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力+行动=成功
3748500000037

第37章 速度问题是生存问题(3)

南部先生并不是个特别的例子。回顾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全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那就是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赶紧行动,并且在行动中不断锤炼自己的策略。

因此,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果断地采取行动。即使进展不顺利,只要从中获取了有益的经验,那挫折就只是通向成功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够通过行动抓住意想不到的机遇。

T子是一家会计事务所的经理,年龄已经过了25岁,所以结婚的愿望越来越强,一心期盼着遇到自己心爱的人。

有一年暑假,她和亲友M子计划去冲绳旅行三天二夜。由于每天忙于工作,连续加班,两人确实想到旅游胜地好好放松一下。可是,出发前几天却发生了一点意外,本来应该同行的M子因为感冒而病倒了,“怎么办呢?如果M子没法去,我也不想去了。一个人去不是太无聊了吗……可现在就算取消行程,钱也已经退不回来了。”

想来想去,T子最后还是决定要去。于是,她参加了去冲绳的旅行团。

然而,就凭这次机会,T子戏剧性地遇到了与自己有缘的人。在从东京羽田机场出发的飞机上,她无意中与邻座的一位男士聊了几句。没想到,那位男士也因为旅伴得了感冒,只能一个人成行。这种巧合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所以到达目的地之后,他们就一同在沙滩上晒日光浴,一起享受海洋运动的乐趣。旅行结束回到东京,两人继续交往,认识不到两个月就定下了婚约。

T子说:“在飞机上与他初次相见的那一瞬间,不知什么道理,我竞有一种与自己眷恋的人重逢的感觉,虽然初次见面有点紧张,可心里却十分舒坦……实际上他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凭借选择和决断,一个人将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T子的事例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她放弃了去冲绳的念头,或许永远都碰不到现在的丈夫。同样道理,她丈夫如果对去冲绳这件事犹豫不决,恐怕也永远无缘与T子相遇。因此可以说,两人的行动战胜了犹豫,使得命运的红线牢牢地将两人连在了一起。

再说一遍,当你顾虑重重、踌躇不前的时候,请立刻开始行动。哪怕只跨出一步,也远胜于观望徘徊。因为,跨不跨出这一步,将决定你的未来是灰色的,还是如玫瑰般艳丽多姿的。

有时尽管下雨,你还是一心想要去外面吃饭;有时尽管工作很辛苦,你还是想出席其他行业的交流会。当类似于这样的愿望在脑海中闪现的时候,你应该老老实实地顺应它。就算下雨懒得出去,就算工作再辛苦,也要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

原因在于,当愿望产生的那一瞬间,你的潜意识会提供实现这一愿望的契机,同时发出种种信号,引导你为达到目的而采取必要的行动。其中典型的信号,就是所谓的灵感和第六感觉。

因此,你有时候也会突然想去英语会话学校,想听听在老家的父母双亲的声音,或是想给久违了的恩师写封信,不知什么道理就想出去旅游,等等。一旦心中涌起这样的念头,就可以解释为“来自心海的消息”,它们能够提供实现愿望的良好契机。请你不妨跟着自己的感觉,顺着自己的思路开始行动。

坦白地说,我们都有曾经按着头脑中的灵感来行动,结果获得了发展自己毕生事业的重大机会。

9年前,一位主持某个会议的熟人邀请张兰参加晚宴。除了觉得别人既然发出了邀请,不去总不太好之外,张兰还觉得有一种强烈的冲动驱使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去参加。于是张兰前去赴宴,无意中与邻座一位叫做A子的小姐谈得非常投机。因为A子将来准备从事出版方面的工作,所以她们越谈越起劲。

转眼过了五年。有一天,A子突然打来电话说,有位编辑正好在她那儿,问张兰想不想同他见个面。张兰二话没说去了那家出版社,同编辑坐下闲聊起来。当张兰刚说这次想写一本书名叫《墨菲的恋爱成功法则》时,那位编辑马上就问能不能由他们来出版?不一会儿,连书的企划工作也定下来了。虽说此次见面不是为了书的企划和发行,但双方确实感到十分默契。

那本书如预想中的那样多次重印,还成了6本一套的系列丛书,至今仍在热销之中。

尽管在此之前,不管是心理咨询还是图书编写,张兰的工作进展得都很顺利,但那套系列丛书的畅销,才使张兰真正成为了作家。就我而言,A子与那位编辑无疑是改变张兰命运的有缘人。

人们常说:男女之间的缘分不可思议,奇妙无比。张兰清楚地记得,A子与我那本书的责任编辑喜结良缘的时候,我还在婚宴上发了言。有句格言说得好:相会皆有缘。它的意思是,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在路旁各自行走,最终能够相会,那是前世定下的缘分。这里所说的缘分指的是不期而遇。也就是说,正因为有了不期而遇,才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想这样去做”或者“想去那里”时,应该马上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请记住,灵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换言之,世上没有得不到机会的人。机会无论对你,还是对张兰,都是平等的,问题仅仅在于如何才能抓住机会。

只要行动才能把握住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有时要先干再想:

