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3743800000045

第45章 走出做人的误区(2)

中国传统上最讲求面子,认为人的生命可以不要,钱财可以不要,但面子不能不要。过分看重面子,过分把面子问题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其结果,给中国人心理上增加了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实则有着令人难堪的苦衷。

为了面子不要命,古今并不鲜见。有的妇女在家里挨了丈夫打,被左邻右舍看到了,就觉得失去了面子,难以见人,便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的人在大庭广众面前受了欺负,吃了大亏,自认为面子受损,今后会受人讥笑,难以处世,于是以死相拼,落得鱼死网破的下场。

有的人在单位挨了领导批评,自认为在同事面前低人一等,从此抬不起头,于是就要报复,出口“恶气”,做出极端的事来,落得身败名裂。

有的人在酒桌上不甘落后,本来不能喝酒,却经不起对方“激将”,舍命陪君子,不喝得吐血不算好汉。其实也是为了可怜的小小“面子”。

中国人本来就有攀比心理,讲排场、讲形式,一旦比别人稍逊一筹,就不服气,就豁出去,不比得负债累累不罢休。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在不断分化,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使许多人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心理遭到极大的扭曲,更容易借助于虚荣来满足自己的面子。

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一比高低,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比房产;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其目的就是希望他人将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为自己欢呼和赞叹。虚荣的心理一旦得到了他人正面的回应,就沾沾自喜,就觉得高人一等,就觉得自己没有白活一回,走到人前也就高昂起了头,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讲面子的虚荣心理,从小处说腐蚀了人们的健康心理,破坏了人的正常情绪,成为人性中的一大毒瘤,害人不浅。

在官场上,大家为保存面子,相互照顾,人与人相处十分小心,人人察言观色,领悟别人的话外之音,而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为了防范小人,以免伤害自己,逐渐形成了一套很有应用价值的“会议语言”,其特点是谦虚、圆滑、空泛。谦虚的有:我是来学习、取经的;抛砖引玉;难免有错,敬请指教;等等,其作用是避免人家说你自负、骄傲,做免战牌之用。圆滑的有:虽然……但是;一分为二;原则上同意;等等,其作用是避免任何可能的偏颇,把思想锋芒藏起来,叫人抓不到话柄。很多人掌握了这样的特点:要评上“先进”就只要争取提名,因为在评比会上谁也不愿当面说你不够资格。所以,哪怕是一位差劲的候选人,最终也能获得全部赞成票。

要面子,就这样引出一系列的笑话,甚至腐败来。死要面子,于人不利、于己不利、于社会也无益。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正确地看待面子问题。千万别让这个问题将我们引入歧途,损害我们的心身健康,到头来于事无补。

不给别人面子会招惹是非

台湾郑智化有一首歌叫《面子问题》,里面有一句歌词是“面子问题,拼命争取,为了面子,头壳坏去……”。可见面子问题,是很值得加以注意的。你对于面子问题,揣磨得透,运用得好,大家相处得融洽。如果处理不当,便易产生严重的后果。先就你自己这方面来说,向你提出请求时,就该考虑这个请求是否合理?是否近情?所谓合理,就是请求的本身,有存在的根据,有充分的理由;所谓近情,就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万勿提出,否则难怪对方不买你的面子。比方你的待遇不能算坏,比起人家的,一点也不逊色,你还是要提出增加待遇的请求,虽然也能说出理由,然而在对方看来却觉得你是贪得无厌。这叫做没有存在的根据,没有充分的理由,对方不给你面子,也是应该的,即使强而后可柔,对方也感到如此屈服于暴力,有失自己的面子呢!如果碰到硬要争面子的,结果只会弄成僵局。

总之,面子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彼此都有面子,才是真面子。拿一方的面子给另一方,就不能算是真面子。若再就他的面子来说,有人向你提出某种请求,你就应该站在请求者的立场,设身处地的替他想想,为什么一定要提出这种请求?如果认为有悖于情理,最好也不要直言拒绝,应该极力顾全他的面子。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所以每个人都希望人家尊重他。面子虽是空洞的东西,却是自尊心的表示,要面子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要面子的人不是坏人,而是好人,至少还是有希望的人。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人,是不要面子的人,他只要实行,什么面子不面子,完全不管,你骂他小人,他不妨自认是小人;你骂他奸商,他也不惜自认奸商;你骂他贪官污吏,他也不以为失面子。不要面子的人,一定是寡廉鲜耻,心是黑的,脸皮是厚的,厚而且黑的人,还有什么办法!古人说,与其有伪君子不如有真小人,这是不明白面子的重要性,真小人不要面子,伪君子还是要面子的,你如果能够把握他的伪,利用他的伪,还可得到胜利。

孔子说:“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又说:“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好名也是要面子的一部分。虽然为了讲面子,发生了许多流弊,好虚荣,是因为面子的缘故;虚张场面是为了面子;争意气,也是为了面子。然而面子既不失为良好的工具,那么又该如何运用呢?在处理之道中,这是值得加以注意、研究的。有人把面子送给你,要选择与你有关,或与此面子的来源有关的人,立刻转赠给他,使他格外高兴,格外亲热。你所失的只是空虚的面子,而所得到的却是实际的人情,孰得孰失,不待多言。但必须注意的一点,你对于面子的赠人,要表示自己的慷慨,不要表示自己的鄙视。你如果鄙视面子,接受它的人心理也会变化,认为你的面子,是一种残余物丝毫不值钱。那么你虽然给他面子,他也未必对你会有什么好感。所以赠送面子时态度表情,也是值得加以注意的。

