把竹椅上,在月下乘凉。听到脚步声,以为是张玉蓉回来了,背过身去,把蒲扇摇得呼呼响。

“大婶!”孙月华甜甜地叫一声。

赵大秀回过头来,立即笑脸相迎:“哎哟!是月华呀,这里坐!”赵大秀让出竹椅,自己坐在一条木板凳上。

孙月华常来常往,往日来都有事,今晚来干什么?孙月华想了一想,笑着说道:“大婶,我来给你借个顶针儿!”

“有!现在就要吗?”

“不忙!反正歇凉,坐一会儿再要!哎,大婶,你们单门独户,也真冷清呀?”

“惯了,还觉得好些!”

“是呀!城里人就喜欢闹热。我们在县里培训时,电影院放《牛郎织女》,连老太太都买票看呢!”孙月华脑筋灵活,胜过她爹,能说会道,又强如她娘。她撒了一个谎,拐弯抹角,言归正传,开始了第一个阶段的战斗,“哎,大婶,你说王母娘娘的银簪真有那么厉害,能把两个年轻人隔开吗?”

赵大秀听者无心,随口答话:“谁知道,反正戏里是那么演的!”

“嗯!对头!世上有,戏里才有,怪不得大家都恨王母娘娘!”孙月华发起火力侦察,“大婶,你说我们这山沟沟好不好?”

“再好,也比不上城里,比不上平原大坝嘛!”赵大秀听出话里有音,提高了警惕。

“大婶,那你年轻时,为什么死也要留在这山沟沟里?”孙月华棋高一着。

赵大秀猝不及防:“你呀,大婶哪里痛你就戳哪里!那时年轻不懂事,都是鬼摸了脑壳!”

“大婶,你不能那样说!夫妻相爱,贵在知心。你那种精神,还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呢!”孙月华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母亲拉纤说媒的格言,柔声细语地说。

“打鱼子说不得隔年话,过去的皇历翻不得……”

“不!大婶,你这种精神就值得年轻人学习!两厢情愿,好结亲眷!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婚姻不美满!”孙月华把椅子拉到赵大秀面前,左手靠在赵大秀大腿上,右手摇着花手绢,讲道:“大婶,龙滩那边有对青年,从小在一起长大,郎有情,妹有意,要结为姻缘。但女方爹娘糊涂,嫌男娃家穷,硬逼女儿嫁一个财大气粗的人。女儿不答应,就硬逼,结果逼得那女娃跳进龙滩淹死了。那个小伙子见生不能结婚,不如一同去死,也就跟那个姑娘一起去了,活活逼死两条人命,爹娘也判了罪!”

“是啊!为婚姻事情逼死人命,多的是呀!你回家问你爹,早年我们湾上有个大姑娘,死活不答应父母给她订下的童稚婚姻,和一个长工小伙子私下相好。结婚不成,后来出了丑事。老爹一气成疾,不久身死。老母羞于见人,一根绳子吊了颈。你说惨不惨?养得到她的身,养不到她的心啊……”

赵大秀风风雨雨过了几十年,毕竟老于世故。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她从孙月华的话里品出了对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也针尖对麦芒地回答孙月华。

孙月华见赵大秀吃了秤砣铁了心,就决定放弃政治争取这一方案,采取第二步行动。不到黄河心不甘!她揉了揉鼻翼,忽然打出一个响亮的喷嚏,清脆响亮,像大年初一早晨放的电光火炮。

响声惊出贴着后墙边偷听的两个人,一前一后闪了出去。

“哎呀,鼻子像有条毛虫在爬,怕是感冒了!大婶,你把顶针给我吧!”

“不耍了?”

“不耍了!”

赵大秀找出顶针,孙月华正经作古地问:“哎,大婶,玉蓉呢?怎么不见她的人影——”

一言未完,忽然外面传来杜银杏尖厉的呼救声:“救人啊!张玉蓉跳水了啊——”

像一声霹雳在石盘上空震响,杜银杏的高声喊叫,打破了夜的静谧。

孙月华脚一顿,故作惊讶:“不得了!”

“张玉蓉跳水了,救人啊——”

赵大秀还没回过神,孙月华已经拉起她,旋风般跑出去。一路上扯旗放炮:“救人啊,张玉蓉寻短见了!张玉蓉跳水了!”

起风了,“呼呼”的夜风从翠竹、树梢上滚过,山林间回荡着怒潮翻卷的响声。石盘湾一百七十口人,平常鸡飞狗跳,也是一大稀奇,这一惊动非同小可,家家开门,户户亮灯。正在歇凉的人,一窝蜂往堰坎上拥去。

“哎呀,平常那么温顺的丫头,有啥事想不开嘛?”

“她妈要逼着她嫁给城里跛子,年轻人怎么想得开嘛!”

“赵大婶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逼死了玉蓉,看她老来靠谁?”

“靠不靠谁是小事,死了人要负法律责任!”

赵大秀听着人们一边跑,一边议论,突然双腿发软,从孙月华手臂中滑下来,坐在地下号啕大哭:“天啦——,怎么下场啊—— ”

孙月华伏下身去扶她,好不容易才把她拉起来。这时,孙占成和王水仙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她们身边,对着痛不欲生的赵大秀说:“赵大嫂,你们的家庭纠纷与我们无关哟!”

孙月华把垂在胸前的辫子往背后一甩,气得一跺脚,对他们大声吼道:“你们还不痛改前非,是没有好下场的!”说着,拉起赵大秀往前跑去。

赵大秀被孙月华紧紧拉着,一边跑,一边向孙月华哀求道:“月华呀,求求你劝劝她,我再不管她的婚姻了,可莫丢下我一个人啦……”

孙月华突然觉得眼前一片明亮。抬头一看,月亮冲出了浮云,柔水似的银辉更加璀璨晶莹,洒满了大地。然而,蓝莹莹的天幕上,前方挂着一块更大更厚的积云,皎洁的月亮又将被积云遮住,她还能冲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