有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是必须知道的,而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那些能干的人,在做许多事时都有一套工作哲学,就是不全理会每一细节。

模仿别人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从观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特殊做法中,你就能学到他们的技巧,得到相同的成功。可是花的时间更少。时间是太宝贵了,无人能使它延长,而成功的人对时间的看法,真可算是十足的吝啬鬼了。他们清楚一切的状况,只取所需,留下其他的。如果她们对其他东西有兴趣,如想知道马达运转的原理或产品制造的方法,就会花额外的时间去学。不过,他们永远留意需要的程度,哪些是必需,哪些是不需的。如果有人跟你问起电的性质,你一定是一问三不知或略知一二,不过你还是会照常按动开关或扭亮电灯,谁也不相信你会因不懂电学,而改在烛光下读书。成功者擅长于区分什么该是他们知道的,什么是不必知道的。为了有效使用有关的资料及你人生的一切,你应该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点,投下全部时间探讨根本的事项,或仅攫取既有的经验。要成功是不需要知道一切的。这也就是为何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及工程师,虽然对电脑电路知道的比乔布斯更多,但只有乔布斯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他所知道的。

一天,6岁的王安外出玩耍,发现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忽然想起未经妈妈允许。他便把小麻雀放在门后,进屋请求妈妈。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答应了。但是,当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时,小麻雀已不见了,看到的是一只意犹未尽的黑猫。

由此可见,“万事俱备”固然可以降低你的出错率,但致命的是,它会让你失去成功的机遇。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你的工作也许永远没有“开始”。世间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

所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当老板给了你某项工作后,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最大限度地垂青于你。

然而,往往在事情到来之时,总是积极的想法先有,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你的一只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结果就很难说了。你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了,你陷入失望情绪里,最终只有以懊悔面对仍悬而未决的工作。

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潜力处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加大成功几率。一旦延迟,愚蠢地去满足“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不但辛苦加倍,还会失去应有的乐趣。比如,一个艺术家行走在路上时,某种灵感如同闪电般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如果他在那一刹那迅速执笔,把那个灵感画在身边的某一片纸上,或者他的衣服上,必定会有意外收获。可是这个艺术家一定要等回到了画室,展开了画布,调好了颜料等等,才执笔捕捉。结果,待一切就绪后,无论他再怎么苦苦思索,美好的灵感火花,却早已模糊,难觅其踪了。

难怪有人讥讽地评判,说做事奢求“万事俱备”的人,是最容易被失败俘虏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万事俱备”还是个“窃贼”,它会窃取你宝贵的时间和机遇,让你的工作不能迅速、准确、及时地完成,从而毁掉你走入老板视线的机会。

你若希望自己能以“积极者”的形象,在老板心中生根发芽。赶快鞭策自己摆脱“万事俱备”的桎梏,即刻去做手中的工作吧。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挟制“万事俱备”的“第三只手”,把你从“万事俱备”的陷阱中拯救出来。

先干再想的精神是不要犹豫。有时候,人还要有一点破釜沉舟的精神。

当千载难逢的机会降II缶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当某件事情的发展到了一个生死悠关的关键时刻,人需要有一点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项羽当年引兵渡河,让手下的士兵只带了三天的粮食,而且砸碎了所有的行军锅,意在表示绝不后退的决心。项羽的这种精神,无疑也鼓舞了他的士兵,结果他们取得了胜利。可能你会说,“破釜沉舟”的故事只是故事,我们今天不会遇到那样的情景。

这话你也不要说得太满,说得太绝。商场如战场,有时候一桩生意,有可能就因为你缺少了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劲头而告失败。

我们个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位原籍北京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能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在这期间,他替人割草、放羊、收庄稼、刷盘子,只要有人能给口饭吃,他就会暂时停下他那疲惫的脚步。

有一天,正在唐人街一家餐馆刷盘子的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他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就选择了线路监督的职位去应聘。

过五关斩六将,眼看着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千澳元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你有车吗,会开车吗?这份工作时常要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初来乍到,糊口都成问题,能有车吗?但为了得到那个极具诱惑力的职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有!也会开!”

“那么,三天以后你开着车来上班吧!”主管说。

几乎身无分文的他三天要买车、学会开车这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这位留学生向他的一个朋友借了五百澳元,在旧货市场上买回了一辆旧的不能再旧的甲壳虫轿车。

第一天,他看着朋友开车;

第二天,他自己颤抖着双手在草地上歪歪扭扭地开车;

第三天,他开着那辆老爷车、左右摇晃着去上班了。

如今,这位中国留学生已经是那家电讯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我们不清楚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

这位中国留学生当初在应聘时如果稍一犹豫,不拿出一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破釜沉舟的劲儿,不把自己置于悬崖边上。说不定至今仍在哪家餐馆刷着盘子,或者给哪个农场主剪着羊毛。

正是因为面临这种无退路的境地,人才能集中精神奋勇向前,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自己的潜能,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旦你成为做事迅捷的人,你也就成为机会的主人。

将自己置身于悬崖上的破釜沉舟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了自己一个向生命成功的高地冲锋的机会。

勇气是上帝给的,机会却要靠你自己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