在职场中,我们要深知面子问题的作用,不要轻易不给人面子,也不要轻易丢失自己的面子,因为面子问题是最容易惹是非的,别人不给我们面子是不给我们自尊,我们没有给别人面子,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所以一定要注意到面子问题的严重性。

凡事不能由着性子胡来

由着性子,是年轻人的通病,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由着性子,有时会给人带来很酷的感觉,体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而实际上,一个不会控制自己性情、思想的人,必然因之而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损失,事后往往追悔莫及。

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就是任性。一个人如果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骂就骂、想走就走……这样由着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行事,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在现今这个充满包装、炒作的时代,真性情显得格外可贵。人们在把自己牢牢包裹起来的时候,又对那些能够率真行事的人不无羡慕,羡慕他们的真实,羡慕他们的自由。就此而言,我们应该给他们掌声。

尽管率真、正直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但却不能让它们成长过头,变为任性。这是因为,任性往往意味着鲁莽草率,而鲁莽草率的作为是不可能做好事情的;任性往往意味着难以合作,难以合作是无法做成大事情的。就此而言,任性意味着对自己不负责任,我们应该对此敲响警钟。

人都是有感情、有尊严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和支持。而任性的人却不考虑这些,想怎么就怎么,这样不伤害他人自尊心才怪呢。一旦人们不能容忍,矛盾和冲突就产生了,感情也破裂了。所以,任性的人,人际关系一般很差。谁愿意与一个爱使小性子的人在一起共事呢?即使在家人面前,常常使性子,恐怕也叫家人受不了。

有一位漂亮的女演员曾与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失之交臂。当时,演艺界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一个可以令原来无名之辈一夜之间红得发紫的角色啊!

为了找到这个角色的演员,慧眼识珠的导演挑来挑去,最后只剩两位候选人:漂亮的女演员与日后走红的那位。论外形和气质,非她莫属。然而,她脸上几颗隐瞒不了的青春痘导致了导演的犹豫。导演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偏向于她的,不巧这时外界又传出了她与导演有染的谣言。一贯任性的她一赌气,退出竞争,随即又辞职,匆匆地打道回府了。

十年来,她因为任性赌气而频频失去可以尽展才华的机会,最终也只是一名普通的白领。

一个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演员,就因自己的任性赌气断送了自己的辉煌生涯。这实在是可惜呀!

一位名人说:“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左右它了。”会限制自己的人,就会发展自己;同样,会发展自己的人,也会限制自己。

格林尼亚的父亲是瑟尔堡船舶制造公司的老板,极其富有。6岁时,格林尼亚父母用重金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格林尼亚读书。但放纵惯了的格林尼亚根本不把家庭教师放在眼里,不仅不肯好好学习,反而经常搞些恶作剧,捉弄老师,不久就把这位教师给气走了。随后,父母又给他请了好几位老师,可过了不多久,这些老师都被格林尼亚一个个气走了。光阴似箭,格林尼亚转眼间长成了一个英俊青年。但由于从小就过于任性,既不好好学习,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又没有本事,人们都称他为“绣花枕头”。同时,他还结交了许多不三不四的朋友,成天吃喝玩乐,正派人都厌恶他,瞧不起他,但他自己一点也不知道。

一次,和朋友聚会,格林尼亚突然看见一位从未见过的美丽女子走了过来,她既高贵又美丽,简直像仙女一般。一个朋友把格林尼亚拉到一边,告诉他:“这女子是城里大名鼎鼎的波多丽女伯爵,她的美丽和贤淑誉满法国,多少上层人士巴结她都巴结不上呢。”格林尼亚不肯错过机会,赶忙走过去,请她跳舞。

“尊敬的小姐,请——”格林尼亚身子一躬,手向斜前方一伸,头微微下垂,等待着对方答应。谁知,对方把头微微一抬,表示拒绝。骄傲的格林尼亚不肯认输。他再次走到女伯爵跟前,貌似道歉,实则挑衅:“尊敬的小姐,您为什么不同我跳舞呢——我哪里配不上您,请赐教。”

美丽的波多丽伯爵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冷冷地说:“算啦,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您这样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和我说话,我的眼神不愿看见放荡和愚蠢、无知和骄傲,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请您这位无知的先生离开我。”

这番话像钢针一样刺痛了格林尼亚的心。他在震惊之余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放浪形骸、品行不端,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的。自己要想受到别人的尊敬,就要改掉恶习,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学问、有贡献的人。

格林尼亚受到这次刺痛后,决定在人生路上来个大转弯,开始走正道——浪子回头了。

凭借自己的天分和不断努力学习,29岁时,格林尼亚终于发明了一种在有机化学方面有巨大作用的试剂,被命名为格氏试剂。由于他在有机化学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12年,格林尼亚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约束自己、管好自己是一种强制行为,它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正如一位文人所说:“放纵是一个残酷的主宰,而旧生活的紧固的网,又完全是由任性编织起来的……许多人在没有明白必须把网撕开以前,一辈子都缠在这面网里。”因此,要管好自己,就要下决心撕开由这些任性、放纵组成的“坚固的网”。